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十代故都之南齊王朝④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624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四、十代故都之南齊王朝④文/肖堯
    (5)忍辱以待。
    元徽四年(476年)6月17日,劉宋加授蕭道成為尚書左仆射(相當於朝廷宰相),劉秉為中書令。是年7月,久蓄逆誌的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劉景素,自恃是劉義隆長孫,又有勤王之功,意欲奪取帝位。在京口召集將士數千人策反。蕭道成果斷征討,激戰於京口萬歲樓下,很快劉景素兵敗被斬。
    升明元年(477年)6月的一天,時年15歲的小皇帝劉昱突然闖入領軍府,當時天氣炎熱,蕭道成赤膊午睡,劉昱把蕭道成叫醒,讓他站在室內,在他肚子上畫一個箭靶,自己拉緊了弓,就要發射。蕭道成嚇得連聲高喊:“老臣無罪!”左右侍從也驚恐不安,連忙上前勸皇上用骨簇箭(是一種不帶鏃箭頭的演習所用的箭支,不會傷人)相射。乃取骨簇箭,一發即中蕭道成肚臍。小皇帝投弓於地,大笑曰:“此手何如?”蕭道成這才幸免於難(應驗了大難不死,必有洪福的名言)。劉昱對蕭道成的威名十分畏懼忌恨,曾親自磨短矛,說:“明天就殺蕭道成。”陳太妃罵他說:“蕭道成對國家有大功,如果殺了他,誰還為你盡力!”劉昱才住手。
    蕭道成憂愁恐懼,與尚書令袁粲、中書監褚淵密謀廢黜劉昱,另立新君。袁粲態度比較曖昧。有人勸蕭道成回廣陵起兵,蕭道成也未采納。一天,效忠於蕭道成的越騎校尉王敬則來到蕭道成府邸,說:“為蕭將軍成其大業,我去打探小皇帝劉昱的行蹤,每日向將軍稟報。”之後王敬則不畏辛勞,每晚出行,身穿黑衣伏於皇帝出行的路邊查看劉昱的舉動,探聽他的言行。凡有重要情況必詳細向蕭道成報告。蕭道成又對命王敬則暗中拉攏劉昱左右,王敬則依計行事,很快將劉昱身邊的楊玉夫、楊萬年、陳奉伯等10多人拉攏到身邊,伺機對皇帝行事。
    升明元年(477年)7月初七晚,楊玉夫等到劉昱呼呼大睡時,與楊萬年合夥取下劉昱的防身佩刀,砍下劉昱的人頭,連夜送給王敬則,王敬則又親自將人頭送到蕭道成的領軍府。
    次日晨,百官臨朝。蕭道成傳皇太後懿旨,列數劉昱罪狀,廢為蒼梧王。立時年11歲(一說8歲)的安成王劉準即帝位,史稱順皇帝。改年號,實行大赦。
    宋順帝劉準(469—479年),為劉宋的末代皇帝。史書記載為宋明帝劉彧的第三子,其實是發動叛亂的桂陽王劉休範的親生兒子。最早封為安成王。
    7月13日,劉宋中領軍蕭道成親自坐鎮東府。15日,任命蕭道成為司空、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袁粲為中書監;加授褚淵開府儀同三司;劉秉為尚書令,加授中領軍;晉熙王劉燮為揚州刺史。
    劉秉原來以為尚書省總攬全國政務,由皇族主持,政權就可穩固。想不到蕭道成手握軍權,把心腹同黨安排在重要位置,獨斷專行。褚淵又一向站在蕭道成一邊,劉秉與袁粲束手無策,不能有所作為。20日,任命尚書右仆射王僧虔為尚書仆射。25日,任命武陵王劉讚為郢州刺史,蕭道成改兼南徐州刺史。
