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興明君 第5節 脂粉英雄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727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中國的史書中,給女人留空間向來很吝嗇。除非你是皇帝的女人,出鏡的機會才會大一點。
比如呂後、比如武則天,再比如下一章中將要提到的王政君。還有那個明明是惡魔的卻要別人叫她老佛爺的慈禧太後。
當然,把這個自己就是地道外夷卻號稱寧與外夷不予家奴的人和勘稱傑出女政治家的呂後和武則天相提並論實在抬舉了她。
不過舉這個例子第一考慮的是影響力,所以好壞不論,隻看絕對值。這些人都是先當皇後,後來升級太後甚至皇太後進而達到其權力的頂峰。
不過這一節要寫的事情,卻是很例外。因為一個很不一般的女人而始,由另一個跟她有關係且也很不一般的女人而終。不過,她們都不是皇帝的女人,套句樣板戲裏常用的酸詞:她們是祖國的好女兒。
第一個不尋常的女人叫做劉解憂。要說她雖然是皇親國戚,可是日子並不好過。原因是因為劉解憂的爺爺劉戊參與了景帝年間的七國之亂,七國之亂被平定,劉戊小命也就沒有了。
劉解憂作為反賊家屬雖然幸免於難,但是她們家難免處處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排擠,這種滋味可想而知。
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元封年間起先下嫁烏孫國王昆莫,然後又改嫁給昆莫的孫子昆彌的漢朝公主劉細君去世。武帝為了鞏固與烏孫的合作夥伴關係,命年僅二十歲劉解憂和親烏孫,下嫁烏孫國王昆彌。
先說說劉解憂的前任劉細君。
劉細君是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建在武帝朝的淮南王謀反案中受到牽連自殺。所以劉細君和劉解憂的出身十分相似。
劉細君以罪臣之女的身份下嫁昆莫後,麵對一個語言不通的外族老頭。沒有了漢朝的絲帛錦緞,睡得是毛氈;沒有了漢朝的美味佳肴,天天吃烤牛羊肉沾鹽巴。日子過得那個苦啊。
可是苦還沒有到頭。劉細君到烏孫還沒有多久,昆莫覺得自己年紀太老,從優生優育的角度出發,要求劉細君嫁給自己的孫子軍須靡。這個軍須靡就是後來的昆彌,軍須靡是他的名字。昆彌和昆莫都是王號。
這在烏孫人看來是很尋常的事情,對劉細君來說可接受不了:我怎麼能剛嫁過爺爺,沒幾天又變成你孫媳婦了。所以就上書給漢武帝說明情況。武帝批示了四個字:入鄉隨俗。
劉細君隻好鬱悶地改嫁了。後來軍須靡繼位,劉細君為他生下一個女兒後,產後身體不適加上長久以來的憂愁,遂病死異鄉。
這個可憐的漢朝公主生前常做詩歌抒發自己難歸故土的悲愁,可惜她至死也沒有達成她的詩句中“願為黃鵠兮歸故鄉”的願望。
如果劉細君是個多愁善感型的公主,那麼劉解憂就屬於豪氣衝天型的。
與劉細君完全不通,劉解憂對於國家政局十分關心,也很理解和親政策對於國家的重要性。所以她遠嫁異國時,完全沒有劉細君那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淒涼,倒是有幾分壯士出征的豪邁。
但是,沒過幾年,軍須靡又掛了。由於軍須靡的兒子泥靡年紀太小,就將王位傳給他的堂弟翁歸靡,並交待說:“等我兒子泥靡長大了,你得把王位傳給他”。
還是老套路,劉解憂必須嫁給新任的烏孫國王翁歸靡,號肥王。
劉解憂對於改嫁的事情並非沒有心理障礙,然而她非常清楚自己的使命。作為漢朝的公主,她來到這裏的目的就是為了安撫烏孫國,促進兩國的關係。因此,不像劉細君,她很快調適了自己的心態,繼續做烏孫國的國母。
也是上天眷顧,劉解憂與這個新任的肥王情投意合,夫妻恩愛。劉解憂為肥王一連生下了貴靡、萬年、大樂三位王子和兩位公主。肥王對劉解憂自然是寵愛有加,異常信任。
有了他們兩夫妻的感情作保證,漢朝和烏孫的關係當然也是不斷升溫。
然而好景不長,有人對肥王和劉解憂琴瑟和諧的夫妻關係十分不滿。您要說了,人家兩口子關係好礙著誰了?
