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十代故都之南唐王朝⑦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568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七、十代故都之南唐王朝⑦文/肖堯
    (二)中主李璟
    元宗李璟(916—961年),也稱中主。初名徐景通,字伯玉。既立,又改名璟,在位期間還曾改名景。烈祖李昪的長子,母宋氏。南唐的第二位皇帝。升元七年(943年)3月,28歲的李璟即位,實行大赦,改年號為保大。秘書郎韓熙載請求等過了年後再改元,李璟沒有依從。
    順義七年(927年),徐溫死後由李昪專政,以李景通(李璟)為兵部尚書、參知政事。第二年,李昪鎮金陵,留李景通為司徒、同平章事,與宋齊丘、王令謀居廣陵,輔楊溥。李昪將篡國,召李景通歸金陵為副都統。李昪稱帝後,封李景通為齊王。
    李璟為人謙虛謹慎,初即位,不呼喚大臣的名字,經常請公卿議論政治措施,李建勳對人說:“主上寬仁大度,比先帝為好;但是性格和習慣尚未定型,如果沒有正派人輔佐,隻怕不能守住先帝創立的基業。”
    保大元年(943年)11月,南唐在永陵(欽陵)安葬光文肅武孝高皇帝李昪。
    保大二年(944年)李璟在宮中建造高樓,召集侍臣觀看,眾人都歎賞讚美。蕭儼(大理卿兼給事中,正三品。掌握全國刑獄的最高長官,相當於今天最高法院院長)說:“隻恨樓下沒有修一口井。”李璟問他為什麼。回答說:“因為這個不如陳後主的景陽樓而已。”李璟發怒,將他貶官為舒州(今安徽潛山)副使。
    蕭儼所說的陳後主陳叔寶是南北朝時,南朝陳的末代皇帝,他不理政事,沉緬淫樂,專寵貴妃張麗華,在宮中建景陽樓,樓下有井。禎明三年(589年),隋將賀若弼、韓擒虎攻入陳朝國都建康,陳後主攜張麗華、孔貴嬪躲入井中,後來束手就擒,人們稱此井為“辱井”。蕭儼的話意在提醒李璟應該居安思危,不能一味享樂。後來,李璟考慮到蕭儼也是出於好心,又召還京都仍任原職大理卿兼給事中。
    南唐自從烈祖李昪以來,經常派遣使者飄洋過海與契丹相勾結,打算和契丹共同鉗製中原,並以厚禮饋贈,相約結為兄弟。然而契丹貪圖送來的財物,隻是用空話作為回報,實際上並沒有幫助南唐。
    李璟在位期間,一度疆土在10國中最大。但是,後來他改變父親李昪保守的政策,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保大十年(952年),李璟因連年出師無功,於是商議停止用兵休養生息。有人說:“希望陛下幾十年都不用兵,就可以實現小康了。”李璟說:“我將終身不再用兵,何況幾十年呢!”李璟想起歐陽廣當初說的話,授任他為本縣縣令。3月,李璟又任命左仆射馮延己為同平章事(相當於宰相)。7月,南唐大旱,井水、泉水幹涸,淮河幹得可徒步而過,饑民渡過淮河北上的接連不斷,南唐濠州、壽州發兵阻止,百姓與士兵爭鬥朝北奔來。後周太祖(郭威)聞悉此情說:“對方和我方的百姓是一樣的,聽憑南麵百姓過淮河來買糧。”南唐人於是修築倉庫,多買糧食來供應軍隊。
    李璟在位的前10年,雖然也不斷有內爭外鬥之事,但是南唐江山並沒有受到太大威脅,日子過得還算可以。後來由於李璟奢侈無度,導致政治腐敗,國勢漸衰,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從保大十一年(954年)起,先是大火,大火在金陵城裏燒了一個多月。第二年又是大饑,許多百姓因饑餓和疾病而死。第三年更加糟糕,碰上了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後周太祖郭威內侄,收為養子,又名郭榮)的南征。