    12月12日,沈攸之派輔國將軍孫同等,相繼順長江東下。沈攸之寫信給蕭道成,認為:“幼主昏暴瘋狂,你應與朝中大臣秘密商議,共同報告太後,下令廢黜。怎麼可以勾結他的左右侍從,下手殺害,甚至不肯早日入殮下葬,致屍體生蛆,爬到門戶之上!……另外你把朝廷的舊臣,紛紛驅逐,全部安排你的黨羽,宮殿官署的門禁鑰匙,都由蕭家的人掌管。……你既然有滅亡宋國的野心,我豈敢捐棄申包胥乞秦救楚的節操!”朝廷聽到這個消息,驚恐萬狀。
    18日,蕭道成入宮坐鎮,命侍中蕭嶷代替自己鎮守東府,撫軍行參軍蕭映鎮守京口。20日,任命郢州刺史武陵王劉讚為荊州刺史。21日,任命右衛將軍黃回為郢州刺史,率前鋒各支軍,討伐沈攸之。
    22日,尚書左丞濟陽人江謐,建議朝廷授予蕭道成黃鉞,順帝劉準批準。蕭道成命吳興太守沈文秀為督吳、錢塘軍事。沈文秀逮捕了沈攸之的弟弟、新安太守沈登之,誅殺沈家全族。
    26日,蕭道成出居新亭,對驃騎參軍江淹說:“天下大亂,你認為形勢如何?”江淹說:“成功失敗在於德行,不在於人數的多少。你具有雄才大略,這是第一勝因。你寬宏大量,仁愛寬恕,這是第二勝因。賢能的人才,願意為你竭盡全力,這是第三勝因。民心歸附,這是第四勝因。奉天子之命,討伐叛逆,名正言順,這是第五勝因。”
    沈攸之攻擊郢城,曆時30多天,不能攻克,逃亡的人卻無法製止。沈攸之率殘兵西返,距江陵一百餘裏,得知江陵城已被張敬兒占領,士卒再度逃散。
    升明元年二年(478年)2月,沈攸之走投無路,跟他的兒子沈文和逃到華容邊界(今湖北監利縣),在櫟樹林中上吊自殺。21日,鄉民砍下沈攸之父子人頭,送到江陵。張敬兒把沈攸之父子的首級放到盾牌上,用青布傘蓋在上麵,到各集市上展覽,然後送到建康(今南京)。
    4月,蕭道成認為黃回終究是禍患,於14日,在東府召見黃回,命桓康率數十人,一一列舉黃回的罪狀,連同黃回的兒子竟陵相黃僧念一並斬首。
    之後,齊公蕭道成派人殺了楊運長和企圖謀反的臨川王劉綽(劉義慶的孫子)兄弟及其黨羽。
    9月初二,順帝下詔,賜給蕭道成持有黃鉞,任命他為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兼揚州牧,上殿時可以穿鞋佩劍、入朝時不必快步小跑、奏事時不稱名,使持節、太尉、驃騎大將軍、錄尚書、南徐州刺史等官職,仍然如故。蕭道成堅決辭讓特殊的禮遇。
    至此,蕭道成已經完成了稱帝前的所有準備工作,可謂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6)建立南齊。
    建元元年(479年)3月初二,順帝劉準任命太傅蕭道成為相國,總領百官,封給他10個郡的封地,號稱齊公,頒賜九錫,讓他仍然擔任驃騎大將軍、揚州牧、南徐州刺史。蕭道成三讓,公卿敦勸固請,乃受。順帝頒詔決定,齊國的官職爵和禮典儀式,一概仿效朝廷。宋帝詔齊公10郡之外,隨宜除用。以齊國初建,給錢5百萬,布5千匹,絹5千匹。初四,順帝任命蕭道成的世子蕭賾兼任南豫州刺史。
    4月初一,順帝劉準進封齊公蕭道成的爵位為王,增加10個郡的封地。15日,順帝以特殊的禮節對待齊王蕭道成,將齊國的世子稱作太子。
