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為何清人說洪承疇的厚臉皮是革製的?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920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作者:史遇春
    一
    洪承疇,生於明神宗(朱翊鈞)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卒於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享年73歲。
    他是一位跨朝代的人物,親身經曆了明王朝的覆亡、親自參與了清政權的興起。
    因為曾為明朝的高官,享過明朝的權位,吃過明朝的俸祿,後來兵敗,投降滿清,為清政府效力,所以,生前死後,洪承疇都背負了很多背叛與失節的罵名。
    明朝的遺老遺少、或者那些以明朝遺老遺少自居的人對洪承疇的不齒與痛恨,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思想上,這些人仍舊心懷舊主,向著明朝,雖然,明朝已經覆亡。
    那麼,大清治下的民眾,又是怎麼看待洪承疇其人呢?
    下麵,就以清人汪詩儂的筆記《所聞錄》中的《洪承疇》一節為依據,來看看清人對洪承疇的記述。
    開講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洪承疇,好讓大家對他有一個概括的印象。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
    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中進士,時年24歲,算是一時英俊,早年得誌。
    後累官陝西布政使參政。
    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公元1628年~1644年,共十七年)時期,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
    鬆錦之戰中,戰敗,被清軍俘虜。
    鬆錦之戰,又稱鬆錦大戰、鬆錦大會戰。戰役由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發動,明、清雙方投入十幾萬大軍參戰。從公元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清崇德五年)清軍圍困錦州城起,到公元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清崇德七年)鬆山城被清軍攻陷、明軍主帥洪承疇被俘止,戰爭曆時兩年,最終以明軍慘敗結束。此一戰役,明朝傾盡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隻剩下三萬殘軍跟隨吳三桂退守寧遠。之後,明朝在關外的城池悉數陷落,僅剩寧遠孤城。此役是明、清雙方最後的關鍵戰役,明朝戰敗後,再也沒有能力組織對清軍的有效反擊。
    被俘後,屈膝變節,投降清朝!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四月,跟隨清軍入關;到達京師以後,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銜,列內院佐理機務;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受命經略湖廣、雲貴等處,總督軍務兼理糧餉;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都督清軍攻占雲南後,回到京師;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自請致仕。
    清聖祖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逝世,諡文襄。
    (未完待續)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