還真就傷了別人感情了。
別忘了,那會可不是一夫一妻製。
由於烏孫在西域屬於大國,所以漢匈兩方都想拉攏它。烏孫自然也是要一碗水端平,兩邊都不能得罪。
就連娶老婆這種事情,都要漢朝一個,匈奴一個,分別為左右夫人。
肥王和劉解憂天天如膠似漆的,那邊的匈奴公主自然被冷落天天獨守空房。時間長了匈奴公主自然要想娘家訴苦,一來二去的壺衍鞮單於就給惹怒了:這麼冷落我們匈奴的公主,不是看不起我們大匈奴嘛!
於是壺衍鞮單於派兵攻打烏孫,要求烏孫國交出漢朝公主劉解憂。
女人之間向丈夫爭寵弄到兩國大打出手,這個匈奴公主也真是有兩下子。
劉解憂一看這個狀況,氣不打一出來:“就你有娘家人是怎的?”不過氣歸氣,個人安危是小,如果真讓匈奴人打進來,漢朝這些年努力經營的與烏孫的密切關係就算是泡湯了。
於是她也上書昭帝:匈奴和車師合計烏孫,請天子發兵相救。
詔書上去之後,漢朝那邊厲兵秣馬積極準備攻擊匈奴以解烏孫之圍。可惜事不湊巧,偏偏昭帝病死了。
等宣帝繼位後,漢朝才騰出功夫來解決這檔子事情。馬上派遣常惠(蘇武的副使)去烏孫了解情況。當時烏孫已經被匈奴摁著打了不少次了。
劉解憂和肥王看漢朝還沒有動靜,著急了。上書給宣帝說:“匈奴已經接連發大兵攻打烏孫好幾次了。每次都派使者來說‘趕快交出漢朝公主!’,想要阻斷漢朝和烏孫的聯係。我們烏孫願意舉半國之兵五萬精銳騎兵,盡全力攻打匈奴。希望天子您別高抬貴手了,派兵救救公主和昆彌。”
霍光等人再三考慮後,覺得烏孫這個夥伴的戰略地位還是很重要,不能坐視不理。另外對於匈奴在昭帝元鳳年間的挑釁也應該回報一下。所以決定:出兵。
當然,漢朝不是因為劉解憂和匈奴夫人爭風吃醋而發兵烏孫,就像匈奴出兵也絕不是為了幫著肥王的匈奴夫人爭奪老公的歡心。
根本的原因是烏孫在西域的重要地位使得漢匈兩邊都想讓烏孫死心塌地地跟著自己混。
沒有辦法,談不攏就隻能戰場上見高低了。
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漢朝合計十六萬騎兵浩浩蕩蕩地分成五路討伐匈奴。你道是哪五路?如下:
禦史大夫田廣明為祁連將軍,四萬餘騎,出西河郡;
度遼將軍範明友,領三萬餘騎,出張掖郡;
前將軍韓增,三萬餘騎,出雲中郡;
後將軍趙充國為蒲類將軍,三萬餘騎,出酒泉郡;
雲中太守田順為虎牙將軍,三萬餘騎,出五原郡;
約定各路大軍出塞兩千裏。
另命常惠為校尉,持節督促烏孫兵五萬從西邊攻擊匈奴。
看起來似乎是一場酣暢淋漓唾手可得。但是,事與願違。別擔心,不是漢朝軍隊打敗了,而是根本就沒有撈著人打。
那會兒也沒有飛機,沒辦法用空降部隊快速打擊。饒是騎兵行動迅速,從長安往北走個一兩千公裏也得幾個月。
匈奴聽說漢軍動靜這麼大,二話沒說,卷了鋪蓋,扶老攜幼,趕著牲口就開始跑。漢朝出了邊塞,一路走,一路望。有山有水有草有獸,就是沒人。好不容易看到點匈奴人,也是消息慢或者腿腳慢來不及跑的。
五位將軍可憐的戰果具體如下:
度遼將軍範明友出塞一千二百餘裏,到達蒲離候水,共斬殺和俘獲匈奴七百餘人。
前將軍韓增出塞一千二百餘裏,到達烏員,共斬殺獲匈奴一百餘人。
蒲類將軍趙充國出塞一千八百餘裏,向西到達候山,共斬獲匈奴單於使臣蒲陰王及以下三百餘人,奪取牛馬羊等大牲口七千餘頭。
