正文 志愿表蓝墨水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33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镇纸是父亲从教研室带回的鹅卵石,青灰色纹路里嵌着细碎云母,在六月的阳光里闪着冷光。徐芯莹盯着它压着的《XX市公务员招录指南》,边角翘起的弧度像母亲未愈的烫伤——那是上周替她蒸螃蟹时留下的。厨房蒸腾的热气仿佛还萦绕在鼻尖,母亲疼得倒抽冷气的声音也还在耳畔回响,可此刻,那道伤口却成了无形的枷锁,压得她喘不过气。
师范学院的招生简章,被平整地摊开在那本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习题集之上。崭新纸张散发的油墨香,与父亲刚刚冲泡的浓茶馥郁气息相互交织,在头顶吊扇缓缓搅动的闷热空气里,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悄然发酵着。她手中的钢笔,笔尖微微颤抖着,悬停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代码的正上方。蓝黑墨水从笔尖渗出,在洁白的纸面渐渐晕染开,形成一小团暗沉的阴影,恰似父亲那只常用茶杯底部,积攒多年、难以祛除的茶垢。那茶垢,色泽深沉,质地坚硬,仿佛是父亲多年来在家庭中树立起权威与固执的具象化象征。回想起过往,每一次召开家庭会议,从日常琐事的商讨,到人生重大节点的抉择,父亲一开口,话语里都裹挟着这般厚重、不容置喙的气息,沉甸甸地压在她的肩头,让她时常感到喘不过气,却又无力挣脱。“教师编制要考三次才能上岸。”父亲的玻璃杯重重磕在玻璃桌面,茶渍在杯壁留下深褐色年轮,“你陈叔女儿在税务局,朝九晚五还有食堂。”父亲的话语像一把锋利的刀,将她对未来的憧憬一点点切割。那些所谓的“稳定”“安逸”,在父亲口中仿佛成了人生唯一的出路,而她心中对文学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向往,在父亲眼中一文不值。
闷热的午后,吊扇在头顶嘎吱嘎吱地旋转,徐芯莹手中的钢笔悬在志愿表上方,迟迟没有落下。屋内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母亲坐在对面,目光紧紧盯着那张决定命运的表格,眼神中满是期待与不容置疑。徐芯莹深吸一口气,试图鼓起勇气,然而手却微微颤抖着。就在这时,钢笔尖突然失控,猛地划破纸面,浓稠的蓝黑墨水迅速渗进“教育技术学”的志愿栏,洇出一片不规则的深色污渍。
“不是所有人生都要按你们的剧本演。”徐芯莹听见自己的声音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响起,比头顶吱呀作响的吊扇声还要刺耳。母亲正要接过招生简章的手,就那样顿在半空,动作戛然而止。徐芯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母亲的无名指上,那枚银戒在黯淡的光线下闪过一丝微光。那是她去年用自己兼职攒下的钱,省吃俭用给母亲买的生日礼物,当时母亲惊喜又感动的神情还历历在目。那枚银戒,承载着她对母亲深厚的爱,也夹杂着这些年因观念分歧而产生的愧疚。她曾无数次幻想,母亲能理解她内心深处的渴望,能站在她的角度,支持她追寻自己的梦想,可现实却总是像一堵冰冷的高墙,横亘在两人之间,让沟通变得如此艰难,每一次尝试都以失望告终。荧光笔滚落的声音格外清晰。母亲弯腰去捡时,粉色液体在报名表上蜿蜒,像滴在父母期待上的泪。徐芯莹看见母亲鬓角的白发在阳光里发亮,突然想起上周帮母亲染头时,梳子上缠绕的银丝比染发剂更多。那一刻,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她知道父母是爱她的,他们希望她能有一个安稳的未来,可这份爱却成了她追求梦想的阻碍。她不想辜负父母的期望,但更不想放弃自己的理想。在这压抑的氛围中,她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仿佛被整个世界所抛弃,只能在这志愿表的蓝墨水中,寻找那一丝渺茫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