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酒器:觥籌交錯,曲水流觴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53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人們都有如此感受,燈紅酒綠幾乎是我們生活的全部,每到了夜晚,霓虹閃爍、激光幻彩乃至酒池肉林,令人似乎無法逃避。但是總有人試圖證明那樣的生活其實沒什麼意思。
生活到底該怎樣才算得上有意思呢?有人會在此時回答你,有意思的生活應該有酒,有肉,有茶,有禪,有音樂,有詩詞,有才子佳人,有名劍香花,有從大漠吹來的沙,有自海邊飄來的雲,有陽光雨露,有車水馬龍,有早起的一個懶腰,有整夜不眠時的沉思……有意思的生活裏,其實總是少不了酒。紅酒、白酒、啤酒、黃酒,各種酒。光是喝酒,你或許會嫌太悶太單調,這時,不如考究一點,為你的酒選擇一套酒器,每一種酒配上一套,一下子,你會覺得很有意思。
一、
烏雲密布,電閃雷鳴!
人類的祖先們在叢林裏沒命地狂奔!
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很快,他們出於本能意識到不能再跑,如果繼續跑,說不定會發生更加不幸的事,於是他們停下來,在距離一棵大樹不遠處停了下來,雙膝跪地,將頭按在雙掌之下,這使他們逃過了一場滅頂之災。隻聽噼裏啪啦一連串雷滾滾而過,伴著恐怖至極的閃電,驚天徹底,攝魂奪魄。
是神發怒了嗎?
人類蜷縮在大地上瑟瑟發抖,有的瘋狂大叫,有的卻大氣都不敢出,過不多時,降了幾滴雨點,雨終究沒來,雷電還在繼續。
不知道是誰忽然驚呼了一聲,眾人猛然抬頭,看到一棵大樹被雷電擊中,然後冒起一排濃煙,濃煙過後就是大火。大火燒起之時,雷電也去了,這棵燒著的大樹上原本棲息著的鳥雀也不幸遇難。
人類小心翼翼地靠近燒著的大樹,一個膽子大的跨步進入火堆,撿起了一隻燒熟的大鳥,其他的人也陸續靠近火堆,有撿樹枝的,有撿鳥雀的,還有去抓火苗的。火焰熊熊,把他們的身體映照得通紅,燒熟的食物也更加美味可口,他們獲得了從未有過的體驗,這令他們激動不已。原來不是神在發怒,而是神的恩賜!他們朝天拜了幾拜,把這棵焚燒成紅碳的大樹作為火種運送到山洞裏,時刻守護。他們期待著下一次神賜,然而雷電之神賜是可遇不可求的,聰明的人類又學會了鑽木取火,當第一縷鑽木鑽出的青煙升起時,人類忍不住在太陽下站了起來!
有了火,其後又有了石器、武器、炊器、酒器……人類的大腦開始擴張,他們從樹上跳下,從山洞躍出,大自然一步步被人類征服,地球迎來了最輝煌的時代。
酒起源何時?儀狄、杜康用糧穀造酒,埃及人用發酵的方法釀造出了啤酒,美索不達米亞人用葡萄釀酒,這差不多都是四五千年前的事,有了酒,就要有酒器。遠古時代的酒器就是石碗、陶碗、木碗、竹碗之類的,粗糙,不講究。
中國的酒文化是從夏朝開始發展的,酒越來越好喝,酒器的樣式也越來越多樣、越來越精美。青銅器發端於夏,繁榮於商周,人們用青銅器來充當祭祀的鼎以及進食、飲酒的器具。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漆器取代了青銅器,盛行於兩漢魏晉南北朝。酒器名目繁多,如盛酒的壺、彝、、纍、、卮,飲酒的爵、觚、觶、角、耳杯,溫酒的樽,取酒的杓等等。
隋唐之後,酒器的種類形式就更加豐富了,金銀玉石、木竹翡翠、瑪瑙水晶等,皆可為酒器。
二、
酒器如名酒,也有名器,“葡萄美酒夜光杯”是玉石做成的,唐人最愛,宋朝的名器最多。流傳於世的著名酒器有鳥紋爵、青銅冰鑒、四羊方尊、晨肇寧角、皿天全方罍、克罍、鳳柱斝、龍紋觥、羽觴、倒流壺、鴛鴦轉香壺、九龍公道杯、九龍玉杯、金塹雲龍紋執壺等等。每一件酒器都暗藏著一段故事,銘刻著一段曆史。
羽觴,其形與爵相似,兩側有耳,像是鳥兒的羽翼,故稱羽觴。羽觴從戰國時期一直到南北朝,都是飲酒者的最愛,也是最為常見的酒器,杯上綴羽,極盡風流,曹植詩雲:“盛以翠樽,酌以雕觴,浮蟻鼎沸,酷烈馨香。”《楚辭》《漢書》《西京賦》中也都有對羽觴的描寫。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所提到的“曲水流觴”之觴正是羽觴。
曲水流觴源於更古老的時代,那時候有一種名為“修禊”的祭祀風俗,說是在夏曆三月時,人們要去水中洗濯身體,以求去除災病。王羲之曾與謝安、孫綽等名士共四十一人於會稽山下的蘭亭雅集,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麵前,誰就取杯飲酒賦詩,賦詩畢,結集目為《蘭亭集》傳世,王羲之為集子作序。
《古文觀止》中評論《蘭亭集序》:“通篇著眼在死生二字。隻為當時士大夫務清談,鮮實效。一死生而齊彭瘍,無經濟大略,故觸景興懷,俯仰若有餘病。但逸少曠達人,故雖蒼涼感歎之中,自有無窮逸趣。”
因為王羲之等文人名士的點染,羽觴竟被賦予了某種文化的深度,雖然唐宋以後,羽觴絕跡,但我們在李白、蘇軾、歐陽修、辛棄疾、朱彝尊等人的詩篇詞章裏,仍然可以看到羽觴的蹤影。
皿天全方罍在這些酒器文物中的地位最為崇高。
方罍,鑄於商朝末期,流行於周朝春秋之時,為貴族家用之物,皿天全方罍,為皿氏貴族所有。
1922年的一天,暴雨如注,衝刷著奔流不息的漆家河。漆家河位於湖南省桃源縣,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人曾經遷居於此。雨勢急湍,漆家河兩岸的土石紛紛滾落,一道霹靂更是將一株老樹劈成了兩半!
