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部分  第7章 登峰造極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4542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問道武當(7):登峰造極
    公元2007年的冬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讓武當山異常的安靜。
    600年前的公元1412年,也是這樣的一個冬日,明永樂皇帝的駙馬都尉沐昕奉旨來到這裏。大雪賦予武當一份別樣的美麗,然而沐昕卻無心欣賞。望著飛揚的大雪,他總是不禁回想起常寧公主。六年前,永樂皇帝的小女兒下嫁雲南沐王的小兒子沐昕,沐家從此成為了皇親國戚。誰料,風光的日子沒過幾年,常寧公主在一個冬日突染重疾,不治身亡。永樂皇帝雖然沒有因此降罪,但沐昕心中仍惴惴不安。厚葬了妻子後,他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憂慮。
    沐昕是明朝開國功臣,沐英的小兒子,他受到很好的家教,飽讀詩書,琴棋書畫無不精通,所以在朱棣登基的那一年,他就被選為朱棣的小女兒常寧公主的駙馬。
    在忐忑中度日的沐昕沒有想到,永樂皇帝朱棣非但沒有怪罪,還任命他為督建武當山皇家道場的總提調官,監管全部宮殿群的營造。
    明朝政權從朱元璋開始,就依靠兩種人保護天下,一就是依靠朱元璋的兒子朱家的子孫,第二個就是依靠朱家的女婿。
    來到武當的沐昕就居住在玄天玉虛宮內,這裏是整個營造工程的大本營。身為皇親國戚,沐昕清楚永樂大修武當的真實原因。一個失去了公主的駙馬在爾虞我詐的皇室中生存,沐昕更清楚自己需要來自老丈人的有力支撐。所以,他無時無刻不在尋求機會,以報答永樂皇帝的知遇之恩。
    今天的南岩宮兩儀殿旁留有沐昕所題“南岩”二字。這種方正圓潤,舒展大方的字體甚得永樂皇帝歡心,被稱作台閣體。於是,沐昕用這種字體為武當眾多宮觀題寫了牌匾。然而,心思慎密的沐昕所做的還不僅僅如此。
    公元1413年,剛從漠北親征歸來的永樂皇帝拿到了這樣一幅圖畫。畫中,大頂天柱峰祥雲環繞。武當山主神玄天上帝在五彩圓光中出現。
    在沐昕的仔細觀察和精心策劃下,武當山大頂幾乎每月都有瑞兆顯現。朝廷又把這個彩圖編印成書,在全國發行,實際上就是宣傳朱棣取得天下,取得全國的統治,是受武當山玄天上帝的保佑,那麼沐昕完成這個任務完成的很好,所以他受到朱特別的獎賞。
    此時,沐昕來到武當整整一年。永樂的賞賜說明他恰好的捕捉到了那微妙的聖意。而這一切,也似乎預示著這座大山日後不同凡響的命運。
    公元1416年,早春的一場急雨後,武當從冬眠中醒來。沐昕接到了來自京城的消息,一艘載著特殊使命的官船將從北京出發,沿運河南下。明永樂皇帝朱棣特意為這條船下了一道聖旨:沿途船隻務要小心謹慎,遇天道晴明,風水順利即行。船上要十分整齊清潔。”並特別告誡,此船不能生火做飯。
    官船經南京、轉武昌、逆漢水而上,直奔武當。此行負有怎樣的使命,讓大明皇帝躬親叮囑?這千裏迢迢送往武當山的,究竟是什麼呢?
