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之後宮評論 四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妻述律平(四)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965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四、圖欲出走
(曾經離契丹皇位僅僅一步之遙的圖欲,終於被母親逼上了棄國出走的不歸路。)
然而述律平的偏心眼並不因為長子主動讓位就罷休,為了鞏固德光的契丹國主地位,她對遠避東丹國的圖欲百般防範戒備。德光自然與母親有誌一同。
首先,述律平和德光經常親自檢閱皇家衛兵以及各部各帳屬兵,盡可能地拉攏各級軍官,進一步排除異己。
新帝即位第二年(公元928),述律平和德光趁圖欲離開東丹國留住京城的時機,逼著東丹國相耶律羽之將國內的百姓人口大量遷移至東平(今遼寧遼陽),又將東丹國都也遷到這個靠近契丹的地方。隨後又故示尊崇,給圖欲增加了儀衛規格。這幾步動作不但減少了圖欲治下的百姓兵員,更縮小了東丹國的領地,而所謂的“儀衛”更無時不對圖欲嚴加監視。
圖欲為了消解母親的疑心,整天在東丹王宮中讀書作畫,還寫了一首《樂田園詩》,表示自己無意權位的意思。
然而述律平和德光並沒有就此放過圖欲。
為了深入了解圖欲的周圍環境,德光一連兩次“紆尊降貴”,親自去到圖欲的府邸“看望”;圖欲來到京城朝見的時候,述律平留住他,卻讓德光去東丹國察看圖欲臣屬的情況,並且對眾人大行宴請拉攏。
母親和弟弟這樣的咄咄咄逼人,終於使圖欲難以忍受。
圖欲的情形很快就傳入了後唐明宗李嗣源的耳中,他立即派人再三誘召圖欲。
圖欲在無路可走的情形下,果然對李嗣源的話動了心。他對近臣說:“我以天下讓主上,今反見疑。不如適他國,以成吳太伯之名。”隨後,他留下一塊木牌,刻詩道:“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
天顯五年(公元930)十一月,圖欲帶著漢族寵妾高美人等部分眷屬隨從,泛舟海上,遠奔後唐而去。曾經離契丹皇位僅僅一步之遙的圖欲,就這樣被母親逼上了棄國出走的不歸路。
圖欲的出走,終於使述律平和德光鬆了一口氣。
耶律德光的帝位終於萬無一失地鞏固下來了。
解決了圖欲這個大問題之後,德光開始在父親打下的基礎上向中原用兵。——當然,與其說是德光用兵,不如說是述律平在用兵,契丹的軍政大事都在她的操縱掌控下。——她甚至還如願以償地讓德光將自己最心愛的幼子李胡冊立為“皇太弟”了。
五、耶律德光的結局
述律平和德光的最佳機會,在圖欲出走六年之際(公元936)來到。
這年七月,沙陀族後人石敬塘舉兵叛變後唐並向契丹求援,表示願以“燕雲十六州”為報酬。
耶律德光聞訊大喜,立即親自率兵前往助戰,四個月後大功告成,耶律德光冊立石敬唐為“大晉皇帝”。冊立儀式上,四十五歲的兒皇帝石敬塘穿著契丹服裝,拜見了三十四歲的“父皇”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輕鬆地得到了燕雲十六州,獲得了後晉每年三十萬匹布帛的貢品,做為太後的述律平自然也與有榮焉:現在她成了後晉皇帝石敬塘的祖母了。
對於述律平來說,這樣的收獲已經足夠了。不過她的兒子耶律德光卻並不滿足——他想要更多的土地,他要成為中原皇帝。
在這個問題上,述律平並不讚成兒子,她曾經不止一次地表示異議,不過耶律德光隻是暫時在表麵上接納母親的意見,而實際上,他還在做著各種準備,等待著機會。
而機會在石敬塘死後不久來到了。
石敬塘死於後晉天福七年(公元942)。他和妻子後唐魏國公主李氏所生的兒子石重睿尚未成年,後晉的朝臣遂迫使李氏不得不同意讓石敬塘的侄兒石重貴繼承帝位。當初他們逼迫李氏的理由是石重貴年長,比孤兒寡母更懂治理國家,而事實卻很快粉碎了他們的夢想。
石重貴繼位後向耶律德光上表稱孫,卻不肯稱臣。這或者有些“骨氣”,可惜的是時機太不合適,後晉國力衰微又沒有做任何軍事準備,石重貴和他的朝臣們不懂臥薪嚐膽隻會忘乎所以,後果可想而知。
耶律德光立即大怒,再加上後晉的幾個無恥將領向他頻頻示好,表示願做內應,他終於不顧述律平的反對,興兵向後晉“問罪”。
在長達三年共三場的攻晉之戰進行到第二場的時候,遼軍遇到了後晉官兵的奮勇抵抗,國內又發生了大災荒。在這樣的情形下,本來就不讚成攻晉的述律平力勸耶律德光同意與後晉議和罷兵,借機下台階。
多年周旋各方的述律平畢竟是“老薑”,她雖然好殺殘忍,但是她更冷靜地看到了入主中原並不能遼國帶來真正的好處。她告誡耶律德光說:“我們就算得到漢地也是難以久駐的,算起來得不償失。而且一但發生什麼意外之變,隻怕是後悔也來不及的。”
這一次,耶律德光還是聽了述律平的話的。不過在某些方麵他還是很象他的父親阿保機,雖然知道述律平有軍事天才,但是仍然按捺不住揚名立萬的欲望。
議和息兵才一年,耶律德光又第三次興兵,後晉開運三年(公元946年)十二月,他成功地利用後晉朝中的懦弱無能以及無恥之輩,一舉攻克大梁。
遼會同十年(公元947)二月,誌得意滿的耶律德光穿著中原漢族皇帝的冠冕,使用中原皇帝的儀仗進入了後晉都城大梁,並得到了後晉官員們的推戴。——雖然早在“燕雲十六州”割讓之時,契丹國號就已改為“大遼”,但是直到這個儀式之後,他才算是正式坐上了他期盼已久的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