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十代故都之南梁王朝⑤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928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五、十代故都之南梁王朝⑤文/肖堯
    永元三年(501年)12月初的一個夜晚,蕭寶卷正在含德殿中,與潘玉兒等歡飲作樂至深夜,蕭寶卷喝得酩酊大醉,正在殿中歇息。卻不知蕭衍早已派人在內應的帶領下直趨含德殿。蕭寶卷突聞兵至,知道情況有變,未及穿好衣服,便光著兩腳從北窗逃走,欲還後宮,誰知宮門已閉,走投無路,隨即被人砍下腦袋,終年19歲。
    茹法珍、梅蟲兒、王寶孫、王亙(gèn)之及妖豔淫靡的潘貴妃,被拘於獄中,聽候蕭衍發落。蕭衍以宣德太後的名義,追廢涪陵王蕭寶卷為東昏侯,太子誦為庶人。殺茹法珍、梅蟲兒、王寶孫、王亙之等諸奸臣。蕭衍不忍殺顧盼傾城的潘玉兒,意欲留侍巾櫛。與領軍王茂商議:“這女人促成東昏侯惡政的罪名實在深重,雖然應該加以處刑,但殺了她實在可惜,若是將之納入我的後宮中是否可行?”王茂說:“亡齊乃是此物!若留居宮中,必然不祥。”蕭衍便打算將潘玉兒縊死。將領田安乞求將潘玉兒為婦,潘玉兒對蕭衍說:“昔者見遇時主,今豈下匹非類。死而後已,義不受辱。”自縊而死,死後形狀潔美如生。蘇東坡《和楊公濟梅花》詩雲:“月地雲階漫一尊,玉奴終不負東昏。”對潘玉兒的死,導遊也深感痛惜,如果當時蕭衍收納了她,也許她就不會自殺了。
    據說“三寸金蓮”,的典故就是從潘玉兒一雙柔軟無骨的美足而來。“起來玉筍尖尖嫩,放下金蓮步步嬌”。自五代的南唐開始,纏足出現在中國的曆史中。南唐後主李煜的嬪妃,美麗多才,能歌善舞,李後主專門製作了高六尺的金蓮,用珠寶綢帶纓絡裝飾,命宮嬪娘以帛纏足,使腳纖小屈上作新月狀,再穿上素襪在蓮花台上翩翩起舞,從而使舞姿更加優美,李煜看後十分喜歡,稱其有淩雲之態。
    對金蓮描寫,要數明朝的風流才子唐寅(唐伯虎)所作《掛歌》最為有名:“第一嬌娃,金蓮最佳。看鳳頭一對堪誇。新荷脫瓣月生牙,尖度纖柔滿麵花。覺別後,不見她,鳧何日再交加?腰邊摟,肩上架,背兒擎住手兒拿。”《醒世恒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中:“那女子的尖尖趫趫、鳳頭一對,露在湘裙之下。”明代大學士廖道南有《裹足》:“白練輕輕裹,金蓮步步移;莫言常在地,也有上天時。”雖然有的描寫不夠健康,但卻將金蓮寫得活神活現,妖冶迷人。
    接著,蕭衍又發布赦令,放2000多名宮女出宮,分賜給三軍將士。餘妃、吳淑媛等人,華色未衰,風韻猶存,蕭衍早就聞其豔名。既然國色天香的潘貴妃已死,便將這兩個美色羅致帳中。除此而外,還有宮人阮氏,本是始安王蕭遙光的妾侍,蕭遙光敗死後,她被收入宮中,也生得明眸皓齒,體態輕盈。蕭衍將她納為采女。
    蕭衍起兵前就已有家室,妻子郗徽,出身士家。其父郗燁在劉宋時官至太子舍人,其母為宋文帝女尋陽公主。郗徽小時候就很聰慧,善隸書,通經傳,琴棋書畫,無所不曉,女工之事,無不嫻習。很多王公貴族慕她名聲,紛紛前來求親,都被郗燁拒絕。宋後廢帝劉昱曾想納她為後,但未來得及實行便被推翻。齊初,安陸王蕭緬(齊高帝蕭道成侄)又要納她為妃,郗燁托她身體有病,也沒有應允。建元末年,蕭衍娶郗徽為妻,婚後兩人感情甚篤,蕭衍對妻子也甚為敬重。