    這裏是武當山中觀的索道中心,從這兒乘坐索道走垂直距離也要三十分鍾才可以到達天柱峰頂。然後,遊客還需沿著山路繼續前行,經太和宮,過南天門,踏上幾乎是垂直而上的九連蹬,最終抵達朝拜的目的地——金殿。慕名而來的遊客感受著神奇,更驚詫於600年前的工匠們是怎樣登上雲遮霧繞的山峰,在海拔1613米的天柱峰頂平添一座可以媲美北京紫禁城的宮殿群。
    公元1416年,在完成各大主要宮觀的建設後,朱棣下令敕建天柱峰太和宮。這意味著,背井離鄉多年的工匠們將開始武當宮觀營造中最難的工程之一。
    直到今天,這座金碧輝煌的銅鑄鎏金大殿仍熠熠生輝,它無疑是太和宮中最燦爛的一筆。這座目前中國最大的金殿,坐西朝東,屋頂采用的是皇家專用的重簷廡殿式,與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形製相同。如此高規格的建築,全國僅此一座,體現了“萬乘獨尊”的皇權與神權思想。
    關於金殿是如何神奇地佇立於天柱峰上,則充滿了種種猜測。
    有人說,金殿是在北京鑄造成型後,整體送達武當山。在運載和吊裝技術尚不發達的600年前,如果說走水路運到武當山下還有可能的話,總重達數十萬斤的金殿運送到天柱峰頂,在當時是難以想象。所以有專家提出,金殿是在北京完成全部構件的鑄造之後,運抵天柱峰之上。
    盧華清是武當山古建工程隊的總工程師。他的祖父是金頂的修建者之一,父親是維修武當宮觀的木匠,古建的技術也就一代代傳下來。今天,他帶領著新同事來到金頂,幫助她們熟悉古建維修工作。
    為了凸顯金殿的神聖,明朝時金殿兩旁沒有如今的配殿。金殿獨自屹立在天柱峰頂一塊麵積約160平方米的石築平台之上。殿內神像、供器、幾案均為銅鑄鎏金。正中供奉著玄武大帝神像,他披發跣足,體態豐潤;右邊金童捧冊,拘謹恭順,左邊玉女端寶,嫻雅俊逸;水火二將,分別執旗捧劍。銅桌下置龜蛇合體玄武一尊,蛇繞龜腹,翹首相望,生動傳神。從修建之初到如今,玄武神就這樣端坐了600年的時光。
    整個武當山的銅像基本上沒有生鏽的,都呈現一種紫銅色,所以很多人包括就管它叫紫重像,實際上它的材質本身非常好,而且築的幾乎表麵上看不到氣泡,所以鑄造技術又非常精良。
    當年,永樂皇帝按照自己大殿的規製為玄武神營造了一個金殿,這是他能夠想像到的最高禮遇。或許,在他的內心深處,自己就是玄武神的化身。俯瞰眾生,統領了大明王朝200年的天上人間。
    600年後的今天,寬不足5米,深不過4米,高不足6米的金殿或許顯得不夠雄偉,但它卻蘊藏著中國文化與建築中許多神奇的秘密。
    金殿裏玄武神像前那盞“長明燈”,它仿佛是穿越了時間隧道的神燈。據說這盞燈從1416年開始點燃,近600年間不搖不擺,不大不小,總是在金殿中發出均勻的光。無論狂風驟雨,不管電閃雷鳴,從未熄滅一次。
    其實,這一切不是因為傳說中的“避風珠”,而是源於金殿通體密不透風。這又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古代的工匠們是怎樣拚接出如此嚴密合縫的宮殿呢?
    古老的宮殿帶給人們的又何止這一個謎團。金殿外有一塊金光燦燦的金磚,曆代文獻中沒有關於它的任何記載,它是源於安裝者的疏忽,還是有著某種特殊的含義?
    然而,正是它泄露了金殿嚴絲合縫的奧秘。這跟明代的建築的榫桙結構有一定的關係,因為隼桙結構一個特征就是聳子在進去之後,在木頭的對麵,聳子頭要透出來,鑄造者有意無意的表明這是仿木殿做的這個金殿。
    原來,古代的工匠們仿照土木建築中的榫卯結構,用3000多個金屬鑄件、3萬公斤純銅和幾十公斤黃金,共同拚接而成了金殿。鍍金的技術是中國的所謂鎏金,要把金子鍍上去,把金跟水銀做成金金汞漆合金,塗在構件上麵,然後用火把這個汞化掉,隻剩下金在上麵,那個工藝很複雜,金鍍在上麵,再去焊的時候,居然沒有任何損壞。
    為了讓後人了解金殿的構造,不讓這項古老的工藝從此流失。三年前,盧華清在維修金殿台基時,留下了一個特殊的標記。
    正是一代代武當山人的巧妙設計,精心維護,金殿完美無缺的留存至今。從土木結構的紫霄宮,到南岩石殿,最後為金殿。古代的工匠們將傳統的五行思想與建築完美融合。
    公元1416年,那艘負載著特殊使命的官船正是運載著金殿的構件。九月初九抵達武當後,3000多個金屬鑄件在天柱峰頂上以中國古建中最傳統的工藝進行插接,最後焊接安裝完畢。
    此後,金殿巍然屹立於高山之顛。
    自矗立之初,金殿便成為武當的中心。無論在山上還是山下,朝拜者都能夠感受到它耀眼的光芒。
    武當山金頂像一個神仙,有時候露麵非常莊嚴,有時候不讓你看見,不知道它隱到哪裏去了。或許,這正是道家文化的玄妙和中國古建的含蓄之美。
    公元1979年,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社科院專家王育成在攀登金頂的途中看到了讓他永生難忘的一幕。
    王育成回憶道:那也是我在武當山看到的最驚心動魄的一次,因為我從來沒看見過,那個雷電,就看見那個閃電打在金殿上麵,接著就幾個大火球繞著那個金殿撞,看著既驚奇又感覺有一種恐懼的感覺。後來當地一個老頭,告訴我,說這是武當山很有名的一個事情,這個叫雷火煉殿。
    由於金殿是金屬導體,遇有雷擊,屋頂上一片電光石火。平日附著在金殿上的煙塵鏽垢被雷電燒煉,經雨水衝淨後便輝煌如初。
    這顯然又是一件難得的瑞應事件。從永樂十年來到武當,七年間,沐昕渡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如今,雷火煉殿神奇地渲染出皇權的至高無上。緊繃了七年的神經在這一刻得以舒展,沐昕突然很想念遠在雲南的家人。獨對清冷的月光,沐昕卻在這時感到了一絲溫暖。這一次沒有歸期的旅程,是否開始接近終點了呢?
