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卷第十六章 靈機一點曲中來(四)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88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呆坐片刻,一股狂喜驀地湧上心頭——進入《九歌》韶舞真境的鑰匙?莫非,莫非,我找到了?
強自按捺住激動的心情,我做了個深呼吸,心裏默唱著旋律,鬆挽羅袖,抬皓腕露纖指,玉軫絲弦瑟瑟顫動,調兒從容彈奏,且疾且緩,一指指應法,一聲聲爽神,身外都無事,渾然忘我,眼中隻有琴,聽那鬆風拂過,看那天月灑下清輝,唯有山林天地是我知音,一任心兒浮在琴聲裏,其間已然不辨古今。
而那如煙霧一般消散的上古朝代的迎神場景,也如一位提前約好的佳人一般,珊珊赴約而來。那篝火,再次在眼前晃動,跳躍,發出溫暖的、明亮的、美麗的光芒,那打扮奇特的舞者,或分散,或三五成簇,扭動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他們的嘴裏,發出一種奇特的聲音,吹打彈奏的樂器,合成一曲天外仙籟。
我大氣不敢出,手裏不敢稍有停滯,就如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根一根點著剩餘的火柴,維持著眼前的火光與美麗的誘人盛景。我繼續彈奏著古雅的瀟湘琴,我看到人群突然形成一個拱形,有一位衣衫翩然的仙人——抑或是扮成天神的巫師,輕撫著佩玉的長劍,抬眼看滿目琳琅,側頭聽入耳叮當,絢麗的衣裳浮動著芬芳。伴奏的人們,高揚起鼓縋,敲擊著鑼鼓,舒緩的節奏裏歌聲飄揚,吹奏起竽笙,彈撥著琴瑟,在熱烈的氣氛中放聲歌唱:“君欣欣兮樂康!君欣欣兮樂康!”
聽到這耳熟能詳的一句,我心中大喜,這就是東皇太一了!正在慶幸欣喜,伴奏與伴舞的人們隊形一變,東皇太一退場不見,忽見光華乍射,閃耀光芒。雲中君豐隆安詳地降臨神壇,周身璀璨的光環可與日月齊光,忽又著帝服,驅弛著一條青色神龍,翱翔於天地之間,周遊四方。
忽然,秋風陣陣,柔弱細長,洪波湧起,落葉飄揚。憂鬱深情的湘君登場了,他登上長滿白薠的高地放眼眺望,期盼著早點見到湘夫人娉婷飄舉的倩影。他漫步,他采摘杜若,他縱馬奔馳在江邊,神思恍惚,形單影隻。人群中忽然走出一個英俊高大的男子,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寶璐。他的樣貌和我心中某個定性的影像不斷地切換交錯,直到重疊。——“屈原大夫!”我失聲地叫了起來,又心悸地望了眼前的男子一眼,生怕自己的唐突驚擾了他,驚擾了眼前的人群,使得眼前的一幕像剛才一樣消失不見。
可是事實證明我是多慮了,我望得見他們的舞蹈與衣裳,聽得到他們彈奏出的合音與飛揚的歌聲,可是他們,卻對我,視若未見,聽而未聞,我這才醒悟,眼前的一切,雖然真實得似乎伸手可及,但實際上,不過是如海市蜃樓一般的虛幻影像罷了。
想明白這一點,我隻好繼續靜心彈奏著《九歌》,不敢有絲毫間斷。
令萬世景仰的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緩緩地走到神壇下坐下,伸手撫琴,錚錚琴曲,竟與我手下彈奏的,同出一轍,如鸞鳳合鳴。
我精神大振,就在這一瞬間,我與這上古時代的偉大詩人、音樂家琴意相通,我微笑著,盡心盡力地彈奏著,手指在弦上嫻熟輕盈地劃過,巨石奔崖指下生,飛波走浪弦中起,與屈原大夫一起,將迎神組曲,水到渠成地,轉到了《湘夫人》一章。
剛剛起調,琴音悠揚之中,慢慢現出一位身穿白衫的佳人,徐徐降落在水中小島上,與湘君兩相遙望,癡癡念念,目光交彙纏綿。而與此同時,一位佩戴著寶劍的女子緩緩走上場來,以湘君和湘夫人為背景,就亭亭玉立在屈原大夫麵前,與他深情地對視一眼,拔劍起舞,而那寶劍,帶著瑩瑩的藍光,在空中劃過一道道美麗的光線,那明明就是,我身邊的水龍吟,隻不過,也隻是虛景中的一物罷了,遠隔千古之外。
靈逸歌聲曼妙,劍舞超群,在屈原的琴曲伴奏下,在湘君湘夫人的伴舞下,在周圍舞者歌者的簇擁下,恍若天人,一招一式,正是化自湘君湘夫人的舞姿,既有武術之淩厲,又不乏舞藝之優美,而那一招一式,顯然正是冰蠶素絹上的琴劍招式之活生生的真人演練。
我呆了,我癡了,我傻了,以至於都忘記自己身入何境,在做著什麼,我也不知道自己手中是否還在彈奏,眼前,心中,耳旁,隻有屈原大夫的琴聲,如洞庭秋波湧,如草木蕭蕭枯葉落,隻有靈逸滿場飛舞驚心動魄的舞姿,翩若驚鴻,婉若遊龍。自《湘君》至《九歌》最後一章《禮魂》曲終,屈原和靈逸一直未離去,一個彈琴撫曲,一個攜劍起舞,單弦音符高而短,仿若是天籟韻律,多弦嘈雜綿綿起伏,而每一次琴音都與水龍吟劍身所發出的嘯響節奏一致,琴音的音波壯大了劍嘯鳴聲,劍嘯鳴聲則反襯了琴音音波,自始至終,兩物如人,琴劍合壁,所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而周遭變更的一切人神,不過就如群星拱月一般,隻是點綴。
我癡癡地看,美妙的詩句脫口而出:“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終於,到了尾聲,我淩弦一撥,響餘群動息,曲罷秋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