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寶石的資料2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0056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百年富貴,不知是誰——尖晶石
尖晶石的英文名稱為Spinel,源自希臘文“Spark”,意思是“紅色或橘黃色的天然晶體”。另一種說法認為可能來自拉丁字“Spinella”,意思是“荊棘”。
尖晶石是一族礦物,寶石級尖晶石則主要是指鎂鋁尖晶石,化學分子式為MgAl2O4,是一種鎂鋁氧化物。屬等軸晶係。晶體形態為八麵體及八麵體與菱形十二麵體的聚形。顏色豐富多彩,有無色、粉紅色、紅色、紫紅色、淺紫色、藍紫色、藍色、黃色、褐色等。尖晶石的品種是依據顏色而劃分的,有紅、橘紅、藍紫、藍色尖晶石等。玻璃光澤,透明。折光率1。715-1。830。均質體。硬度為8,密度3。58-4。62克/立方厘米。貝殼狀斷口。淡紅色和紅色尖晶石在長、短波紫外光下發紅色熒光。說尖晶石是寶石中的騙子似乎有些冤枉,卻又符合實際,我們隻要看看一些曆史案例便可知。尖晶石自古以來就是較珍貴的寶石。由於它的美麗和稀少,所以也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寶石之一。由於它具有美麗的顏色,自古以來一直把它誤認為是紅寶石。目前世界上最具有傳奇色彩、最迷人的重361克拉的“鐵木爾紅寶石”(TimurRuby)和1660年被鑲在英帝國國王王冠上重約170克拉的“黑色王子紅寶石”(BlackPrince‘sRuby),直到近代才鑒定出它們都是紅色尖晶石。在我國清代皇族封爵和一品大官帽子上用的紅寶石頂子,幾乎全是用紅色尖晶石製成的,尚未見過真正的紅寶石製品。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紅天鵝絨色尖晶石,重398。72克拉,是1676年俄國特使奉命在我國北京用2672枚金幣盧布買下的,現存於俄羅斯莫斯科金剛石庫中。
這種“百年富貴,不知是誰”現象的出現,實際是由於一些尖晶石太漂亮、太像紅寶石。尖晶石寶石本身也有其特有的美,如光澤柔和、質地堅韌等等,更重要的是價格適中。
尖晶石在自然界中形成於熔融的岩漿侵入到不純的灰岩或白雲岩中經接觸變質作用形成的。有些出現在富鋁的基性岩漿岩中。曆史上尖晶石的著名產地主要是緬甸、斯裏蘭卡、柬埔寨、泰國等。原蘇聯、非洲也有發現。特別是斯蘭卡及非洲發現一些變色尖晶石,更引起了人們對它的興趣。
海之瑰寶,石中君子——珊瑚
珊瑚的英文名稱為Coral,來自拉丁語Corrallium。珊瑚是重要的有機寶石之一,也是古今中外深受喜愛的寶石品種。
珊瑚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名叫“珊瑚蟲”。在白色幼蟲階段便自動固定在先輩珊瑚的石灰質遺骨堆上。珊瑚依靠自己的觸手來捕捉食物,並分泌出一種石灰質(礦物成分為方解石)來建造自己的軀殼。珊瑚在生長過程中,為了能更多地捕捉食物和吸收陽光,除向上生長外,還向前後、左右擴展,形成在三度空間似樹枝狀的生物群體。隨意取出一束即婀娜多姿,美麗動人,是天然藝術品。
珊瑚的化學成分主要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形態多呈樹枝狀,上麵有縱條紋。每個單體珊瑚橫斷麵有同心圓狀和放射狀條紋。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寶石級珊瑚為紅色、粉紅色、橙紅色。紅色是由於珊瑚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而形成的,黑色是由於含有有機質。具有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不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48-1。66。硬度3。5-4,密度2。6-2。7g/cm3,黑色珊瑚密度較低,為1。34g/cm3。性脆。遇鹽酸強烈起泡。無熒光。
