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寶石的資料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939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晶瑩翠綠,嬌豔迷人——祖母綠
祖母綠的英文名稱為Emerald,起源於古波斯語,後演化成拉丁語Smaragdus,大約在公元16世紀左右,成為今天英文名稱。祖母綠又叫“呂宋綠”、“綠寶石”。古希臘人稱祖母綠是“發光”的“寶石”。母綠是一種含鈹鋁的矽酸鹽,其分子式為Be3Al2[Si6O18],屬於綠柱石家族中最“高貴”的一員。屬六方晶係。晶體單形為六方柱、六方雙錐,多呈長方柱狀。集合體呈粒狀、塊狀等。翠綠色,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64-1。602,雙折射率0。005-0。009,多色性不明顯。非均質體。硬度7。5,密度2。63-2。90克/立方厘米。解理不完全,貝殼狀斷口。具脆性。X射線照射下,祖母綠發很弱的純紅色熒光。
祖母綠是最名貴的寶石品種之一,在西方人的眼中,它是綠寶石之王,對它的崇拜不亞於東方人對翡翠的膜拜。
有人這樣描述過:“即使一個最無知的野人,在潮濕的密林中絆倒遇見祖母綠時,他亦會深深覺知這顏色鮮豔晶瑩的美和珍貴。”祖母綠的曆史實際上是一個由傳說和迷信編織而成的迷人而神秘的網,它的綠代表了春天對大自然的美景和許諾。然而,作為奉獻給VENUS女神的禮物,直到今天在南美洲的祖母綠產地,仍然有眾多為爭奪祖母綠而出現的謀殺和火並。
但是,無論如何,祖母綠的美與珍貴卻是不容質疑的。在世界各國皇家的收藏品中,祖母綠的數量與地位也能充分說明這一點,僅伊朗王室收藏的祖母綠就有幾千塊,而且其大小都超過50克拉,這些藏品的價值和意義是非同尋常的。我國清代慈禧太後的殉葬品——金絲被上也有兩顆重達80克拉的祖母綠寶石。
祖母綠作為5月份的誕生石,是幸運與幸福的象征,古人甚至還認為佩戴祖母綠的人會有超自然的先知能力,可使人才思聰慧並防止疾病的侵擾。
據曆史記載,世界上最早的祖母綠產地在埃及,當時產出的祖母綠質量較為低劣。隨後在世界很多國家都發現了祖母綠,其中哥倫比亞的祖母綠一直是世界祖母綠最重要的來源。另外,除在商貿分級中介紹的產地外,馬達加斯加、南非、巴基斯坦、印度、澳大利亞、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州都發現了新的祖母綠產地。印度的賈普爾是世界祖母綠貿易加工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多少年來我國一直末發現祖母綠,直至最近在雲南邊境才有了突破。該產地的祖母綠呈黃綠-翠綠色,礦產類型與俄羅斯和坦桑尼亞的類似,裂紋較多,大多隻能加工成弧麵型寶石。這一新礦區的發現為我國尋找高質量祖母綠提供了線索。
恒久不變,惟我獨尊——鑽石
鑽石,礦物學名為金剛石,英文為Diamond,它源自於希臘文adamas,意為"堅硬無比"。中國佛教經典對鑽石的解釋為"金剛不壞",由此可知鑽石是一種極不平凡的寶石。鑽石有寶石之王的美譽,不僅因為它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摩氏硬度10,比摩氏硬度9的剛玉的實際硬度大百倍以上),而且還因為它在無色為主的天然寶石中具有最高的折射率(2。42)和色散(0。044),按一定比例加工成為理想型切工的鑽石,會呈現光芒四射、五彩繽紛的"火"光;更為重要的是,它是自然界極稀少珍貴的礦產資源,即使是在產鑽石的金伯利岩礦區,要加工出1克拉的商業首飾鑽石,必須挖掘淘洗150~250噸的岩石。