    永泰元年(498年)7月,蕭衍出任雍州刺史,郗徽也隨同前往。可是這郗徽天壽太短,竟於次年8月病死於襄陽官邸之中,年僅32歲。
    郗徽在世時,嫉妒成性,禁止蕭衍接近女色。因此,婚後幾年中,蕭衍家裏並無妾侍。到襄陽後,一個偶然的機會,蕭衍遇到了農家女丁令光。這女孩年僅14歲,卻出落得十分漂亮,身上還帶有富貴人家女子少見的憨直之氣。蕭衍一見鍾情,將其帶回家中。
    郗徽雖然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接納了丁令光,但卻對她倍加虐待。郗徽像對待粗使丫頭一樣對待丁令光,每天令其舂米五斛(古時以十鬥為一斛),幸虧丁令光出身農家,身體健壯,才勉強忍受下來。她小心翼翼地伺候著郗徽,每天按吩咐舂米,從未誤事。郗徽見她如此順從,也就接納了,兩人相安無事。但丁令光很少有侍寢的機會。郗徽專寵後室,滿希望生個兒子,怎奈肚皮不爭氣,卻連續生了3個女兒。郗徽病死後,丁令光才懷孕,生下一個男孩,取名蕭統,就是後來有名的昭明太子。
    蕭衍攻占首都建康後,便將蕭寶融接來建康。中興二年(502年)正月25日,以宣德太後(即原文惠太子妃王寶明)的名義追廢蕭寶卷為“東昏侯”,授蕭衍中書監、大司馬、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揚州刺史,封建安郡公,食邑萬戶。有詔進蕭衍為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梁公,備九錫之禮,加遠遊冠,綠繽綬,位在諸王上。27日,有詔進梁公爵為王,增封10郡。
    此後,蕭衍派兵四處征討,各地的官員紛紛投降歸順。這次蕭衍擁戴和帝蕭寶融,消滅了蕭寶卷,立下了赫赫戰功,他也因此升任大司馬,掌管中外軍國大事,還享有帶劍上殿的特權,也不用向皇帝行叩拜大禮。
    蕭衍雖然大權在握,也想廢和帝蕭寶融自己做皇帝,但他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靜待時機。沈約知道他的心事,於是委婉地向他提起此事。第一次,蕭衍裝糊塗,推辭過去了(此可稱為一讓)。第二次提起時,蕭衍猶豫片刻,說了句:“讓我想想再說吧!”(此可稱為二讓)。
    沈約將蕭衍的態度告訴了範雲,兩人都十分願意擁立蕭衍當皇帝,蕭衍知道後,也很高興。就在沈約和範雲的謀劃過程中,蕭衍竟然貪戀起蕭寶卷宮中的兩位美女來。一位是餘妃,另一位是吳淑媛吳景暉。不久,吳淑媛懷有身孕,不便常侍枕席。於是,蕭衍專寵餘妃,與之在溫柔鄉中朝擁暮偎,早把篡位的頭等大事忘到了腦後。範雲知道後很著急,又找到蕭衍,說明利害,這才使蕭衍下決心稱帝。
    後來蕭衍留下已經懷孕的吳淑媛,將餘妃賜給了領軍王茂,又賞賜給範雲和王茂100萬貫錢。這王茂是人財雙收,範雲也期盼能當開國元勳,二人自然更加死心塌地為蕭衍賣力。
    範雲和沈約寫信給和帝的中領軍夏侯祥,要他逼迫和帝蕭寶融禪讓帝位給蕭衍。同時,蕭衍的弟弟、荊州刺史蕭宏也讓人傳播民謠“行中水(行中水即蕭衍的“衍”字),為天子”,利用人們的迷信觀念為蕭衍稱帝鳴鑼開道,大造輿論。
    南齊中興二年(502年)4月27日,南齊皇帝蕭寶融禪位於蕭衍。待和帝蕭寶融的禪讓詔書送到後,蕭衍依魏晉時成例,上表謙讓不受。(此可稱為三讓)。
    據《梁書》:“齊百官豫章王元琳等八百一十九人,及梁台侍中臣(範)雲等一百一十七人,並上表勸進,高祖謙讓不受。是日,太史令蔣道秀陳天文符讖六十四條,事並明著(證明他稱帝合乎天意)。群臣重表固請,乃從之。”你想當時有近千人勸蕭衍稱帝,蕭衍能不從嗎?