珊瑚是著名的佛教七寶(金、銀、青寶、東渠(殼)、珊瑚、瑪瑙、珍珠)之一。在我國的西藏,珊瑚和綠鬆石曾是最流行的寶石,具有強烈的宗教信仰色彩,教徒們用珊瑚做成的神像、佛珠等用來裝飾寺廟和作為布道的禮皿。古代的王公大臣上朝穿戴的帽頂和朝珠也用珊瑚做成。
人們相信紅色的珊瑚是如來佛化身的象征。因此很多地方如羅馬,人們把珊瑚做成的飾品掛在小孩脖子上,以保護他們免受危險。在意大利,則流行用珊瑚做成辟邪的護身符,婦女甚至有用珊瑚來醫治不育症。目前,意大利和日本最喜愛珊瑚的國家。
中國的醫藥名著(本草綱目)亦記述珊瑚有明目除淤血等功效。
世界上著名的珊瑚產地是地中海沿岸,朝鮮與日本之間海域及台灣海峽、南海亦有大量的優質珊瑚產出。打撈及加工雕刻珊瑚,是我國台灣珠寶業的一大行業。因而珊瑚亦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珍寶之一。
深淺相知,夫妻和睦——橄欖石
橄欖石因其顏色多為橄欖綠色而得名。其英文名稱為Peridot或Olivine,前者直接源於法文Peridot,後者為礦物學名詞。橄欖石大約是3500年以前,在古埃及領土聖•約翰島發現的。
橄欖石是一種島狀結構矽酸鹽礦物,化學分子式為(Mg,Fe)2[SiO4]。屬斜方晶係。晶體形態常呈短柱狀,集合體多為不規則粒狀。顏色多為橄欖綠、黃綠、金黃綠或祖母綠色。玻璃光澤,透明。折光率1。654-1。690,雙折射率0。035-0。038。多色性不明顯,色散0。020。硬度6。5-7。0,密度3。27-3。48克/立方厘米。具脆性,韌性較差,極易出現裂紋。
橄欖石被譽為黃昏的祖母綠,是8月份的誕生石,象征著“夫妻幸福”。橄欖石之所以被用作夫妻幸福的象征,也許和它的綠色有關。橄欖綠,一種淡綠——黃綠的顏色。這種顏色是這樣的穩定單純,隻有綠色深淺的變化,就像是人生旅途上攜手同行的中年夫婦,他們擁有過少年人的夢幻,經曆了青年人的癲狂,生命對他們來說是這樣的美好,他們專注的情感是如此的平凡而又綿延無盡。因而他們沒有選擇象征春色的俏豔青翠的祖母綠,也沒有選擇象征火熱愛情的鴿血紅,而選擇了恒久不變的黃綠來表達可信賴的夫妻之間恒久的幸福感情。
埃及人稱橄欖石為“太陽的寶石”,相信它有太陽的力量,佩戴它的人可消除夜間的恐懼;而在美國夏威夷,人們稱橄欖石為“火神”的眼淚,也許是因為當地橄欖石大多產在火山口周圍的火山岩石中,斑斑點點,仿佛是火山噴出的淚滴,包裹在黑的火山岩中。
世界上最大的一顆寶石級橄欖石產於紅海的紮巴賈德島,重310克拉,現存於美國華盛頓史密斯學院。在俄羅斯莫斯科金剛石庫中,保存有一粒產於紅海的橄欖石,重192。6克拉,顏色鮮豔,純淨透明,是1096-1291年十字軍東征巴勒斯坦時掠奪的。我國河北省張家口地區萬全縣大麻坪發現的橄欖石,重量236。5克拉,取名為“華北之星”,是我國橄欖石之最。
橄欖石主要產生於含矽量較低的基性火山岩中。橄欖石的產地過去在紅海的一個ZABARGAD島附近,橄欖石的名字亦與此地名有關。但今天市場上的橄欖石則主要來自緬甸、美國和中國。中國河北是世界橄欖石重要的產地,橄欖石也是我國為數不多的一種特色寶石。在我國東北黑龍江省也有商業產地。
光彩奪目,貧富皆宜——鋯石
鋯石,亦稱“鋯英石”,日本稱之為“風信子石”,英文名稱為Zircon。其來源一說可能是在阿拉伯文“Zarkun“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原意是“辰砂及銀朱”;另一說認為是來源於古波斯語“Zargun”,意即“金黃色”。第一次正式使用“Zircon”是在1783年,用來形容來自斯裏蘭卡的綠色鋯石晶體。