到目前為止,100克拉以上的鑽石全世界僅有2000顆左右,因而大於100克拉的鑽石就已經是國寶了。世界上最大的一顆鑽石是1905年在南非發現的,重3106克拉,像拳頭大小,取名為"庫裏南"(Gullinan)。由這顆鑽石共磨出9顆大鑽96顆小鑽。最大一粒重530。2克拉,呈梨形,共有74個小麵,稱為庫利南1號,取名為“非洲之星”,現被鑲在英國國一的權仗上,它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琢型鑽石。
傳說公元前2000年就已在印度發現了鑽石,直至18世紀,印度還是首飾鑽的唯一產地。1827年巴西發現了鑽石,之後的150年間,巴西是世界主要的鑽石生產國之一。而當今最出名的鑽石產地——南非,其開采鑽石則是19世紀後半葉以後的事。時至今日,澳大利亞已成為世界上鑽石產量最大的國家。
我國有關金剛石的記載是在晉朝。晉鹹寧三年記載的“敦煌上送金剛,產自天竺”,表明早時我國的鑽石是來自印度的禮物。現在,我國遼寧的瓦房店、山東的蒙陰及湖南的沅水流域,都是鑽石的重要產地。我國鑽石的產量約占世界的第九位。1977年12月21日,山東臨沂縣常林村的一位農村婦女在耕地時發現了我國現今最大的“常林鑽石”,重158。786克拉(比一般核桃稍大),現今儲存在中國人民銀行的國庫中。我國發現的100克拉以上的鑽石共有4顆,均是在山東發現的。其中最大的一顆稱為“錦雞鑽石”,重281。75克拉,發現於1937年,日本侵華時被日軍擄走,至今下落不明。另外兩顆分別是陳埠一號(124。27克拉)和蒙山一號(119。09克拉)。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這在寶石中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係。晶體形態多呈八麵體、菱形十二麵體、四麵體及它們的聚形。純淨的鑽石無色透明,由於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現不同顏色。強金剛光澤。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為0。044。均質體。熱導率為0。35卡/厘米•秒•度。用熱導儀測試,反應最為靈敏。硬度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礦物,絕對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剛玉的150倍,怕重擊,重擊後會順其解理破碎。一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鑽石具有發光性,日光照射後,夜晚能發出淡青色磷光。X射線照射,發出天藍色熒光。鑽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在常溫下不容易溶於酸和堿,酸堿不會對其產生作用。寶石級金剛石多富集於砂礦或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岩筒中
首飾鑽石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較為統一的質量評價標準的寶石,其質量都是按4C標準進行分級的。4C是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合,即指顏色(Color)、淨度(Clarity)、大小(Carat)及切工(Cutting)。