這三個人都沒有達到宣帝和霍光預定的二千裏的出塞距離,但是考慮到他們是得到匈奴已經逃跑的消息的前提下才退兵的,因此宣帝和霍光對他們三個從寬處理。
祁連將軍田廣明就做得不好了。帶兵出塞一千六百裏,到達了雞秩山,斬獲匈奴19人,牲口百餘頭。
恰好他們碰見從匈奴回來的漢使冉弘等人,冉弘等向田廣明提供情報說說雞秩山以西地區有匈奴軍隊。不知道這個田廣明是怎麼想的,丫威脅冉弘說你回去了就跟別人說沒看見匈奴,不然要你好看。
然後田廣明就準備收拾行李回長安了,隨行的禦史屬官公孫益勸諫田廣明說不可退兵。田廣明執意撤兵,四萬多人塞外自駕遊了一番,浩浩蕩蕩地帶著十九個人頭回來了。丫也不覺得臉紅。
虎牙將軍田順出塞八百餘裏,到達丹餘吾水邊,停兵不進,共斬獲匈奴一千九百餘人,大牲口七萬餘頭。率兵而還。
結果田廣明因為明知敵情,畏敵不前被治罪下獄。田順因為出塞距離太近而且虛報戰果也被治罪下獄。兩個難兄難弟在監獄裏麵都自殺了。
倒是作為偏師的常惠和烏孫大軍斬獲頗豐。由肥王統帥常惠督軍的烏孫大軍從西邊攻入匈奴境內,一直打到了匈奴右穀蠡王王庭。俘虜單於父輩貴族以及單於的嫂子、公主、名王、犁汙、千長、騎將及以下大大小小共四萬人,繳獲馬、牛、羊、驢、駱駝七十餘萬頭。烏孫國也不客氣,把俘獲的人、畜等全部都留下自己消費了。
和那五位帶了十六萬騎兵的將軍相比,常惠一個人出使烏孫取得如此戰果,可謂蓋世奇功。所以常惠被封為長羅侯。勸諫田廣明的公孫益壽升遷為侍禦史。
此一戰,匈奴受到嚴重打擊。雖然單於王庭和民眾並未受到漢軍直接的襲擊,然而長途遷徙途中傷亡的人口和牲畜也是數不勝數,因此國力衰耗極大。當然,匈奴人把這筆帳都記到了烏孫的頭上。
漢宣帝派常惠帶著金銀財寶去烏孫犒賞有功人員。常惠估計是仗沒有打過癮,向宣帝上書稱龜茲國殺校尉賴丹的那筆賬還沒有了解,申請順路去教訓一下龜茲。
宣帝不同意。不過他搖頭也沒有否定權,霍光暗示常惠可以便宜行事。常惠這下心裏有了底,帶了五百來號人昂首挺胸地去出使烏孫。
回來的路上,常惠準備去便宜地去和龜茲秋後算賬。當然,常惠還沒有傻到帶著五百人敢去攻打人家國家的地步。
常惠和他的副手從龜茲國周圍的西域各國調集了四萬人馬,又從烏孫調了七千人,準備三麵圍攻龜茲。
不過常惠還算仗義,打之前先派人去譴責龜茲國殺漢使的事情。讓龜茲王明白為什麼被打,死也死個明白。
這時候殺賴丹的老龜茲王已經上了西天。新任國王道歉說:“此事是先王受貴族姑翼蠱惑而做的錯事,不是我的罪過。”
常惠很通情達理,讓他們交出姑翼就罷兵。龜茲國麻溜溜地把姑翼包成粽子鬆了過來。常惠砍了姑翼的腦袋算是給賴丹報了仇,給了漢朝一個說法。然後就打道回長安了。
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漢朝從受匈奴欺壓到動手反擊,前前後後有一百年。匈奴人可沒有那麼好的耐心,漢軍撤走後的第一個冬天,壺衍鞮單於就自己帶著數萬騎兵去攻打烏孫,俘獲了不少烏孫的平民百姓。算是小報了一把仇。
可是老天不作美,等他們撤兵回家的時候。突降暴雪,出征的匈奴部眾和牲畜很大部分都被暴雪給報銷了。
虎落平陽被犬欺。匈奴北邊的丁令、東邊的烏桓和西邊的烏孫同時進攻匈奴。匈奴共被三國斬殺數萬人口,被擄馬匹數萬,牛羊無數。