    梁天監元年(502年)4月,梁王蕭衍在建康(今南京)南郊祭告天地,登壇接受百官跪拜朝賀,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齊中興二年為天監元年。詔令齊和帝蕭寶融為巴陵王,並為他在姑孰(今安徽當塗)建了王宮。至此,南梁建立。
    原先,武帝想以南海郡為巴陵國,遷巴陵王蕭寶融去居住,可是,沈約卻對武帝說:“古今不同,當年魏武帝(曹操)曾經說過:‘不可以慕虛名而受實禍。’”武帝聽了點頭同意,於是就派遣親信鄭伯禽到了姑孰,將15歲的巴陵王蕭寶融殺死。
    蕭衍當上皇帝建立梁朝時剛剛39歲,在位48年(502—549年),卒年86歲。共有7個年號:天監(502年—)、普通(520年—)、大通(527年—)、中大通(529年—)、大同(535年—)、中大同(546年—)、太清(547年—)。這在前麵聊的皇帝中除東吳孫皓在位16年換了8個年號外,其他皇帝有7個年號的並不多。
    蕭衍是南朝的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年歲最長的一位,也是秦始皇以來中國曆史上當政僅次於康熙(61年)、乾隆(60年)、漢武帝(54年)、與1071年後明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並列第四(48年),而壽命之長僅次於清朝的乾隆皇帝(89歲)。
    蕭衍登基後,像大部分皇帝一樣都要進行一番追封,他追尊其父蕭順之為文皇帝,廟曰太祖;其母張尚柔為獻皇後。追諡妃郗徽為德皇後。此外還有兄弟和其他宗室成員。5月,立皇子蕭統為皇太子。
    蕭衍稱帝後,平息東昏侯殘餘作亂,討平反叛;放遣後宮、樂府、西解、暴室被幽逼者,“分遣內侍、周省四方”,招集流民、發展生產,並親耕勸農,推行屯田。與此同時,他大力興辦學校,實行以文治國。經幾年休養生息,江南一帶,沃野千裏,經濟繁榮,國家興旺。
    到了天監十年(511年),梁朝境內有23個州,350個郡,1022個縣。這以後州名越來越多,廢置離合,不可勝記。
    (6)如此皇帝。
    梁武帝蕭衍登基初期,政績非常顯著。鑒於劉宋、蕭齊亡國的教訓,他總是勤於政務,孜孜不倦。即使是寒冬臘月,也是五更即起,批閱公文奏章,在冬天以至雙手凍裂。蕭衍還十分注重納諫,特詔令:“公車府謗木、肺石傍各置一函,若肉食莫言,欲有橫議,投謗木函;若有功勞才器冤沉莫達,投肺石函。”意思是:在官府門前設置謗木函和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因功未能受到賞賜和提拔,或者沒有量才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裏投書;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給國家提什麼批評或建議,可以往謗木函裏投書。
    梁武帝身穿浣濯的衣服,平時的用膳隻是菜蔬之類。每次任命高級官員,他都挑選那些廉正公平者,將他們都召到麵前,以治政之道勉勵他們。他提撥尚書殿中郎到溉(姓到名溉,字茂灌,彭城武原人)為建安內史,左戶侍郎劉彧為晉安太守,這兩人都以廉潔而著稱。到溉是到彥之的曾孫子。梁武帝又詔令:“小縣的縣令如果有能力,就升到大縣任縣令,大縣的縣令有能力,升任郡守(即到郡裏做太守。梁武帝曾定第四、第五品秩為2000石)。”每當簡選長吏時,務必求選廉平,並親自於殿前召見,勉之以為政清廉之道,因此官吏們無不致力於廉政勤勉。