鑽石的評估中,顏色的評定是一項很關鍵的工作。首飾界一般公認無色鑽石是最好的,而黃色、棕色的則差;淺紅色、藍色和綠色的鑽石稱為彩鑽,屬珍貴鑽石。彩鑽目前仍無國際性評價標準。
鑽石的評色是一件很精致而複雜的工作,首先它要求分級的環境必須潔白幹淨,不能有太多其他有色雜物,否則將會影響分級的準確性。其次,要求分級人員要有健康正常的生理狀況,不能在生病和精神不佳時比色,否則會有偏差。第三,要求有標準的白色光源(無熒光),其它光源或不同時間的陽光,顏色分級是不準確的。第四,要有標準樣石,標準樣式的大小一般要求在0。25克拉以上,最好楊石與待分級鑽石同樣大小。同時,標準石的淨度一般要在SI級以上,切割比例與待分級鑽石相似(標準石的色由一些權威的寶石機構如GIA等給出)。第五,比色時鑽石台麵朝下平放在白紙上,然後眼視線與鑽石腰部平行,垂直於亭部,比較鑽石與樣式相同部分的顏色。
鑽石的顏色,主要為無色、白色、淡黃色。黃色是鑽石的大忌,其色凋的深淺直接影響鑽石的質量和價值。因此,鑽石的顏色是其經濟評價中首要因素。國際珠寶界對鑽石顏色的分級十分嚴格,各國也都有其相應的評價標準。
對於分級標準外的其他顏色,如紅色、藍色、紫色等,因極為罕見,故這顏色的鑽石均為鑽石中的珍品,其價格遠遠高於一般鑽石的計價標準。如1987年4月28日倫敦克裏斯蒂拍賣行一次寶石拍賣會上,一顆重量僅為0。95克拉的紫紅色鑽石,其成交價竟高達88萬美元。
根據顏色的不同,珍貴鑽石有如下品種:
1.淨水鑽:一種純淨得像水一樣的無色透明鑽石,其中尤經帶淡藍色謂者為最佳。世界特大金剛石和世界名鑽主要是這種品種,如"瓊克爾"等。
2.紅鑽:一種粉紅色到鮮紅色的透明鑽石,其中尤以"鴿血紅"者為稀世珍品。如世界名鑽"俄羅斯紅"等,澳大利亞是其主要來源。
3.藍鑽:一種天藍色,藍色到深藍色的透明鑽石,其中以深藍色者為最佳。這種鑽石與所有其他顏色的鑽石不同,它具有半導體性能。因其特別罕見,故為稀世珍品。如世界名鑽"希望"等,南非普雷梅爾礦山是其主要來源。
4.綠鑽:一種淡綠色到綠色的透明鑽石,其中以鮮綠色者為最佳。如世界名鑽"德累斯頓綠"。津巴布韋(羅得西亞)是其主要來源。
5.紫鑽:一種淡紫色到紫色的透明鑽石,其中尤以豔紫色者為稀世珍品,前蘇聯是其主要來源。
6.金鑽:一種金色的透明鑽石,是有色鑽石中的常見品種。
7.黑鑽:黑色金剛石通常不能作為鑽石,但個大烏黑而透明者也能成為珍貴鑽石,如世界名鑽"非洲之星"。
善良純樸,超凡脫俗——藍寶石
藍寶石的英文名稱為Sapphire,源於拉丁文Spphins,意思是藍色。藍寶石的礦物名稱為剛玉,屬剛玉族礦物。目前寶石界將紅寶石之外,其餘各色寶石級剛玉統稱為藍寶石。
藍寶石的化學成分為三氧化二鋁(Al2O3),因含微量元素鈦(Ti4+)或鐵(Fe2+)而呈藍色。屬三方晶係。晶體形態常呈筒狀、短柱狀、板狀等,幾何體多為粒狀或致密塊狀。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澤。折光率1。76-1。77,雙折射率0。008,二色性強。非均質體。有時具有特殊的光學效應-星光效應。硬度為9,密度3。95-4。1克/立方厘米。無解理,裂理發育。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產生美麗的六射星光,被稱為“星光藍寶石”。藍寶石可以分為藍色藍寶石和豔色(非藍色)藍寶石。顏色以印度產“矢車菊藍”為最佳。據說藍寶石能保護國王和君主免受傷害,有“帝王石”之稱。國際寶石界把藍寶石定為“九月誕生石”,象征慈愛、忠誠和堅貞。藍寶石是世界五大珍貴高檔寶石之一。
