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 平州張覺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420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宣和五年(1123)四月,金太祖撤出燕京後,出居庸關,一路向西而去。漢官劉彥宗、左企弓等人隨行。金太祖聽說天祚帝仍活躍在雲中、天德一帶,於是計劃前往考察,進行軍事部署,然後回到白水濼,度夏養病。
關於金太祖得病的原因,有人說是因為酒色過度。金太祖在燕京,得到了不少契丹與奚漢等族美女,每日宴會不斷,連續時間太長,加上氣候已熱,遂患上大病。其實這隻是一個方麵。
另一方麵,金國當時麵臨的政治軍事外交局勢很複雜,金太祖心理壓力很大。一是要與大宋外交談判,不斷給大宋施加軍事壓力,希望多獲得一些物質利益。二是要繼續向西用兵,必須徹底殲滅天祚帝殘餘勢力。三是上京與中京一帶還不穩定,四軍大王正在奚族地區招兵買馬,擴張勢力。金太祖每天心神很緊張,而又必須保持高度鎮靜,這樣久而久之,心理與生理一旦失衡,就會導致病生。
金太祖居留燕京期間,“城外諸寨,日夜為鄉兵劫撓”。這些所謂鄉兵,其實就是耶律大石或四軍大王的殘餘隊伍。金太祖曾經罵遼國降將餘睹說:“你勸我來此,今外寨皆不安,四麵皆大兵,若在網羅中,如何歸?”
這天,偵察騎兵回來報告說,天祚帝已離開夾山,往北走去,似乎要前往韃靼,欲借助韃靼東山再起。金太祖於是令斡魯、斡離不率軍前去追襲。
斡魯忽然得到情報說,耶律大石正率領一支遼軍,駐紮在奉聖州龍門東二十五裏處,遂派婁室與馬和尚率兵前往,竟然將耶律大石生擒,其餘遼兵皆投降。
耶律大石怎麼會出現在此地呢?原來,耶律大石自古北口與四軍大王分手後,他與蕭德妃一起曆盡艱辛,終於在1123年3月到達夾山,找到天祚帝的行營。
天祚帝一見蕭德妃便怒火衝天。他怨恨耶律淳自行稱帝,並廢自己為湘陰王。他當即命令左右人員,將蕭德妃捆綁起來。
天祚帝聲色俱厲道:“我尚在,你們何敢立耶律淳為帝?”
蕭德妃默然無語,似乎不想進行解釋。天祚帝於是下令將她處死。可憐的蕭德妃,竟這樣命喪夾山。
接著,天祚帝又想以叛臣之名將耶律大石處死,以解心頭之恨。
耶律大石義正詞嚴地回答說:“陛下以全國之勢,卻不能抵擋女真人入侵。棄國遠遁,使得黎民塗炭。我哪怕立十個耶律淳,也是太祖的子孫,總比哀乞他人好得多!”
聽了耶律大石這一席話,天祚帝感到羞愧難當,無話可說,於是賜酒食給耶律大石,並下令赦免其他參與擁立耶律淳的人。
不久,天祚帝任命耶律大石為都統,令他率軍下山,向東攻擊奉聖州一帶的金軍。
耶律大石沒料到,遼軍對女真人普遍患有恐懼症,雙方剛一交戰,遼軍便繳械投降,耶律大石也做了金軍俘虜。
斡魯與斡離不並沒殺死耶律大石,而是逼迫他帶領金軍前往夾山,去襲擊天祚帝的行營。耶律大石被金人用繩子綁在馬後,踉蹌前行。
夾山是天祚帝反擊金軍的大本營,金軍多次想進入,皆因不知路途而作罷,隻能空望那六十裏泥潦而歎息。現在,有了耶律大石帶路,斡魯和斡離不希望能將天祚帝一網打盡。
金軍出動萬人騎兵,一路奔襲。
當時,天祚帝的眷屬與輜重都留在青塚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昭君墳側)。斡離不與斡魯得知後,當即率兵圍攻青塚寨。天祚帝之子秦王與許王,還有後妃、公主等,以及輜重車萬輛,皆為金軍所俘獲。隻有梁王耶律雅裏,在太保特默格保護下逃掉。天祚帝此時正在應州一帶,因而幸免。
天祚帝聞聽消息,十分氣憤,急忙聚集五千兵馬,趕來與金軍決戰。斡離不僅派出一千精騎,便一舉擊敗遼軍,並俘獲了天祚帝的兒子趙王習泥烈,還繳獲了一枚傳國玉璽。天祚帝本人也僅以百步之差,僥幸逃脫。
金軍接連獲勝,金太祖很高興,說:“這都是群臣的功勞。”說著,將繳獲的玉璽揣於懷中,麵朝東方,恭恭敬敬地拜謝天地。他要求有關部門認真記錄各將帥的作戰功績,回國後要按功封賞。
此時,金太祖已來到白水濼。白水濼是一個麵積大約有九十平方公裏的湖泊,水深色藍,蘆葦叢生,水鳥翔集,風景如畫。
金太祖身體日益虛弱,經常汗濕衣襟。他自己也覺得病情已加重,他想在此休養,度過這個炎熱的夏天。
圍剿天祚帝殘部,進展很順利。可是,將燕京城內豪族工匠等人戶,由鬆亭關轉往金國內地一事,進展卻很遲緩。因為燕民普遍有抵觸情緒,這讓金太祖心裏很鬱悶。
這天,劉彥宗建議道:“可否將左企弓等人派遣回去,讓他們協助我軍遷徙百姓。遷徙人戶這類事情,文官做要比軍人做更好一些,老百姓可能更順從一些。”
劉彥宗這年四十七歲,外表沉靜,處事穩健,曾任南京留守判官。蕭德妃攝政時,任職樞密院事。金太祖在燕京僅僅與他交談了半天,便感覺此人可以大用。
金太祖接受了劉彥宗的建議,派左企弓、康公弼等人回燕京地區,組織帶領燕京富豪工匠等人戶,從榆關、平州、灤州一路,前往金國上京。
五月初,列入遷徙名單的燕民已全部出發,他們邁著遲緩沉重的腳步,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開故土,向陌生的東北走去。走到平州境內時,有幾個燕民悄悄離開隊伍,跑到平州城裏,向平州守官張覺哭訴:
“宰相左企弓不想辦法守住燕京,卻開城投降,讓我們老百姓遭受這遷徙流離之苦。現在,相公您掌控著平州這塊地盤,手中握有強兵,您又忠於遼國,一定能有辦法讓我們回歸故土。您能忍心看著燕京大批百姓,被女真人強迫到荒寒的漠北去嗎?”