    梁天監元年(502年)8月22日,武帝命令尚書刪定郎、濟陽人蔡法度審定王植之集注的舊律,定為《梁律》,又命令其與尚書令王亮、侍中王瑩、尚書仆射沈約、吏部尚書範雲等9人一同議定。政令執行起來後,梁朝的官治狀況得到顯著改善。11月初十,立皇子蕭統為太子。
    天監二年(503年)成都城中的糧食吃光了,一升米價格暴漲到3000錢,人們開始互相格殺吞食(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益州(今四川成都)刺史(州長)劉季連,連著幾個月喝粥,實在沒有辦法向武帝投降。武帝派遣主書趙景悅宣諭詔令,可以接受劉季連投降。劉季連光著上身來請罪。對鄧元起說:“早知道這樣的話,豈有前頭的事情呢(指當時反叛)?”劉季連到了建康,進入東掖門,他每走幾步就跪在地上磕頭一次,一直到了武帝麵前,梁武帝笑著對他說:“你想追慕劉備,但是連公孫述都比不上,豈不是因為沒有象諸葛孔明這樣的臣子嗎?”梁武帝赦免他的罪,貶為庶民。
    天監二年(503年)3月,蕭寶寅跪伏在北魏朝廷闕門之下,請求出兵討伐梁朝,雖然來了暴風大雨,他也不避躲。恰在這時,陳伯之投降了北魏,也請兵伐梁,願為北魏效力。於是,北魏宣武帝元恪,又稱拓拔恪就召集令、仆和諸曹尚書等八坐,以及侍中、散騎常侍等門下等大臣們進去議定其事。4月初一,北魏委任蕭寶寅為都督東揚州等三州諸軍事、鎮東將軍、揚州刺史、丹楊公、齊王,對他的賞賜十分豐厚,並且配兵一萬,令他駐守東城。又委任陳伯之為都督淮南諸軍事、平南將軍、江州刺史,令他駐守陽石,等待到了秋冬時間就大舉討伐梁朝。蕭寶寅在第二天早晨就要接受北魏的拜官封爵,從夜裏一直慟哭到次日早晨。北魏人又允許蕭寶寅招募四方的勇壯之士,得到數千人,顏文智和華文榮等6人都成了將軍,軍主。蕭寶寅意誌莊重性情文雅,雖然過了為東昏侯服喪一年的期限,但是猶拒食酒肉。他形容憔悴,飲食粗劣,身著粗布之衣,從來不嬉笑。
    蕭寶寅是齊明帝蕭鸞的第六子,東昏侯蕭寶卷的同母弟弟。天監元年(502年),梁武帝蕭衍攻克建康(今南京),圍殺原南齊鄱陽王蕭寶寅,將他包圍在住所裏,情況十分危急。此時,蕭寶寅的親信一麵給他找了一隻停靠在長江邊上的小船;一麵在院牆上鑿洞,讓他從洞中逃出。在江邊碰上了追兵,蕭寶寅換上漁人的衣服,坐上小船,在長江上從容地當起了漁翁,一會兒把船劃向上遊,一會兒劃向下遊。追兵見這漁翁從容,沒有逃跑的跡象,也就沒懷疑盤問。追兵走了後他才走上西岸,跑到故人華文榮家中。在華文榮等人的幫助下,一年後終於到達北魏帝國的轄區壽春(今安徽壽縣)東城戍,北魏宣武帝元恪收留了他們。
    蕭寶寅一直企圖複興齊國。527年,他乘機控製長安,派人殺死了他認為是北魏朝廷派來監視他的關右大使酈道元(《水經注》的作者)及其家人,自稱齊帝,大赦,改年號隆緒元年。北魏派遣尚書仆射行台長孫稚討伐他,蕭寶寅不敵,竟投靠了萬俟醜奴(北魏末年西北少數民族起義首領,匈奴族)。530年,爾朱天光派遣賀拔嶽等在安定打敗萬俟醜奴,生擒醜奴和蕭寶寅,一並送到洛陽斬首。蕭寶寅臨刑前歎道:“夷然自持,了不憂懼。”就是說他臨死前,鎮靜自持,神色夷然,毫不畏懼。此是插曲,不再贅述。
    當初,齊高帝為了加強建康城的防務,於建元二年(480年),著手改建建康都牆,用磚砌築。梁武帝時更將宮城(台城)的城牆增加到三重。之後,還擴建了建康宮的正殿——太極殿,從12開間擴大到13開間。
