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後圓夢西泰山 二、卅後圓夢西泰山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120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1、媛媛領隊飛鄭州
2015年4月10日,我乘10。51火車去四平參加李民兒子婚禮。期間,參觀了國軼的吉林省鑫磊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近距離感受了鑫磊集團的企業文化,傾聽了國軼的創業曆程和他從企業家角度分析預測的未來經濟走向,深有感觸。經過三十多年的獨立打拚,國軼已成了省內外有名的商界精英。並且得知國軼的鑫磊集團已於2013年1月在河南汝陽購買了西泰山景區的開發權,投資1億元人民幣注冊成立了洛陽鑫宏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在開發建設集“觀光休閑度假,養生養老康複”為一體的國家4A級生態旅遊景區。邀請我們在適當時機去河南西泰山旅遊。
在此之後的一年多來,國軼百忙之中時不時地在“農學19”同學群和朋友圈發西泰山視頻。西泰山的自然奇觀、炎黃文化、姹紫嫣紅的杜鵑花海…深深地吸引著同學,加之國軼的微信傳情和盛情相邀,2016年8月23日,陳仁來電告知河南西泰山旅遊,敲定8月30日成行。能在30多年後和同學一起出遊,而且是去同學開發的旅遊景區,實在是太有意義了。趕緊做出行前的準備。8月30日,我乘G4118次高鐵經吉林轉乘C1218次城際列車,於下午2點半來到龍嘉機場,與陳仁一家4口(愛人陳嫂、女兒媛媛和外孫)、李民、趙進、李芬、陳萍、劉珍、田蓮會合,一行11人準備乘下午4。40分長春—鄭州航班飛往鄭州。媛媛是我們的小輩,除了照顧孩子和自家的兩位老人,還主動承擔起了我們一行人的網上購票、聯係住宿等事務性工作,成了我們這次旅行的領隊。沒想到一周歲多沒有斷奶的孩子那樣乖巧,吃飽了就玩,玩夠了就睡,給我們這次旅遊,特別是陳仁老兩口,增添了很多樂趣。我們出行那天,正趕上下雨,航班延誤近2個小時,飛機到達鄭州新鄭機場,已經是晚上10點多,國軼派來的一台商務車和一台轎車在機場已等候多時,給我們安頓到事先預定的賓館休息,開始了緊張而愉快的河南西泰山旅遊。
2、清明上河畫中遊
8月31日,吃過早飯,我們驅車前往向往已久的中原地區黃河沿線重要的旅遊城市開封市。開封悠久的曆史,深厚的文化積澱,使之享有七朝都會、文化名城、大宋故都之盛名。透過車窗,依稀可見古城風貌。9點多,我們首先來到了位於龍亭湖西岸的清明上河園。
清明上河園是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立體再現,是一座大型宋代文化實景主題公園,是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基地。是以畫家張擇端的寫實畫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風情、皇家園林和古代娛樂為題材,以遊客參與體驗為特點的仿古文化主題公園。旅遊者置身其間,能夠一覽千年古都的繁華街市和風俗民情。
走進園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畫家張擇端站姿雕像,其後是清明上河圖傳奇故事浮雕的影壁。走在街路,拂雲閣、宣德殿、宣和殿、官驛、牌坊盡收眼底,古樸典雅。三千八百米汴河,一展半園碧波滿目情。走進東京碼頭,湖水中浮動著一隻隻造型古樸的宋代木船,船上桅杆高聳,雲帆高掛,吆喝之聲此起彼伏,再現了大宋王朝舟船雲集,漕運繁忙的景像。在武大郎炊餅鋪前,喝一碗潘金蓮茶館的大碗茶。坐上古代的推車,來到東京禁軍比武擂台報名、打擂比武。看著牆上陰森恐怖白布黑字的緝捕令,登上禦河碼頭的戰船…《清明上河園》中人物與風情,將巨幅長卷呈現在遊客麵前。置身其中,仿佛行走在《清明上河圖》畫中……
3、開封府裏思包公
在開封市享有盛名的“第一樓”吃過豐盛的午餐,我們來到位於開封市包公湖東湖北岸的“開封府”。
