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七章 保衛太原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59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對於孫翊與折可求此次救援太原失敗,宋人張彙深感惋惜。他在《金虜節要》一書中評論說:
    “敵初犯太原,孫翊與折可求隨即出兵救援,可謂勤矣。然而,他們雖有援太原之心,卻無援太原之術。”
    張彙認為,粘罕自雲中出兵之初,孫翊正在朔州,他完全可以領兵由馬邑、懷仁東去,進攻雲中。朔州距離雲中,無數舍之遠。折可求此時正在府州,若是由武、朔東去,進攻雲中,路途要比去交城更近,且皆坦途,也無關阻。孫翊與折可求救援太原的正確策略,應是率領麟、武、朔之師,並力攻打雲中。
    當時,粘罕等金軍將領之骨肉財寶,皆在雲中。其所留下的防守之人,皆老弱而已。如聞雲中遭到進攻,粘罕必倉皇從太原撤兵,以救雲中。太原張孝純、王稟之軍,則可趁機從後襲之,致其後顧而前憂,必自生變亂。如此,非惟太原得到解圍,雲中賊巢亦可平定。況且是在新邊用兵,可大張我軍威勢,而安定民心。此乃孫臏走大梁以救韓之道也。
    然而,何翊與折可求隻知前往太原救援,卻不知近攻雲中,要比遠救太原更為重要。前往太原救援,路途遙遠,途中又多山險,人疲馬乏,而金軍則以逸待之。如此部署,缺乏謀慮,結果隻能是身死軍覆,無以成功。
    當時,張彙的父親在保州做官,他本人也在保州,耳聞目睹了宋金戰爭的一些實況,故其所發議論,有一定的針對性。當然,他的這些評論與感慨,是在多年後所發,都屬於事後諸葛亮。
    而在金兵入侵之初,由於軍情緊急,孫翊與折可求或許來不及多想便匆忙領兵出發。也或許他們心裏明白,直搗雲中,要比奔赴太原救援更為有效,但他們沒有決定權,也沒有選擇權。他們必須服從軍令,向太原進兵。也或許是,他們知道可用圍魏救趙策略,化解太原之圍,但手中兵力太少,風險太大,沒有絕勝把握,不敢承擔失敗之責任。
    太原城內居民此時僅有兩萬餘人,正規軍隻有王稟率領的勝捷軍三千人,另外還有一些廂軍。廂軍也稱“役兵”,主要從事工役或雜役,平時很少進行軍事訓練。為加強城防人力,彌補兵員不足,太原最高首長張孝純與王稟下令,太原城內凡是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男子,全部編入守城戰鬥序列,全部登城守禦。
    太原城城牆是用泥土夯築而成的,故稱其為土城,周長十裏零二百七十步,築有四座城門:東門叫朝曦,南門叫開遠,西門叫金肅,北門叫懷德。城內還有子城,周長五裏零一百五十七步,也有四個城門。此城是在原唐明鎮的基礎上擴建的,故四個城門並不對稱,整體呈矩形,城內官街也不是十字型,而是呈丁字形格局。
    在金軍到達太原之前,張孝純與王稟組織人力日夜施工,在太原土城牆之內又修築了一道城牆,稱之為重城。在老城牆之外,挖掘了兩道溝塹,以阻止敵人接近城牆。將城內花園、院牆與門樓全部拆毀,拆下來的木頭與石頭全部運往城牆,製成滾木礌石,以打擊攻城敵人。對城內所有糧食,實行軍事管製。每日按照人頭實行定量供應,不論身份貴賤,平等對待。張孝純負責後勤保障與人員調配,王稟負責軍事部署與城牆防務。他們決心與金軍殊死拚殺,堅壁固守,以待外援。
    張孝純在軍民大會上對大家說:
    “金人雖在城下,無能為害。太原自古雄藩,城堅糧足,加之兵勇,可堅持到底。我不是不欲出戰,而要待金人糧盡氣失,將驕兵惰,且等候援兵進駐附近之時,再行出兵,內外相應,使胡騎匹馬不歸!上為朝廷報複,下保汝等血屬,可乎?”
    眾人皆拍手讚成。
    十二月九日黎明時分,金軍開始攻城,連續進攻三次,皆連土城牆都沒摸著,就被宋軍密集的箭矢擊退。金軍死傷上千人,不得不暫停進攻。
    粘罕得知後,率領諸將騎著馬,繞城走了一圈,觀察城上守禦情況。
    銀術可說:“估計城上守兵不會少於兩萬人,一時恐怕難以攻破。”
    耶律餘睹說:“是啊。轉了一圈,也沒發現有什麼防禦漏洞,可謂防守嚴密。”
    粘罕問:“守城將領叫什麼名字?”
    耶律餘睹回答說:“知府叫張孝純,軍事總管叫王稟。”
    粘罕點點頭,望著城樓說:“看來,咱們這回碰上硬骨頭了。這是檢驗我軍攻城能力的時候,也是鍛煉我軍攻城能力的機會。不破此城,我們誓不罷兵!”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