    自晉元帝南渡建康立都以來,曆代議立闕於宮前均未實現,梁天監七年(508年)則作神龍、仁虎闕於宮城端門、大司馬門外。又新作國門於越城之南,“以示觀瞻”。天監十一年,擴建太廟“增牆基九尺”。宮城內,新作太極殿,“內外並以錦石為砌”。又起第三重宮牆,東、西開萬春、千秋門。宮城向南,出宣陽門,“改朱雀門稍西,在今鎮淮橋北”。經過梁武帝這一番新建改作,建康都城形製漸周正,融漢魏傳統與江左所創於一體。南朝建康都城對後世營建都城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梁武帝時,建康京邑範圍擴大,人口迅速增加,宮闕壯麗,稱全國第一大城(《資治通鑒》卷一六二)。胡三省注引《金陵記》稱,“梁都之時城中二十八萬戶,西至石頭,東至倪塘,南至石子崗,北過蔣山,東西南北各四十裏”。
    據有關史料記載:台城位於玄武湖南岸,在今東南大學一帶,是東晉和南朝諸代政治、軍事和思想文化的統治中心,也是六朝的後宮禁城。代表了“六朝金粉”的興衰。當時皇宮的規模很大,僅東晉的宮內大小殿宇就有3500多間,至南朝4代(宋、齊、梁、陳),更是重樓四起,殿閣櫛比,以後台城在曆史上屢遭破壞。梁大同十二年(546年)侯景之亂,梁武帝餓死台城,陳太建十二年(580年)隋兵南下,活捉陳後主於景陽宮井中,六朝皇宮被蕩平耕墾。
    今天,台城雖已無跡可尋,但是唐末詩人韋莊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依舊給人們留下無盡的遐想。另有詞曰(桂枝香•登台城):
    登高眺望,送雁去秋歸,豪氣酣暢。
    東看鍾山毓秀,翠巒疊嶂。
    西臨古刹琉璃塔,正南方、鼎新模樣。
    北湖舟泛,接天蓮葉,碧波紅浪。
    憶往昔、蕭梁武帝,惹侯景之亂,惜死城上。
    吳晉南朝數代,興亡悲壯。
    六朝如夢誰人記?故都煙雲隨風蕩。
    舊時明月,傷心千古,幾多絕唱!
    梁武帝堪稱勤儉的楷模,史書上說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所穿的衣物,都已洗過數次。平時吃飯隻以菜蔬豆羹糲食為主,並且每日隻吃一餐,遇有事務繁忙,便喝點稀粥充饑。蕭衍生活簡樸,素食長齋。此外,他還經常到藉田(古代天子、諸侯征用民力耕種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諸侯躬耕藉田以示對農業的重視。藉通“籍”)耕作。在這方麵,蕭衍在中國古代所有皇帝中是出類拔萃的。他曾自述:“朕有天下40餘年,絕房室30餘年,至於居處,不過一床之地,雕飾之物不入於宮,平生不飲酒,不好音聲,所以朝中曲宴,未嚐奏樂。三更出治事,隨事多少,事少午前得竟,事多日昃方食,若晝若夜。昔腰腹過十圍,今瘦削,才二尺餘,舊帶猶存,非為妄說。”普通二年(521年)梁武帝在建康(今南京)設立孤獨園(以恤孤幼,即養老院,孤兒院),用來收養窮困百姓。
    普通七年(526年)丁貴嬪去世,太子蕭統因生母亡故而點水不進,梁武帝派人對他說:“哀傷不能毀了性命,何況我還在呢!”於是蕭統才喝粥數合。太子蕭統身體向來肥壯,腰帶有10圍之長,可是這一下卻減削過半。
    同時,梁武帝心胸又很狹窄,隻為一句話,就逼死了他曾經的同僚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著有《晉書》110卷、《宋書》100卷、《齊紀》20卷、《高祖紀》14卷等。《宋書》流傳至今,是“二十四史”中的一種。