鋯石的主要成分是矽酸鋯,化學分子式為Zr[SiO4],除主要含鋯外,還常含鉿、稀土元素、铌、鉭、釷等。鋯石按成因分為高型鋯石和低型鋯石。寶石學中依據鋯石中放射性元素影響折光率、硬度、密度的程度將它分為“高型”、“中間型”、“低型”三種。鋯石屬四方晶係。晶體形態呈四方柱和四方雙錐組成的短柱狀晶形,集合體呈粒狀。質純者無色,含雜質者顏色為紅、黃、藍、紫、褐色等,最佳的顏色是無色透明的紅色和藍色。具金剛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條痕白色。折光率“高型”1。925-1。984,“低型”1。780-1。815。雙折射率“高型”0。059,“低型”0。005。“高型”色散較強,為0。04。硬度“高型”7-7。5,“低型”6。密度“高型”4。6-4。8克/立方厘米,“低型“3。9-4。1克/立方厘米。具較強的脆性。紫外線照射下,“高型”鋯石呈紅色熒光。
在西方人看來,佩帶紅鋯石可以起到催眠作用,可以驅走瘟疫,戰勝邪惡。現今有些國家把鋯石和綠鬆石一起作為“十二月誕生石”,象征成功和必勝。高型鋯石是岩漿早期結晶的礦物,不含或少含放射性元素,對人體無害。世界上最著名的藍色鋯石,重208克拉,現珍藏於美國紐約自然曆史博物館。
寶石級鋯石多產於變質岩、玄武岩中。世界上寶石級鋯石主要產於斯裏蘭卡、緬甸、柬埔寨、澳大利亞等國。我國的華南、華北、華東也有產出。在這些地區開采鋯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鋯石大多位於表土層下8-10英尺下,且當地的礦床又多位於水平線以下,因此開采時水經常會淹沒礦坑。在斯裏蘭卡,人們在開采時,往往要舉行一些迷信的儀式,乞求上帝的保佑,使開采順利等。
雨後初晴,月色朦朧——月光石
長石的英文名稱為Feldspar,由德文Feldspath演化而來。Spar是裂開的意思,準確地揭示了長石具有完全解理的特性。
長石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但能做為寶石者並不多見,具體的種類有月光石、天河石、日光石和拉長石。在礦物學中,前兩者屬正長石,後兩者屬斜長石。長石屬於含鉀、鈉和鈣的架狀結構矽酸鹽礦物。月光石、天河石的化學分子式為KAlSi3O8;日光石、拉長石為NaAlSi3O8和CaAl2Si3O8。長石屬單斜或三斜晶係。晶體形態為厚板狀或短柱狀,集合體為粒狀或塊狀。不同品種顏色不一樣,有無色、乳白色、肉紅色、灰色、天藍色、綠色和金黃色等。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澤。月光石和天河石的折光率1。518-1。530,一般1。52,雙折射率0。07,色散0。12,硬度6,密度2。55-2。58g/cm3。日光石、拉長石的折光率1。555-1。571,一般1。55,雙折射率0。07,硬度6,密度2。65-2。75g/cm3,色散0。12。四種長石寶石都具有兩組完全解理。寶石級長石,往往有暈色和暈彩的特殊的光學效應。
月光石是長石寶石家族中的一種,英文名字為MOONSTONE,直譯即月光石。由於它往往呈乳白色,半透明具有淡藍色的暈彩,仿佛3月雨後初晴朦朧的月色,故名月光石。幾個世紀以來,月光石就是人們喜愛的寶石之一,人們相信它能喚醒心上人溫柔的熱情,它和珍珠、變石一道同是6月誕生者的幸運石,象征富貴和長壽。
月光石溫柔的暈彩又稱冰長石暈彩,它是由正長石內具有的一些微細鈉長石雙晶片,對光線漫反射產生幹涉作用產生的。雙晶片越紅薄,所形成的月光就越明亮,加工好有時能形成似“貓眼”的亮帶,並呈現出淡藍色光波。
長石類寶石多產於岩漿岩侵入體、偉晶岩和片麻岩中。世界上優質月光石寶石主要來自緬甸,斯裏蘭卡、瑞士等國也有產出;日光石主要來自墨西哥、美國、挪威等國;拉長石主要產區是馬達加斯加、芬蘭、俄羅斯;天河石在美國、俄羅斯、印度產出。中國部分地區也發現有天河石、月光石、拉長石。