“開封府”為北宋時期天下首府,威名馳譽天下,包龍圖扶正祛邪、剛直不阿的美名傳於古今。一曲“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令人蕩氣回腸,引起幾多瑕思神往。
“開封府”占地60餘畝,建築麵積1。4萬平方米,氣勢恢弘,巍峨壯觀,與位於包公西湖的包公祠遙相呼應,同碧波蕩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襯,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壯麗景觀。“開封府”以正廳(大堂)、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牢獄、英武樓、寅賓館等五十餘座大小殿堂。敲響鳴冤鼓,冤鼓驚堂,撫今追昔,足戒貪夫之心,堪喪刁徒之膽,品味大宋文化,領略人間正氣,引來萬民景仰。聽著包拯傳說,登上太極八卦台,走進典獄牢獄房;進入明禮樓,回味宋代的科舉教育;在清心樓,曆任府尹事跡,讓你目不暇接;在潛龍宮,看到了以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事跡為主體的帝王文化;在“開封府”還可以領略寇準、歐陽修、範仲淹、蘇軾、司馬光、蘇頌、蔡襄、宗澤等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書法家、科學家的大批珍貴史料、軼事。簡直就是一部活靈活現的大宋史書。
遊完“開封府”,我們向本次旅遊的目標地汝陽西泰山進發。
4、國軼病中見真情
從開封上洛開高速,經由西南繞城高速上鄭少洛高速、洛界高速、南洛高速到汝州溫泉站,下高速經325、243省道行程269公裏耗時3個多小時到達汝陽市。從汝陽縣城南行52公裏山區公路,來到伏牛山腹地的西泰山,已經是晚上7點多。沒來得及欣賞壯觀大氣的山門廣場,就把我們拉到了依山而建,充滿豫西風格,古樸典雅,廊簷飛翹,別具特色的獨院式3號3三層樓賓館。稍事休息,來到遊客服務中心,享用接風晚宴。
遊客服務中心為三層仿古建築,一層為商場、售票處、遊客休息大廳,二層為餐飲大廳、書畫室、貴賓接待室、休息室,三層為辦公區及員工宿舍。在二層餐飲大廳包間,國軼的“大內總管”劉義總經理接待了我們,落座不長時間國軼來到,大家像見到了久別的親人,蜂擁而上和他擁抱握手。幹一番實業真的不易,時隔一年多,國軼看上去蒼老了許多。好像是著急上火,臉頰、額頭滿是水皰,疼痛難忍,昨夜幾乎未眠。問其原因國軼說可能是吃什麼過敏。大家這個急呀,要劉義明天一定要陪國軼去洛陽好好看看。接風晚宴,當然是山珍海味、當地特產應有盡有。但同學們未必吃好,都在擔心國軼的病情。
第二天一早,田蓮等同學到國軼的住處探望,得知國軼根本沒有回家,而是在遊客中心三樓診所病房過了一夜。大家有的沒吃早飯,有的吃過早飯,紛紛上樓探望。下午3點多,得知國軼患的是帶狀皰疹,老百姓稱為蛇盤瘡,這是一種很嚴重的病毒病,如不及時治療,輕則會留後遺症,重則可危及生命。還好,治療還算及時,壓在同學心頭的一塊巨石總算落了地。9月3日,我們即將離開時,國軼的病情已大有好轉。下午4點,國軼召集同學開了一個座談會。
座談會上,暢談最多的是西泰山真是太美了,同學們玩的很盡興,相約晚年結伴來西泰山度假或養老。國軼甚是高興,挽留同學再玩幾天,同學們婉言謝絕。拗不過,國軼讓劉義帶車送同學們在河南的其他旅遊景區再玩兩天。趙進等同學提議給國軼留點錢,補償旅遊花銷。國軼未否,給我們講述他的創業中的小故事。
在他開發房地產的艱難時期,一億多元押到房產上,樓盤賣不出去,公司負債幾千萬元。家鄉的一個村書記找到他,讓幫修一條水泥路,他出資100多萬元。2013年來到西泰山,當地村民由於地處山區,土地很少,生活水平很低,每逢年節,公司都給村民發放米麵油。之後幫助他們改造民房,建農家樂賓館,三年農民收入增長10倍。4年來,他已在西泰山投資4億多元。最後說,你們來我非常高興,分享一下我的創業成果,是對我的最大獎賞和鼓舞,說明我們的同學情還在。來到河南,就是來到了我的一畝三分地,你們就什麼也不要管了,隻管吃好玩好。提錢你們把我看成什麼人了?其他同學會怎麼想?多麼樸實感人的話呀!
