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大軍巡邊 1、禦敵三策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875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金軍攻克中京、天祚帝逃往夾山、耶律淳在燕京稱帝,遼國接連發生的幾件大事,宋朝都已獲悉。麵對這一複雜形勢,宋徽宗與王黼、鄭居中、蔡攸、李邦彥等大臣連續開過幾次會議,反複商議對策。
王黼主張繼續實施聯金滅遼戰略,趁此時機,出兵北上,收複燕京。蔡攸讚成王黼的觀點,但鄭居中和李邦彥均表示反對。兩位讚成,兩位反對,勢均力敵,互不相讓。宋徽宗權衡再三,還是難以決斷。
正在這時,宋徽宗接到和詵奏報,說耶律淳派遣使者到達雄州,請示如何處置。
王黼認為,耶律淳稱帝乃篡位之舉,大宋絕不能承認。應將這兩個所謂使者驅逐出境。蔡攸、鄭居中、李邦彥在這個問題上觀點一致,都支持王黼。宋徽宗於是給和詵下達一份手劄,說:“天祚帝現在夾山,燕王安得擅立?此乃不義之舉,大宋拒絕接受。讓所謂遼使即刻返回。”
最近以來,宋徽宗在反複思考收複燕雲這件大事。遼國已四分五裂,土崩瓦解,這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大宋是是否應趁機有所作為?這是不是千載難逢的良機?想來想去,宋徽宗又有所心動。雖然開會時他並沒明確表態,但心裏認為王黼說的有些道理。
這天,王黼來到崇政殿,繼續鼓動宋徽宗出兵北伐,他說:
“根據諜報,金軍攻取中京後,正向山西一帶用兵,攻勢淩厲,西京恐怕不久就要被其占領。我們應趕緊出兵夾擊遼國,以收複燕京。”
宋徽宗問:“現在時機成熟嗎?”
王黼回答:“臣以為時機已成熟,如果再不出兵,一旦燕京被金軍搶占,恐怕將無法收回。”
宋徽宗又問:“如果出兵,誰可任統帥?”
王黼回答:“縱觀朝中各大臣,統帥非童太師莫屬。”
宋徽宗沒想到王黼能舉薦童貫。在宋徽宗印象裏,他們兩人是有矛盾的。然而,宋徽宗並不知道,他們兩人其實早已私下和好。
去年八月,童貫征討方臘凱旋回京不久,即受命致仕。童貫知道自己中了王黼的暗箭,因此對王黼積怨很深,一直在尋找機會打擊王黼。有一次,童貫與王黼偶然在宮中見麵,童貫毫不客氣地對王黼說:“山不轉水轉。老夫雖然已下台,可宰相大權,也不是隻有你一個人喜歡。蔡京太師幾次沉浮,你也不是不知道。蔡太師再次複相,也不是不可能。”
王黼知道童貫這人說到就做到,並不是嚇唬一下就算了。王黼連續幾夜沒睡好覺,擔心丟掉宰相職位,害怕失去眼前富貴。他思考了幾天,最後決定去找童貫妥協。有天晚上,夜色漆黑,他悄悄來到童府,向童貫示好,並許諾一旦有機會,就建議皇上讓童貫複職,繼續掌握軍權。童貫則答應,不再運作蔡京複職之事。
僅僅兩個月之後,童貫便接到宋徽宗詔令:落致仕,繼續擔任陝西及河東河北宣撫使。
這天,宋徽宗在崇政殿召開會議,商討出兵北伐之事。參加會議的大臣有,王黼、李邦彥、鄭居中、蔡攸、童貫。
宋徽宗說:“據和詵奏報,現在燕京城裏人心惶惑,一片混亂,漢民都盼望著回歸中原。和詵認為,此時出兵,或可不戰而勝,你們以為如何?”
王黼說:“臣還是主張,繼續施行聯金滅遼戰略計劃,出兵北上伐遼,呼應金軍,占領燕京。”
蔡攸表態:“收複燕京是當務之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但李邦彥依然反對,說:“聯金滅遼之事,去年不是已經中斷了嗎?現在還提它幹什麼?”
