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十代故都之南陳王朝⑥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4745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六、十代故都之南陳王朝⑥文/肖堯
    導遊說,陳後主是個非常有意思和十分重感情的皇帝,你看他連逃跑都帶著妻妾一同跑,一個不能丟,一個不能少,哪怕躲到井裏也一塊兒往下跳。就他這點與妻妾同生死共患難的精神,就很值得我們後人學習,那可是1400多年前的事啊。想想現在有多少官吏,大奶不離、二奶不棄,大難臨頭,一個人溜之大吉。這種人比起人家陳後主來,不知要遜色多少倍。
    當時,陳後主、孔貴嬪被隋兵俘虜後放回宮中,而張麗華則被斬於青溪。人們念及張麗華的美麗,將她的墓安葬在秦淮河畔賞心亭的天井中,如今遊人到此有幾人能依稀想起她的如漆長發和如畫的眉來,也未可知。宋吳龍翰作張麗華墓詩曰:“金井轆轤春夢殘,香魂飛不到長安。君王為虜妾為土,夜月空分兩地寒。”又作:“結綺臨春跡已塵,尚餘抔土鎖娉婷。玉顏不及隴頭草,歲歲春風吹得青。”據《江寧縣誌》記載:張麗華墓間有光氣流散,如藏有珍寶;有人在7月望夕巧遇張麗華,如仙人。有道是:“生來貂蟬貌,終時溪邊草。麗質埋天井,芳魂任縹緲”。
    據說,晉王楊廣(後來的隋煬帝)素慕張麗華之美,曾對部將高穎說:“你入建康城,務必要找到張麗華來見我,不要害她性命。”隋將高潁首先進入建康,當時高潁的兒子高德弘是晉王府記室(秘書)參軍,楊廣就派他馳馬來見高潁,傳令留下張麗華,高潁說:“古時候薑太公(薑子牙)呂尚蒙麵斬了殷商紂王紂王的寵姬妲己,今天豈能留下張麗華!”他不顧楊廣的再三叮囑,隨即將張麗華斬於南京淮清橋畔。可惜一代美人,就這麼簡簡單單地被高穎一刀殺了,年僅30歲。高德弘回報楊廣,楊廣臉色大變說:“古人雲:‘無德不報。’我一定有辦法回報高公!”
    張麗華香消玉殞,楊廣為之惋惜了好長一段時間,從此楊廣恨透了高穎,高穎殺張麗華時有沒有蒙麵,亦無考證。其實高穎很傻,他不懂美麗也是一種資源,不應該輕易浪費的,完全可以好好開發利用,利用完了再處死不遲。
    開皇九年(589年)正月,陳國被隋文帝楊堅全部平定,隋朝共得到30個州,100個郡,400個縣。隋文帝詔令將建康的城邑宮殿房屋,全部毀掉變為耕田,又在石頭城設置蔣州。
    28日,隋文帝下令進封楊素為越公,授予楊素的兒子楊玄感為儀同三司,楊玄應為清河郡公,並賞賜給楊素布帛1萬段,粟米1萬石。文帝又令賀若弼登上皇帝的寶座同坐,賞賜給他布帛8千段,越級授予他上柱國(“柱國”,以封勳臣),進封爵位為宋公。後來文帝對楊素、賀若弼每人又增加賞賜給許多金銀財寶和陳叔寶的妹妹為妾。