    第一次南征。顯德二年(955年)11月,柴榮派李穀等南征,圍攻南唐壽州(今安徽壽縣)等地。
    第二次南征。顯德三年(956年)初,柴榮、趙匡胤征壽州,取得正陽(今潁上西南)之戰的勝利,且派兵攻取了南唐的滁(今滁縣)、揚(今江蘇揚州)、泰(今屬江蘇)、光(今河南潢川)、舒(今安徽潛山)等州,但壽州由於南唐將領劉仁贍死守未能攻下。
    2月,李璟因軍隊屢遭敗績,懼怕滅亡,於是派遣翰林學士、戶部侍郎鍾謨和工部侍郎、文理院學士李德明奉持表書稱臣,前來請求和平,進獻皇帝專用的服裝、湯藥以及金器1000兩,銀器5000兩,繒帛錦緞2000匹,犒勞軍隊的牛500頭,酒2000斛。19日,到達壽州(今安徽壽縣)城下。鍾謨(尚書郎)、李德明(尚書郎)一向能說善辯,世宗柴榮知道他們打算遊說,命全副武裝的士兵嚴整列隊而接見,說:“你們君主自稱是唐皇室的後裔,應該懂得禮義,同別的國家有區別。與朕隻有一水之隔,卻未曾派遣過一位使者來建立友好關係,反而飄洋過海去勾結契丹,舍棄華夏而臣事蠻夷,禮義在哪裏呢?再說你們準備向我遊說,讓我休戰吧?我不是戰國時代6國那樣的愚蠢君主,豈是你們用口舌所能改變主意的人!你們可以回去告訴你們的君主:馬上來見朕,下跪再拜認罪謝過,那就沒有事情了。不然的話,朕打算親自到金陵城看看,借用金陵國庫來慰勞我的軍隊,你們君臣可不要後悔啊!”鍾謨、李德明嚇得全身發抖不敢說話。
    同時,李璟派人帶著用蠟丸封好的書信,去向契丹求救。不料被靜安軍使何繼筠截獲後獻給後周世宗。
    3月,李璟又任命右仆射孫晟為司空,派遣他與禮部尚書王崇質奉持表章入周進見,表稱:“自從唐末以來,天下分崩離析,有的地區割據一方,有的地區改朝換代,臣下繼承祖先基業,擁有江表之地,隻是因為看那烏鴉都沒有落腳,要想附鳳攀龍又從何談起!如今天命已有歸宿,聲威教化澤被遠近,希望比照兩浙的吳越、湖南的楚國,敬奉中原號令,謹守土地疆域,乞求收斂征伐的威勢,赦免後來臣服的罪過,從我小國開始,讓我作您域外臣子,那麼安撫邊遠的德政,還有誰不服從!”又貢獻黃金千兩,白銀10萬兩,羅綺2000匹。
    李璟派遣李德明、孫晟對後周世宗說,請求廢除帝號,割讓壽州、濠州、泗州、楚州、光州、海州等6州之地,並且每年進貢黃金絹帛百萬,以求休兵停戰。周世宗因為淮南之地已經一半被後周占有,各路將領捷報連日到達,便打算取得全部長江以北的地方,不答應李璟所請。李德明眼看後周軍隊日益推進,上奏稱述:“唐主不知道陛下的兵力如此強盛,希望給臣下5天不作討伐的寬限,使臣下得以返歸稟告唐主李璟,獻出全部長江以北之地。”世宗這才同意。
    周世宗派供奉官安弘道送李德明等人返歸金陵,並賜李璟書信,信中說:“隻管保存帝號,為什麼要失去鬆柏不怕天寒地凍依舊鬱鬱蔥蔥的品格!倘若能堅定自己事奉大周的信念,終究不會被人逼入險境絕地。”又說:“等到江北各州全部獻來,我的大軍立即休戰。話已在此說盡,不再贅述;倘若說還不行,請從此決絕。”又賜給南唐將相書信,讓他們仔細商議而來。就這樣,李璟還得上表道謝。
    李德明盛讚後周世宗聲威德行和軍隊強盛,規勸南唐主李璟割讓長江以北之地,李璟不高興。宋齊丘則認為割讓土地無濟於事,李德明為人輕浮,經常言過其實,國中之人也不相信他的話。樞密使陳覺、副使李徵古素來憎惡李德明和孫晟,趁勢對李璟說:“李德明出賣國家求取私利。”李璟勃然大怒,將李德明在街市斬首。
    這一年,南唐主李璟又派後部郎中陳處堯攜帶厚禮渡海到契丹乞求出兵,契丹不肯為南唐出兵。
    顯德四年(957年)初,柴榮終於攻下了壽州城。
    第三次南征。顯德四年(957年)底,柴榮連取濠(今鳳陽西北)、泗(今泗縣東南)、楚(今江蘇淮安)、揚等州,到顯德五年(958年),南唐李璟遣使求和,割江淮之間14州60縣土地,並付犒軍銀10萬兩、絹10萬匹、錢10萬貫、茶50萬斤、米麥20萬石。並規定今後歲輸貢物10萬。後周長達兩年5個月的南征,迫使南唐與後周“劃江而治”。
