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宋徽宗秘密出兵北上 1、躍躍欲試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042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早在童貫收複西部青唐地區之後,他就將目光悄悄瞄向北方。他向宋徽宗呈上一篇《平燕策》,表達了自己對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思索。
宋徽宗對收複燕雲當然有興趣。但他也清醒地知道,遼國是軍事強國,宋太宗高粱河之戰與岐溝關之戰的慘痛曆史教訓,不應該忘記。沒有十分把握,不能輕易出兵。
不過,宋徽宗也知道,收複燕雲,不僅是父親神宗的遺願,也是太祖皇帝的未竟之大業。當年,太祖皇帝在統一南方時,便設立“封樁庫”,即設立專門財政機構,將從南方各國搜羅來的金銀財物都儲存起來,並將每年國家財政結餘也納入其中。太祖皇帝計劃攢夠三十萬,就用這些錢去向遼國贖回燕雲十六州。如果遼國不同意,便用這些錢招募士兵,以武力收複燕雲。
而今,據趙良嗣說,遼國國內爆發了女真人叛亂,天祚帝焦頭爛額,不得民心。對大宋來說,這是一個有利的曆史契機。那麼,現在是否可以,派人跨海去遼東,聯合女真人,南北夾擊遼國,從而收複燕雲失地?
宋徽宗思前想後,想了很多,但仍拿不定主意。
這天,早朝過後,宋徽宗請蔡京和童貫一同來崇政殿議事。他想進一步了解這兩位重臣,對趙良嗣所獻之策的看法。
童貫說:“現在從萊州或登州跨海,去遼東聯絡女真人,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為登、萊海域實行禁海,這條海路早已不通。所以,聯合女真人之事,需從長計議。不過,如果遼國確實如趙良嗣所說那樣,已被女真人搞得滅亡在即,那麼我們直接出師北伐,一舉收複燕雲,也未嚐不可。”
宋徽宗聽後沒有表態,他望了蔡京一眼,希望聽聽蔡京的看法。
蔡京對於出兵北伐比較謹慎,他說:“陛下,目前遼國情況還不是十分清楚明朗,僅憑趙良嗣一麵之詞,就匆忙決定出兵,有草率之嫌。臣以為,應當令河北、河東邊防帥臣,進一步探聽遼國動靜虛實,摸清真實情況後再做主張。”
宋徽宗點點頭,覺得蔡京言之有理,遂下旨:“就按太師的意見辦,令河北、河東帥臣知州,千方百計,打探遼國內情,及時上報,然後再酌情處置。”
雄州知州和詵得到指令後,揣測朝廷可能對燕雲有所圖謀。於是,不惜重金,多方招納遼國豪俊之士,加緊搜集遼國各種情報。
這天,有個名叫蔡寶的遼國茶商,來到知州府衙,交給和詵一份燕山圖。燕山地區的山巒平原、森林河流、大小道路、城鄉村鎮等,俱在其中,曆曆在目。
和詵如獲至寶,立即派專人進京,將這張燕山地圖呈獻給宋徽宗。
宋徽宗很喜歡這張地圖,令人將它懸掛在崇政殿的牆上。宋徽宗批閱奏章時,一抬頭就能看到這張圖。宋徽宗經常望著這張地圖發呆,端詳很長時間。收複燕雲的願望,在宋徽宗心中不斷增強,日益強烈。
一天晚上,宋徽宗接到河東路代州守臣王機的急奏,說遼國應州知州王師中,領著全家棄遼投宋,已來到代州,請示如何處理。
宋徽宗見又有一個遼國官員前來大宋投誠,非常高興,當即下旨,令王機速派人護送王師中來京。
幾天後,也是在延慶殿,宋徽宗接見了王師中。
王師中年齡比趙良嗣大,大約五十來歲,瘦高個,說話曼聲細語的。宋徽宗問他遼國情況怎樣,他的回答與趙良嗣說法基本相同。
宋徽宗說:“朕聽說,女真人現在正攻打遼國,東北大部已被女真人所占,如果現在大宋派人從登州跨海去遼東,聯合女真人,夾擊遼國,從而收複燕雲,你以為怎樣?”
