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張經效命(上)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947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由於倭患依舊嚴重,形勢日急,朝廷大臣們在商量著新的應對之策,最後大臣達成一致的意見,即設立總督大臣,給予更大的權力,全權負責抗倭事宜。於是開始尋找合適的人選,該人選既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又得是夠高級別、夠有權威的官員,才能服眾,最後選中了時任南京兵部尚書的張經。嘉靖皇帝也同意大臣們的意見。
    其實,嚴嵩也向皇上舉薦了他的親信,但是都被皇上駁回,主要是嘉靖皇帝心裏清楚明白嚴嵩的親信沒什麼軍事能力,在庚戌之變時就突顯出來,所以抗倭之事也就不讓嚴嵩的親信當主將。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五月,朝廷便命張經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諸軍,便宜行事。
    此外,還另選人負責巡撫浙江,選中了徐州兵備副使李天寵,同年六月,朝廷擢李天寵為右僉都禦史,巡撫浙江,主要是協助張經總督全力剿滅倭寇。
    張經,出生於弘治五年(1492年),字廷彝,號半洲,福建福州人。張經家庭貧寒,但他勤讀經史,人長得體貌魁偉,既具文才又有武略。起初他隨母親用蔡姓,及第後,因祖輩姓張,他才恢複張姓。正德十二年(1517年)他考中進士,任浙江嘉興知縣。嘉靖四年(1525年),張經到京師任吏科給事中,後改任戶科給事中。張經秉性剛直,不畏權貴,數有論劾。兵部尚書金獻民接受寧夏總兵種放的賄賂,張經帶領同官提出彈劾,金獻民因而告病辭職。河南巡撫潘塤匿災情不報,也被張經彈劾去職。明代錦衣衛和東、西廠是專門偵察官民言行的特務機構,其官校們挾勢勒索,大為民害,張經上疏指出他們的所作所為十分猖獗,建議予以撤除,得到皇帝和朝廷大臣的讚許。此後張經升任太仆寺卿、右副都禦史,協理都察院事。
    嘉靖十六年(1537年)張經進授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當時兩廣地方武裝發生叛亂事件,張經率軍前往平叛,取得大捷,進為左侍郎,加秩一級。兩廣平叛後不久,安南國相莫登庸殺其王自立,致使內亂不息,長期不向明政府進貢,且又侵占明朝邊境土地。朝廷決定興師問罪,張經與兵部尚書毛伯溫協同進兵。一方麵用重兵壓境威懾,另一方麵派人入安南,曉以利害。最終,莫登庸權衡利害關係,向明朝謝罪,明軍不費一刀一劍就平定了安南,避免了一場戰禍發生。嘉靖皇帝獲悉後,十分高興。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張經又被起用為南京戶部尚書,之後改為兵部。
    李天寵,字子載,號汲泉,河南洛陽孟津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進士。李天寵初任禦史,後升任徐州兵備副使。他曾率兵在通州(今南通)、如皋地區抗擊倭寇的入侵,數次擊退敵人。朝廷正是看中他的抗倭能力,故提拔重用他,代王忬巡撫浙江。李天寵剛到任,正遇倭寇進犯紹興,李天寵全殲了來犯之敵,斬敵數百,嘉靖皇帝聞訊大喜,下令賞李天寵銀幣。時倭寇主力盤踞在浙江柘林川沙窪,張經、李天寵指揮明軍合圍之,取得了石塘灣大捷。可以說,李天寵成了張經很好的搭檔,兩人齊心協力,舍命報效朝廷,為抗倭大業赴湯蹈火。
    張經上任後,采取了一係列加強海防、抗擊倭寇的措施。
    其一,在用將方麵,他繼續重用王忬時就信任的俞大猷、盧鏜、湯克寬等將領,讓他們披荊斬棘,充分展現能將作用。同時,增設海防將領,蘇州、鬆江各增設海防同知一名,以此鞏固海防。
    其二,檢查之前的備倭政策,合理的則繼續沿用,不合理的則進行改正,特別是拘捕逃軍,充實軍伍。
    其三,各水兵在管好自己區域的同時,還要互相支援;水兵以一半為遊兵,一半為守兵,倭寇來了自己管轄的區域要並力截殺,若倭寇逃入其他區域,則守兵回守自己管轄的區域,遊兵進行追捕,與其他區域的水兵互相策應。若放縱倭寇深入相關區域者,須治其罪。