5、炎黃廣場真大氣
西泰山旅遊,看點多多,待我慢慢道來。
進入西泰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坐落在炎黃廣場入口處壯觀大氣的形象大門。大門寬36米,高25。3米,厚8米。一側是炎黃二帝塑像,一側是情侶峰實景微縮,中間山脈蜿蜒相連。象征炎黃文化、情侶文化源遠流長。
炎黃廣場南望炎黃峰,北臨朝聖閣。南北長150米,東西寬66米。廣場中央是太極圖案,南側是華夏同心壇。壇高9。9米,喻九九歸一,法則永恒。壇基邊長50米,合華夏文明悠悠五千年;壇上鼎鼎拱峙,喻江山永固,四海傾心;登壇階56級,喻民族團結,健步攀升;壇中炎黃群雕,氣勢磅礴,雄渾古樸。
6、情侶穀中一穀情
情侶穀是情侶峰下的一條蜿蜒綿長的秀美山穀,其景致勝似江南水鄉。
進入穀中,沿著姻緣河緩步慢行,十三階水麵,珠聯璧合。惟妙惟肖的奇石,娓娓動聽的故事,讓萬物生彩,山水含情。走著走著,姻緣河中凸顯的一塊巨石,讓我們駐足留影。原來巨石上刻有大大的紅色“緣”字,人在“緣”字中,加上青山綠水的襯托,格外動情。果不其然,在“緣”字石不遠處的山側路旁,一塊高大的“情”字石,突現眼中。“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刻得恰到好處。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印心池:“兩心永相印,情真水自柔。來作鴛鴦戲,相偕到白頭。”聽心潭:“潭清心石下,泉水響叮咚。如聽心之音,靈犀一點通!”月亮灣:“月亮灣,蕩小船,阿哥情妹坐上邊,悄悄話兒說不完。”玉碧潭:“四姐洗雲鬢,丟失碧玉簪。大姐來追問,四姐笑與言—此事你甭管,簪化玉碧潭!”聖水湖:“波光瀲灩,魚鳧構趣。雲遮霧罩,神秘莫測。”仙女浴、仙人橋、鴛鴦石、連理湖……一路走來一路情:聖水湖畔回眸望,峰頂兩柱奇石立。一柱魁梧方巾罩,長袍披肩美男子;一柱發結燕尾俏,身材修長婀娜姿。一對情侶相擁偎,目不斜視鍾情意。在這裏,你眼見的是“情”字石,耳聽的是“情”字歌。手扶的是情侶杖,口含的是情侶果…正所謂:情侶峰下滿山秀,情侶穀中一穀情!
7、炎黃峰下見女媧
遊完情侶穀,同學們遊興未減,9月1日下午向炎黃峰進發。登千步雲梯,走蜿蜒棧道;攀絕壁險境,穿醒世碑林;攬秀美觀台,望炎黃聖像;看香爐紫煙,賞千年古杉。來到女媧造人地,不信請看“三生石。”
“三生石”碑記:相傳女媧在補天之後,開始取聖水湖水和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計數,沙堆終年成碩石。女媧將其立於西天靈河之畔,因此石始於天地初開,受日月精華,靈性漸通。不知過了幾載春秋,隻聽天際一聲巨響,一石直插雲宵,頂於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媧放眼望去,大驚失色。隻見此石吸收日月精華之後,頭重腳輕,直立不倒,大可頂天,長相奇幻。石身生出兩條神紋,將石隔成三段,縱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媧急施魂魄靈符,將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後,獨缺姻緣輪回神位,便封它為三生石,賜它法力三生訣,將其三段命名為前世、今生、來世,並在其身添上一筆姻緣線,從今生一直延續到來世。讓其掌管三世姻緣輪回。
至此之後,此石神力大照天下。自古以來,善男信女石前跪求姻緣輪回者絡繹不絕。你若三生石前求姻緣,情至感天憫人處,便有月老紅線鎖夫婦。同心祈盼定三生,健康快樂福永恒。
碑文並沒有這多文字,也就三分之一篇幅,刪減部分我查資料找回。從山上回來,趕上景區停電,享用了一頓別開生麵的燭光晚餐。回到賓館,同學們個個醉意朦朧,聚攏一起,回憶著從前。補遺三載同窗軼事,上演田蓮斷案“洗冤”。三十年前往事在幕,不實“緋聞”對簿堂前。同學情意比天大,“舊恨情仇”化雲煙。
8、聽天峰高聽歌聲
聽天峰海拔1500多米,是西泰山第二高峰。我們沿著杜娟花海中間的小路,向山頂攀行。同學們多數不認得杜鵑花,我告訴他們,我們正行走在她們當中。你看那高過人頭的、生長在山脊小路邊的、一簇簇小灌木,生長的是何等鬱鬱蔥蔥!好像正孕育著,明年春天為迎接遊客的熱吻--火紅!她們正引領我們,一路高歌,向著牛郎織女會麵的鵲橋攀登!