    保大十六年(958年)正月,南唐改年號為中興。將天長縣(今安徽天長)改為雄州,任命建武軍使易文為刺史。2月初二,易文率城投降。3月初六,南唐實行大赦,改年號為交泰。
    交泰元年(958年)5月,李璟為避後周世宗祖先名諱,改名為景。下令取消帝號,隻稱國主,所有原來的天子儀仗規製都有所降低,取消交泰年號,改用後周年號曆法,並向太廟報告。自此,南唐歸附後周世宗。9月,太子李冀卒,李景次子李從嘉(李煜)封吳王,居東宮。鍾謨(時為翰林學士,進禮部侍郎,判尚書省)言李從嘉輕肆,請立紀國公李從善,李景怒,貶鍾謨國子司業,立李從嘉為太子。
    後周顯德六年、保大十七年(959年)6月,李景派他的兒子紀公李從善與鍾謨一道入朝進貢。後周世宗問鍾謨說:“江南也在操練軍隊進行戰備嗎?”回答說:“既已臣事大國,不敢再這樣了。”後周世宗說:“吾與江南,大義已定,然慮後世不能容汝,可及吾世修城隍、治要害為子孫計。”意思大約是:“我朝同你們國家的名分大義已經確定,保證沒有其他變故;然而人生難以預料,至於後世,則事情更不可知曉。回去對你家君主說,可以趁著我在的時候加固城郭,修繕武器,據守要塞,為子孫後代著想。”鍾謨回國,將後周世宗的話稟告李景。李景於是修建金陵城牆,凡是各州城池有不堅固的便整治修理,守衛士兵少的便補充增加。
    6月19日,後周世宗柴榮病逝,在位5年,時年38歲。諡武孝文皇帝,廟號為世宗。子柴宗訓(953—973年)繼位,是為恭帝。顯德七年(960年)正月,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廢恭帝,建立北宋王朝,定都開封(今河南開封),改元建隆。趙匡胤就是宋太祖。後周亡。後周的滅亡,標誌著五代的結束,同時也預示了十國的終結:宋朝統一中原的行動就此開始。
    李景認為金陵距後周國境隻隔一長江之水,而洪州(今江西南昌)地勢險要堅固,居於長江上遊,便召集群臣商議遷都。群臣大多數不願意遷都,隻有樞密副使、給事中唐鎬讚成遷都,於是命令按照都城的體製來規劃豫章(今江西南昌)。
    保大十七年(959年)11月,南唐將洪州改名叫做南昌府,建立南都,任命武清節度使何敬洙為南都留守,任命兵部尚書陳繼善為南昌尹。建隆二年(961年)2月,李景留太子李從嘉(李煜)在建康監國,率文武百官逆長江而上,水陸並進,前往南昌。“國主舟行,旌麾仗衛,六軍百司,凡千餘裏不絕”。
    南唐自從割讓長江以北土地,向後周臣服以來,每年按時上貢進獻,國庫儲備空虛耗盡,錢幣越來越少,而物價猛漲。禮部侍郎鍾謨請求鑄造大錢,一當五十,中書舍人韓熙載請求鑄造鐵錢。當月,開始鑄造一當十的大錢,錢上文字為“永通泉貨”,又鑄造一當二的鐵錢,錢上文字為“唐國通寶”,與南唐開元錢同時通行。
    建隆二年(961年)3月,李景到達南昌。“城邑迫隘,宮府營廨,十不容一二,力役雖煩,無所施巧,群臣日夜思歸。南唐主北望金陵,鬱鬱不樂,欲誅始謀者,澄心堂承旨秦承裕,常引屏風障之。樞密副使、給事中唐鎬慚懼,發瘍卒。”
    李景來到南昌後,見到城市狹窄,宮舍營房十分擁擠,群臣日夜思歸,他的心情也很不好,常常北望金陵,悶悶不樂,潸然淚下,手下以屏風擋住他的視線。他越來越感到“洪州乃藩鎮之地,及為王都則湫隘(低下狹小)尤劇”。李景既後悔當初無端用兵,將國家拖入災難之中,又深深地自責,生活上不方便,同金陵相比有天壤之別,很多朝廷大臣更是連安身之所都沒有。後悔之餘他遷怒於當初讚同遷都的樞密副使、給事中(相當於部長級幹部)唐鎬。唐鎬既慚愧,又害怕,發病而死。李景的身體也日漸虛弱,正當他與群臣商議回金陵時,就一病不起。6月初,李景知道自己不行了,便“親書遺令,留葬西山,累土數尺為墳。”
