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隨感 《入殮師》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12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看完了《入殮師》,我竟有些後悔。
應該在晚上看它才對,或者,即使是白天觀看,也該拉起窗簾。
好在,今天是陰天。
===
我不知道導遊或者編劇希望觀眾記住的是什麼,從鏡頭的角度來說,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的開頭,那輛霧靄中緩緩移動的車燈;以及澡堂太太被火化後,燃燒的熾火漸漸化為一片飛揚而起的雪白群鳥。
還有一些句子,熟悉的論調,是文藝片中常見的口吻。
====
“感歎之後,就開始一點點回憶過去。”
回憶其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隻是似乎每個人都很樂意承受,大抵是由於我們都喜歡感慨吧,尤其是女人。
或者說,女人更喜歡把感慨表達出來。
因為心不夠大,所以總需要尋找其他的容器,接納我們無處安放的情感。
====
“人一輩子買的最後一樣東西,是由他人決定的。”
對這句話的評論,男主人公用了一個詞:諷刺。
很恰當,正合我意。
人生諷刺的事多了去了,也不差這一件。
可偏偏,這是一個人人都要經曆的諷刺。
其實買東西是可以預訂的,隻是沒有人會希望為自己預訂棺材。
====
“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正如門一樣。”
死亡和愛情一樣,是一個永遠都談論思考不厭的話題。
所不同的事,愛情於我們,是刻骨的體驗;而死亡,隻是人類孜孜不倦、周而複始的猜度。所謂的彼岸,究竟有些什麼,誰都不知道——隻要你還有呼吸,你就永遠沒有資格說你“知道”;而當你沒有了呼吸,便再也無法訴說你的“知道”了。
我們都是自己靈魂的看門人,同時,若足夠幸運,也可能成為別人的。
所以,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對那些要已經上路的朋友說一聲:路上小心,總會再見的。
====
“雖然很可恥,但我已經不記得了。”
男主人公在麵對父親的屍體時,對妻子說的話。
雖然很可恥,但我已經不記得了。
遺忘是一種可恥嗎?
所以要努力地記憶痛苦?
也許真正可恥的是那些明明沒有遺忘,卻裝作無動於衷的嘴臉。
====
“我以前所堅持的夢想,也許根本不是夢想。”
這句話出現在影片的開頭,男主人公賣掉他的大提琴時。
那一瞬,我的心仿佛被狠狠地刺了一下。
這也是全片唯一的一次,刺痛。
十七歲之後,我始終堅持著冷眼旁觀那些與我無關的人和事。
不要在別人的故事裏,空流自己的眼淚。
這是我的成年守則。
卻終究,沒有辦法做到雲淡風輕。
很多時候,擊潰防禦的,隻是一個短短的句子。
也許,這就是人的感情,最脆弱的所在。
我以前所堅持的夢想,也許根本不是夢想。
真好,他用了“也許”。
也許到了最後,他會堅定地去掉這個詞語,因為他最終發現,自己想要的東西,究竟在何方,該如何取得。
……
====
對著大屏幕,輕輕一笑,揮開那些情緒。
望一望窗外灰白的天空,我告訴自己:即使有了地圖,路,也還是要走了才知道會通往何方。
PS:謹以此文,祭奠來到這個世界,卻沒來得及睜開眼的小黑之女(我堅持那個娃娃是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