跨過連理門,登上百合梯。穿過杜鵑花廊,來到鎖心亭。瞻仰媧羲“故居”,仰望情侶山峰。在情侶山峰腳下,兵分兩路包抄繞行。我們一行來到斷崖邊的犀牛望海,趙進領仨女在望情崖“失蹤”。我獨自一人返回沿著蜿蜒山路,探尋通往鵲橋的路徑。忽然看見一座紅色的小橋,喜出望外,這不正是鵲橋淩空。聽說牛郎織每年會麵之時,都要在鵲橋上傾訴相思的苦衷。但又怕天上的神仙聽見,傾訴之前,總要來峰頂聽聽天上的動靜。確定“環境宜人”時,才能說上一些隻有夫妻間才能說的“悄悄話”,做出一些“兒童不宜”的摟抱舉動。
站在高高的聽天峰上,我儼然成了峰上之峰。眼前那尊巨石不就是聽天石嗎?我附在石上,心無雜念,靜如止水。忽然聽到好像天上有人說話,尋聲望去,原來是“失蹤”的4人,和我後麵跟來的4人在鵲橋相逢……
我回到鵲橋向下一看,不遠處竟是情侶雙峰。啊!牛郎織女剛剛來過,情侶雙峰正是他倆依依惜別的背影。有道是:“銀漢難隔鵲橋會,世間真愛天亦伶!”
9、古樹參天少林寺
告別了西泰山,劉義小老弟帶兩台車陪我們到洛陽周邊的其他旅遊景區遊玩。
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嵩山少林”。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而敕建的。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曆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不過我對佛教和武功不感興趣,深深吸引我的是寺院裏隨處可見的參天古樹。
“少林有鬆柏,一千五百載。枝葉飄動處,自有禪方來。”石碑間的古樹多數百年以上,有的千年以上,卻依然枝繁葉茂,千姿百態,造化出許多耐人尋味的形象。其中,一株少林寺內樹齡最長的銀杏樹,樹齡1500年,民間稱它為公孫樹、長壽樹。我來到這棵銀杏樹前:千百年來,它聽林濤,觀雪景,賞山花,和鳥鳴,沐浴世間最純淨的陽光雨露,得盡了天地日月精華,修成了一副好心性。即便是千百年間所遭受的風雨雷電,對它都絲毫未損。隻要你看到這棵古樹,就會產生一種敬畏,盡管都1500多歲了,但依然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盛夏季節樹蔭濃密,像一把綠傘,覆蓋著寺院;深秋季節,一定會黃葉金扇,銀杏如璣,山風掠過,落葉撒金,墜果散玉。關於銀杏可以治病,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話說嵩山腳下有一財主,雇傭了一個長工放羊。一天羊倌在山上看到有一奇鳥嘴裏刁一粒種子,正好掉到他麵前,羊倌認為一定是非常珍貴的種子,就把它種到地下。年複一年,這粒種子竟長成了參天大樹。這棵樹就是現在的銀杏樹。有一年嵩山腳下的百姓都得了一場病,羊倌也不例外,他覺得難受,倒在樹下剛剛入睡,便夢見樹上下來一仙女,手拿一白果飄然送入羊倌嘴裏,他頓感身體舒服,病情好轉。這時仙女己遠去,他趕緊喊:“再給我一些白果,還有很多人需要呢!”,仙女柔聲入耳:“那樹上多得是”。羊倌醒來就摘了很多果子給山下得病的人吃,結果人們的病都好了。
行在古樹間忽然發現,每一株古樹上,都有手指粗細不等的小洞,有的樹上有幾個,有的多達數十個。開始以為是彈孔,仔細觀察,原來這是曆代武僧練習絕技二指禪時留下的指痕。
少林寺的另一看點就是塔林。塔林位於少林寺西約300米的小山腳下,這裏是曆代少林高僧安息的墓地。現存唐朝至清朝曆代磚、石墓塔240餘座。因塔類繁多,大小參差,高低不同,粗細不一,形態各異、排列散亂,看似茂林而得名。少林寺塔林是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古塔建築群,是世界文化遺產。
11、白馬寺裏看“三國”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裏,洛龍區白馬寺鎮內。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比少林寺早400多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曆史。關於白馬寺的興建,還有一段真實的曆史故事:
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次日晨,漢明帝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說“西方有神,稱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漢明帝聽罷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在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並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裏禦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
白馬寺旅遊,最大的收獲是看到了印、緬、泰三國佛殿,使我們不出國門就能領略異國風情。
緬甸風格佛塔位於白馬寺院西北側,南北長108米,東西寬65米,總麵積7020平方米。緬甸風格佛塔主體建築為大金塔,是按瑞德光大金塔的尺寸3:1縮小而建,高32。92米,塔基底座徑51。71米,底層為展覽廳。大金塔的東、西、南、北方向各有主門一道。這四道主門,以及緬甸佛塔苑的圍牆,完全按照的緬甸曼德勒皇宮樣式直接移植過來的,以喜慶的紅色和富麗的金色為主色調。東、西兩方除主門之外還各有一個簡約的小門,高3。75米,小門上用緬甸文寫有“大金塔(梵文音譯)”字樣。
泰國佛殿苑位於白馬寺古建區西側,長寬均為108米。東垣建泰式山門,門前各置金黃色銅馬,苑中大殿坐南朝北,重簷三層,頂複黃色琉璃瓦。內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像,高7。2米,重8噸,銅質貼金,為佛陀成道像。殿周8個小佛亭安放漢白玉法論;東南角的舍利塔,是仿曼穀的金山塔縮建而成。另有藏經閣、鍾鼓樓、四麵佛、涼亭、僧寮及配套設施。整座佛苑布局有致,多彩多姿,金色燦爛,泰風昭然。
印度佛殿苑占地6000平方米,建築麵積3450平方米。主體建築大佛殿下部為圓柱形,上部為穹頂,高21米,寬24米,用印度黃沙岩裝飾。大佛殿中央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坐像,高4。5米,莊重威嚴。四周環廊圍繞,雕刻佛教故事壁畫。頂部安裝有玻璃天窗,陽光從天窗照射在佛像周圍,猶如盛開的蓮花。布局規整,別具匠心。
11、龍門石窟補遺憾
驅車來到龍門石窟景區,正趕上景區停車場擴建,路邊一位當地婦女上車,幫我們找到了臨時停車場,收“領路費”50元。交了停車費,步行來到景區售票處。在一塊刻有“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的巨石前留影。走過嶄新的景區大門(景區入口),眼前豁然開朗,一條二三百米寬的大河,煙波浩渺,緩緩流淌,不遠處一架三孔仿古大橋,橫跨河麵,想必這就是傳說中的龍門了?果不其然,沿著河邊的林蔭大道,來到橋頭,橋孔上“龍門”二字赫然在目。前行不遠,右側崖壁上石窟遍布,甚是壯觀,大大小小的岩洞佛像,讓你目不暇接,隨著如織的人流,隻能看個大概,根本沒有時間細細品賞。就是這樣沿著河岸兩側走一個來回,也用時接近兩個小時。要想深入了解龍門石窟,我們還得補上一課: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城南十三公裏,這裏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到了隋朝,隋煬帝楊廣曾登上洛陽北麵的邙山,遠遠望見了洛陽南麵的伊闕,就對他的侍從們說,這不是真龍天子的門戶嗎?古人為什麼不在這裏建都?一位大臣獻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隻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煬帝聽後龍顏大悅,就在洛陽建起了隋朝的東都城,把皇宮的正門正對伊闕,從此,伊闕便被人們的習慣的稱為龍門了。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於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鑿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曆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僅占10%左右。據統計,龍門石窟是我國古碑刻最多的一處,有古碑林之稱,共有碑刻題記2860多塊,其中久負盛名的龍門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闕佛龕之碑,分別是魏碑體和唐楷的典範,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龍門全山造像11萬餘尊,西山石窟中的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寺內中間的盧舍那佛像,據說是按照女皇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這也是石窟中最受遊人喜歡、知名度最高的佛像。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隻有2厘米,稱為微雕。