經過宣帝本始三年這麼一折騰,匈奴人口減少了三成,牲畜損失了一半。許多過去臣服於它的西域國家都翻臉背叛,並不斷襲擊和騷擾匈奴,匈奴卻無力還擊。
聽說匈奴落難。漢朝本著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派了三千騎兵攻入匈奴以探虛實。結果三千騎兵如入無人之境,俘虜了數千匈奴人全身而退。
匈奴居然連報複的想法都沒有了。一門心思就想和漢朝和親,於是漢朝邊塞一下子平靜了下來,戰事大減。
至此,表麵上看來是因為兩女人爭風吃醋而實際上是漢匈兩國爭奪屬國的烏孫事件暫時告一段落。
就這樣,大家相安無事一直到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烏孫昆彌肥王通過常惠上書想立自己和劉解憂的大兒子元貴靡為嗣,希望漢朝能夠再下嫁一位公主給元貴靡。
蕭望之認為烏孫距離太遠,以後難保忠誠,不同意繼續下嫁公主。宣帝考慮到烏孫新立大功,而且又很信守諾言地與匈奴決斷,就答應了肥王的請求。
宣帝於將劉解憂的侄女劉相夫封為公主,然後接到上林苑專職學烏孫語。等到烏孫那邊迎親隊伍來到漢朝,就命令常惠為送親大使,率領四人持漢節送劉相夫出敦煌。
可惜走到一半,就聽說肥王翁歸靡去世了。烏孫的貴人根據上任國王的遺言,擁立了岑陬子泥靡。號狂王。
常惠到底是經過風浪的大將,一看形勢不對,命令使團待在敦煌原地待命。他自己一邊上書宣帝說明狀況,一邊親自持漢節去烏孫問罪。
烏孫貴族眾口一詞說是上任國王的遺言,本來就要傳國於泥靡,不能另立元貴靡。
常惠理屈詞窮,怎麼說烏孫也是友邦,又不能來硬的。隻好上書宣帝後,帶著劉相夫返回了漢朝。
狂王得以繼位。無奈的劉解憂不得在狂王的威逼下不再次改嫁,並且不久後又生一子名鴟靡。
由於狂王是軍須靡與胡人女子所生的兒子,因此他對漢朝毫無好感。又由於劉解憂多年以來得到肥王的寵愛,所以劉解憂的兒子們自然也很受肥王的喜愛。
做王子的時候,狂王自然感覺到處處受到壓製與排擠,因此他當上國王以後,荒淫暴虐,倒行逆施,大失民心。劉解憂雖多次勸諫,狂王都置之不理。因此雖然劉解憂為狂王生了一個兒子,但是麵不合心離,矛盾很大。
隨著肥王去世和劉解憂的失勢,漢朝與烏孫國家關係的蜜月期也宣告結束。
甘露元年(前53年),漢朝派衛司馬魏和意為使臣,衛侯任昌為副使來到烏孫。劉解憂與他們二人商議說:“狂王這個人恣意胡為,烏孫人苦他已久。我們不如找機會殺了他。”
於是三人定計設宴邀請狂王,席間派武士刺殺狂王。
狂王果然如期而至,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可惜行刺的武士功夫不行,丫最後刺殺的時候偏了,狂王受傷但是沒死,死命逃出來上馬狂奔而去。
剩下劉解憂和兩位漢使鬱悶不已。沒多久狂王就派兒子細沈瘦率兵將魏和意、任昌以及公主等包圍在赤穀城中。
圍城達到數月,還是時任西域都護鄭吉(這位漢家英雄的事跡在下一節詳細敘述)征調西域各國軍隊前來救援,圍城之兵方才離去。
鄭吉上奏宣帝事件緣由。
宣帝哭笑不得:心說公主姑奶奶,我也想解決這個問題,可您幹活也幹淨點,這下讓人抓住把柄了吧!