    隋開皇九年(589年)3月,晉王楊廣下令班師還朝,留下元帥府司馬王韶鎮守石頭城,委托他處理後事。初六,陳叔寶和他的王公百官大臣從建康起程去長安,大人小孩陸續上路,連綿不斷達500裏。隋文帝下令暫時調撥長安士民房舍作為降人住所,將院舍內外都修整一新,並派人負責迎接慰問,使陳朝降人來到以後,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4月18日,隋文帝駕幸驪山,親自慰勞凱旋的將士。南征各軍奏唱凱歌進入長安,先到太廟舉行獻俘儀式,將陳叔寶和陳朝王侯將相以及他們的車子、服裝和陳朝的天文圖籍等依次擺開行列,並由帶鐵甲的騎兵圍住,跟著晉王楊廣、秦王楊俊入宮,排列在殿庭中。隋文帝任命楊廣為太尉,賜給他輅車、乘馬、皇帝穿的袞服和冠冕以及象征擁有特殊權力和地位的珍寶玄圭、白璧等。23日,隋文帝坐在廣陽門觀闕上,傳令帶上陳叔寶和陳朝太子、宗室諸王共28人,以及陳朝百官大臣自司空司馬消難以下至尚書郎共200餘人,文帝先讓納言(宣讀諭旨的使者)宣讀詔書對他們加以安撫慰問;接著又讓內史令宣讀詔書,責備他們君臣不能同心同德,以至於國家滅亡。陳叔寶與他的百官群臣都惶愧恐懼、伏在地上,屏息靜聽,無言以對。隨後文帝赦免了他們。
    陳國皇族到達長安後,被分成四部分來處理;陳後主叔寶及幾個愛妃被幽禁長安城中;陳後主的叔伯兄弟被放逐到遙遠的邊陲地區;宮女及女眷們大部分收入宮廷充當宮女;少部分出色的女子被分配給南征有功的將士及大臣。陳後主的大妹妹樂昌公主被賜給丞相楊素作妾,陳後主的小妹妹陳琬則被隋文帝收入宮中為妃,這就是後來深受文帝寵愛的宣華夫人。
    隋文帝賞賜給陳叔寶許多金銀財物,又多次接見他,讓他和三品以上公卿大臣同班站立;每當陳後主參加宴會時,隋文帝恐怕引起他的亡國之悲,就禁止在宴會上演奏吳地音樂。後來監護看守陳後主的官吏上奏說:“叔寶喜歡吃驢肉,每日喝醉,罕有醒時。”文帝於是問道:“他每天喝多少酒?”監護官吏回答說:“每天和他的子弟家人能喝一石酒。”文帝大驚,下令對陳後主的狂飲濫喝加以限製,不一會又說:“隨他吧,不用管他。他不如此酗酒,又怎麼能打發日子呢!”後來看守又上奏文帝說:“叔寶雲,‘即無秩位,每預朝集,願得一官號。’”隋文帝曰:“叔寶全無心肝。”你看,這楊堅也是夠大度的,對一個囚犯近乎無理的要求,竟一一允諾,“隨他罷”三個字,足將陳叔寶看透、貶透,比罵都難受。而陳叔寶即便當了俘虜,也不肯放下皇帝的架子,全然沒有一點點恥辱感。
    導遊說,其實像陳後主那樣的皇帝也不多,亡了國、當了囚徒,到了這一步田地,還哭著鬧著要官要位、要酒要女人,不過有一點他還是十分明白的,那就是他始終沒有開口,請求隋文帝把皇位再還給他,這樣的人他不亡國,誰亡國。陳後主的老祖宗陳霸先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僅僅30多年,就被子孫敗光了。