龍門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窟內造像雕刻精湛,內容題材豐富,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和中國石窟藝術的“裏程碑”。石窟盡頭有一座橋連接兩岸,過橋來到對岸,回望龍門石窟,更加驚歎它的宏偉。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莫高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所處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景色優美,更是許多石窟難以比擬的。來龍門遊玩,與其說是視覺的盛宴,不如說是一次心靈的朝拜。充滿靈性的石窟靜臥在古老的河畔,沐浴在蔚藍的天空下,曆史的滄桑凝重與藝術的感官衝擊,讓人在感歎先人智慧創造的同時,對宗教的信仰與藝術的震撼,也油然而生。
龍門石窟東山的香山寺,是武則天時代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訶羅”的遺身,而建立的一座佛教寺院。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生前經常來此遊玩。白居易去世後,根據他的遺囑,將他葬於香山寺以北,就是今日的白園(白居易墓園)。
12、未見“排沙”夢已圓
9月4日下午,來到河南旅遊最後一站—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景區。
站在景區大門旁邊的山上向下俯瞰,高峽出平湖山水交融的浪底奇觀盡收眼底,湖麵如鏡,浩渺碧波,山影倒立,舟帆靜遊,好一派祥和美景。身邊導遊如歌如述導遊詞,使我們領略到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舉世偉功: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和濟源市境內黃河中遊最後一段峽穀的出口處。這裏北岸原來有一個村莊,村莊上遊25公裏是黃河三峽的八裏峽,那裏河床狹窄,水流湍急,浪花洶湧。出了八裏峽,河床相對寬闊,水流變緩,流到村莊附近河麵隻能卷起小小的浪花。於是先民們就把這個村莊稱為小浪底。意思是大浪到頭,小浪到底。小浪底工程大壩合攏後,小浪底村遺址已成澤國。
小浪底壩址地質條件複雜,被20多條斷層割裂;兩岸山體是一層層向下傾斜的紫砂岩和泥質頁岩,地質結構承載力差,極易滑坡。那麼為什麼還要在這兒建樞紐工程呢?這裏上距三門峽水庫130公裏,下距鄭州花園口128公裏,控製流域麵積69萬平方公裏,占黃河總流域麵積的92%,控製黃河輸出沙量100%,俗話說這裏是控製緩和水沙的“咽喉要道”。可獲得大庫容的水庫;能夠實現防洪、防淩、減淤,兼顧供水、灌溉和發電等綜合效益。
小浪底水利工程業主是小浪底建管局,工程監理是小浪底工程谘詢有限公司,設計單位是黃委會設計院。工程計劃總投資347億人民幣,實際投資309億人民幣,其中世界銀行貸款11億美元。按照世界銀行采購規則,對主體土建工程進行了國際競標。共有九個國家的36家公司通過了資格預審並參加了投標。通過激烈的競爭,最後選定三個土建標承包商聯營體。一標為大壩工程標,以意大利英波吉羅為責任公司,德國霍克蒂夫、意大利意大佛瑞德和中國水電十四工程局為成員公司組成的黃河承包商中標承建。二標為泄洪工程標,以德國旭普林為責任公司,德國斯特伯克、德畫WF、意大利薩利尼和中國水電第七、第十一工程局為成員公司組建的中德意聯營體中標承建。三標為引水發電係統標,以法國杜美茲為責任公司,德國霍茲曼、中國水電第六工程局為成員公司組成的小浪底聯營體中標承建。
小浪底工程分前期準備工程和主體建設工程兩階段。前期工程1991年9月1日開工。主要包括:征地、移民、道路、橋梁、鐵路轉運站、供水、供電、通訊、生活設施及場地等。主體工程1994年9月12日開工。1997年10月28日上午10:28分黃河小浪底截流成功,2001年底主體工程完工,至2003年,曆時12年竣工。工程涉及51個國家和地區,700名外商和中國萬名建設者。