    建元元年(479年)4月20日,劉宋順帝劉準頒詔將帝位禪讓給齊王。當時司空兼太保的褚淵等人奉皇帝璽綬,率領百官來到蕭道成的齊宮,而蕭道成辭讓不受。百官又再三懇請,兼太史令、將作匠(掌管宮室修建之官)陳文建奏符命曰:東漢曆經196年禪讓於魏;魏曆經46年禪讓於晉;晉曆156年而禪讓於宋;宋自永初元年到升明三年,共60年。“六”是亢位。曆代都是六終六受,這就是天命。巧得是,後來蕭道成一朝共23年,如果牽強一點,也正好有個“六”字,即2*3得“六”。
    因此,請蕭道成順應天時,膺符瑞稱帝。群臣一再懇求,“太祖(蕭道成)乃許焉。”經朝臣們商議,選定黃道吉日,蕭道成舉行了隆重的即位大典。
    禮典結束以後,順帝坐著彩漆畫輪的車子,出了東掖門,前往太子的府邸。順帝劉準問:“為什麼今天沒有器樂演奏?”周圍的人都沒有回答。可見皇帝年齡太小,被人篡了皇位,攆出宮去了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右光祿大夫王琨是王華的堂弟,在晉朝已經擔任了郎中,到了此時,他抓著車上懸著的獺尾痛哭著說:“人們都為長壽高興,老臣卻為長壽悲哀。既然此身不能夠及早死去,所以才屢次目睹今天發生的這種事情!”他嗚嗚咽咽地哭泣著,難以自製,百官也都淚如雨下。
    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4月23日,蕭道成即皇帝位於建康南郊,設壇柴燎告天。蕭道成在群臣的擁戴下,登上皇帝的寶座。群臣山呼萬歲,一片俯拜之景,耳邊盡是歌功頌德之音。回到宮中,蕭道成改升明三年為建元元年(479年),大赦天下。至此,齊朝正式建立,史稱南齊。
    【正好在修改到這段文字時,看到《現代快報》2008年5月14日的一篇題為“江寧疑現六朝南郊祭壇”的報道。報道說:“江寧上坊青龍山像一條巨龍,橫臥在大地上,樹木鬱蔥的趙家山和梅家山,一左一右,躺在青龍山的旁邊。考古專家說,從1500年前開始,趙家山一帶就被認為是風水寶地……他們發現六朝的南郊祭壇似乎就在這裏!”報道還說:“在疑似六朝祭壇邊,專家指著南方說,那時梅家山,當地村民傳說,那裏是個娘娘墳,也有人說是公主墳。……”本篇按照史書上的說法,也多次提到“皇帝”在南郊祭祀後登基,蕭道成設壇柴燎告天,是否也就在此?】
    蕭道成封宋帝劉準為汝陰王,築宮丹陽縣故治,行宋正朔,車旗服色,一如故事,上書不為表,答表不稱詔。意思是,蕭道成與汝陰王劉準之間沒有君臣之分。其實,這都是表麵文章,實際上根本做不到。
    4月11日,蕭道成封賞輔佐自己建立新朝的功臣,褚淵、王儉等人晉升爵位,增加封戶,各有等差。隱士廬江何點(何胤、何點兄弟是劉宋玄言名家何尚之的孫子,通儒學。何點曾著《齊書》譏刺禇淵、王儉背叛宋室)對人說:“我已經把《齊書》撰寫完畢,有一段論讚是這樣說的:‘褚淵既是世家大族,王儉也是國家的精英。他們連自己的舅父都背叛了,又哪裏有功夫顧惜自己的國家!’”何點是何尚之的孫子;褚淵的母親是劉宋的始安公主,繼母是吳郡公主,自己又娶了巴西公主;王儉的母親是武康公主,自己又娶了陽羨公主。所以,何點才有這種說法。
    5月,蕭道成派人殺死了汝陰王劉準,追諡為宋順帝。降原來劉宋的諸王皆為公。
    20日,蕭道成殺害了劉宋宗室陰安公劉燮等人,對這些人家,無論老少,一律處死。前任豫州刺史劉澄之是劉遵考的兒子。由於他與褚淵交好,褚淵便替他再三講情說:“劉澄之兄弟並不通曉軍事,況且他們與劉氏的宗支關係又很疏遠呢。”所以,隻有劉遵考的家族得免於一死。