一個農民模樣的人在雨勢稍歇時從屋裏跑出來,估計是有什麼特別的事情要做。正當他走到漆家河時,他不由咦了一聲,怎麼回事呢?他眺目往河邊的山溝裏一看,竟是一個龐大的器皿,看起來非同尋常。
他小心翼翼地下到山溝底,小心翼翼地將器皿拾起來,用身上的麻布衣服擦拭了一番,撥去了塵土後,器皿發出鋥亮的光芒,農民覺得這是個寶物,不能被別人撿了,於是便將這個器皿帶回了家。他知道這是個貴重之物,卻不知道它到底有多貴重。所以,很快,有一位姓石的商人風聞到此,準備出錢買下這具被後世成為皿天全方罍的器物。
農民原本還有些猶疑,商人二話不說,立即掏出四百塊銀元,農民見錢眼開,立時就要營運。恰好農民的兒子忽然也回來,知曉了高價買賣之事,就將皿天全方罍的蓋子拿到附近一所學校,請學校的校長鑒定一下到底值多少錢?校長一看,誒,真是個寶貝呀!當即決定出八百塊銀元買下。兒子一聽大喜,準備回去稟明老父,把方罍拿去成交。石姓商人獲知了這個消息,豈會答應?當下帶著方罍器身一溜煙兒不見了蹤影。後來器身流落到美國去了,方罍蓋則在軍閥手上輾轉。新中國成立後,方罍蓋被國家列為文物收藏。器身卻輪換了無數個主人。
2001年,著名的佳士得拍賣行將流落多年的皿天全方罍器身拍賣,一位法國的收藏家將方罍拍得,那一次的拍賣創下了中國古青銅器在世界拍賣市場的最高成交紀錄。直到2014年,經過湖南省文物部門、收藏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最終以兩千萬美元的天價將皿天全方罍買了回來。蓋與身,就此合體。
恐怕,沒有一件酒器能如皿天全方罍這般顛沛流離了。
九龍公道杯也極富傳奇色彩,直到如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可以見到。這個杯子很神奇,它由杯體杯座組成,杯子周圍雕刻五條象征帝王與神聖的龍,巨龍居於杯子中央,作龍口吐水之勢。我有一個朋友,是一個酒器收藏發燒友,他從景德鎮購得九龍公道杯,邀我同賞。我最開始以為將酒倒進杯子,酒水應該會從龍口泄出,朋友神秘一笑,將酒倒在杯子裏,卻並不斟滿。我問:“為什麼不滿上?”朋友這才解釋說:“不能斟滿,斟滿了的話,酒就全部流出來了。”果然,他將杯子斟滿,美酒全部流散杯外。
——這是我見過的最神奇、最有意思的酒器。
三、
古代的酒器豐富多姿,現代的酒器也不遑多讓,餐桌上的玻璃啤酒杯是現在中國人的最愛。
中國的酒器典雅風流,外國的酒器也風采璀璨。水晶杯、高腳杯、小腳杯、萊茵河杯,白蘭地杯……除了杯子,還有瓶子,還有盛酒器,都是那麼晶瑩剔透,看一眼,似乎都能醉去。對於外國酒,我不太熟悉,所以這個專欄裏,不會專門談論。
不過現代人喝酒很少有人那麼講究了,除非是品酒師、有錢人、大文豪。一般人喝酒,有杯,有菜,有朋友,有伴侶,其實就已足夠。畢竟,喝酒喝酒,喝的是酒,而非酒器,酒器隻是一片綠葉,酒才是領銜主演,我們喝酒,是為了我們的舌頭,我們的味蕾,我們的情懷,還有我們的故事。若執著於酒器的挑剔選擇,喝酒便毫無趣了。
金庸在《笑傲江湖》裏借祖千秋之口說:“飲酒須得講究酒具,喝甚麼酒,便用甚麼酒杯。”真有這麼講究嗎?金庸在接下來就告訴你,飲酒,對好酒之人來說,真的是很講究。祖千秋置酒擺杯,論說道:“喝汾酒當用玉杯,喝梨花酒當用翡翠杯,喝關外白酒當用犀角杯,喝百草美酒當用古藤杯,飲高粱酒,須用青銅酒爵,至於米酒,當用大鬥飲之。葡萄酒要用夜光杯,玉露酒要用琉璃杯,紹興狀元紅則要用古瓷杯。”每說一杯,還會配上詩詞典故來佐證其合理性。可謂風雅到了極致,不過,如此風雅,能會心者,僅令狐衝一人而已。而據說,夜光杯,已經被現代人仿製成功。
但是,我一直有個疑問,如祖千秋一般喝酒,難道不累嗎?這是典型的附庸風雅無疑了。酒中知己令狐衝隻怕也不會苟同他對於飲酒的態度。令狐衝是一個妙人,崇尚自在逍遙,雖然愛喝酒,卻絕不會帶這麼些的杯子在身上,與同好者所談所論也絕然不會如祖千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