    文帝因為陳氏宗室子弟很多,恐怕他們在京城長安惹事生非,於是下令把他們分散安置在邊遠州郡,分配給他們田地產業使他們得以為生,並且每年都派人去賞賜給他們一些衣服以使他們安然度日。
    後主陳叔寶的妹妹、女兒都被充斥進了隋文帝和隋煬帝的後宮。據《隋書》記載:隋王朝建立者文帝楊堅的夫人陳氏和煬帝楊廣的貴人陳女,本是姑姑和侄女關係,倆人後來分別成了楊堅父子的後妃。楊堅的夫人陳氏,是陳朝末代皇帝陳叔寶的妹妹。而楊廣的貴人陳女?,則是陳叔寶的女兒。陳氏姑侄是她們所在王朝被隋王朝滅後,隨著眾多王室成員一同被俘虜到了長安。由於倆人聰明漂亮,結果先後被楊堅父子納為夫人和貴人。
    陳後主被俘時(589年)已經47歲。開皇三年(583年),隋朝遷都大興城(即長安城)。陳後主的好日子很快就到頭了,仁壽四年(604年)7月13日,隋文帝楊堅在大寶殿駕崩,隋煬帝楊堅繼位。同年,10月20日,過了5年多囚徒生活的後主陳叔寶,也病死於洛陽,時年52歲。陳後主風流淫蕩一生,死後贈大將軍,追封長城縣公,諡曰煬,葬於洛陽芒山。巧的是楊廣死後諡號也是“煬”,隋煬帝是也。古代諡法,去禮遠眾稱“煬”。
    《列傳》選錄:
    ①後主陳叔寶沈皇後,沈婺華,儀同三司望蔡貞憲侯君理女也。母即高祖女會稽穆公主。主早亡,時後尚幼,而毀瘠過甚。及服畢,每至歲時朔望,恒獨坐涕泣,哀動左右,內外鹹敬異焉。太建三年,納為皇太子妃。後主即位,立為皇後(後無子)。
    沈婺華性端靜,寡嗜欲,聰敏強記,涉獵經史,工書翰。初,後主在東宮,而後父君理卒,後居憂,處於別殿,哀毀逾禮。後主遇後既薄,而張貴妃寵傾後宮,後宮之政並歸之,沈婺華澹然未嚐有所忌怨。而居處儉約,衣服無錦繡之飾,左右近侍才百許人,唯尋閱圖史、誦佛經為事。陳亡,與陳後主俱入長安。及陳後主薨,沈婺華自為哀辭,文甚酸切。隋煬帝每所巡幸,恒令從駕。及煬帝為宇文化及所害,沈婺華自廣陵過江還鄉裏,不知所終。
    ②後主陳叔寶張貴妃,名麗華,兵家女也。家貧,父兄以織席為事。陳後主為太子時,以選入宮。是時龔貴嬪為良娣,貴妃年10歲,為之給使,陳後主見而說焉,因得幸,遂有娠,生太子深。陳後主即位,拜為貴妃。性聰惠,甚被寵遇。陳後主每引貴妃與賓客遊宴,貴妃薦諸宮女預焉,後宮等鹹德之,兢言貴妃之善,由是愛傾後宮。又好厭魅之術,假鬼道以惑後主,置淫祀於宮中,聚諸妖巫使之鼓舞。因參訪外事,人間有一言一事,妃必先知之,以白後主。由是益重妃,內外宗族,多被引用。及隋軍陷台城,妃與後主俱入於井,隋軍出之,晉王廣命斬貴妃,榜於青溪中橋。
    唐代魏征在陳後主本紀中評論說:“生深宮之中,長婦人之手,不知稼穡艱難,複溺淫侈之風。賓禮諸公,惟寄情於文酒,眼近小人,皆委之以衡軸,遂無骨鯁之臣,莫非侵漁之吏。政刑日紊,屍素盈庭,臨機不寤,冀以苟生,為天下笑,可不痛乎!”