    6月14日,蕭道成立皇太子蕭賾。立皇子蕭嶷為豫章王,蕭映為臨川王,蕭晃為長沙王,蕭曄為武陵王,蕭暠為安成王,蕭鏘為鄱陽王,蕭鑠為桂陽王,蕭鑒為廣陵王,皇孫蕭長懋為南郡王。葬宋順帝於遂寧陵(今南京棲霞區新合村北)。10月,汝陰太妃王氏卒,諡曰宋恭皇後。
    蕭道成即位後,覺得建康居民成份複雜,存在著許多奸惡的盜賊,高帝打算設置符信,編製軍民戶籍,以五人為伍,以便孝察。右仆射王儉進諫說:“京城地區,各地人員彙集,如果一定要手執符信,事體既很煩瑣,在情理上說,就難以持久,這就是謝安所說的‘不這樣怎麼可以叫做京城’的意思了。”於是,高帝取消了原來的打算。
    建元二年(480年),為了增加直接控製的戶口,提高賦稅收入,擴大徭役的負擔麵。齊高帝下令擴大清理戶籍,專門設立校籍官,置令史,指派虞玩之主持黃籍的清查。以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戶籍為基準,重新製訂明確的法令整理戶籍。違法者應該自首悔過,如果執迷不悟,就一定要依照命令加以製裁。倘若謊報隱瞞,州縣官吏與違法者一同治罪。但校籍工作弊端百出,貧苦人民常被誣為戶籍詐偽而“卻籍”(即經檢出的偽冒戶籍,要被罰充遠戍),同時也侵犯了庶族地主的利益。其實這項工作自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就開始了,至宋後廢帝元徽四年(476年),揚州九郡的黃籍上,被檢查出詐注戶籍的就有71000餘戶。蕭齊政府隻是繼續開展了這項工作而已,在蕭道成死後不久,即因反對校籍而引發了唐宇之暴動。
    永明八年(490年),齊武帝蕭賾被迫停止校籍,並宣布“卻籍”無效,對“卻籍”(取消戶口)而被發配戍邊的人民準許返歸故鄉,恢複宋末升明(477—479年)以前戶籍所注的原狀。許多庶族地主和商人因而取得士族所具免賦役的特權。
    由於各部落蠻人屢次製造叛亂,高帝決定從荊州與揚州兩地分出一部分另設巴州,以便鎮守。高帝任命三巴校尉明慧昭為巴州刺史,兼任巴東太守。這時,南齊境內擁有23個州,390個郡,1485個縣。
    蕭道成在位期間,大戮宋之宗室,手段十分殘忍。據《南史•宋本紀下》記載:“宋之王侯,無少長,皆出死矣。”即皆被蕭道成殺了。為什麼蕭道成要大肆殺戮劉宋宗室,道理很簡單,想想當年劉宋朝蒼梧王劉昱曾拿蕭道成肚臍作為箭靶練習射箭,如今蕭道成也當上了皇帝,有權有刀在手,此仇不報更待何時。
    (7)精心治國。
    齊高帝蕭道成為了加強建康城的防務,於建元二年(480年),著手改建建康城牆,用磚砌築。《資治通鑒》載:“自晉以來,建康宮之外惟設竹籬,而有六門。會有發白虎樽者,言‘白門三重關,竹籬穿不完’。上感其言,命立六門都牆”。《南齊書•高帝紀》明確記載:建元二年“五月,立六門都牆”。建康都城磚砌城牆始於南齊,南齊一代,建康都城有所興築,城郭改觀,而皇帝荒淫,也造成了城市的大破壞。
    建康城原為土牆籬門,蕭齊政府將原來的土城牆全部改建成城磚砌城牆。這樣,建康城才成為真正堅固的堡壘,城郭改觀。所以說,建康都城磚砌城牆始於南齊一代。自從晉朝以來,建康宮室的外城隻是用竹籬環繞著,有6個大門。適逢有人揭開白虎樽的蓋子,飲酒進言說:“建康白門三層關,竹籬穿破不完全。”齊高帝被這個人的話感動了,便命令改建城牆。