鄭居中也不讚成北伐,說:“北伐遼國,理由是什麼?不能出師無名啊。”
童貫說:“聯金滅遼計劃,並未中斷。現在天祚帝竄入夾山,耶律淳在燕京稱帝,這屬於篡位行為,大逆不道。我們可以此為由,出兵北伐,收複燕京。”
到底該不該出兵北伐?朝臣們又激烈爭論了起來。
宋徽宗思來想去,覺得,如果這次不出手,如果錯過這個機遇,自己恐怕將成為曆史罪人。浪漫主義的政治火花,本來在宋徽宗心中已經沉寂熄滅,現在又重新點燃,並將越燒越旺,讓他熱血沸騰起來。
這時,銀台司忽然呈上一份緊急奏報,是從代州(山西代縣)傳來的,後麵附有一份金軍邊牒,牒中說:
“近來,本國兵馬馳奔白水泊,一戰擊散契丹皇上的放鵝行帳,契丹皇帝脫身北逃。本國軍馬已到達山後,諸州縣現已平定,兵馬已駐守完畢。請大宋代州告誡守邊人員,不得趁機引領收留逃去之民,以免為國生事。”
童貫看後大吃一驚,說:“金軍已到達山後,可謂兵貴神速也。山後諸州皆被其占領,可惜可惜!臣一向主張先取雲中,現在晚矣!老臣原來構想,現已完全落空。”
宋徽宗令梁師成拿來一張山後地圖,鋪在龍案上。宋徽宗在地圖上仔細尋找著白水泊的位置。梁師成在地圖上指了一下,說:“白水泊就是這裏,距離西京大同不遠。”
王黼說:“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臣以為應趕快出兵北上,攻取燕京。不然,燕京將不複為我所有。據有關情報,金軍統帥斜也正率主力向東移動,是不是要奪取燕京,也未可知。”
童貫說:“當年趙良嗣曾與粘罕有約,金軍不能入關。但金人是否還信守承諾?這也很難說。”
宋徽宗望著童貫說:“現在,燕京城正是混亂之際。我大軍北上壓境,說不定燕京百姓還真能簞食壺漿,夾道相迎。朕現在決定,由童太師掛帥,大軍北上巡邊!”
王黼見皇上終於做出出兵決定,很高興,他對童貫說:“童太師盡管率軍北行,各項軍需,某願盡死力相助!”
趙良嗣聽說朝廷又準備出兵北伐收複燕京,十分興奮,他專門找到童貫,說:“良嗣聞聽喜訊,特來祝賀。太師親率大軍出征,燕京必將收複。”
童貫說:“聯金滅遼大計,豈能半途而廢?據說金軍主力正在向燕京挺進,你認為,金人能不能去搶占燕京?”
趙良嗣說:“我以為不會的。當年大金皇帝曾親口承諾,即使他把燕京打下來,也會將燕京交還給大宋。我想,他不會不講信用的。”
童貫說:“但願如此。”
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四月十日,宋徽宗正式頒布詔書,令太師、領樞密院事、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童貫,勒兵十萬巡邊。保靜軍節度使種師道為都統製,武泰軍承宣撫王稟、華州觀察使楊可世為副都統製。
同時,宋徽宗也給遼國燕京官吏軍民百姓發布了一道詔書,內容如下:
“幽燕實乃故壤,五代時陷入契丹。今上帝降禍於遼,朕選將出師,複此疆土,拯爾群黎於塗炭。已遣領樞密事童貫領兵百萬,已與大金計議,劃定封疆。王師霆擊雷驅,數路並進,前角後犄,萬旅一心,威以濟德,孰敢有遏?念王師無戰,而天道好生,特此宣告:如能舉城自歸,望風響應,則市不易肆------。”
這天,宋徽宗親臨南郊青城齋宮瑞聖園,檢閱出師官兵。接受檢閱的八千名禁軍,都是太尉高俅精心挑選出來的精銳。
宋徽宗登上二樓觀禮台,麵含微笑,朝台下英姿颯爽的官兵們揮手致意了一番,官兵們群情激奮,山呼萬歲。
然後,宋徽宗下樓,來到後院西花廳設宴,為童貫餞行。期間,宋徽宗把一張紙遞給童貫,說:“這是朕思考多日,形成的上中下禦敵三策,望童太師領會朕之用意。”
童貫展開一看,上策是:燕人能順從大宋,因而恢複我漢唐舊疆。中策是:耶律淳納款稱藩。下策是:燕人不願歸順大宋,耶律淳也不納款稱藩,那麼就按兵巡邊,全師而還。
從宋徽宗這禦敵三策來看,他並不想真打。他想不戰而勝,想撈便宜而已。
童貫說:“臣謹遵聖訓,牢記三策於胸。”
宋徽宗又叮囑道:“大軍所至,務在安民。不得殺傷官吏百姓,也不得焚毀廬舍擄掠人畜,犯者並行軍令。”
童貫一一答應。
童貫出發後第二天,王黼來到崇政殿,對宋徽宗耳語道:“臣昨晚一夜未眠,臣在想,童太師這次率重兵巡邊,其統領將佐以及四路守臣監司,都是他門下故舊,不得不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