堅貞純樸,別俱一格——石榴石
紫牙烏是指石榴石寶石,石榴石的英文名稱為Garnet,由拉丁文“Granatum”演變而來,意思是“像種子一樣”。石榴石晶體與石榴籽的形狀、顏色十分相似,故名“石榴石”。紫牙烏也稱“子牙烏”,我國珠寶行業也有稱為“紫鴉烏”的,相傳其名來源於古代阿拉伯語“牙烏”,意即“紅寶石”。因石榴石寶石顏色深紅帶紫故稱“紫牙烏”。
紫牙烏是石榴石族礦物,是化學成分比較複雜的矽酸鹽礦物,通常用A3B2[SiO4]3表示。其中A表示Ca2+、Mg2+、Fe2+、Mn2+等二價陽離子,B表示Al3+、Fe3+、Cr3+等三價陽離子。屬等軸晶係。晶體形態呈菱形十二麵體、四角三八麵體或二者的聚形。集合體為粒狀或塊狀。石榴石的顏色受成分影響,呈現多種顏色,有紅、紫紅、暗紅、橙、黃、綠、褐、黑等色。晶麵顯玻璃光澤、金剛光澤,斷口顯油脂光澤。透明至半透明。均質體,折光率1。74-1。88。不具多色性,沒有雙折射現象。硬度6。5-7。5,密度3。5-4。3克/立方厘米。石榴石可以分成兩個係列、六個主要品種:鐵鋁榴石係列(鎂鋁榴石、鐵鋁榴石、錳鋁榴石)和鈣鐵榴石係列(鈣鉻榴石、鈣鋁榴石、鈣鐵榴石)。
紫牙烏是現在比較常見的中低檔寶石之一。顏色濃豔、純正,透明度高的品種是紫牙烏的佳品。它的折光率高,光澤強,顏色美麗多樣,是人們喜愛的寶石品種。世界上許多國家把紫牙烏定為“一月誕生石”,象征忠實、友愛和貞操。古往今來,石榴石被認為是信仰、堅貞和純樸的象征,相信它有治病救人的功效,甚至有人認為黃色石榴石是治療黃疸病的良藥;出門旅行的人若有石榴石相伴,便可保旅途平安,免受驚險,因此人們將石榴石作為每年開始1月份的誕生石,祈求人生旅途平安順利。
中國地質博物館中,藏有一顆橙紅色的錳鋁榴石大晶體,重達1397克拉,產於新疆。美國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中珍藏著世界上最好的一顆褐黃色透明的肉桂石(鐵鈣鋁榴石),是一個雕刻精巧的基督頭像,重61。5克拉,堪稱無價之寶。
紫牙烏的原生礦床有多種,主要產在許多岩漿岩或變質岩類中,多數寶石級石榴石發現在衝積砂礦中。世界上石榴石的主要產地有斯裏蘭卡、印度、馬達加斯加、美國、中國等國。我國的十多個省區均發現有寶石級石榴石礦物。
晶瑩剔透,優雅芳香——琥珀
琥珀的英文名稱為Amber,來自拉丁文Ambrum,意思是“精髓”。也有說法認為是來自阿拉伯文Anbar,意思是“膠”,因為西班牙人將埋在地下的阿拉伯膠和琥珀稱為amber。中國古代認為琥珀為“虎魄”。
琥珀是第三紀鬆柏科植物的樹脂,經地質作用掩埋地下,經過很長的地質時期,樹脂失去揮發成分並聚合、固化形成琥珀。它常與煤層相伴而生。琥珀是碳氫化合物,含有琥珀酸和琥珀樹脂,化學成分為C10H16O,其中碳79%,氫10。5%,氧10。5%,有時還含有少量硫化氫。琥珀的形狀多呈餅狀、腎狀、瘤狀、拉長的水滴狀和其它不規則形狀。屬非晶質體。顏色多呈黃色、橙黃色、棕色、褐黃色或暗紅色,淺綠色和黃色、淡紫色的品種極為罕見。油脂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9-1。545,無多色性。硬度2-3,密度1。1-1。16g/cm3。性脆,無解理,具貝殼狀斷口。琥珀為有機物,加熱到150℃即軟化,250℃-300℃熔融,散發出芳香的鬆香氣味。琥珀溶於酒精。常含有昆蟲、種子和其它包裹體。
琥珀是一種古老的寶石飾品材料,作為寶石,也有近6000年的曆史。在中國、希臘和埃及的許多古墓中,都曾出土過用琥珀製成的飾品。古羅馬的婦女,有將寶石拿在手中的習慣,其原因是在手掌的溫度下,琥珀受熱能發出一種淡淡的優雅的芳香。古羅馬人賦予琥珀極高的價值,一個琥珀刻成的小雕像比一名健壯的奴隸價值都高。琥珀還能夠消痛鎮驚,有的地方常給小孩胸前掛一串琥珀,以此驅邪鎮驚。