    這一年,當雷火煉殿的訊息傳遞到京城時,朱棣露出了勝利者的微笑。這是皇權和神力的完美結合,它似乎預示著佇立在皇家道場最高峰上的金殿與天神取得了感應。
    這或許是沐昕來到武當後最溫馨的一個清晨。從成為駙馬的那一刻起,他辭別兄長,孤身去往京城。在經曆了喪妻之痛後,孤獨和寂寞陪伴他渡過了身處異鄉的歲月。如今,金殿已成,他是否可以榮歸故裏了呢?
    公元1419年,沐昕接到了永樂皇帝發給自己的第六道聖旨。接到聖旨的一刻,沐昕仿佛聽到了來自心底的一聲歎息。現在,他的未來和即將修建的金頂圍城緊緊的聯係在一起。永樂皇帝將這項最後的工程命名為紫金城。
    也許,正是這個名字讓沐昕得到了某種啟發。他決定仿照故宮紫禁城的規製來體現皇權。於是,在陡峭的岩壁上設東西南北四座天門,四個角樓,以渲染天庭仙界的威嚴。而東、西、北三座天門假作實封,隻有南天門可通行。因為,在道教信徒眼中,南天門是神與人溝通的地方。南天門下設鬼門、神門和人門。其中“鬼門”假做不通,高大莊嚴的“神門”是皇家的專用通道,平日隻有“人門“可正常通行。
    為了完成永樂“萬萬年與天地同其久遠”的設想。紫金城城牆全部為巨石依岩築成,每塊石條重約一兩噸。古代工匠們用糯米煮汁,拌和石灰粉為漿砌築,從表麵看隻一線縫,不見灰漿。這是一種極為高超的技法,俗稱“幹擺”。
    周長344米的紫金城,所耗費的石料將達千萬噸。它的施工難度遠勝於平地修建的故宮。當年的沐昕和工匠們,是如何把每塊高達一噸重的巨石運上金頂的呢?
    永樂皇帝調到武當山這些工匠當中,除了什麼木匠,石匠,瓦匠,銅匠,鐵匠之外,還有一個工種叫搭台匠,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搭腳手架的工人。
    當年,搭台匠圍繞大頂,搭上了密密麻麻的腳手架。然後,工匠們再把打製好的青石,用極其原始的方式一層一層的搬運到所需的位置。
    當年沒有複雜的吊裝技術的情況下,腳手架的搭製也是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們隻能這樣設想,用當時的那種滑輪吊裝技術加上腳手架工人的努力,把一塊一塊的重達一噸重,兩千斤重的巨石,搬上紫禁城現在的位置,這個工程量是非常的浩大。
    整個”紫金城”工程曆時五年完工。它居險臨危卻又堅固穩重,猶如一道光環圍繞金頂,讓人歎為觀止。
    公元1424年,金頂太和宮全部完工。
    它以金殿為中心,以紫金城南天門為中軸線,中軸線上的主殿是太和殿。皇權與神權在這裏完美融合,達到了“雲外神宮”的意境。
    自此,修建了十四年的武當山宮觀全部告成。30萬工匠和官兵共修建了金頂、紫霄、南岩、玉虛、五龍、遇真等33處宮觀建築群,創建殿宇房屋約8000間。武當山成為了集建築、宗教、文化於一體的“天下第一名山”。
    武當宮觀全部落成後,沐昕就任位高權重的南京後軍都督府事。此後,屢掌宗人府,又曾專職負責孝陵的四時祭祀,既是皇親國戚又是勳戚大臣。任駙馬都尉50餘年間,深得明朝五代帝王的恩寵。
    公元1424年,這一年的冬天,一場齋戒法事在武當山悄然舉行。玄天玉虛宮提點任自垣為三百六十八位工匠超度亡靈。沒有任何文獻記載下那些能工巧匠的名字,更沒有人知道他們來自哪裏。就這樣,他們為這座仙山創造了奇跡,也讓自己的靈魂與仙山融為了一體。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