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水井  湖畔坐椅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586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走在湖畔,在一條條坐椅旁走過……。
    一個哲人看到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每一張坐椅上,頂多隻坐兩個人。一個坐在椅子這頭,一個坐在椅子那頭。似乎有著默契似的,每張椅子上都是兩端坐著人,中間空著。
    於是他感歎道:心的距離,使這坐了人的椅子,比不坐人的椅子還要孤獨。
    人生有許多解讀,我感同這哲人的解讀:那是一種感知,感知生命與生命的距離;那是一種希祈,希祈心靈與心靈能夠相知。即使是萍水相逢,也是一種山高水長。
    但是,在感同之餘,在我們從這坐椅旁走過時,我們每一個人又有著自己的不同感悟。那我的感悟是什麼呢?或是我的解讀又是什麼呢?我感悟的是人的心相,即:人既可以平和相處,又都希望保有相對應的距離。我看到的是:這每一張坐椅上,都有疏而不疏的美麗,都有同而不黨的相知。
    正如須菩提問佛:“修行如何守住心念?又如何排除雜念的幹擾呢?”
    佛告訴他:“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這說得多好:心若不澄明,世即不清明。
    心不生孤獨,這世上又哪來的孤獨?
    現在我們再來看這坐椅,就有了美學上的意義:夕陽西下的湖畔,頓時充滿了一種人格獨立和人性相守的簡明。詩意的黃昏,便有了超現實的意義!
    2010-4-4
    注:1、須菩提,釋迦牟尼的弟子。他與佛的對話就是《金剛經》。
    2、“若菩薩有我相……”句,譯為:“如果菩薩心中還有自我相狀,他人相狀,眾生相狀,長生不老者相狀,那他就不是真正的菩薩。”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