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遍看穎川花,不似師師好:北宋歌姬李師師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73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編撰:史遇春
李師師,北宋末年的青樓歌姬,東京(今河南省開封市)人。關於李師師的文字,多見於野史、筆記小說等。
李師師的父親,是汴京城內經營染房的李寅。李母早逝,由其父煮漿代乳,撫養李師師成人。
據說,李師師生下來之後,就一聲都不曾哭過。一直養到三歲,都未嚐見到她的眼淚、聽到她的哭聲,李師師被人視為怪異。三歲那年,按照當時的習俗,李父將她寄名佛寺,老僧為她摩頂之後,她突然放聲大哭。李師師的哭聲,高吭嘹亮,聲震屋瓦。
老憎合十讚道:
“這小女孩,真是佛門弟子啊!”
據說,當時一般人都把佛門弟子叫做“師”,“李師師”的名字,即由此而來。
李師師天生一副好嗓子,因家庭變故,委身青樓之後,有老鴇的悉心調教,細致指點,不滿15歲的女孩李師師,已經是人物風流、歌喉婉轉了。在當時的首都教坊中,她已經能夠獨領風騷,占據一席之地了。李師師最擅長“小唱”,她所唱的,多是當時十分流行“長短句”,也就是後世所稱的“宋詞”。
北宋著名詞人張先【公元990年~公元1078年,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聖八年(公元1030)進士。有“張三影”之稱:“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柔柳搖搖,墮輕絮無影”】就創作有新詞牌《師師令》,並填詞一首:
香鈿寶珥。拂菱花如水。學妝皆道稱時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長勝未起。縱亂雲垂地。
都城池苑誇桃李。問東風何似。不須回扇障清歌,唇一點、小於珠子。正是殘英和月墜。寄此情千裏。
據說,這詞就是專為李師師而做。
北宋著名詞人晏幾道【公元1038年~公元1110年,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宰相、著名詞人晏殊第七子。】曾在《生查子》一詞中,這樣描寫李師師的色容:
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嫋。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穎川花,不似師師好。
北宋著名文學家、詞人秦觀【公元1049年~公元1100年,江蘇高郵人(現高郵市三垛鎮武寧秦家垛),字少遊,一字太虛。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其淮海居士。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進士。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號稱為“蘇門四學士”,頗得蘇軾賞識。秦觀生性豪爽,灑脫不拘,溢於文詞。】也曾作《一叢花》,贈李師師:
年來今夜見師師。雙頰酒紅滋。疏簾半卷微燈外,露華上、煙嫋涼口。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
佳期誰料久參差。愁緒暗縈絲。相應妙舞清歌夜,又還對、秋色嗟谘。惟有畫樓,當時明月,兩處照相思。
才子佳人,互相愛慕,本是一段佳話,無奈秦少遊身在公門,李師師長住青樓,最終注定是一段沒結局的感情。
秦觀之後,和李師師交往最密切的文人當數周邦彥【公元1056年~公元1121年),北宋著名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製,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
周邦彥解音律、工文詞,因作品詞句綺麗絕倫,京城歌伎無不以唱其新詞為榮。初見李師師,周邦彥便有相見恨晚之歎,隨即填《玉蘭兒》詞一首,記錄他對李師師的印象:
鉛華淡佇新妝束,好風韻,天然異俗。彼此知名,雖然初見,情分先熟。
爐煙淡淡雲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賴得相逢,若還虛度、生世不足。
李師師喜歡周邦彥的文采,十分樂意與他接近。交往日久,二人關係甚為密切。據宋人陳鵠《耆舊續聞》中記載:
“美成至角伎李師師家,為賦《洛陽春》雲……”
記載中的《洛陽春》一詞,內容如下:
眉共春山爭秀,可憐長皺。莫將清淚濕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潤玉簫閑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依欄愁,但問取亭前柳。
與文人詞客的交往,為李師師的人生增趣不少。但是,就如同大多數的青樓女子人生遭遇一樣,這些交往,無論是情深情淺,也無論是情真情假,最終都沒有結果。
李師師仍然在風塵之中討生活。
宋朝南渡後,李師師下落不明。
有人說她捐出家資助宋軍抗金,自己在慈雲觀出家做了道士;有人說她被金軍掠走,蓬頭垢麵,不肯盥洗更衣去見金人,乘人不備,吞金簪自殺;也有人說她隨便嫁了個商人為妾,後來在錢塘江淹死了。
名動一時,最終還是落得如此淒涼。
佳人香消玉殞,芳魂消散處,已無跡可尋,隻留下一些詩詞與故事,予後人傳揚吟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