聽了燕民哭訴,張覺忽然熱血沸騰起來。他立即招集諸官員和將領開會,研討對策,他們七嘴八舌地說:
“近來聽說,天祚帝走訪了數家韃靼部落,兵勢複振,現正向鬆漠之南挺進。金人為什麼急著撤離燕京,開赴山西?就是因為天祚帝的原因。如果明公此時能高舉勤王大旗,唱義天下,奉迎天祚帝,那麼,遼國複興則指日可待。目前,當務之急,則是應派人前去問責宰相左企弓等叛降之罪,並將他們斬殺,然後放燕人歸國。而大宋也肯定會接納燕人,如此則平州將成為大宋藩鎮矣。假如將來金軍前來進攻,我們則內用平州之軍,外得大宋之援,又何懼焉!”
張覺沉思了一會兒,說:“此大事也,不可草率決定。”
平州現已被金國改稱為南京,張覺被任命為南京留守。
張覺是平州義豐人,年輕時考取遼國進士,後被授予遼興軍節度副使,遼興軍即平州路。適逢遼國大亂,平州民兵殺死其州節度使,張覺因撫定之功,被平州百姓推舉為權領州事。耶律淳死後,張覺感到契丹必亡,於是開始秘密招兵買馬,壯大軍事實力。他下令平州境內的丁壯皆充軍,組建了一支五萬人的軍隊,並買馬千匹,組建騎兵隊伍。他還廣招豪傑,廣聚糧草,選將練兵,等待時機。同時,他又招延有才能的士大夫參與謀議,暗中為雄霸一方作準備。
蕭太後執政時,曾派太子少保時立愛來知平州。時立愛到任後,張覺表麵上很尊重他,但實際上處處排斥他。時立愛很精明,發現張覺有異誌,便常稱病不出,州內所有軍政大事均讓張覺決斷。
自金軍入駐燕京後,他們對平、灤、營一帶高度重視。粘罕一度曾打算派兵,前去攻占平州。參知政事康公弼建議道:“張覺這個人狂妄寡謀,雖有兵數萬,但都是鄉民,器甲不備,資糧不給,他們能有什麼作為?應示之不疑,然後慢慢圖之,未為晚也。”
金太祖於是派人去平州,請時立愛回燕京軍前報到,任命張覺為臨海軍節度使,依舊知平州軍州事。
時立愛並沒馬上去燕京,而是派人給金太祖送去一部分錢款和一封信,他在信中說:“燕京民情愚鈍固執,不會馬上順從。希望能降旨寬恩,以撫慰躁動不安的民心。”
時立愛離開平州後,直接回到故鄉涿州,隱居了起來。
金軍在準備撤出燕京時,粘罕對平州有些不放心,他對左企弓等人說:“我想遣兵三千騎,先下平州,擒獲張覺,然後再撤離燕京,你們看如何?”
左企弓等人認為可行,唯獨康公弼不以為然,他說:“如果這個時候派兵去抓張覺,這不是逼著他叛亂嗎?我過去曾在平州當過官,對那裏的情況比較熟悉,請允許我單獨去一趟,考察一下他是怎樣打算的,然後再做決定,如何?”
粘罕同意,遂授予康公弼一枚金牌,令他速去速回。
康公弼來到平州,向張覺傳達了金人之意。張覺趕緊表態說:“遼國有八個路,七路已亡,唯獨剩下一個平州路,豈敢有非望?我手下的鄉兵之所以還未解甲歸田,主要是為了防禦四軍大王的侵掠。今金軍不來殘民,這是值得慶幸之事,這都是康公之力啊。”
隨後,張覺給了康公弼一大筆錢財,請他在金人麵前多多美言。康公弼回到燕京,向粘罕彙報說:“張覺忠心可靠,不必懷疑。”
粘罕相信了康公弼的話,沒向平州出兵。
金太祖隨即下令,改平州為南京,提拔張覺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南京留守。
正當張覺對起兵勤王,迎回天祚帝猶豫不決時,有人向張覺推薦翰林學士李石,說他是狀元出身,足智而多謀,可以找他來商議一下。
張覺於是派人將李石請來。兩人一番密議之後,想法竟不謀而合,都認為這是一個曆史轉變之契機,應抓住時機,幹一番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