用忠誠和德望來作為藍寶石的象征,實在是恰當的。你看那微帶紫色的克什米爾藍寶石,仿如一位長者,久經風塵卻深沉而不失華麗,深深的矢車菊藍自有德高望重的尊貴;而那種清澈清純的斯裏蘭卡藍寶石,如高原雨後天晴、藍空萬裏,讓人真實地感到天地的博大與深邃,淡淡的藍更像一位剛從森林走入城市的村姑,讓你一眼便能看出她內心的善良與純情。
藍寶石是除鑽石、紅寶石、祖母綠外最珍貴的寶石,它的藍色被稱為皇家藍。過去相信基督的人認為它具有影響靈魂的法力,可以去邪護主,因而將基督十戒刻在藍寶石上,作為教士的環冠寶石。而波斯人則認為大地是由一個巨大的藍寶石支撐起來的,藍寶石的反光使天空呈藍色。而有“命運之石”之稱的星光藍寶石則有許多迷人的傳說,它的三條星光代表“忠誠,希望與博愛”。東方人認為佩戴藍寶石可使人免受罪惡的傷害,並且會帶來好運氣。
過去藍寶石最著名的產地是在印度的克什米爾,但由於克什米爾海拔高達1200米以上,終年積雪,環境極為惡劣,每年采礦時間隻有3個月,且采礦極為不易,因而最近幾十年,該地所產的優質藍寶石已很少。
大多數的優質藍寶石是來自緬甸的抹穀(MOGOK),柬埔寨的馬德望、拜林和泰國的占他武裏等地。另外,在非洲、美國及澳大利亞、中國也發現了許多新的產地,特別是中國山東藍寶石開發被國際有色寶石協會(ICA)列為1989年世界有色寶石的五大發現之一。
山東的藍寶石產在昌樂縣周圍的堿性玄武岩及殘積、坡積的土礫層中,分布麵積廣,開采容易,自1989年大規模開采以來,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藍寶石產地之一,目前已有近百家國內外的寶石公司在山東從事藍寶石的開采加工工作。另外中國的海南、福建、江蘇及黑龍江等地亦有藍寶石的商業性開采。
D。紅橙藍綠,風情萬種——碧璽
碧璽,寶石級電氣石的俗稱,英文名稱為Tourmaline,是從古僧伽羅語“Turmali”一詞衍生而來的,意為“混合寶石”。在我國的一些曆史文獻中稱為“砒硒”、“碧璽”、“碧霞希”、“碎邪金”等。碧璽的來曆,有一段有趣故事:傳說1703年,一個溫暖的夏天,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有幾個小孩在玩荷蘭航海者帶回的石頭。突然,一個小孩發現這些石頭將近處的灰塵和草屑紛紛吸了過去。小孩十分驚奇,便叫他們的父母來看,果然發現這種石頭能吸引或排斥輕物體,如灰塵和草屑等。因此,荷蘭人把它叫做“吸灰石”。直到1768年,瑞典著名科學家林內斯發現了電氣石後,人們才逐漸接受並采納了現在的名稱——碧璽。
碧璽是我國珠寶行業慣用的名稱,在礦物學中屬於電氣石族。化學分子式為XR3Al6B3Si6O27(OH)4,其中X為Na、K、Ca,R為各種金屬離子,R的種類和含量直接影響碧璽的顏色。屬三方晶係。晶體呈複三方柱狀。顏色多種多樣,有無色、玫瑰紅色、粉紅色、紅色、藍色、綠色、黃色、褐色和黑色等,其中以蔚藍色和鮮玫瑰紅色為上品。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一般為1。624-1。644,雙折射率0。018-0。040,色散0。017。具極強的多色性。硬度7-7。5,密度3。06-3。26克/立方厘米。無解理,貝殼狀斷口。碧璽還具有壓電性和熱電性,這也是電氣石名稱的由來。之所以說碧璽寶石風情萬種,是因為它是所有寶石中成分最複雜的一種,也是顏色最豐富的一種,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光譜色,無色不有,切磨好的碧璽寶石可謂五光十色、晶瑩通透、鮮豔奪目、多姿多彩,令人心曠神怡,因而它自古就是人們喜愛的寶石之一。中國龍王爺的達官貴人也都很喜歡這種有玉質光澤的寶石,在故宮博物館中可以看到很多碧璽製成的朝珠、雞心、耳墜等小飾件。據說慈禧墓中亦有許多碧璽珍寶。