    在南朝以前,東晉建康城的中心在今天的總統府一帶。東晉建康都城實際上隻是一座內城,類似於後來都城中的皇城。城內主要是宮城和官署兵營,一般居民,乃至文臣武將並不住在城內,商業繁華區也不在城內,而皆集於城南秦淮河兩岸。為了保衛建業城的安全,東晉在城的周圍還築有一係列城堡,從各個方位拱衛都城。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石頭城,另外還有新亭壘、白下壘、丹陽郡城等。東晉中期重修過建康城。由於東晉皇室都是“南漂”的魏晉舊族,對北方舊都戀戀不舍,所以基本上是仿照曹魏鄴城和魏晉洛陽城的布局,對建康城加以改造。再經南朝各代擴充、改建,調整了東吳建業的散亂布局,形成了中國都城特有的以中軸線為基準,主要建築物左右對稱的極其規整的風格。建康城的這種布局,又成為以後北魏重建洛陽城的範本。
    東晉、南朝建康城的範圍並末擴大,與東吳時建業基本相同,僅是個政治統治中心。西明門至建春門,一條橫街東西貫通,將都城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北是宮城,南為朝廷各台省所在地。也有皇親國戚住在都城內的,但為數甚少。重要商市、居民區以及宰相大臣的宅舍別墅,則都在城外。宣陽門到朱雀門之間的禦街是建康城的中軸線。禦街兩側分布著大小官廨和軍營。它與從宮城大司馬門前經過的東西橫街構成了“T”字形的骨架,形製非常規整。
    到了梁武帝時期,是六朝建康城市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建康外郭城的範圍,據《金陵記》:“梁都之時,城中28萬戶,西至石頭,東至倪塘(今南京江寧方山附近),南至石子岡,北過蔣山(今紫金山),東西南北各四十裏。”據此可見,建康城在當時的實際範圍很廣,它囊括了秦淮河北岸的建康宮城、都城、石頭城、東府城、西州城(今南京市朝天宮西望仙橋一帶。因在台城之西,且為揚州刺史治所,故名)及其附近區域,還囊括了秦淮河南岸廣大市廛(chán)民居所在地。
    然而,好景不長。梁武帝時的侯景之亂,不但中斷而且毀滅了建康城的發展。經過侯景之亂的打擊,梁朝一蹶不振,由盛轉衰。
    陳朝取代梁朝後,仍以建康為都,雖然陳朝統治者有計劃地對被毀壞的建康城進行了修複重建,但已難複舊觀。
    隋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楊堅率隋軍攻破建康,俘獲陳後主陳叔寶,陳朝滅亡。隋軍占領建康城後,為了杜絕覆滅王朝的複活,對建康城實施“平蕩耕墾”,將繁華的建康城夷為平地,化為農田。南京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至此六朝建築,基本蕩然無存。
    齊高帝蕭道成在位期間,限製諸王營立私邸。他一即位,就下詔說:“二宮諸王,悉不得營立屯邸,封略山湖。”提倡節儉自奉,要求:“後宮器物欄檻以銅為飾者,皆改用鐵,內殿施黃紗帳,宮人著紫皮履,華蓋除金花瓜,用鐵回釘。”同時,禁止民間使用各種華麗飾物,不得將金銀製成金箔銀箔,馬鞍等不能使用金銀裝飾,不能用金、銅鑄像等等,甚至不準織繡花裙,不準穿著錦鞋等(這些做法好象有點過分,民間穿什麼、用什麼,管你皇帝什麼事,你自己節儉就足夠了)。這種要求和做法“曆代所未有”。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