琥珀常產於煤層中,與煤精伴生。撫順琥珀主要產於新生代早期第三紀含琥珀的煤層中,歐洲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產的琥珀最著名,其它如北美、美國、印度、新西蘭、緬甸等國均有產出。中國的琥珀產地有遼寧撫順和河南南陽地區,撫順產的琥珀呈黃到金黃色,其中常包含有昆蟲,清晰美觀,是極珍貴的品種。南陽產的琥珀質量差些,隻能藥用和製作壓製琥珀。
朝綠晚紅,奇珍異寶——貓眼與變石
金綠色寶石,英文為CHRYSOBERYL,源於希臘詞彙的兩個詞意:金色的GOLDEN和綠柱石BERYL。
金綠寶石是珍貴寶石中很特殊的一個成員。說它特殊是因為這種寶石是由兩種特征相差甚遠的寶石——貓眼和變石而聞名的,而一般的金綠寶石本身卻並不很名貴,市場所見亦不多。除了金綠貓眼和變石外,市場上一般的金綠石多呈黃綠色,因而又有東方貴橄欖石的商業名稱。
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很多。寶石學界把具有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稱之為貓眼石,一般所說的貓眼石指的是金綠貓眼寶石,而其它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必須在“貓眼”二字之前加上寶石的名稱,如海藍寶石貓眼、電氣石貓眼等。
貓眼石在礦物學中是金綠寶石(Chrysoberyl)中的一種,屬尖晶石族礦物。金綠寶石是含鈹鋁氧化物,化學分子式為BeAl2O4。屬斜方晶係。晶體形態常呈短柱狀或板狀。貓眼石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如蜜黃、褐黃、酒黃、棕黃、黃綠、黃褐、灰綠色等,其中以蜜黃色最為名貴。透明至半透明。玻璃至油脂光澤。折光率1。746-1。755,雙折射率0。008-0。010。二色性明顯,色散0。015,非均質體。硬度8。5,密度3。71-3。75克/立方厘米。貝殼狀斷口。
變石和貓眼一樣,在礦物學中屬於金綠寶石,隻是由於具有不同的光學特點而成為兩種不同的寶石。變石屬斜方晶係,晶體常呈短柱狀和板狀。可呈變色(綠色、紅色),透明、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為1。745-1。754,二色性強,非均質體。硬度8。5,密度3。73克/立方厘米。韌性極好。在長、短波紫外線照射下都可以出現微弱的紅光。天然寶石中,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有十幾種之多,但自古至今,人們仍對金綠貓眼情有獨鍾,稱之為真貓眼。在亞洲,金綠貓眼還是好運氣的象征,人們相信佩戴貓眼可使人健康和免於貧困。
而變石,在自然界所有具變色效應的寶石中,同樣是獨一無二的。詩人曾用白天的祖母綠,晚上的紅寶石來先讚譽它奇特的變色效應。
變石又稱為亞曆山大石,其名ALEXANDRITE是以沙皇亞曆山大二世的名字命名的。關於這一名字有一個典故。傳說在1832年,一群在烏爾山脈托卡瓦加TOKAWAJA祖母綠礦山工作的工人,發現有一些像祖母綠的寶石有奇特的變色現象,白天在陽光下呈綠色,晚上在燭光下則呈紅色,於是的它們呈獻給沙皇政府,此時恰逢沙皇二世成年日,這種寶石便被命名為亞曆山大石。我國的礦物學家根據它有變色效應而直譯為變石。
貓眼和變石主要產於氣成熱液型礦床和偉晶岩岩脈中。世界上金綠寶石的產地非常有限,變石及貓眼主要來自斯裏蘭卡及巴西,另外俄羅斯及緬甸也有少量產出。
富貴華麗,寶石皇後——珍珠
珍珠的英文名稱為Pearl,是由拉丁文Pernulo演化而來的。早在遠古時期,原始人類在海邊覓食時,就發現了具有彩色暈光的潔白珍珠,並被它的晶瑩瑰麗所吸引,從那時起珍珠就成了人們喜愛的飾物,並流傳至今。