在國際珠寶市場中,碧璽是一種很暢銷的中檔寶石,其中最新發現的鮮藍色巴西碧璽是當今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寶石之一,其價格可以和高檔寶石媲美。作為10月份的誕生石,它具有“安樂”、“和平”的寓義。
具有寶石級價值的碧璽多產在強烈鈉長石化和鋰雲母化的微斜長石鈉長石偉晶岩的核部。世界上最出名的碧璽產地在巴西和美國,其中巴西發現的鮮藍色碧璽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寶石之一;斯裏蘭卡、中國、緬甸及非洲也有大量寶石級的碧璽出產;中要新疆的阿爾泰亦出產各種顏色的碧璽寶石,但一般顏色往往較淺,高檔的較少,我國雲南產的碧璽亦大多屬中低檔寶石。
E。殷紅如血,雍容華貴——紅寶石
紅寶石的英文名稱為Ruby,源於拉丁文Ruber,意思是紅色。紅寶石的礦物名稱為剛玉。
紅寶石的化學成分為三氧化二鋁(Al2O3),因含微量元素鉻(Cr3+)而成紅至粉紅色。屬三方晶係。晶體形態常呈桶狀、短柱狀、板狀等。集合體多為粒狀或致密塊狀。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澤。折光率1。76-1。77,雙折射率0。008-0。010。二色性明顯,非均質體。有時具有特殊的光學效應-星光效應,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反射出迷人的六射星光,俗稱“六道線”。硬度為9,密度3。95-4。10克/立方厘米。無解理,裂理發育。紅寶石在長、短波紫外線照射下發紅色及暗紅色熒光。如果有人問你,世界上什麼樣的紅色最高貴迷人,你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是紅寶石中的“鴿血紅”。“鴿血紅”是紅色剛玉寶石中的精品,其色不沉不燥,豐潤和諧,其品質柔順似水、熱烈如火。它是曆代各國皇帝宮貴族始終追求的極品,當代名門富豪必不可少的飾物,它是身份、地位、財富的象征,可襯托出女士的華貴、男士的氣派,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紅寶石是“貴族的寶石、寶石中的貴族”。紅寶石是西方7月份的誕生石、護身石,象征火熱的愛情。
在世界著名的寶石之鄉——緬甸,人們甚至相信,紅寶石有逢凶化吉的法力,古代緬甸戰士相信出征前在身上割一小口放入一顆紅寶石,便能保佑自己刀槍不入、戰無不勝。
西方人相信佩戴紅寶石的人會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愛情美滿幸福,因此紅寶石又是結婚40周年的貴重禮物。
拋開紅寶石的迷信與傳說,單從當今紅寶石的價格,就可以理解紅寶石的珍貴程度,1990年一顆5克拉的紅寶石價格5萬美元。一位著名的寶石商曾斷言:大於10克拉的優質紅寶石是極為罕見的,以至於在世界各地,任何一個時期都不會同時獲得5粒以上。因而,如果哪位女士在莊重的場合想引起人們對她的注意,顯示自己的雍容華貴和迷人風采,佩帶一顆有份量的高質量紅寶石,實在是一個聰明的選擇。
就紅寶石而言,過去一般認為緬甸紅寶石是最好的紅寶石,“鴿血紅”就是緬甸紅寶石中的極品,價錢最高。在緬甸,一級紅寶石稱為阿尼姆(Anyum),二級稱為阿尼基(Anygui),三級稱為阿沙赫(Asah)。但實際上通常所見的緬甸紅寶石,大多都達不到鴿血紅的程度,往往隻是大紅、玫瑰紅、淡紅,因此緬甸紅寶石實際上指的是一種紅色較為純正而不帶褐色調的紅寶石。