王師中讚賞道:“陛下,這是個好戰略。現在遼國已日薄西山,而女真人恰好相反,如日出東方。大宋若能抓住遼國內亂這個時機,收複燕雲,其實如探囊取物一般。而聯合女真人,夾擊遼國,則十拿十穩,且代價最小,實乃上策。”
不久,宋徽宗安排王師中去登州(今山東蓬萊)任知州,並交給他一個秘密使命:
“去登州後,要多關注海上動靜,尋找時機,探索一條從登州出發,渡海去遼東的海上之路。”
宋徽宗想了解一下,駐守在河北與河東的邊防帥臣們,對出兵北伐收複燕雲,分別是什麼觀點和態度。於是,派內侍譚稹下去秘密走訪。
譚稹這個宦官,長得五大三粗,大圓眼,黑胖臉,說話聲音洪亮,從外表看很像一員武將。他很注重穿戴,每天儀容整潔,有軍人氣質。他特別喜歡談兵論武,講起孫子兵法一套一套的,可實際上純是紙上談兵。他與內侍梁師成關係很密切。梁師成是宦官中的文人,譚稹則是宦官中的武將,兩人正好是一文一武,都很受宋徽宗信任。
宋朝北方的軍事防禦體係,主要由河北和河東兩個防區組成。河東即今天的山西,山河表裏,關險重重,易守難攻。而河北則是廣闊平原,一望無際。所以,河北防區是宋朝北方防禦的重中之重。
宋朝在河北設有四個軍事重鎮,即四個安撫使路:一、高陽關路,治所在河間府(今河北河間);二、定州府路,治所在中山府(今河北定州);三、真定府路,治所在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四、大名府路,治所在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高陽關、定州、真定三路駐軍,與河東路太原府、代州等地駐軍,構成一個南北縱向深度防禦體係,是北方第一道防線。而大名府路駐軍,則沿黃河東西分布,橫向防禦,構成宋朝北方的第二道防線。
譚稹先後走訪了高陽關路、中山府路、真定府路,以及太原、代州等地的邊關帥臣。高陽關路安撫使兼知河間府是吳玠,定州路安撫使兼知中山府是張杲,他們都一致讚同北伐。他們認為,燕雲之地本是漢家故土,理當收複,伐燕可取。
河東經略使兼知太原府名叫薛嗣昌,他對北伐燕雲似乎更加熱切。他不僅向譚稹表示支持北伐,還帶著經過他親自加工潤飾過的遼國諜報,特意回京城麵奏宋徽宗,請求出兵北伐,收複燕雲。說到動情之處,薛嗣昌竟淚流滿麵。
代州(今山西代縣)是河東路最北端之軍事重鎮,與遼國接壤。代州守臣王機對譚稹說:“代州對麵即是遼國的武州和應州,最近時常有遼兵從那裏跑過來投誠。據他們說,遼國皇帝已不得民心,所以伐燕可行。”
然而,也有反對北伐的聲音,而且態度還很堅決,真定路安撫使洪中孚便是其中的代表。洪中孚對譚稹說:
“我在北方邊境呆的時間很久,熟知遼人情狀。他們性格質樸,崇尚義氣。朝廷與遼國通好已百年之久,現在忽然想聯合女真人一起將它滅掉,這於情於理都不適合。假使滅掉了遼國,那麼以後麵臨女真人將更危險。女真人是野蠻之人,不是那麼容易製服的!”
譚稹回京後,將各方意見向宋徽宗如實稟報。宋徽宗聽說洪中孚強烈反對,於是令洪中孚上奏章,詳細闡明自己的看法。
洪中孚在隨後的奏章中,尖銳指出:
“燕雲之地的士人和豪族,其實並無歸附之意。所謂壺漿迎降之說,毫無根據。看今日之大宋,政風敗壞,錢糧不足,軍隊缺乏戰鬥力,諸路帥臣皆不知兵。若貿然出師北伐,必遭失敗。
現今承平日久,兵驕將惰,一旦開戰,必將潰不成軍。想以無紀律之驕兵,進攻他國而取勝,與緣木求魚有何區別?萬舉萬敗,其理必然。如若出兵,則必將自取其辱,而遺患於將來-----”
看完奏章,宋徽宗感到腦袋很大,頭暈腦脹,心情很沮喪。
難道大宋真是如此之腐朽嗎?宋徽宗征求譚稹的看法。譚稹氣憤地說:“洪中孚這個老家夥,已經老眼昏花,視物不清,官家,他的話不能當真。”
沒過多久,朝廷通知洪中孚,以中大夫、龍圖閣待製致仕。洪中孚是1079年(元豐二年)進士,曆仕三朝,這年六十七歲。
接替洪中孚職務的人是趙遹。趙遹曾任滬南招討使,率軍平定晏州(今四川興文)卜漏叛亂。在戰鬥中,他創造性使用“火猴陣”,破敵取勝,一舉成名。
洪中孚雖然退休了,但洪中孚的話還時常在宋徽宗耳邊回響。對於出兵北伐收複燕雲,宋徽宗既躍躍欲試,又不敢果斷拍板決定。事情一直拖到1116年(政和六年)春天,大宋依然按兵不動。
這年春天,和詵忽然獲得情報說,遼國在燕京地區大張旗鼓地招兵買馬,集結隊伍,聲勢很浩大。
宋徽宗以為,遼軍大規模集結,可能要南下入侵。遂立即任命童貫為陝西、河北宣撫使,讓其統領北方邊事,以防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