珍珠是一種古老的有機寶石,產在珍珠貝類和珠母貝類軟體動物體內,由於內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鈣的礦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體集合而成的。珍珠的化學組成為:CaCO391。6%、H2O和有機質各4%、其它0。4%。珍珠的形狀多種多樣,其中以圓形為佳,非均質體。顏色以白色為主,白色條痕。具典型的珍珠光澤,光澤柔和且帶有虹暈色彩。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0-1。686,雙折射率0。156。無色散現象。硬度2。5-4。5。天然淡水珍珠的密度一般為2。66-2。78g/cm3,因產地不同而有差異。無解理。韌性較好。在短波紫外光下珍珠顯白色、淡黃色、淡綠色、藍色熒光,黑色珍珠發淡紅色熒光;X射線下有淡黃白色的熒光。遇鹽酸起泡。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采捕和使用珍珠的國家之一,廣西合浦珍珠馳名中外。珍珠在現代珠寶行業中有“寶石皇後”的美稱,與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歐泊並稱為“五皇一後”。許多國家把珍珠與月光石、變石一起列為“六月誕生石”,象征健康、長壽和富貴。世界上最大的珍珠叫“希望珍珠”(HopePearl),是海珠,長5。08cm,最大周長11。43cm,重1800格令(合86。4克),現陳列於大不列顛國家曆史博物館。最大的淡水珍珠名叫“珍珠皇後”(QueenPearl),圓形,半透明,重93格令(合4。464克),後來賣給了尤金妮亞女皇。
珍珠主要是女性的寶石,珍珠的美是這樣的與眾不同,珍珠的光彩又是這樣的華麗高貴。有人甚至這樣說:“連珍珠也沒有的女人,不算是真正的女人。”這句有點極端的話也許可作為珍珠這個“寶石皇後”家喻戶曉的一種注解。
中國曆代王朝視珍珠為國寶,從清朝光緒三十四年慈禧太後死後陪葬珍珠的數量,就可略見一斑。據《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死後棺裏鋪墊的金絲錦褥上鑲嵌的珍珠就有12604顆,其上的絲褥上鋪有一錢重的珍珠2400顆,價值132萬兩白銀;遺體頭戴的珍珠鳳冠頂上鑲嵌的一顆珍珠重達4兩,大如雞卵,價值2000萬兩白銀,而棺中鋪墊的珍珠尚有幾千顆,僅遺體上的一張珍珠網被就有珍珠6000顆。傳說掘盜墓的軍閥孫殿英手下的一個排長,因盜得其中一珠,便成為暴富。據此我們便知這些珍珠的價值了,用“價值連城”來形容也恐難盡其一二。
在中國,珍珠還是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珍寶。中國古代醫學巨著《本草綱目》就記載它有“滋潤顏,鎮定安神”的神奇功效。現今很多化妝品、倒模粉都紛紛打上珍珠粉、珍珠膏等來招徠顧客。因而有人認為戴珍珠項鏈對長期在辦公室環境低頭工作的人,有舒緩肌肉疲勞、解除精神緊張的作用。
天然珍珠,產於波斯灣地區,珍珠品質優良,產量最高,一般為白色、奶白色。斯裏蘭卡、南洋地區(緬甸、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產的南洋珍珠,屬世界名貴品種,價格非常昂貴。人工養殖珍珠,日本是第一大養殖珍珠生產國,養海水珠,三重縣是世界優質養殖珍珠的著名產地。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養殖珍珠生產國。廣西合浦縣生產海水養珠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合浦珍珠人稱廉珠或南珠,幾乎粒粒放光,顆顆走盤。世界淡水珍珠的80%來自中國。