    沈約曾幫助梁武帝(高祖)蕭衍謀劃和奪取齊朝,建立梁朝。沈約連夜為梁武帝起草即位詔書。梁武帝也承認成就自己帝業的,是沈約和範雲兩個人。於是沈約被梁武帝任命做了吏部尚書、尚書仆射等官職,同時分封為建昌縣侯,官至尚書左仆射,後遷尚書令,領太子少傅。
    梁武帝曾與沈約說定各寫一篇關於栗子的典故,沈約有意少寫三點,以顯得自己學問比不上梁武帝,寫完之後,他對人說:“此公自護其所短,忌諱別人比他強,否則會羞死的!”梁武帝知道之後十分生氣,要治沈約的罪,徐勉一再勸諫才罷。梁武帝對張稷抱怨自己感到很遺憾,就從容地與沈約談到了張稷(字公喬,吳郡人。州人徐道角等夜襲州城,害稷,時年63歲。有司奏削爵土)的事,沈約說:“左仆射出任邊境上的青、冀二州刺史,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何足再加議論!”梁武帝認為沈約與張稷是親家,袒護張稷,就生氣地說道:“你說出這樣的話,是忠臣嗎?”於是乘輦回到內殿去了。沈約由於害怕,竟沒有覺察到梁武帝已經起身走了,還象原來那樣一動不動地坐著。回到家之後,還沒有走到胡床跟前就坐下去,不小心坐空了,腦袋著地倒在了窗戶下麵,於是就病了。沈約夢見南齊和帝蕭寶融用劍割斷了他的舌頭,於是就叫來道士用赤色奏章向天神祈禱,說:“禪代的事情,不是我的主意。”梁武帝派遣主書黃穆之來探視沈約的病情,天黑時返回,隱瞞了沈約讓道士用赤章祈天之事,但又害怕獲罪,最終還是把這件事對梁武帝講了。梁武帝聽了以後勃然大怒,多次派人去譴責沈約。
    天監十二年(513年),沈約病故,年73歲。有關部門給沈約的諡號為“文”,梁武帝說:“心事不盡曰隱。”於是又改諡號為隱侯。
    梁武帝蕭衍對皇室族人非常親近寬厚,甚至到了徇私護短的地步。對朝廷官員也非常優待愛護,其中有犯法的,他都超越法律而替他們開脫。而老百姓有罪,則一律按照法律處置,並且株連犯罪,不管老幼一概不免,一人逃亡,全家以身抵押服勞役,百姓既然被逼迫的走投無路,各種作奸犯科的竊盜反亂案件就更嚴重了。天監十年(511年)有一次,梁武帝去郊祀,有一個秣陵老頭借此機會攔住禦駕講道:“陛下執法,對庶民太嚴酷,對權貴則太寬鬆,這不是長久之道。如果能打一個顛倒,則天下大幸呀。”武帝於是考慮對百姓執法加以放寬。第二年正月初一,武帝就詔令:“自今開始,流放之家以及罪該以身抵押服勞役者,如果有老人或小孩,可以把他們除外。”梁武帝雖然沒有“打一個顛倒”,但是他至少對庶民有所寬鬆,僅此就足以稱道。
    後來發生的兩件事,使他倍受刺激,這也是他後來要出家當和尚的主要原因。一個是他的6弟臨川王蕭宏,一個是他的次子豫章王蕭綜。
    蕭宏(473—526年),字宣達,梁文帝蕭順之的第六子,梁武帝蕭衍的異母弟。齊時官至北中郎桂陽王功曹史。梁天監元年(502年),梁武帝封蕭宏臨川王,領揚州刺史,加都督。
    蕭宏平庸無能,但愛財如命,暴斂無厭。貯藏錢財的庫房將近百間,位於內堂的後麵,平時看守、防備非常嚴密,有人懷疑裏麵是兵器,便秘密上報了梁武帝。梁武帝對兄弟友愛看得很重,所以很不高興。有一天,梁武帝到蕭宏家喝酒,酒至半酣決定要查看蕭宏的後房。他將每間房子都檢查了一遍,發現蕭宏把每一百萬錢堆為一處,用黃色木片作為標誌,每一千萬錢存在一間庫房之中,掛一個紫色標誌,共有三十多間。梁武帝和兵佗卿屈指計算,算出共有三億多萬錢,其它的房間貯存著布、絹、絲、綿、漆、蜜、麻、蠟等雜貸,隻見滿庫都是,不知有多少。梁武帝這才知道庫裏放的不是兵器,於是非常高興,說:’阿六,你的生計真可以啊!”於是再行痛飲直到深夜,點著蠟燭回宮。從此兄弟倆才重歸於好了。