進入壩下景區,遠遠望去,小浪底大壩像一座綿延的大山,橫亙在雲霧繚繞的輕紗中,寬闊的黃河水靜靜的流淌:
現在我們看到的堤壩就是小浪底大壩了,全壩高280米,南起邙山,北連王屋山,壩體總長1667米,是目前我國江河上修建的最大的土壩。庫容量1256億立方米,水域麵積296平方公理,裝機容量180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5l億千瓦時。其工程結構異常複雜,施工難度亦非尋常,所有泄洪排沙和引水隧洞共16條,縱橫交錯的蜂窩狀洞室巨大而又複雜,堪稱世界之最。工程完成後,下遊防洪標準從6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解決了下遊的洪水威脅。同時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億立方米,改善黃河沿岸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條件,抗旱麵積可維護2500萬畝,年使用發電總容量可節約煤炭210萬噸以上。
這座大壩是黏土斜心牆堆石壩。大家會問,為什麼不建砼壩呢?因為壩址河床有70多米深是砂礫石覆蓋層,若要把覆蓋層全部挖出來修上鋼筋混凝土壩,無疑造價太高,為了減少工程投資,在古老沉積的河床上填築土石壩既省時又最為合算。為填築這座大壩,建設者就地取材,挖掉了石門溝和李家坡兩座大山。大壩所用填築材料,來自南岸蘊藏豐富的黏土山和石山以及大壩下遊的河灘沙礫石。壩體中間采用粘土,兩邊是砂子、卵石和砂岩等17種填築料,一層一層填築、碾壓而成,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為防止深厚覆蓋層滲漏,大壩中間澆築起一道我國最深的混凝土防滲牆,它長439米、厚1。2米、深82米。同時結合固結灌漿、帷幕灌漿技術措施,形成一道穩固的防滲屏障。人們稱其為“地下長城”。
大壩頂寬15米,壩底寬度864米,壩頂最大高度160米,係中國目前最高、規模最大的堆石壩,壩體填築量為5073萬立方米,加上南北岸壩基開挖的770萬立方米,開挖、運輸、填築總量達5843萬立方米。如果把它砌成一米見方的土石堤,可圍繞地球轉一圈,被人們譽為當代的“愚公移山”。小浪底大壩開創了年開挖1600萬立方米、月填築強度150萬立方米、日填築6。7萬立方米的新紀錄,走在了世界開挖填築水平的前列。這座與南北岸相連的280米高的大壩,是治理黃河下遊水患的一道堅固防線;也成為小浪底的主要標誌性水工建築物,是新世紀治黃史上的一座豐碑。
黃河小浪底到渤海1440公裏。黃河水流出小浪底進入華北平原,主要經由河南、山東兩省,北麵是海河流域,南麵是淮河流域。從先秦時期到民國年間的2500多年中,黃河下遊決口多達1500多次,大的改造26次,北抵天津,南達江淮,洪水波及範圍達25萬平方公裏,每次決口改道都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慘重損失。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國家領導人把治理黃河擺在了重要位置。1952年10月,毛澤東來到鄭州花園口小頂山,望著滾滾東去的黃河水,陷入了沉思。陪同主席視察的第一代黃委會主任王化雲向他彙報黃河每年泥沙滯留下遊,10年河床就要抬高1米時,主席感歎地說:“黃河長上天怎麼辦?”王化雲回答說:“不修大水庫光靠這些土壩擋不住。”此次出巡,毛主席發出了“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從那以後的40多年間,水電戰線揭開了治理黃河、造福人民的新篇章。一座座雄偉的大壩把黃河中上遊攔腰截斷,桀驁不馴的黃河被製服了;黃河下遊也築起了高高的堤壩,生活在堤壩兩岸的人民已安居樂業。
據導遊和當地人說:每年6月10日至7月10日小浪底大壩的調水調沙,其景令人驚歎,蔚為壯觀。洞群飛瀑,從天而降,絢麗如虹;洶湧怒泄,雷霆萬鈞,虎哮龍吟;高壓水流從大壩的數個閘口噴射而出,形成高200餘米,長500餘米的巨大水體拋物線,滾滾洪流,逐浪排空,驚濤拍岸,一泄千裏,令人歎為觀止。由於我們來不逢時,沒有看見這一人間奇觀。但我們同學結伴遊曆祖國大好河山,特別是親自鑒賞同學開創的河南西泰山美景的美夢已圓!夢中想的同學情意源遠流長正在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