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代故都之南宋王朝③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5065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三、十代故都之南宋王朝③文/肖堯
關於劉宋王朝的幾則小故事:
【宋建康令】南朝劉宋時期,在建康(今南京)有一位比有名的官員,即宋文帝劉義隆時期的建康令(相當於現在的首都市市長)、史書稱之為“將作大匠”(官名,掌管宮室、宗廟、陵寢及其他土木營建)的張永。他在任上大規模疏浚、改造北湖(後改名玄武湖)、擴建華林園,在南京城市發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張永(410—475年),字景雲。吳郡吳(今蘇州)人,益州刺史、都官尚書張裕(張茂度)的兒子。其祖父張澄,官至晉光祿大夫。張裕有5個兒子,即長子張演、次子張鏡、三子張永、四子張辯、五子張岱。他們個個才華出眾,朝野聞名,時人稱之為“張氏五龍”。
據《宋書•列傳第十三》:“永(張永)字景雲,初為郡主簿,州從事,轉司徒士曹參軍,出補餘姚令,入為尚書中兵郎。先是,尚書中條製繁雜,元嘉十八年,欲加治撰,徙永為刪定郎,掌其任。(宋文帝劉義隆)元嘉二十二年,除建康令,所居皆有稱績。又除廣陵王誕北中郎錄事參軍。永涉獵書史,能為文章,善隸書,曉音律,騎射雜藝,觸類兼善,又有巧思,益為太祖所知。紙及墨皆自營造,上每得永表啟,輒執玩谘嗟,自歎供禦者了不及也。元嘉二十三年,造華林園、玄武湖,並使永監統。”
張永入仕途後,先後擔任過郡主簿、州從事、士曹參軍、餘姚縣令等,所任皆有政績。元嘉十八年(441年),他來到京城建康,改任為刪定郎,專門主持朝廷衙門的改革工作。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工作出色,年僅34歲的張永被任命為建康令。
張永在建康令任上6年左右,他所做的兩件事,對當時南京的城市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第一,疏浚北湖。北湖在劉宋之前,已經經過了東吳的引水工程與東晉的築堤蓄水,名字也由“後湖”改為“北湖”。宋文帝即位後,效仿漢武帝,一方麵要把北湖改造成為皇家園林中的水景園,另一方麵他把北湖的改造與其“一統中原”的宏願聯係到了一起。張永很聰明地領會了宋文帝的意圖,上任不久就對北湖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疏浚,在數年時間內,不僅用浚湖之泥修築了一條比東晉“長堤”更長的堤壩——“北堤”。大體上也就是今天從太平門到和平門的長堤,俗稱“十裏長堤”。此堤在南朝後即成為楊柳依依的風景線。同時利用原有淺灘堆積了3個麵積較大的洲島,分別用“蓬萊、瀛洲、方丈”命名。3島就是現在玄武湖內梁洲、菱洲、翠洲的前身。今有唐朝韋莊的《台城》詩為證:“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
疏浚後的玄武湖蓄水量大大增加,從此成為南朝皇帝們訓練水軍,以期再次北伐的基地。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宋文帝把“北湖”正式更名為“玄武湖”,距今已有1500多年。
第二,擴建皇園。華林園,是建康曆史上最悠久的皇家花園,始於三國孫吳。張永對華林園大加擴建,築景陽山、武壯山,造景陽樓,鑿天淵池,利用玄武湖的水位高差,“作大竇,通入華林園天淵池,引殿內諸溝,經太極殿,由東西掖門下注南塹,故台中諸溝水,常縈流回轉,不舍晝夜。”改造後的華林園初具規模,宋文帝劉義隆看後非常滿意,還親自寫了一首《景陽樓》詩,讚美華林園的景致:崇堂臨萬雉。層樓跨九成。瑤軒籠翠幌。組幕翳雲屏。階上曉露潔。林下夕風清。蔓藻嬛綠葉。芳蘭媚紫莖。極望周天險。留察浹神京。交渠紛綺錯。列植發華英。士女眩街裏。軒冕曜都城。萬軫楊金鑣。千軸樹蘭旌。成為南朝皇家園林中最著名的一座。
宋後廢帝劉昱元徽三年(475年),張永病逝,終年66歲。
【古代嘉禾】“嘉禾”,美禾,茁壯之禾,碩大之禾,祥瑞之禾的意思。東漢許慎《說文》雲:“禾,嘉穀也。以二月而種,八月始熟,得時之中,故謂之禾。”王充《論衡•講瑞篇》雲:“嘉禾生於禾中,與禾中異穗,謂之嘉禾。”古人多以“嘉禾”為祥瑞之物,與甘露醴泉並稱。如班固《漢書•公孫弘傳》雲:“甘露降,風雨時,嘉禾興”。
據史書記載: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10月,嘉禾生潁川陽翟,太守垣苗以聞。元嘉九年3月,嘉禾生義陽,豫州刺史長沙王義欣以獻。元嘉十年8月,嘉禾生汝南苞信,豫州刺史長沙王義欣以獻。元嘉十一年8月,嘉禾一莖九穗生北汝陰,太守王玄謨以獻。元嘉二十年6月,嘉禾一莖九穗生上庸新安,梁州刺史劉道以獻。元嘉二十一年,嘉禾生新野鄧縣,雍州刺史蕭思話以獻。元嘉二十二年6月,嘉禾生籍田,一莖九穗。元嘉二十五年6月,嘉禾旅生華林園,十株七百穗,園丞梅道念以聞。如今,如能普及“嘉禾”,不知能提高多少產量。