    蕭宏奢侈過度,沉緬聲色。王府高屋飛甍,仿佛帝宮;侍女千人,爭芳鬥豔。蕭宏的寵妾江無畏的服飾器物與齊東昏侯潘妃的相似,一雙鞋子價值千萬。她喜好吃魚頭,經常每天要進300條魚,其他山珍海味紛然雜陳,盈溢桌案,後房姬妾吃不完,都扔到路上。江無畏本是吳氏的女兒,家中曆代都長得天姿國色,親戚子女都在王侯後宮,江無畏的兄弟江免等兄弟9人,仗勢在京都周圍橫行不法。
    梁武帝放著臨川王蕭宏這麼大的貪官不管,卻專管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自己更是寒酸到了極點,拚命演繹出:“一頂帽子戴3年,一床被子蓋2年,甚至一天隻吃一頓飯”的動人故事來。就憑他個人這樣節省,當皇帝48年省下來的銀子,恐怕都不夠買潘妃的一隻鞋子的錢,那也值500萬錢呐。
    當初,蕭宏小妾的弟弟吳法壽殺人之後藏在蕭宏府內,梁武帝命令蕭宏交出殺人犯,當天就把吳法壽依法治罪。對蕭宏窩藏殺人凶手的事,南司奏請免去蕭宏官職,梁武帝在奏折上批示:“憐愛蕭宏是兄弟的私情,免除蕭宏的官職是帝王的法律,批準南司的奏請。”於是,司徒、驃騎大將軍、揚州刺史臨川王蕭宏被免職。不久又任命蕭宏以中軍將軍的官號兼司徒,這是典型的姑息養奸。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裏說:“蕭宏作將領則覆沒三軍,作臣子則有大逆不道之涉,梁武帝饒恕他的死罪是可以的,但是幾十天裏,又重新讓他位列王公,這從兄弟的恩情講是非常誠厚的了,可是帝王的法度又在哪裏呢?”
    據說,蕭宏不但不知恩圖報,反而更加肆無忌憚地為所欲為,竟和自己的侄女,也就是蕭衍的大女兒永興公主私通。甚至密謀殺害梁武帝,答應事成之後立永興公主為皇後。不久,梁武帝決定齋戒3天,並邀請諸位公主共同進入齋室。永興公主覺得這是個行刺的好機會,便選了兩個心腹書童,令其男扮女裝,隨她進入齋室,準備行刺梁武帝。不料,兩個書童年小膽弱,做賊心虛,慌得連路也走不好,進齋室時把鞋子弄掉了。這引起了在齋室輪值的將軍的懷疑,當即把此事密告了丁貴嬪(太子蕭統生母。梁武帝即位時,其妻郗氏已死,便不再冊立皇後,而以丁貴嬪總掌後宮事)。丁貴嬪想將此事轉告給梁武帝,又擔心梁武帝不信,便命值班的將軍小心防範。於是,值班的將軍密令8名強壯的士兵整裝立於帷幕之後,以防不測。
    齋戒完畢時,永興公主來到梁武帝麵前,說有機密事相告。梁武帝信以為真,便命左右退下。永興公主事先安排好的那兩個書童,趁機繞到梁武帝背後,準備行刺(古今中外,一般兒子殺老子是為了篡位當皇帝,女兒殺老子又哪般,不會是為了讓姘夫叔叔當皇帝吧?這永興公主也真夠糊塗的,不想想,這叔叔一旦當了皇帝,還會有你什麼事情)。正在這時,8名衛士突然從幕後衝出,將兩名書童擒獲。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將梁武帝嚇得跌下禦座。衛士們連忙上前攙扶,並說明緣由。梁武帝大怒,當即親自審訊那兩個書童。兩個書童起初還想抵賴,一經衛士搜身,竟搜出兩把利刃,書童男扮女裝的實情也暴露了。兩個書童見一切敗露,隻得據實招供,說是為臨川王蕭宏指使,並將永興公主與蕭宏的奸情也和盤托出。兩個書童被處死。梁武帝用漆車把永興公主送出齋宮。永興公主知道自己罪孽深重自盡而亡,梁武帝竟不去臨視與參加葬禮。梁武帝與郗徽皇後有三個女兒:永興公主玉姚、永世公主玉婉、永康公主玉嬛。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