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人真識丞相女?閑說王寶釧三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90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作者:史遇春
(三)
這麼多年來,人們為什麼對《王寶釧》喜愛有加?我看,這裏麵未必沒有作劇者與解劇者道學意淫的功勞。
千百年來,高門秀戶裏的千金,鄉野村夫誰個能得見其玉顏嬌色?不要說簞壺賣漿、販夫走卒見不著,按照後來所謂“封建禮儀”的傳說,大概連他們親朋中的兄弟行也難見得其真姿天香。
也不知道,王寶釧的那個時代是否也是這樣?
今兒個,當朝一品大員王丞相的女兒,忽然間聚眾招親,在眾多的老男、少男,窮男、富男,美男、醜男,高男、矮男……麵前,拋撒繡球。丞相的女兒不按才子佳人的套路出牌。她沒有打中權勢之家的浪蕩公子,沒有打中商賈之家的高富帥,她偏偏就打中了沿街討飯、被一般人目為不入流的乞丐。最最要命的是,這金枝玉葉的嬌嬌女,不但不嫌棄這乞丐,還非要嫁他不可,甚至不惜與父親反目,斷絕父女之情,憤而離家出走。
這一切,無疑給喜歡做白日夢的人、給生命無望的人、給前途無光的人許多驚喜。當然,這也在精神上給了那些個夢想天開的人以無限的慰藉。
這是道學先生一以貫之的對流俗的迎合。
想一想,這相府中的千金,原本是在鍾鳴鼎食中度日的。而今,觀眾看到的,卻是一個在寒窯中、在貧窮與艱難中煎熬的婦人。她的生活,與常人無異,甚而不及周邊的民眾。棲居寒窯,便是委身於社會的最底層。相府的小姐,從高高在上、錦衣玉食、神秘莫測、難睹真容……到跌落民間、柴米難支、拋頭露麵、親力勞作……這一切,對生於民間、長於民間、一直貧苦的普羅大眾來說,是不是一種心理補償呢?
猜想,大眾或許由此看到了希望看到的,大眾甚至由此看到了曾經不可能看到的。
這樣,他們就心滿意足了嗎?沒有,完全沒有。
所謂的知識分子,常常喜歡以自謂的聰明與高雅來下觀常人,以此來自抬身價,以此來張揚自己的與眾不同。其實,這是無知與可笑的。
因為,民眾對王寶釧的品評,並未停留於淺顯的表麵,並未止步於道學意淫的滿足。
民眾自有他的智慧。它們或許沒有品風賞月的所謂雅趣,他們或許沒有所謂的框架理論、結構邏輯之類的大帽子。但是,民眾自有他們判斷是非的邏輯和標準——這“邏輯”和“標準”是隱於生命底層的,無須顯擺,一舉手、一投足間自然運用。
相府千金為什麼會下嫁乞兒?
道學家有一說,民眾又自有一說。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