事已至此,又不能坐視不理。於是宣帝一麵派人攜帶醫藥來給狂王醫治,並賞賜黃金絲帛;一麵將魏和意、任昌押回長安處斬。
為了安撫狂王,宣帝還派車騎將軍長史張翁受命去烏孫調查劉解憂與使者謀殺狂王的事情。劉解憂不承認有罪,隻是叩頭認錯。
張翁這個雜碎居然用手摁著公主的頭咒罵不止。後來劉解憂上書宣帝,宣帝就處死了這個雜碎。
在烏孫這裏,刺殺事件產生了一連串影響。先是肥王的與匈奴夫人生的兒子烏就屠聽說狂王被刺傷,尋思漢朝可能就要派兵來。嚇得領著一群人跑到烏孫北邊的山上去打遊擊了,天天叫囂著他娘家匈奴就要派兵來了。
也是狂王太失民心,所以烏孫百姓很多都來投靠無烏就屠。烏就屠一看自己的勢力漲了,領著一群人打會烏孫都城,把狂王殺了自立為王。
烏就屠是匈奴的後裔而不是劉解憂的孩子,漢朝自然不會承認他的地位。烏就屠自立的消息傳到漢朝,宣帝立刻派破羌將軍辛武賢率兵一萬五千人至敦煌,鋪路納糧,準備討伐烏就屠。
兩個友好邦國眼看就要刀兵相見。
這時,西域都護鄭吉卻不願意看到兩國大打出手。畢竟烏孫國路途遙遠,勞師遠征勝負難卜,萬一失利對漢朝在西域的局勢十分不利。按照他對西域這些國家的了解,軍事打擊倒不如派人遊說來得合適。於是他左思右想,一個人選便出現在他的腦海中。
果然這個人一出馬,抵得數萬雄師,憑借三寸不爛之舌隻言片語便使得兩國化幹戈為玉帛。
她就是本節的第二個女主人公馮嫽,劉解憂的侍女。人們敬仰她的功績,尊稱她為馮夫人。
隨劉解憂遠嫁烏孫的時候,馮夫人還是一位豆蔻年華的少女。就在她陪同公主到烏孫不久,劉解憂就為她安排了一門好親事:嫁給了烏孫國的右將軍。右將軍在烏孫國可是個重要角色,從國王往下數,他排在第五位。
馮夫人生性聰慧,知書達禮且機敏過人。在西域數年後,她已經通曉西域各國的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所以,她經常攜帶漢節作為公主劉解憂的使者出使西域諸國。西域的各個城邦都對她頗為尊敬和信任。
馮夫人的丈夫右將軍和烏就屠關係很好,所以她自然和烏就屠私人交情也不錯。
鄭吉請馮夫人出麵遊說烏就屠,馮夫人表示為大漢效力義不容辭,立刻就去麵見烏就屠。
見了麵,馮夫人也不廢話,單刀直入地對烏就屠說:“大王繼承王位,可喜可賀!然而雖有喜事,恐怕禍事卻也不遠了!”