    建隆二年(961年)6月,李景帶著未完成的誌向和對失敗的自責含恨客死洪州(今江西南昌)長春殿內,終年46歲,在位19年。李景死後不久,文武大臣都回到了金陵(南京),南昌這個短命的國都,僅3個月就被廢棄了。
    趙匡胤建立宋朝以後,與北宋王朝同時存在的還有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割據勢力。於是自北宋建國伊始,宋太祖趙匡胤便開始了他統一全國的步伐。他於964年、965年、970年先後消滅了荊湘、後蜀、南漢三地,又開始了征服南唐的戰爭。
    李璟喜好文學,所以韓熙載與馮延己、馮延魯、江文蔚、藩佑、徐鉉等人都成了高官。潘佑是幽州人。當時南唐的藝文禮樂比其它各國興盛,但是卻未曾設立科舉製度。當時南唐取士(即選幹部),大多是根據上書言事來授於官職,甚至是“公家薦舉、私人說情各占一半,”常常是“金杯玉碗,竟然盛了狗屎!”因此弊端很多。
    李璟雖還擅長詩詞和書法,比較著名的詞是《攤破浣溪沙•秋恨》:“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容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尤其是“小樓吹徹玉笙寒”為千古名句。其詩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對南唐詞壇產生過一定的影響。李璟開篇從“殘”、“愁”再到“憔悴”而道出“不堪看”的歎息來;後麵“細雨”兩句,是全詞的突出之處,再從“何限恨”到無可奈何“倚闌幹”,道盡了李璟心頭的無限哀愁。
    還有一首《攤破浣溪沙》:“手卷珠簾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春色暮,接天流。”有評論家說,這首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後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托其彷徨無措的心情。《帝台春》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飛絮亂紅,也似知人,春愁無力。憶得盈盈拾翠侶,共儶賞,鳳城寒食。到今來,海角逢春,天涯倦客。愁旋釋,還似織,淚暗拭,又偷滴。漫倚遍危欄,盡黃昏,也正是暮雲凝碧。拚則而今已拚了,忘則怎生便忘得。又還問鱗鴻,試重尋消息。
    李璟現存的詞還有《浣溪沙》:“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沈郎多病不勝衣。沙上未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應天長》:“一鉤初月臨妝鏡,蟬鬢鳳釵慵不整。重簾靜,層樓回,惆悵落花風不定。柳堤芳草徑,夢斷轆轤金井。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病。”《望遠行》:“玉砌花光錦繡明,朱扉長日鎮長扃。夜寒不去寢難成,爐香煙冷自亭亭。殘月秣陵砧,不傳消息但傳情。黃金窗下忽然驚,征人歸日二毛生。”
    導遊也是一位不稱職的詞癡,他第一次讀了李璟的《攤破浣溪沙•秋恨》以後,竟不能自製,硬是花費了3天3夜時間,寫了一首《攤破浣溪沙•辛酸》:“葉卷花枯露水寒,雁鳴聲碎曉風殘。又是一年人老去,歎辛酸。山色無光秋去遠,空懸明鏡照孤單,多少幻思成泡影,恨無眠。”
    《列傳》選輯:
    ①南唐元宗李璟鍾皇後(943—965年),先封齊王妃,後立為皇後、皇太後,追諡光穆順聖皇後。生李煜。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