F。色彩斑斕,安樂祥和――歐泊
歐泊的英文名稱為pal,源於拉丁文Opalus,意思是“集寶石之美於一身”,或來源於梵文Upala,意思是“貴重的寶石”。中國的“歐泊”一詞,是根據英文音譯過來的。
歐泊在我國也被稱為閃山雲,在礦物學中屬蛋白石類,是具有變彩效應的寶石蛋白石,是一種含水的非晶質的二氧化矽。化學成分為SiO2•nH2O,含水量一般為3%-10%。非晶質體。內部具球粒結構,集合體多呈葡萄狀、鍾乳狀。底色呈黑色、乳白色、淺黃色、桔紅色等。半透明至微透明。玻璃光澤、珍珠光澤、蛋白光澤。具變彩效應。折光率1。37-1。47,無雙折射現象,色散很微弱。硬度為5。5-6。5,密度2。15-2。23g/cm3。性脆,易幹裂,貝殼狀斷口,一般不宜做男性飾物。在長波紫外線照射下,不同種類的歐泊發出不同顏色的熒光。歐泊石仿佛是寶石世界的精靈,在同時閃爍出鮮紅、深藍、橙黃等七彩的顏色,而在不同的方向觀察,這些顏色還會變化或移動,真是神奇極了。難怪有的人能為了它拋開都市的燈紅酒綠,隻身到澳大利亞中部的窮鄉僻壤去忍受貧困交加的煎熬,直到有一天運氣突然降臨,發挖到一塊足夠大的優質歐泊石,情況才能有所改善。但是在澳洲,即使是一夜成為富翁,他們(礦工)的大多數人仍然不會離開那千瘡百孔、酷暑和嚴寒交替的歐泊產地——沙漠。真是不可思議,因而在香港,歐泊石又被稱為澳寶。
隻要你能親眼看一看掘礦人住的山洞、小石屋、小木房,隻要你能親眼看看他們粗糙的皮膚和豪邁的性格,隻要你能體驗一下在茫茫荒漠和廣袤的大地突然發現一小塊黑歐泊時的驚喜,你一定不會懷疑歐泊石火焰般變彩的魅力。
從古老的時代起,人們就對歐泊石情意深長。羅馬人把歐泊石比喻為戀人心中美麗的天使——比特之子。阿拉伯人則相信歐泊是從閃閃發光的宇宙掉下來的,而古希臘人則認為擁有歐泊就有預知末來的靈性。目前在美國,歐泊石作為10月份的誕生石,是安樂祥和的象征。
在國際市場上,歐泊寶石的價格和五大高檔寶石很相近,高質量的寶石級歐泊的價格甚至可超過相應紅寶石的價格,這一點也足以證明歐泊石的珍貴。日本人就把歐泊作為七大寶石之一。
歐泊的成因類型有古風化殼型和火山熱液型兩種礦床。澳大利亞是歐泊的最主要產地,歐泊堪稱澳大利亞的國寶。澳大利亞最著名的產地是新南威爾士洲的閃電嶺、白崖、南澳大利亞的庫勃彼德及昆士蘭洲的奧帕頓地區。除此之外,墨西哥,巴西,美國,洪都拉斯,日本等地也有零星的開采,但無論從質量還是數量上都無法和澳大利亞的相提並論。
海藍天,清心悅目——海藍寶石
海藍寶石的英文名稱為Aquamarinl,源於拉丁語SeaWater“海水”。傳說,這種美麗的寶石產於海底,是海水之精華,所以航海家用它祈禱海神保佑航海安全,稱其為“福神石”。我國寶石界稱海藍寶石為“藍晶”。
海藍寶石是祖母綠的姐妹寶石,綠柱石寶石的一種。它與祖母綠具有相同的化學成分,大致相同的物理特性,如折光率、硬度、比重等,兩者的不同是由含微量元素差異引起的。海藍寶石含FE、SN等微量元素,因此呈淡雅素潔的海藍色。綠柱石是一種含鈹、鋁的矽酸鹽,分子式為Be3Al2[Si6O18]。海藍寶石的顏色為天藍色至海藍色或帶綠的藍色的綠柱石。它的顏色主要是由於含微量的二價鐵離子(Fe2+),以明潔無暇、濃豔的豔藍至淡藍色者為最佳。屬六方晶係。常見的晶體形態為六方柱,其次為六方雙錐,集合體多呈柱狀產出。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67-1。590,雙折射率0。005-0。007。多色性明顯,為藍到藍綠色。硬度7。5,密度2。68-2。80克/立方厘米。貝殼狀斷口。X射線照射下不發光。韌性良好。
