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王朝初創 第三十章 惹了不該惹的人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515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朝廷內部的事暫且放一放,就在趙匡胤剛剛做完人事調動不久,一個新的機會再次將他拉回了未完的事業上——一統天下。
說道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趙匡胤還得感謝一個人,蜀國新任的樞密使王昭遠。此公最擅長的是溜須拍馬,一個市井無賴能位高樞密,可見其溜須之功已是出神入化。
登上樞密使後,王昭遠一點都不高興,他發現總有人在他背後指指點點,對他的過去說三道四。說他無才無德,未建寸功,卻忝居樞位,真是豈有此理。就連一個小小的龍遊令也公然挑釁他,在奏章上更是指桑罵槐,幸好孟昶沒有過問,要不然他王某人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這件事讓王昭遠異常苦悶,怎麼樣才能建立不世之功哪?王將軍自認為才能不低,小的功勞王將軍是看不上的,再者功勞太小了也堵住別人的嘴,拿出一張軍用地圖,王將軍再次鬱悶了。
南平、武平已經從地圖上消失,西北的吐蕃他惹不起,西南的窮山惡水他不敢去,東南的南漢與南詔為姻親,牽一發而動全身,東北的大宋勢頭正盛,總之一句話,那些人都不好惹。
就在王昭遠一籌莫展之際,蜀國山南節度判官張廷偉給他送來一封信,信的內容讓王昭遠眼前一亮。張廷偉的意思相當明了,希望王昭遠一鼓作氣占據關中,具體的出兵路線都給王將軍想好了。
按張將軍的意思,可以將北漢引為外援,牽製河北宋軍,自己再親帥山南人馬出黃花、子午穀,隻要穿過艱險的穀道便可直搗長安。
王將軍幸喜若狂,感歎真是相見恨晚。懷揣書信,他來到了蜀國皇宮裏,經過他一張利嘴的反複遊說,孟昶最終點頭同意。秦、鳳等地本為蜀國故土,都是自己治理無方,才被周軍所得,若能光複故土那是再好不過了。
具體的部署都交予王將軍,王昭遠派孫遇、趙彥韜等人帶密信去見劉鈞。哪成想,在經過汴梁的時候,趙彥韜拿著密信去找了趙匡胤,把王昭遠的計劃和盤托出,不怕大家不努力,就怕隊伍出叛徒。
就這樣,趙匡胤對蜀軍的動向了如指掌,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仗還沒打,蜀軍就先敗了一陣。王昭遠渴望的合擊計劃也被自己的隊友趙彥韜給葬送了,身在蜀中的王將軍依然被蒙在鼓裏,渾然不知。
趙匡胤對蜀中這塊天府之國垂涎已久,這裏本是他最先征伐的目標,可是一再的巧合使得這一計劃被暫時擱置。
早在乾德元年,華州團練使張暉被調往鳳州,除了掌管州務之外,皇帝交給他一個特別的任務,勘察鳳州通往蜀中的地形,及早繪出一幅行軍地圖。
張暉不負所望,將此處地形勘察的一清二楚。荊南醫官穆昭嗣也恰如其分的獻上荊南通往蜀中的地圖,確切的說他獻上的是一條航運圖,偉大的詩人李白曾走過這條水路,留下了名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與李白航行有所不同的是,大詩人是順流而下,宋軍要做的是逆流而上。
除了這兩幅地圖外,張廷偉在臨走前為趙匡胤繪製了一幅蜀中地圖,雖說有點倉促,但大致軍事堡寨卻標記的清清楚楚。三幅地圖加在一起,眼前的景象一目了然,趙匡胤樂的有點合不上嘴。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仗要是打不贏,那就奇了怪。
乾德二年十一月(964年),趙匡胤派出了兩路人馬,水陸並進直逼成都。西川行營鳳州路都部署王全斌,同崔彥進、王仁詹一道自鳳州南下入西川,沈義倫為隨軍轉運使。歸州路副都部署劉光義,同都監曹彬、轉運使曹翰從江陵順江而上直入東川,兩路大軍合計人馬六萬多。
臨行前,趙匡胤特意主持召開了禦前動員大會,部署了兩路大軍的具體行動計劃。並再三聲明,凡入蜀大軍不得燒人房屋、濫殺無辜,那是強盜所為。更不能為了金銀財寶,去做盜墓賊的營生,每每亂世都是盜墓者發家的好時候,關中的皇陵十有九座都被挖過,慘象讓人不忍直視。
既然不讓大家挖墳,那總得給大家點好處吧,要不大老遠的跑一趟,不帶兩個金元寶回去多不值。為提高隊伍的積極性,趙匡胤當即表示,攻下州城後可將府庫中的錢幣綿薄分與隨軍士卒,畢竟大家都不容易,他想要的隻有土地、兵甲、糧食,這可是趙匡胤最大方的一次。
經過多方準備,對於這場即將到來的戰爭,趙匡胤信心十足。他命人在汴河邊上為孟昶建造府第,來迎接這位即將遠道而來的客人。
