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清王朝的官場風習,外官如何向京官送禮?從交情政治到賄賂公行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30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作者:史遇春
二
說到這裏,順便簡單說說外官饋送京官的背景,以便對這一事體有一個全麵的了解。
清代的京官,在職位上,較地方官稍為清貴。但是,京官的收入卻遠遜於外官。單靠微薄的俸祿,要租房、要養家、要應酬、還要照顧親族,這對大部分京官而言,是遠遠無法應付生計的。
外官則不然,除了薪俸及朝廷發放的養廉銀(京官無此項收入。關於養廉銀,詳見文後補充資料)外,其他各種收入,才是他們的大筆進項。當然,這並非是說,外官完全都是貪汙受賄的。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外官可以利用地方行政、財政係統中的諸多“特性”,向鄉紳民眾設立不同的收費項目。
京官與外官之間收入懸殊,但是,京官處在中央係統,他們有職務上的優勢。所以,京官也可以利用行政係統的“特性”,去影響外官的銓評升降。
基於以上情況,京官與外官外之間,相互之間都有借助對方需要,於是,基於雙方收入的差異,便形成一種經濟上的調劑。大小京官,莫不仰仗外官的冰敬、炭敬和別敬等。
到了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公元1862年~公元1874年)、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公元1875年~公元1908年)以後,外官對京官的饋送,已經發生了變化。
此時,冰敬不再是京官普遍的進項,而是變成了專有饋送:冰敬成了督撫(總督和巡撫合稱督撫,明清兩代的地方軍政長官。)送給軍機處京官(大臣)的專項禮金。
此時,除軍機處京官擁有冰敬和炭敬兩項饋送外,其餘京官就隻剩下了炭敬一項饋送。
冰敬、炭敬的禮金數目,以八兩銀子為起點,到三百兩銀子封頂。
沈文肅(葆楨)向軍機處送禮金,不分什麼冰敬、炭敬、別敬等,他每年隻送一次,每次每人送三百兩銀子。當然,軍機處的大臣,也有不收他所送禮金的。
至於地方官送給其他京官的炭敬禮金多少,則由地方官自由決定。
外官饋送京官禮金的多少,一般根據兩個標準:
一是所要饋送的京官官階大小;
一是與所要饋送京官的交情深淺。
外官對京官的饋送,最初的時候,大家都比較重視交情;到了後來,大家的關注點完全變了,基本上都是非常注重官階(權勢)了。
原本,京官可以普遍獲取的炭敬;到了後來,在普通京官中,炭敬也逐漸變得稀有了。隻有那些與外官交情很好的普通京官,這個時候,才可以拿得到炭敬。
也就是說,在冰敬被軍機處專享之後,其他京官已與冰敬無緣了。
再到後來,炭敬也逐漸集中為高階官員享有;此外,隻有數量較少的普通京官,需要依靠個人與外官的交情,才可以獲得炭敬。
不過,別敬還是比較普遍存在的。督撫、藩臬(藩臬指藩司和臬司。明清兩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並稱。)等外官回到京師之後,除了“恭敬”朝中的權臣、親貴之外,他們還會對自己的同鄉、同年、還有那些他們所任職省份的京官普遍有所饋送。這種時候,所送別敬禮金的數目,基本上都是在十兩銀子左右。到後來,這別敬禮金的數目也有所縮水,竟然有人降低標準,隻送六兩銀子。雖然別敬禮金的數目已經降低了標準,但是,因為京官日漸增多,對外官而言,這一趟下來,也要花費不菲的銀子。
筆記作者何剛德到京師任職之後,他的生活來源逐漸羞澀。經他計算,他每年能夠得到外官的饋送,加起來也不過一百兩銀子。雖然說也就隻有一百兩銀子,但是,對於何剛德在京師的生活而言,已經算是不小的貼補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