冰清玉潔,浪漫溫馨——水晶
水晶的英文名稱為Rock-crystal,是根據希臘文Krystallos演變而來的,其含義為“潔白的冰”,形象地刻畫了水晶清亮、透徹的外觀。我國古代稱之為“水精”、“千年冰”、“玉晶”及“菩薩石”等。
水晶是透明度高,晶形完好的石英晶體。水晶屬於石英龐大“家族”中顯晶質一類。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矽,化學分子式為SiO2,可含有微量的鐵、錳、鎂、鋁、鈦等雜質。屬三方晶係。晶體是六方柱和菱麵體或六方雙錐的聚形,柱麵有橫向晶紋,集合體常為晶簇,水晶多為無色透明,含雜質者可呈紫、黃、粉紅、褐、灰、黑等顏色。透明度好,晶麵玻璃光澤,斷口油脂光澤。折光率1。544-1。533,雙折射率0。008,色散0。013。紫色水晶有二色性。硬度7,密度2。66g/cm3。貝殼狀斷口。具有壓電性。
水晶寶石是寶石中的精靈,中國古人認為,水晶有止渴安神的功效;美國認為,水晶球可預卜吉凶;印安人則相信水晶內有神靈隱藏;而香港的風水先生則稱水晶是天地乾坤精華的結晶,佩戴水晶可彌補八字陰陽的不足,使人風光水好。
在水晶家族中,紫晶(即紫色的水晶)是其中最名貴的品種。關於紫晶還有一段迷人的故事。傳說很久以前,希臘的酒神巴克斯BACCHUS因為美神戴安娜DIANA冒犯了他,便發誓要變成老虎,將在他走過的路上行走的女人都吃掉。有一天,一名叫阿曼斯特AMETHYST的美麗少女為朝拜美神戴安娜,不知不覺走上了巴克斯的小道。當巴克斯要將她吃掉時,戴安娜施展神法將阿曼斯特變成了美麗的水晶。酒神被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激怒了,便把喝剩的半瓶紅酒潑在了阿曼斯特的身上,沒想到水晶被紅酒染成了珍寶--紫水晶,紫晶因此得名阿曼斯特。也許因為這個傳說,西方人都相信用紫水晶酒杯喝酒會保持理智,免於醉酒。另外,古人還相信紫水晶有增進相互諒解,使旅居他鄉的親人防止懷鄉病的妙用。
事實上,紫晶是早期最珍貴的寶石之一,羅馬大教堂的主教經常戴紫晶戒指授教,傳教土往往把紫晶做成十字架等聖物,以顯示自身的神聖。而曆史上著名的凱撒大帝也熱衷於收藏紫晶,甚至派幾千人到烏拉爾山尋找這種寶石。作為2月份誕生石的紫晶,是高貴、典雅和浪漫的象征,最適合情侶、戀人互表心聲。
水晶家族中除無色與紫色水晶外,還有黃晶、煙晶、墨晶、發晶、水膽水晶等品種上。除紫晶、黃晶可翻麵寶石外,其他水晶多做成各種高檔工藝品如水晶眼鏡,它對防止紫外線對眼睛的刺激有功效。
水晶產地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最著名的有巴西、南非、日本、馬達加斯加、阿爾卑斯山等地。我國新疆、山西、廣西、廣東、江蘇、海南等省(區)均有大量水晶產出,其中東海已成為世界性水晶加工的集散地,有數千家加工石廠從事水晶加工。
中國古代時,由於較少出現珍貴的礦物類寶石(如鑽石等),而質量比重量相對要重要得多的玉石流通則非常普遍,故人們對珠寶的重量遠遠不及對其質量感興趣,計量單位往往不夠精確。歐洲人則在數百年前就十分注意珠寶的重量,開始用克拉作為稱量鑽石等寶石的重量單位。“克拉”是英文Carat(簡為ct。)的音譯,相傳起源於生長在地中海沿岸的一種刺槐的種子名Carob,這種種子每顆的重量非常相近,接近0。2克,故在當時能夠充當砝碼來稱量昂貴的鑽石。後來,國際上將1克拉法定為0。2克,並逐漸應用到其他寶石的計量中。為了方便地表示比1克拉更小的寶石重量,人們又將1克拉分為100分(Point),即1分鑽石=0。01克拉。
珍珠的衡量目前常以其直徑大小稱幾毫米珍珠,俗稱“幾分”珍珠。而用“喱”作為珍珠重量單位,等於0。25克拉。
在寶玉石的原材料流通中,也常用到克或千克(公斤)的計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