    其四,編立本地主兵,吳浙地方年高有德之民、沙田上耕作之民、鹽徒、礦徒都可征用。縣在兩百裏以上的編兵三百名,縣在兩百裏以下的編兵兩百名。
    其五,設置遊兵,招募徐州、邳州驍勇一千五百名,派得力官員率領,沿河進行防護。
    其六,修建城池,增強防禦能力。
    其七,製定賞罰條令,更好地激勵將士。
    與此同時,倭寇們也在忙碌著采取行動。王直等人率倭寇兩萬餘人盤踞在柘林(今屬上海)、川沙窪(今屬上海),而且他們的同黨還接踵而至。柘林和川沙窪均靠近大海,進可攻,方便進攻鬆江府腹地、上海、嘉興乃至蘇州、杭州等地;退可逃,一旦有變隻要走一小段距離就可入海逃走。駐紮之後,倭寇開始四處劫掠。陳東、林碧川部圍攻上海縣,控製吳淞江。徐海部攻破金山衛,進攻嘉興各縣。
    張經派明軍與倭寇交手,雖然也贏得了一些小勝仗,但更多的是多次受挫。他認識到江浙以及遠道而來的山東兵戰鬥力不強。主要原因自然是此前弱化軍事建設,他也想通過加強兵力補充和訓練來增強實力,可這需要較長的時間,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做到的。那麼有沒比較快捷的方式增強兵力呢?答案是有的。他想到了調動狼、土兵來參戰。
    狼兵又稱“俍兵”、“狼師”,是來自廣西東蘭、那地、南丹、歸順等地少數民族地區的土司武裝。土兵是來自湖廣永順、保靖的土家族地方武裝。張經在任兩廣總督時,就曾調用狼、土兵參與平叛,取得良好的效果。他知道狼、土兵軍紀嚴明、團結一致,作戰時驍勇無比,如虎狼一般,令賊膽寒,在剿匪時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因此對調到狼、土兵前來抗倭非常重視,也寄予厚望,想等狼、土兵到達後再用他們出戰。
    狼、土兵接到征召令後,十分顧全大局,知道國家有難,便義不容辭地答應前往東南解難,集結兵力出征。過了一階段,田州、東蘭等狼兵相繼到達目的地。
    對於狼兵的到來,總督大人張經十分高興,特意率一些將領在大路口迎接。百姓們得知聞名天下的狼兵到來,簡直如久旱逢甘霖,故紛紛走出家門觀看迎接。隻見狼兵穿著少數民族的服飾,足足有好幾千人,他們精神飽滿,隊伍整齊,軍紀嚴明,十分威武。百姓們想,這下打敗倭寇有希望咯。
    狼兵隊伍領頭的是一位雖已有五十六歲、但仍英姿颯爽的瓦氏夫人。瓦氏夫人本姓岑,名花,自小習武,擅使雙刀,武功高強。她嫁給田州(今廣西百色田陽)土官岑猛為妻後,改為“瓦氏”。後岑猛及其兒子因戰事而亡,而承襲田州土官的孫子年紀尚幼,瓦氏夫人便主政代理知州事。期間她努力維護地方治安,發展農業,興辦教育,讓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並獲得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從而樹立起很高的威望。
    此次張經傳令征調田州土官岑大祿、岑大壽領兵出征。作為曾祖母的瓦氏夫人十分爽快地表示同意,但她覺得曾孫岑大祿、岑大壽尚年輕,擔任主將恐怕能力不夠,便請示督府允許她親自帶兵前往江浙前線抗倭。督府知道瓦氏有膽略、有威望,便準其所請,並授予“女官參將總兵”軍銜。
    瓦氏夫人帶來田州狼兵共四千餘眾,包括曾孫岑大祿、岑大壽及諸多的家將、家丁均在列。除田州外,還有歸順州土官頭目黃虎仁領兵八百餘眾,南丹州土官之弟莫昆、莫從舜領兵五百餘眾,那地州土官頭目羅堂領兵五百九十眾,東蘭州土官頭目岑褐領兵七百餘眾。總共六千餘眾。
    當狼兵稍作休整後,張經下令瓦氏兵隸屬於俞大猷統領,駐紮於金山;南丹、那地、東蘭兵隸屬於一位叫鄒繼芳的遊擊將軍統領,駐紮於閔行;歸順兵及廣東東莞打手等隸屬於湯克寬統領,駐紮於嘉興平湖轄區內一叫乍浦的地方。三路軍互成犄角之勢。
    隻是湖廣保靖、永順兵尚未到來。湖廣離江浙很遠,在沒有飛機、火車的當時,全靠兩條腿趕路,需一些時日。張經想等保靖、永順兵到來、兵力更足後再對倭寇進行合圍剿滅。可以說,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可是,張經謀劃好的剿倭計劃趕不上變化。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