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八章 蕭幹稱帝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86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四軍大王蕭幹與蕭德妃、耶律大石在鬆亭關分兵後,將契丹軍馬交給耶律大石率領,自己率領奚、漢、渤海三軍回到青龍河畔的箭笴山(今河北青龍縣祖山)。這裏是奚族人聚居地。在遼朝中後期,奚族人集中居住在青龍河流域。
保大三年(1123)正月,在鄉親們和三軍將士的擁戴下,蕭幹在箭笴山創建大奚國,自立為“奚國神聖皇帝”,改元“天阜”。箭笴山上原來有座奚王府大堂,蕭幹將其改造整修一下,權當宮殿,人們稱之為“鐵瓦烏龍殿”。為什麼這樣稱呼呢?一是因為此殿用鐵瓦建造,二是因為蕭幹長得又黑又壯。
蕭幹在“鐵瓦烏龍殿”裏開會議事,發號施令。當時其統治範圍,大約相當於現在河北承德、唐山、秦皇島,內蒙古赤峰,以及遼寧省西部的朝陽、錦州、葫蘆島一帶。
蕭幹設立奚、漢、渤海三個樞密院,分管三族事務;設立東西兩個節度使分管兩地,不久又改為東西二王,分司建官;同時,他還鑄造“天阜通寶”錢,流通於奚地。
箭笴山,因為遠望很多山峰像箭杆一樣聳立而得名。其中最高的山峰有三座,即響山、天女峰和香瓜頂。山峰萬仞,林壑幽深。
蕭幹之所以選擇在箭笴山建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主要因為這裏是奚族人集中聚居地,而且這一帶至今尚沒有金、宋兩國軍隊進來幹擾破壞,這給他在此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和時機。另外,這裏山險林密,易守難攻,也很適合屯軍練兵。這裏北連東北,南接華北,西有燕山,東臨大海,從戰略上看,這裏進可攻,退可守,可謂兵家必爭之地。
蕭幹是奚族曆史上的第一個皇帝,也是唯一的一個皇帝。雖然建國時間短暫,僅僅存在了幾個月,但這畢竟也是一個國家政權。在曆史長河中,也應有自己的一席之位。
剛建國時,蕭幹手下軍隊一度發展至七八萬人,這引起了金太祖的注意。金太祖曾多次遣使招降,都被他斷然拒絕。金太祖在一封詔書中這樣說道:
“聞汝脅誘吏民,僭竊位號。遼主越在草莽,大福不再。汝之先世臣服於遼,今來臣屬,與昔何異?汝與餘睹有隙,故難其來。餘睹設有睚眥,朕豈從之?儻能速降,盡釋汝罪,仍俾主六部族,總山前奚眾,還其官屬財產。若尚執迷,遣兵攻討,必不汝赦。”
蕭幹不為所動。
奚族原稱庫莫奚族,起源於漢末東胡,為鮮卑宇文部之後,與契丹是同種異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後,奚族各部漸漸歸附,成為遼國的附屬。隨後,奚人世代與遼人通婚,都改姓蕭氏。因而,遼國隻有兩個姓:耶律與蕭。
蕭幹是漢名,奚名叫回離保,又作回裏不、夔離不等等,他是奚王忒鄰之後。他的身世經曆很複雜,充滿傳奇色彩。年輕時,蕭幹曾給遼道宗皇帝擔任過護衛,後來擔任鐵鷂軍詳穩。詳穩是契丹語,將軍的意思。
鐵鷂軍是遼國王牌軍種之一,又叫鷹軍、硬軍。遼國人稱精騎為鐵鷂,鐵鷂軍身被鐵甲,善於衝鋒。遼國設有左、右鐵鷂子軍詳穩司,屬於北麵軍官。西夏也設有鐵鷂子軍,行動迅速,可在平原曠野地區弛騁作戰,多用於奔襲衝擊。
蕭幹擔任過奚六部大王知事,擔任過本部大王,還兼任契丹行宮都部署。
天祚帝繼位之初,蕭幹擔任北女真詳穩,兼管鹹州路兵馬事,後改任東京統軍。天慶七年(1117),蕭幹升任奚六部大王,又稱奚鐵驪王,兼總知東北路兵馬事。
保大元年(1121)春,天祚帝的連襟耶律餘睹,領兵千餘投向女真。天祚帝大怒,令知奚王府事蕭遐買、北府宰相蕭德恭、大常袞耶律諦裏姑、歸州觀察使蕭和尚奴、四軍太師蕭幹,一起率領所部兵馬追擊餘睹。他們追到閭山沒追上,於是在一起商議是否繼續追趕。蕭幹說:
“主上信蕭奉先之言,奉先視吾輩蔑如也。餘睹乃宗室豪俊,蕭奉先都不肯放過。若擒獲餘睹,他日吾輩皆餘睹也,不若縱之。”
蕭德恭等人都同意,於是撤退回軍,合夥騙天祚帝說:“追襲不及。”
保大二年(1122)二月,蕭幹在北安州與金太祖二兒子斡離不發生過交戰,被斡離不擊敗並活捉。蕭幹假裝投降,後來尋找機會,又逃回遼國。
作為奚族人領袖,蕭幹希望在遼國覆亡之際,能率領本族人,在大宋與大金的夾縫中,打拚出一個屬於自己民族的獨立的世界。這是他的夢想,這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標。即使最終失敗,他也絕不後悔。
這年春天,奚族地區由於天氣幹旱,出現了嚴重饑荒。為了生存,奚族人紛紛外出逃亡。蕭幹本來正在盧龍嶺訓練軍隊,聽說此事後,他感覺事態很嚴重,於是決定冒險出山,率軍南下,尋找糧食。
蕭幹選取的第一個進攻目標是景州縣(今河北遵化市)。景州縣屬於薊州管轄,前不久剛回歸大宋,大宋改名為灤川郡。攻破景州後,蕭幹將城內糧倉洗劫一空,派人運往盧龍嶺。
王安中與詹度在燕京得到報告後,十分震驚,迅速上報朝廷。那時候,郭藥師正在東京。宋徽宗令他速回燕京,組織常勝軍兵馬迅速出擊,剿滅蕭幹,徹底解除四軍大王對大宋燕山地區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