【古木連理】不同根的樹,其上部枝幹連生在一起。舊時視為祥瑞。宋曾鞏(《金石錄》跋尾•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翕嚐令澠池,治崤嶔之道,有黃龍、白鹿之瑞。其後治武都,又有嘉禾、甘露、木連理之祥。皆圖畫其像,刻石在側。”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就是將忠貞不渝愛情比作“連理”。結婚也稱“喜結連理”。
【一代名家】祖衝之(429—500年),字文遠,南北朝時期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他最傑出的貢獻就是計算圓周率,他是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7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
祖衝之,元嘉六年(429年)生於建康(今江蘇南京)。祖家曆代都對天文曆法素有研究,祖衝之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天文、數學知識。在青年時代祖衝之就博得了博學多才的名聲,宋孝武帝劉駿聽說後,派他到“華林學省”做研究工作。公元461年,他在南徐州(今江蘇鎮江)刺史府裏從事,先後任南徐州從事史、公府參軍。公元464年他調至婁縣(今江蘇昆山東北)任縣令。公元494年到498年之間,他在南齊朝廷擔任長水校尉一職,受四品俸祿(相當於今天地級市的市長)。他對當官不感興趣,熱衷於科學研究。
祖衝之根據長期觀察的結果,創製出一部新的曆法,叫做“大明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號)。這種曆法測定的每一回歸年(也就是兩年冬至點之間的時間)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隻有五十秒;測定月亮環行一周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公元462年,祖衝之請求宋孝武帝頒布新曆,但是宋孝武帝聽信讒言沒有頒布新曆。直到祖衝之死了10年之後,他創製的大明曆才得到推行。
祖衝之在科學發明上是個多麵手,他造過一種指南車,隨便車子怎樣轉彎,車上的銅人總是指著南方;他又造過“千裏船”,在新亭(在今南京市西南)江上試航過,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裏。他還利用水力轉動石磨,舂米碾穀子,叫做“水碓磨”。500年,祖衝之在他72歲時去世。
【才秀人微】鮑照(約414—466年),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祖籍上黨,後遷於東海(今江蘇漣水附近)。他與謝靈運、顏延之並稱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及文學創作與二人有很大不同。鮑照出身寒微,自稱“家世貧賤”,是“負鍤下農”(《謝秣陵令表》)。20多歲時,他在臨川王劉義慶門下,因獻詩被賞識,擢為王國侍郎。以後擔任過太學博士及縣令等低級官職,最後任臨海王劉子頊參軍。泰始二年(466年),在劉子頊舉兵叛亂失敗時,死於亂軍中。世人因此稱他為鮑參軍。有《鮑參軍集》等。盡管鮑照“才秀人微,取湮當代”(《詩品》語),但他的文學作品的價值,卻越來越受後人重視,以至被推舉為劉宋時代成就最高的作者。《擬行路難》18首是其著名的代表作。其中:“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太息。丈夫生世會幾時,還家自休息。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自古聖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這些激憤的詩句抒發了詩人對命運的感慨,流露了詩人的失意和痛苦,也表現了他的不屈和抗爭精神。
【顏氏光祿】顏延之(384—456年),字延年,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六朝時期的著名文人,元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將其與謝靈運並稱“顏謝”。
顏延之出身世家,少孤貧,“好讀書,無所不覽。”雖“居貧郭,室巷甚陋”,以致“行年三十猶未婚”(《宋書•顏延之傳》),而他卻毫不在意,絲毫不以名利為念。他的妹妹嫁給了宋武帝劉裕的輔助大臣、劉穆之的兒子劉憲之,穆之念及通家之好,以及延之當時在江左聲望,想予以提攜,當即被他拒絕了。直到30歲,才到吳國內使劉柳處擔任一個參軍的卑微之職。
東晉末,官江州刺史劉柳後軍功曹。劉裕代晉建宋,官太子舍人。少帝時,出為始安太守,文帝時,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正三品文官)。所以,後世也稱他為顏光祿。
顏詩中曆來為人所稱道的是《北使洛》、《還至梁城作》、《五君詠》和《秋胡詩》等。義熙十二年,劉裕北伐取得勝利,10月,克複洛陽,這是東晉北伐最成功的一次。顏延之奉命到前線祝賀,《北使洛》、《還至梁城作》兩詩即作於此年冬天。