海藍寶石作為3月份的誕生石,是幸福和永葆青春的標誌,它的藍色深如海水,淺如湖水,仿佛碧海藍天,給人一種寧靜平和、清雅秀麗的美感。西方人認為,佩帶海藍寶石能夠使人具有先見之明。同時,它還具有催眠和壓邪的力量以及神奇的醫用價值,用海藍寶石浸過的水可以治眼疾、迸氣和打呃。
1912年曾在巴西發現長19英寸,寬16英寸,重243磅的海藍寶石晶體,內綠外藍,非常透明。到目前為止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藍寶石。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海藍寶石均產於花崗偉晶岩中,最著名的海藍寶石產地在巴西和馬達加斯加。巴西的海藍寶石一般綠中帶藍。馬達加斯的海藍寶石多呈中暗藍色。納米比亞、俄羅斯及中國的新疆、雲南、湖南等地也都有大量的海藍寶石產出。
托帕石的英文名稱為Topaz,名稱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由希臘文“Topazios”演變而來的,原指紅海中一個稱“托帕茲”的小島上盛產黃色的橄欖石,當地人誤稱其為黃寶石。另一種說法認為是由焚文“Topas”衍生而來,意即“火”。1737年一個名叫亨克爾的人用Topaz一名描述德國盛產的黃寶石而得名。托帕石的礦物學名稱為黃玉,黃玉又稱為黃寶石。
托帕石為含水的鋁矽酸鹽礦物,化學分子式為Al2[SiO4](F,OH)2,成分中F和(OH)的比值變化不定。屬斜方晶係。晶體形態多呈斜方柱狀,柱麵常具縱紋,集合體形態為柱狀、粒狀、塊狀。顏色為無色、淡黃、深黃、棕色、天藍、粉紅、紅、淡綠和褐色等。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619-1。627,雙折射率0。008-0。010,色散0。014。多色性清楚。硬度8,密度3。49-3。57克/立方厘米。解理發育,性脆。在長、短波紫外線的照射下,各種顏色的托帕石顯示不同的熒光。依據顏色,一般可分為酒黃色、無色、藍色、綠色、紅色托帕石。其中上等的深黃色者最為珍貴,顏色越黃越好。其次是藍色、綠色和紅色者。用天然無色黃玉經輻射加溫處理後的藍色黃玉、黃色黃玉已經大量投入市場,其顏色淡雅豔麗,性質穩定,一切特性與天然托帕石基本上無差異,無法鑒別,但是在出售時應注明“改色黃玉”。
曾經有段時間,很多人對“黃玉”的放射性談虎色變,其實從原料或粗坯改色到加工成戒麵並鑲嵌為首飾,其中周期往往也有半年以上,用Co60改色的黃玉並沒有太多的放射性,因而對改色黃玉的放射性過於敏感是不必要的。
黃玉作為11月的誕生石,是表達友誼的最好禮物。人們佩戴黃玉可作為護身符,消除悲哀,去除邪氣,並增強勇氣和智慧;而在西方,甚至有人相信黃玉具有治療氣喘、燒傷、出血等症的功效,把它看成是富饒和虔誠的象征。
寶石級黃玉主要產在花崗偉晶岩、氣成熱液型、矽卡岩及衝積砂礦床中。世界各地都有黃玉出產,最重要的寶石級黃玉產地是巴西的米納斯吉拉斯洲,這裏的黃玉有黃色、深雪梨黃色、粉紅色、藍色及無色等;斯裏蘭卡也是較重要的產地,它的黃玉主要為藍色、綠色和無色。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產藍色和黃色的黃玉。
中國的廣東、新疆、雲南等地產大量無色的黃玉,經中子輻射,電子加速器轟擊、Co60照射及加熱的方法處理,可變成漂亮的天藍色。值得注意的是,中子輻射改色的黃玉會有一定的放射性,需要放置一定的時間(如半年以上)才能用作飾用寶石,否則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