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上海世博  第四章 人类一路走来的城市足迹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01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朝着城市足迹馆走去,走进人类进步的一座历史博物馆;朝着城市足迹馆走去,走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摇篮;朝着城市足迹馆走去,走进城市的星球海洋;朝着城市足迹馆走去,走进人类永无休止的矛盾和繁忙;朝着城市足迹馆走去,走进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美好天堂!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通过“城市人”、“城市生命”、“城市星球”、“城市未来”和“城市足迹”五个展馆,全面展示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阐述。
    城市足迹馆位于浦西世博园。当人们走进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足迹馆,就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读着城市足迹这部厚重的历史书籍,在浏览世界城市从起源走向现代文明的动漫,在欣赏一部描述人与城市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的童话喜剧。
    城市足迹馆展馆面积一万三千平方米,以一个老年的“海宝教授”为主形象,作为岁月流逝的见证者,他好像在回顾着历史,又好像在述说现在和未来,人类的足迹就是由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谱写的。城市足迹馆以城市发展的时间顺序为主线,通过“城市起源”、“城市发展”、“城市智慧”三个展厅,分层次地展现诞生与崛起的城市元素、人文与转型的城市哲理、创意与和谐的城市智慧。
    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为了筹建城市足迹馆,他前前后后奔波了八年,向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借来大量的珍贵文物,有些还是镇馆之宝。陈燮君说,城市足迹馆主要是表现城市发展史中的智慧之光,尤其是东西方两河流域城市发展的比较。譬如东方的城门和西方的城门不同;古希腊、玛雅古城市对保护神的艺术展现形式与三星堆太阳神的形式,各有千秋;文艺复兴后的人文关怀使城市有了“微笑”;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伊斯坦布尔“三朝帝都”的广场实景,与西藏雪域高原、姑苏、京华城市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人类根据自身所处条件创造的城市,是那么具有智慧,那么多姿多彩。而且中国的城市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对外来的文化艺术具有极大的包容性。陈燮君认为,上海世博会对世博会159年历史进行详尽梳理,力图吸取人类发展历程的正反两面经验教训,在理性的更高层面获得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智慧。我们也看到了近现代历史中我们存在的局限。世博会教会我们以更广、更全的视野来观察当下,思考未来。世博会告诉我们,人类的文化就是创造。
    世博会的展馆中如果有一件稀世珍宝,那这个展馆就足以让参观者兴奋不已,但令人惊讶的是城市足迹馆破天荒地向国内外博物馆借来了3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外国文物200多件,成为世界博览会历史上的奇迹。这是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营造出一个靓丽的融入历史史册的城市足迹馆。
    城市足迹馆的序厅是一座幻城,兼具东西方城市风格,敦煌和希腊的文物分别构建了东方和西方的理想幻城,展现东西方人对理想城市的描绘。东方理想幻城的展品有来自榆林窟、莫高窟的临摹壁画,壁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幻城里还有10件来自敦煌的唐代文物,5件是经卷,5件是雕塑。西方的理想幻城则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展示古希腊社会的生活图景。
    漫步在“城市起源”展厅里,欣赏那用晶莹的琉璃搭建出中国古代遗址,使用皮影戏等多种传统艺术并结合现代化的表现方式,再现了黄河和长江两岸的城市发展进程。在这里还展示有特洛伊考古现场,让参观者置身于西方早期的城市之中。古代西方城市都有各自的保护神,如太阳神、风神等。展厅将诸多城市的守护神串成“众神之城”,塑造出别具一格的西方早期城市。
    “城市发展”展厅搭建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伊斯坦布尔“三朝帝都”的实景,根据草图复现“达。芬奇的城市”,反映当时人们对未来城市的美好向往。中国的雪域之城布达拉宫,则表现了带有浓郁雪域高原特色的城市。
    城市在发展成熟,城市面貌在发生改变,出现了如佛罗伦萨、阿姆斯特丹、拜占庭、伊斯坦布尔以及中国宋代和日本江户时代的街市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中国西藏的城市和中国古代都城之集大成者明清故宫。
    “城市智慧”厅,分别以“机器卓别林”展示工业化对城市生活改变的“双刃剑”作用,以纽约、伦敦为实例表现城市的创意智慧,以各具特色的老建筑来展示中国京杭大运河的文化交融,以连环画上的今昔石库门来体现中国上海的城市改造。“机器卓别林”正在欢迎参观者到来,它寓意着“摩登之城”的梦想早已实现,也展示出人们一边创造更多机器,一边又生活在被机器“扭曲”的城市里。这种近似于“黑色幽默”,留给了参观者更多的思考空间:我们的城市应向何种方向发展,城市发展的副作用将给人类带来何种后果。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看今天的城市发展,憧憬明天和未来的城市,不能不去聆听城市从远古走来的脚步,不能不去触摸历史和文化的脉搏。城市足迹馆是一个最令我心醉的地方,中西文化结合、古老和现代科技的交融、几千年的岁月印痕在一小时内全部呈现在眼前,真是一次绝妙的享受。”
    人能造城,亦能毁城。三星堆、乌尔城、古埃及、古印度、玛雅城市等汇聚一堂,古代文明的起源让人慨叹人类的智慧;红墙、尖窗,高屋顶、圆弧门等等的移步换景,这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让人目不暇接。
    城市是有生命的,它用自己走过的每一个足迹向后人描绘自己的前世今生。如果我们能够寻找到这些足迹,把这些足迹串联起来,地球上人类同城市交融的发展之路就会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五千年前,人类已经创建了城市。从新石器时代起,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就哺育了这一地区许多农业村落。公元前三千五百年,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人因信仰成就了西方的筑城历史。在城市起源厅,通过大型气压式升降模型演示,两河流域最早的城市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城的塔庙、集市、王宫、住宅和城墙先后升起,演绎出最古老的城市格局。
    而在遥远的东方,公元前三千年前,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也已万邦林立。经过无数次的兼并与商业活动,“邦”聚集成“邑”,由统管众“邑”而萌生出“都”。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中国就有了城市。滔滔黄河水,直落白云霄汉。滚滚长江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洗尽了历史的尘埃,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中国《吴越春秋》讲“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民”,都阐释了城市与人的关系。尽管东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可是人们追求梦幻国度的理想却如此的一致。从老子的“小国寡民”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到乌托邦,寻找诗意安居的梦想,贯穿于人类整条的历史长河。
    中古时期,东西方都有城市的雏形,由于地域、人种不同,人们对城市的想象也的所不同。但令人惊讶的是,在地球的两端的古人无法顺利沟通、传递信息的久远年代,两边的城市结构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中国城市盛行两重城或三重城式的“子城”制度,子城的形态与功能都可以与西欧城市的城堡类比。大概这是生活的历史经验在告诉人们,来到城市里是为了更美好地生活,从功能上选择了城市结构,需要城堡和城墙来防御外敌,需要广场和大厅来集会议事。不过,“特洛伊废墟”却告诉人们同样的道理:人类可以创造城市,同样也可以毁灭城市!
    城市发展中的遗产与足迹,见证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人类文明的进程。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的三个展馆,浓缩了上下五千年的人类城市发展史,通过城市这一载体,逼真地再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城市足迹馆是一个最令人陶醉的展馆,中西文化的融合和古老和现代科技的交融,几千年的岁月足迹就呈现在眼前,是现代人与远古人类的述说;是在听一个美妙故事的演绎,是在翻阅一部历史巨著的一页又一页!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