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唯有牡丹真國色:亳州牡丹記(一)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775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作者:史遇春
(一)
第一章:我的牡丹緣
我的父親真是多才多藝。
作為兒子的我,說這話,多少會有吹噓或者自誇之嫌,但是,我說得的確是事實。
仔細想一想,與父親大人的才能相比,我真是十分羞慚。不說別的,就父親所掌握的剪紙這一項技藝,我這一輩子都沒敢想過。
記憶中,父親非常喜歡買書,所以,比起普通的村人來,我的家裏,還是很有一些書的。剛剛認識了一些字之後,在沒事的時候,我總是喜歡亂翻那些書籍。真不是什麼天生好學,我的翻書,大概是一般小孩子都會有的動作或者傾向吧。
記得有一次,在家裏亂翻時,我還翻出一盒明信片來。
那個時候,我還不懂得那就是明信片。後來,讀初中的時候、或者,是在更早一點的小學四五年級吧,同學之間流行互相贈送明信片,此時,才知道,此前我在家裏翻出來的那盒圖片,是明信片。
那盒明信片是一組,大概有十多張到二十多張吧,現在回想,已經記不清具體的數字了。明信片的主題是牡丹,每一張,都是非常、非常漂亮的牡丹花。
今天,再去回望,依然能在腦海中浮現那些牡丹的花容,並且依然清晰、依然美麗。
那時,我根本不知道父親買這明信片做什麼。後來,我才漸漸明白,這明信片裏的牡丹很美,大概是這牡丹的美,吸引了父親。
您或許會說,你吹牛吧?你一個鄉下人,你那種田的父親,家裏也不怎麼富裕,怎麼可能因為你所謂的愛美,而去買一盒沒有什麼實際用處的牡丹主題明信片?
我要說的是:我的確是鄉下人,我的父親也確實是種地的。但就我所知,從祖父始,往上三代,我們這個家都是讀書人。父親也曾經是個讀書的好苗子。隻是,太可惜,可惜父親遇上了那個不好時代……隻是,太不幸,不幸父親早早就沒有他的父親……時代的不幸和家庭的變故,造成了父親一生的悲劇,結果,老人家隻好一輩子以種地為生。雖然種了地,但是,父親那種讀書人的清高、那種永遠以書香門第自居的驕傲,使得老人家和其他的種地人多少還是有些不一樣的。雖然,現在父親老了,一輩子也沒有實現他讀大書的夢想,但是,他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依然那樣倔強地活著。現在,靜下心來看父親,慢慢發現,老人家一直有他的理想,有他的堅持,特別是在他年輕的時候。當日,雖然家中的用度並不寬裕,可是,遇到好的書籍,父親都會賣。後來,我們讀書了,隻要是學習上需要用錢,父親從來都沒有含糊過。從這些來看,父親買明信片,我解釋為所謂的愛美,猜想,一般人大概多少還是可以理解的。
再者,那個時候,鄉村是流行剪紙的,父親經常義務幫人家剪紙,裝飾新人的婚房。所以,我猜想,父親買那明信片,也和他的剪紙多少有些關係。
那盒明信片,給我的印象就是:牡丹花實在太美了。
這是我最初對牡丹花的印象,這印象,來自於一盒父親買來的牡丹花主題的明信片。
後來,上學讀書,到了初中,讀到宋代理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有義無意之中,就受了作者的影響。自此以後,又對牡丹產生了不公平的看法,認為它有這樣的不好,或者那樣的不是。這種觀念,一直持續了多少年。
《愛蓮說》雲“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又雲“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再雲“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因此,遂有了教科書對牡丹的種種非罪:
一則,人愛牡丹,似乎是從眾心理作祟。由此,特立獨行、獨立思考的意識似乎就很容易被丟掉,這是牡丹不得人愛的原因之一。
二則,人愛牡丹,似乎是因為這花,是富貴的象征。自古富貴者,皆與權勢合流,向往富賈權勢,不是君子人等的價值觀念。另外,向來富貴與汙濁、庸俗、銅臭密不可分。
三則,人愛牡丹,因為從眾向富的心理。於是,大眾化的平庸,導致了平庸的普遍化。
教育的結果,就是對獨立高潔的追求和對平庸從眾的輕視。
就我對牡丹花態度的轉變來看,教育無疑是成功的。
再後來,遊來蕩去,經過了很多地方,見過了很多花草樹木,逐漸地,我可以用平和公正的心來看一切花草樹木了。
花草何辜?
它們也是人世間一種別樣的生命,它們也是這世界上不可分割的的一個組成部分。
無論我們對花草樹木懷了怎樣的感情,愛也罷、恨也好,它們永遠都不受影響,總會靜靜地生長,有榮有枯。
如此一來,一切的花草樹木,其可憎抑或可愛,似乎都不那麼以自我而變易了。
在這城市裏生活久了,也常見花草樹木,但都離我太遠,即使不遠,也無法親近。所以,我覺得,自己甚至有些不可思議,連窗台上花盆裏的雜草都舍不得拔掉。人,就這麼矯情。
因為要寫牡丹,胡亂想到了一些與牡丹花關係或大或小事,就說了這麼多,算是做一個鋪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