聽說宋軍兩路向著成都逼近,太平皇帝孟昶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好日子要到頭了。他將王昭遠臭罵一通,不過他能做的似乎也隻有這些,別人都打到家門口了,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的。
孟昶自各地征集久不習戰的士卒,大隊人馬在成都集結,隨後準備開往嘉陵江的上遊。按照千百年來老祖宗留下的規矩,誰惹的麻煩該由誰去處理,這個重任無論如何都要落在王昭遠的頭上。
王將軍欣喜如狂,自己的美夢馬上就要實現了,他太感激孟昶給他這次機會了,對著高高在上的皇帝高呼萬歲。這一拜將是永別,在王昭遠走出大殿的那一刻,這位大蜀皇帝還沒有意識到,他將祖宗基業和身家性命交付給了一個無恥之徒。
王將軍不要臉的程度卻有發人深思之處,大軍臨行前,皇帝派宰相李昊為王將軍踐行。天氣有點冷,王將軍多喝了兩杯,酒壯慫人膽,也壯了王將軍的氣勢,看著眼前黑壓壓的人馬,王將軍頓感自己高大了許多。
手握鐵如意不自覺的像扇子一樣揮舞起來,自己自然而然的變成了心中的偶像諸葛孔明,真是讓人笑掉大牙。孔明可以自比樂毅,但自孔明以後,無人自比孔明,除非那人是個瘋子。
當著李宰相的麵,王將軍的牛皮吹的震天響,說什麼皇帝給他的人太多了,純屬資源浪費,完全低估了他的軍事才能,隻要給他兩三千潑皮無賴,他就能直搗中原腹地。
他又以為他是陳慶之啊!牛皮吹了,大話也說出去了,咱來點實際的,王將軍該上路了。
王昭遠慢慢悠悠的自成都出發,還沒等他到達指定地點,宋軍已經開始了攻城略地的行動。王全斌從鳳州南下進入蜀國興州地界,宋軍首戰告捷,巴掌大的興州被宋軍攻占,四十萬斛軍糧盡為宋軍所得,這倒是省了宋軍不少的事,蜀軍的殘兵敗將向東部的西縣退去。
大軍繼續南下,進入三泉,遠來阻敵的蜀將韓保正眼見宋軍勢大,沒敢正麵交戰,沿著三泉山南麓向西縣北上,打算與興州方麵過去的兄弟部隊碰頭。
韓將軍重振軍隊,在西縣旁的定軍山前站穩腳跟,有意思的是這群蜀兵停留在這裏,絲毫沒有打算回身痛擊宋軍的態勢,實在是跑不動了,停留在此喘口氣。這個地方是如此的熟悉,三國時,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曾在此地斬殺魏將夏侯淵,自打那以後,這個地方伴著黃老將軍的功績而留名青史。
還沒等大家歇好,史延德帶著些許的宋軍追殺而來,就像狼入羊圈一樣,蜀國數萬大軍一哄而散,主將成擒,損失軍糧三十萬斛。
崔彥進、康延澤繼續狂追,越過三泉山,避開軍事重鎮利州,一路緊追至利州東南的嘉川。他追擊的目標早已跑到了葭萌,快速渡過此地架設於嘉陵江上的浮梁,而後火燒浮梁,坐在對岸看宋軍如何飛渡嘉陵江。
其實老早以前,從興州到劍門的這段嘉陵江上設有數座浮梁,由於戰事吃緊,蜀軍是能燒就燒,決不能讓宋軍安然的渡過嘉陵江。
王全斌的大軍隻能停留在江邊望江而歎,經幾人商議,約定繞道羅川到深渡彙合。王全斌連破金山寨、小漫天寨,將大軍開拔至深渡,崔、康二人自嘉川而上與之相會。
蜀軍在江邊集結了所有兵力,打算與宋軍一決死戰,如果大漫天寨被破,重鎮利州必然門戶洞開。王昭遠號令拚死抵抗,可久不參戰蜀軍全然不是個樣子,就是雄不起來。昭遠兄弟再戰再敗,再敗再戰,等到第三次後,他再也頂不住了,軍隊的士氣也沒了,隻得退出利州,在益光對岸的桔柏渡搶渡成功,向著劍閣方向再次退卻。
王全斌順順利利進入利州,除了數之不盡的財寶外,又多收了八十萬斛軍糧,至此宋軍已盡得一百五十斛軍糧,之前一直頭痛的糧草問題順利解決了。
自隴上入過川蜀的人會很了解這裏的地形,秦嶺餘脈在此地影響巨大,無數的山脈如波浪一般向南推進,加上特有的千溝萬壑,不但行軍艱難,糧草運輸也是一個大問題。
要想從這裏入蜀,就隻能順著嘉陵江一路南下,突破利州,衝破萬夫難開的劍門關口,可就是一馬平川了。
劍門關七十二峰獨立,險峻異常,天下奇關莫過於此。名將薑維曾與此地阻擊魏軍,自此該關口聞名於天下,若由秦地入蜀必過劍門。
如沒有其他辦法,宋軍南下的步伐將就此打住,劍門無法逾越。事實證明,宋軍永遠不信這個邪,他們相信這樣一句話:路是人走出來的。
宋軍從被俘的蜀軍中得知,要想越過這個天險,其實是可行的,從益光而南翻越數座大山可找到一條叫做來蘇的小路,從此路向西而行,便於劍門延伸出來的官道結合。
王全斌等人馬上商議妥當,留大軍在劍門關前吸引蜀軍主力,派史延德帶領少數人馬行來蘇小道,而後兩軍夾擊蜀軍。
夾擊之計很快奏效,劍門的蜀軍徹底傻眼了,宋軍入蜀已勢不可擋。副將趙崇韜拚死殺敵,但局勢被未因為他的英勇而改變,主帥王昭遠早就嚇得站不起來,坐在胡床上眼看就不行了。
可看到趙崇韜被俘,王將軍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本就乏力的王將軍一下來了力氣,跳下胡床,沒多大功夫就不見人影了。
不知是王將軍運氣不好,還是宋軍本就精明,跑了一路的王將軍被宋軍拎了回來,從次再無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