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喝茶、遛鳥、鬥蛐蛐,清代滿洲人的日常生活素描,京師茶館小記二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817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作者:史遇春
二
那些來茶館的旗人,一般都不會空著手過來,他們大多都有隨身攜帶的物件:
有提畫眉鳥籠的、有拎白翎(疑為百靈)鳥籠的、有托鸚鵡鳥籠的……各種各樣的鳥兒,都是旗人鳥籠中的愛寵。
到了茶館之後,提著鳥籠子的旗人們,會把籠子放在案幾上,讓各自的鳥兒鳴唱平日教習的各種鳴叫聲音,或者讓鳥兒學說人語。
有趣的是,鳴唱的鳥兒,鳴唱時,所有會鳴唱的鳥兒就一齊發聲;學語學舌的鳥兒,學語學舌時,所有能夠學語學舌的鳥兒就共同“說話”;真是蔚為大觀。這種場麵,還真有些平常大家都喜歡說的“一犬吠而百犬應”的意味。
鳥兒是非常有靈性的,這一點,眾所周知。
可是,讓人想不到的是,蟲豸也有靈性。
到了秋冬之間,去茶館飲茶的旗人中,有一些人會帶著若幹個葫蘆前去。
這個葫蘆,不是神話傳說中神仙身邊的那種寶葫蘆,而是旗人用來裝蟲豸的瓷葫蘆。
瓷葫蘆裏的蟲豸有蟈蟈、有油胡盧(也做油葫蘆)。
油葫蘆和蟈蟈有點像,但是,它比蟈蟈稍微大一些(這一說法有誤,是筆記作者弄錯了;經行家指出,筆者才知道,油葫蘆比蟈蟈小。)。油葫蘆與蟈蟈的特別之處,就是它們都能用翅膀發出聲音。一旦一隻蟲豸鳴叫起來,其他蟲豸也會跟著鳴唱起來。
這些蟲豸和鳥兒,有的是提攜者本人蓄養的;有的則是京城裏的世家大族蓄養的,提攜者為世家大族的僮仆。僮仆們提著鳥兒、蟲兒來到茶館,就是為了向眾人誇耀主人家蓄養的名貴愛寵。
這種把鳥兒、蟲兒拿來茶館互相誇比的僮仆,京師還有特別的叫法,稱他們為“把扯”。
“把扯”的專職工作就是侍弄這些鳥兒、蟲兒。
由此可見,那時候京師裏的滿洲人,富貴人家的日子,都是養尊處優的。他們的日常,就是想方設法娛悅耳目,以消磨時日,來打發光陰。他們的生活,是安然平靜的。
那個時候,即便是地位較低的滿洲人,都還是能夠每月向朝廷支領錢財糧食,他們的妻子兒女,不用勞作,就可以坐享其成。這些人,不需要務農、不需要從商,整天遊手好閑、無所事事。這種狀況,在清朝的京師之中,可以說是比比皆是。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