《北使洛》:改服飭徒旅。首路跼險艱。振楫發吳洲。秣馬陵楚山。塗出梁宋郊。道由周鄭間。前登陽城路。日夕望三川。在昔輟期運。經始闊聖賢。伊濲絕津濟。台館無尺椽。宮陛多巢穴。城闕生雲煙。王猷升八表。嗟行方暮年。陰風振涼野。飛雲瞀窮天。臨塗未及引。置酒慘無言。隱憫徒禦悲。威遲良馬煩。遊役去芳時。歸來屢徂諐。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
《還至梁城作》:眇默軌路長,憔悴征戍勤。昔邁先徂師,今來後歸軍。振策卷東路,傾側不及群。息徒顧將夕,極望梁陳分。故國多喬木,空城凝寒雲。丘癃填郛郭,銘誌滅無丈。木石扃幽闥,黍苗延高墳。惟彼雍門子,籲嗟孟嚐君。愚賤同堙滅,尊貴誰獨聞。曷為久遊客,憂念坐自殷。
【謝氏康樂】謝靈運(385—433年)南朝宋詩人,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東晉名將謝玄的孫子,小名客兒,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年長後襲封為康樂公,後降為康樂侯,因此世人都稱他為“謝康樂”、“謝客”。
謝靈運,晉末曾出任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馬行參軍,豫州刺史劉毅的記室參軍,北府兵將領劉裕的太尉參軍等。入宋後,因劉裕采取壓抑士族政策,降爵為康樂侯,出任永嘉太守,臨川內史等職。劉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宋文帝又讓他出任臨川內史,但他還是不理政事,終日出遊,被地方官員糾彈(對官員的違法行為進行糾舉彈劾),要治他的罪。謝靈運不服,反把有關吏員扣押起來。他還賦詩一首:“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將劉宋王朝比作暴秦政權,並以張良、魯仲連自比,暗示要像他們那樣為被滅亡的故國複仇雪恥。這種行為和言論,加重了他的罪名,被判免死流放廣州。可是剛到廣州,朝廷的公文又到了,誣他又犯下了新的叛逆罪,命令將他就地正法。元嘉十年(433年)10月,謝靈運在廣州被處棄市刑(當街斬首),終年49歲。
謝靈運具有多方麵的才能,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於山水詩,由其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除詩文創作外,他還兼通史學,精通佛教老莊哲學,工於書法、繪畫。宋文帝劉義隆曾稱賞他的詩和字為“二寶”。
此錄謝靈運詩二首:一、臨終詩:龔勝無餘生。季業有終盡。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殞。悽悽後霜柏。納納衝風菌。邂逅竟幾時。修短非所湣。恨我君子誌。不獲嚴下泯。送心正覺前。斯痛久已忍。唯願乘來生。怨新同心朕。二、《東陽溪中贈答詩》:可憐誰家婦,緣流洗素足。明月在雲間,迢迢不可得。可憐誰家郎,緣流乘素舸。但問情若為,月就雲中墮。
【筆記小說】《世說新語》,是從(420—581年)有關東漢到南朝劉宋人物軼事的雜史。作者劉義慶(403—444年),是南朝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荊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職。《宋書‧宗室傳》說他“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著有《徐州先賢傳讚》九卷及《典敘》﹑誌怪小說《幽明錄》等。
《世說新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筆記小說集。原為8卷,現在隻存3卷。記事起於後漢,止於東晉。以類相從,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門,主要記載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軼事,是六朝誌人小說的代表作。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在書中也有較多的反映。這本筆記小說集,藝術價值較高,全書語言精練,辭意雋永,善於通過人物的片言隻語或細小行為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在中國小說中自成一體,對後代的筆記文學影響很大。其中有不少故事成為後世小說、戲劇的創作素材,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魯迅先生稱它為“名士的教科書”。
走出劉宋王朝時,耳邊似乎還能聽到順帝劉準可憐巴巴的呼號:“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在帝王家!”有的人竟然不敢相信,南京曆史上也有如此慘烈悲壯的故事。導遊說,下麵就是第四個古城堡,那裏麵的故事,更加血腥、更加荒誕,有人稱之為:“殺戮的王朝”。
南朝宋即劉宋王朝之後是蕭道成建立的南朝齊,請看下一篇:十代故都之南齊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