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之後宮評論  十一 中國女皇武則天(三十一)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995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徐敬業造反,從口號到檄文都前言不搭後語,如今又搞出一個“章懷太子”,就更漏洞百出。朝臣們即使反對武後舉措,也不可能以為徐敬業等人是正義之師。徐敬業剛一起事,高宗朝的舊臣武將們就紛紛領命出征,徐敬業很快就招架不住。
    前方打成一片,後方也沒閑著。
    武承嗣在請封先祖之後,又和堂弟武三思(武元慶之子)一起向武後進言,認為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是李唐宗室中最有聲望的,當此謀反之時恐怕將會不利於武後,勸武後找個岔子誅殺了事。武後深以為然,與宰相們商議。結果劉禕之、韋思謙都默認,若不是裴炎堅決反對,兩位李姓親王就死到臨頭了。韓王魯王逃了生路,武後對裴炎的印象卻更惡劣了。
    武後又向裴炎討教征徐之計,裴炎答道:“皇帝已經年長,卻沒有親臨朝政,而是由太後稱製,所以才會被小人找到可乘之機。假如太後能返政,那麼徐賊就會被不攻自破了。”武太後哪裏願意歸政!何況權力之弓一但張開就不能收回,隻有權力才能保證她平安,否則的話,隻怕今天交出權力,明天就會被兒子秋後算帳要了命。裴炎這席話終於徹底惹惱了武太後,再加上徐敬業的同黨監察禦史薛仲璋正是裴炎的外甥,於是他終於被“造反”的罪名丟進了監獄。
    由於武後對他並無必殺之心,所以有很多人勸說裴炎改變立場,不再提太後歸政之事,以保全性命。裴炎一生為了功名權勢,曾經做過很多不光彩的事情,然而這一次他終於堅守了自己的信念,麵對死亡也堅決不肯妥協,回絕眾人的好意:“宰相下獄,安有全理!”
    對於裴炎參與造反的說法,朝中議論紛紛。很多文武官員都向太後力諫,表示裴炎絕無造反的可能。武後答雲:“裴炎造反有據,隻是你們不知道罷了。”進諫者激憤之下衝口而出:“如果裴炎都造反了,那我們也都是造反的了。”武後的回答妙極:“朕知裴炎反,知卿等不反。”
    幾天後,郎將薑嗣宗奉命前往長安,見到了留守的劉仁軌。劉仁軌向他詢問洛陽城中發生的事情,薑嗣宗一五一十都說了。劉仁軌雖然年老,心裏卻比誰都清楚,一聽事情起因,就明白裴炎入獄的真正原因:絕非謀反,而是主張太後歸政。他意識到武後接下來很可能會查勘眾人對此事的看法。老兒正在煩惱如何洗脫武後可能對自己的疑心時,卻聽到薑嗣宗自吹自擂地加了一句:“其實我早就覺得裴炎行動有異了。”劉仁軌追問道:“你真的早有感覺?”薑嗣宗不知死活地堅持自己的英明:“當然!”劉仁軌立即做出了一個決定。他不動聲色地說:“我正好有事奏報太後,請你幫我捎奏章去。”奏章就這樣通過薑嗣宗的手交到了武後麵前。
    奏章的內容是:“薑嗣宗早知裴炎造反,卻不曾告發。”
    武後看完,心領神會。立即命人將剛剛才進呈奏章的薑嗣宗絞死於都亭。薑嗣宗直到死,也想不通怎麼那個看起來慈眉善目的老頭兒竟是老奸巨猾的狐狸,竟拿自己的性命向太後表了忠心。薑嗣宗的死訊傳至洛陽,劉仁軌放下了心,知道太後嘉許了自己的態度,不會再將自己列在裴炎之後的打擊名單了。
    十月十八日,裴炎被斬於都亭。簽發處決令的武後心裏明白,裴炎並不是死於謀反,而是死於主張太後歸政。裴炎原本是一直偏幫自己的,如果連他都主張自己必須歸政,那麼朝臣中還有誰會站在自己一邊?
    裴炎一案,使那些多次營救過或為他說過好話的大臣,幾乎都受到株連。鳳閣侍郎胡元範,被流放到瓊州(今海南島)並死在那裏。程務挺也被處決,納言劉齊賢被貶為吉州長史、郭待舉由禮部侍郎貶為嶽州刺史。在這些死於非命的文武官員中,最令人扼腕的莫過於程務挺,他是公元685年2月5日這天被處死在他堅守了半生的戰場上的,他的死訊傳出後,聞其名即喪膽的突厥人喜出望外,歡宴數日。而老謀深算的劉仁軌,則以薑嗣宗的性命為代價,平平安安地在次年以文昌左相、同鳳閣鸞台三品之銜壽終,享年八十五歲。武後追贈其中開府儀同三司、並州大都督,陪葬乾陵。並賜其家封邑三百戶。還為他停朝三日、命京官們一律前去吊唁。
    裴炎死後一個月,徐敬業在李孝逸和黑齒常之等高宗朝悍將的追擊下兵敗,打算帶著妻兒逃往高麗。結果在海陵(江蘇泰州)因風大浪高受阻,被部將所殺。徐敬猷、駱賓王、唐之奇、魏思溫等也都被捕殺。整個造反曆時隻有四十多天。
    無論徐敬業等人造反的本意和過程如何,他們畢竟曾以匡複中宗為口號。後來中宗複辟成功,對徐敬業等人心懷感激,打算叛逃高麗的老帳也不提了,下詔修複了被牽連毀棄的徐敬業祖父李勣之墳,追複官職。詔曰:“故司空,往因敬業,毀廢墳塋。朕追想元勳,永懷佐命。昔竇憲幹紀,無累安豐之祠;霍禹亂常,猶全博陸之祀。罪不相及,國之通典。宜特垂恩禮,令所司速為起墳,所有官爵,並宜追複。”隻是李勣的後人多數被誅殺,偶有逃脫的也逃出唐境無從尋覓了。
    唐德宗貞元十七年,吐蕃軍劫掠麟州,虜掠人畜眾多。行至中途,吐蕃將領忽然自稱為“徐舍人”,對俘虜好言安慰道:“我就是李(徐)勣的後人,已經在吐蕃傳承三代了,代代掌握兵要,曆任顯職,卻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先人。隻是家族繁衍已盛,不可能再返回大唐。”說完便將一眾俘虜都鬆綁放歸。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