烏就屠一下子就緊張了:“莫非有什麼意外嗎?”
馮夫人不緊不慢地說:“漢朝的騎兵已經到達敦煌,不日就要打過來。您覺得烏孫能敵得過漢軍嗎?”
烏就屠尋思了半天沒有言語,半晌答道:“恐怕是敵不過。”
馮夫人看已經擊中對方要害,接著說:“既然明知敵不過,您又為何擅奪王位,一旦漢軍前來,亡國喪命必然難免。不如相機而動,歸順漢朝還可保全富貴與性命。”
烏就屠也不傻,立刻順著馮夫人說:“我本來也沒有打算長居尊位,要是漢朝能大小給個名號,我自然會歸順!”
馮夫人眼看大功告成,滿口應承他的要求,轉身就去向鄭吉複命。
鄭吉立刻將馮夫人說降烏就屠的事情上書宣帝。宣帝聽說有如此女中豪傑,立刻下詔將她招入長安要親眼見見這個奇女子。
馮夫人上得大殿麵見宣帝,舉止大方,禮儀得當。宣帝但有所問,馮夫人如簧之舌皆對答如流,事事中的。宣帝大喜,命馮夫人為持節正史,謁者竺次、期門郎甘延壽(請務必記住這個名字)為副使共同出使烏孫。
千年等一回的情形出現在長安城中。
謁者竺次、期門郎甘延壽兩位男子漢副使恭敬地備好錦車,等待一位手持漢家符節的女子正使。
馮夫人到時,兩位副使按禮節參見,聽從指示。我們的主角馮夫人從容淡定,略談數語後乘車款款西去。
到達烏孫後,馮夫人按照事先的安排,直奔北山烏就屠的地盤命烏就屠去烏孫都城赤穀城(今哈薩克斯坦境內伊塞克湖東南伊什提)會見漢長羅侯常惠。
常惠在赤穀城立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皆賜印綬。破羌將軍辛武賢帶著部下在敦煌遊覽了一番,也沒有出塞就班師回朝了。
漢朝派長羅侯常惠率領三位軍校所屬部隊屯兵於赤穀城,為烏孫劃分人口和地界。大昆彌統轄六萬餘戶;小昆彌統轄四萬餘戶。
烏孫國的混亂局勢終於歸於平靜。
一年之後,劉解憂的兩個兒子烏孫大昆彌元貴靡及鴟靡都病死。這位漢朝的女功臣上書漢宣帝:“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
漢宣帝憐憫她年老客居異鄉,且念其為國立功無數,派人隆重地迎接了這位堅強的漢朝公主回歸故國。
如果我們還記得,劉解憂是在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遠嫁烏孫。那時年方二十風華正茂的她,為了大漢帝國的利益,委身於老邁的異族老翁。
五十年曆經風雨滄桑,紅顏老去,青絲如雪,無怨無悔。強漢不隻有漢軍威武兒郎,更有不讓須眉的英雄公主。
兩年後,劉解憂病死在她的故鄉。她終於得償心願,落葉歸根,永遠地留在了她的祖國大漢。
我們的另一位奇女子馮夫人本來隨劉解憂公主返回長安。但是在元貴靡的兒子星靡繼位為烏孫大昆彌後,考慮到他年紀尚小,馮夫人自告奮勇願意再次出使烏孫,輔佐星靡。宣帝準奏,派遣百名騎兵護送年逾花甲的馮夫人再次踏上西去烏孫的征途。
經過馮夫人的努力,星靡終於得以坐穩烏孫王位。
關於馮夫人之後的去處,史書中並無明確記載。但是考慮到她的丈夫烏孫右大將軍仍在烏孫。馮夫人很可能在星靡站穩腳跟後功成身退,專職去當將軍夫人,並最終老死西域,留在了這塊她譜寫了傳奇的土地上。
好個漢家奇女子馮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