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上海世博  第三章 浦东看世界 浦西看未来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63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从3号门进入浦西世博园,先后参观了万科馆、中国航空馆、信息通信馆、中国船舶馆和城市足迹馆等。
    万科馆称2049展馆,七座形似金灿灿的麦垛建筑巍然矗立在浦江西岸,落落大方地展示着生命的健康与旺盛。我们这个老年参观团队进入浦西世博园,首先被这幢奇特造型展馆所吸引引,自然成了参观的首选场馆。
    万科馆被命名为“2049”。公元2049年,正是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如果不发生意外,那时的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文化大国,军事强国,这个2049年赋予人们对未来的无限遐思与关注。2049年不仅仅关系着一个人的未来,同时也关系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整个地球的未来,它在预示着人类通向未来的一段历程和蕴含着的无限可能。
    在一个个金灿灿的麦垛傍都为一泓浅浅的碧水环绕着,蓝天白云飘逸在麦垛顶上,倒映在这一千多平方米的水池里,我伸手泼水,偷闲学少年,不时有志愿者提醒我们这些老人不要跌入水池中去。由天然麦秸板为外墙建筑材料,构建了七个相互独立的筒状展厅,各厅之间通过顶部的蓝色透光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薄膜连成一个整体。这种用麦秸秆压制成的建筑板材,不仅优化了资源利用,节省了大量的钢骨水泥建筑材料,还能防潮阻燃,既环保低碳,又避免了旧的处理方式引起的火灾和空气污染,世博结束后,这些板材拆掉后还可以回收再利用。
    万科馆通过五个小故事来讲述人与自然和城市的相互关系,希冀与来到2049馆的参观者分享对“尊重的可能”的思考与探索。走进展馆,我们就踏上了一段妙趣横生的旅程,目睹五个不同的有关“尊重”的故事。
    首先是在“雪山精灵厅”,看到了一群美丽可人的滇金丝猴。在云南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一种纯净美丽的滇金丝猴。这是一种除人类以外唯一的红唇动物,它们长着一张最像人类的脸,不过滇金丝猴的命运并没有因为长得像人类而得到了特别优待,在十多年前,由于原始森林的过度采伐使得它们流离失所,甚至濒临灭绝,直到一个叫做奚志农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那些无辜又无助的眼神的瞬间,人们才对它们险象环生的生存环境,感到了保护的紧迫性,如果不果断及时加以保护,美丽的金丝猴就有可能马上从地球上消失了。它们可是和我们人类一样是从遥远的年代走过来的,是朋友,是兄弟,人类怎么能忍心疯狂地摧残它们的家园,毁灭我们人类的朋友和兄弟呢?
    万科馆雪山精灵厅,展出的正是这位摄影师呼吁保护滇金丝猴的摄影作品。画面上的滇金丝猴,不谙世事地看着人类,像是不愿看懂人类的贪婪与野蛮。正是这些极具震撼力的作品,触动了梁启超先生族孙、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创始人梁从诫先生,在他的支持下,原始森林最终得以保留,“雪山精灵”得以挽救。
    雪山精灵展厅的内部以绿色为主色调,营造出原始森林的繁茂空灵。滇金丝猴的影像时而出没在密林深处,配合天然声源采集的背景音乐,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滇金丝猴的生活空间。此情此景,让人感叹,原来那些需要保护的生命,不但就在身边,更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进入第二个展馆“生命之树厅”。这是一个运用了多媒体形式,讲述人类破坏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的严重后果,从而引起人们的检讨与重视。有鉴于此,我国开始了当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公益环保行动,实施了退耕还林的政策,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显示出如何让林进沙退,让“生命之树”茁壮生长的绿海情源。
    展馆中央是“生命之树”,整个树杆采用360度环幕,树下由细沙铺就的“投影屏”,围绕“树干”的全息膜,以及展厅的四壁都成为了变幻莫测的影像展示平台,配合着悠扬的音乐,共同讲述这个有关人与自然的“尊重”故事。通过LED大型电子显示屏幕、沙画、影像让参观者体验到流沙陨落、绿芽破土、生命之树盛放、万鸟齐飞的美轮美奂。人类是从大森林中走出来的,我们人类在进化的悠悠岁月里,是在森林这只巨大的摇篮里成长起来的,保护生命之树,就是保护人类的现在和未来。
    在“蚁穴探险厅”,是一次放大了的在蚁穴中游历。展厅内部按照蚁穴的样子进行布置,在中央设置了一台形如热气球的升降台。这个“热气球”每次可以搭载20位游客去这个放大了的“蚁穴”游历一番,并且还能升到顶部去看一下360度环幕展现的场景。透过悬崖峭壁上开启的窗户,来到了白蚁的摩天大厦,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蚂蚁出现在窗口,在为来到的客人介绍美丽的非洲大草原。随着大厦楼层的逐渐升高,小蚂蚁也在不断变换场景,让人们领略非洲草原上的风光。伴随着座椅的左右摇动,一缕缕从气球顶端喷洒下来的冷气,迎面呼啸而来,仿佛真的来到了非洲的大草原。人们在“蚁穴探险厅”,通过到放大了的蚁穴中游历,人类才进一步体会向自然学习的深层次意义,希望创造出更加绿色环保建筑。
    “莫比斯环厅”里的莫比斯环,象征着资源的无限循环,展示我国台北市民是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动变问题为资源。在这个展厅中,由20万个废旧易拉罐底部被剪下来作为装饰贴在内壁上,还有无数废旧集成电路版装潢墙壁顶部。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节省了装潢原料,更体现出一种创意于十几年前的台北,当时处理垃圾不像现在这样文明,很多垃圾就堆在河边,环保义工投入再多,也无济于事。直到1996年开始“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回收”制度陆续推动,才出现了新变化。刚开始时,没人能接受倒垃圾要付费的观念。在政府和环保民间组织的共同推动下,人们发现经过分类回收,真正需要付费的垃圾其实少之又少。六十九岁的庄老先生退休后到山上当环保义工捡垃圾,“很多人笑我傻,退休还不去享福,我想这个世界就是要多一点傻瓜吧!”就这样,有远见的政策,加上默默支持的民间组织,和一群自觉的市民,造就了台北市的“不可能”。大概这将是今后每座城市,都可以借鉴的一条简便而可行的环境保护的创新路子。
    万科馆主题厅“尊重•可能”厅,使用了穹顶的巨幅球幕和四周的环幕营造出一个独立空间,包围着梯田式的座席,给参观者以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我坐座席上,随着座席的自动旋转和俯仰,主题影片不仅在前方映出,还在大厅的穹顶显示,如临夜空,如巡游环宇。人们通过奚志农、梁丛诫、马军以及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等一系列个人、组织为保护生态环境所做出的行动,看到一个人的力量,看到每一个个体的力量汇聚成中国的环保行动。自然、生命、震撼、感动贯穿整个影像。“尊重•可能厅”讲述的是尊重的故事,只要个人、组织和社会都能以尊重的态度付出努力,那么未来就会有人类、自然、城市和谐共生的美好可能。
    浦东看世界,浦西看未来,一朵朵绚丽的云彩飘逸在浦江两岸!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