    關於六朝帝王的陵墓的大致情況如下:
    1、東吳大帝孫權死後葬“孫陵崗”(今南京梅花山)或稱“蔣陵”或“吳王墳”,陵內葬有孫權的潘夫人、步夫人和宣明太子孫登。但是地麵上已找不到任何遺跡。
    2、東晉皇帝除司馬弈葬於吳縣外,其餘均葬於建康(南京)幕府山之陽和雞籠山之陽,以及富貴山南麓(東陵),鼓樓崗南麓(西陵),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平葬,不起墳”,因此陵墓位置不易確定。東晉至南朝的帝王陵墓之前,大多有巨大生動的石刻,保存到今天的還有20多處,這些都是我國古代石刻中的代表作品,具有非常高的曆史藝術價值。
    3、劉宋王朝的皇陵,已發現的有宋武帝劉裕的初寧陵,在南京東郊的麒麟門。陵前的神道入口處,保存著造型優美的雙翼石獸一對,長、高各3米左右,重達2萬多公斤。左邊的石獸為雙角通稱“天祿”,右邊的石獸為獨角,通稱“麒麟”,二者合稱“麒麟”。文帝劉義隆陵的石獸,獸身已趨窈窕,裝飾華麗。雕刻技巧隨體型而異,平整簡樸者用方刀法,繁複者用圓刀法,較漢代簡便粗放的石雕大有進步。
    4、由於南朝蕭齊、蕭梁兩代的蕭氏皇帝死後,都葬回其故鄉南蘭陵郡(今江蘇省丹陽市境內),但是王侯一級的陵墓,則多數葬在建康(今南京)地區。在梁代王侯墓前的神道中,通常有一對雙翼石獸,身軀肥壯,頸部粗短,作張口吐舌、闊步向前之狀,重達1萬5千公斤左右,與石麒麟相仿,通常稱之為“辟邪”。如果說南朝石麒麟給人的印象是窈窕而秀美的話,那麼石辟邪的藝術形象便是健壯而豐滿。南京地區現存的南朝石刻:以蕭景墓(堯化門外太平村,即十月村)前的神道石柱,為南京地區保存得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南朝石柱。石柱全高6。5米、拄身高4。2米、座高0。98米、蓋高0。51米,柱蓋小獸高0。81米、長0。84米。柱額書有“梁故侍中中撫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吳平忠侯蕭公之神道”。以靖惠王蕭宏墓碑側麵浮雕的紋飾,最為精美獨特,堪稱藝術精品。
    江寧縣淳化鎮劉家邊南的蕭正立墓保存也比較完整。蕭正立乃臨川王蕭宏之子,官丹陽尹、侍中左衛將軍建安敏侯。墓前存有石辟邪、神道石柱各二。柱下陷於土,殘高3。86米,柱端長方形柱額一方,上刻“梁故侍中左衛口口口口口口(按:剝落字。應為‘將軍建安敏侯’六字)之口口(神道)”,上下右讀;一為“梁故侍中左衛將口(軍)建安口(敏)侯之神道”,上下左讀。石辟邪長2。55米、高1。96米,二石辟邪相距16。36米。
    南朝王侯墓前神道中的第二列石刻是一對高達6米左右的神道石柱。這種石柱分作柱蓋、柱身和柱礎三個部分。最上部是一隻屹立於蓮花紋石圓盤之上的小型石辟邪;中部是具有20餘道直線凹棱紋的橢圓形柱身,其上端附有長方形石額一塊,刻寫著墓主人的官銜和姓氏,通常是左柱刻正書,右柱刻反書,或左柱刻順讀文,右柱刻逆讀文;下部的柱礎上則蟠曲著一對頭部相向、口銜寶珠的螭龍。全柱的造型勻稱,比例協調,使人有秀麗挺拔和端莊凝重的感覺。
    5、南朝陳的帝王陵已發現的有:南京光華門外上坊附近陳武帝陳霸先的萬安陵、棲霞山甘家巷南獅子衝陳文帝陳蒨的永寧陵和西善橋附近罐子山北麓陳宣帝陳頊的顯寧陵(尚未確定)。以陳蒨永寧陵石刻最為著名。陵墓前200米處有石獸二,東西相對。雙角者為天祿,獨角者為麒麟,長度和高度均在3米以上。麒麟角上突起三個圓形物,環目張口,舌尖上翹,須髯下垂,耳如削竹,雙翼刻鱗紋,襯以羽翅紋,遍體飾卷毛紋。雕刻手法細膩圓熟,姿態傳神,為南京地區同類石刻中精品。它們比西安唐太宗的昭陵石刻,還早一個世紀,是我國石刻藝術史上的瑰寶。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