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月華如水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022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中秋節這天,雖然不是旬日,私塾也還是放了假。楊沐一大早就爬起來了,拿了刀子去後院削竹片,準備做燈籠。當地的民俗是中秋拜月之後,家家戶戶的孩童都要出去遊燈,所以中秋紮燈籠是普遍的習俗。
往年楊沐都是和林子哥一起做燈籠的,但是今年林子不在家,楊沐隻能自己做了。不過昨天顏寧說今天要過來跟他一起做燈籠,所以他得先把準備工作做好。竹子是早就砍好了,放著陰幹了水分,這樣竹片才有韌勁,可折可彎,方能拿來做燈籠。
初升的朝陽灑照在草葉間的晨露上,晨風捎來一陣陣瓜果的香甜,空氣香甜得醉人,豐收的季節馬上就要到了。顏寧一路飛奔往楊家村跑,褲腿觸碰到路邊的草葉,尚未消退的晨露打濕了褲腳和布鞋,他也渾不在意。他不是頭一次來楊沐家,所以也算是熟門熟路。進門的時候碰到了正在做月餅的楊母,顏寧脆生生地打了聲招呼:“楊伯母。”
楊母一看是顏寧,便高興地笑起來:“是顏寧啊,鐵蛋在後院呢。來吃花生。”說完抓了一大把做月餅的花生仁和去了心的蓮子塞給他。她對這個白白淨淨、彬彬有禮的孩子非常喜歡。
顏寧有些不好意思地接了一把,說了聲謝謝,然後飛快地跑到後院找楊沐去了。
顏寧剛從後門一出來,楊沐就看見了,他興奮地喊:“顏寧你來了啊?”
“嗯,”顏寧跑過來,看見地上的竹片和竹條,非常新奇:“這些都是用來紮燈籠的?”
“是啊,我們的燈籠一般都是用竹子做的,如果有鐵絲那就更好了,不過鐵絲很難得。你看我都準備好了,等大新和三寶來了,我們就開始做。”楊沐用刀子削著手上的竹條,“你想要做什麼形狀的?”
顏寧看他:“我從沒做過。你會做很多種嗎?”
楊沐有點臉紅:“其實我也不會幾種,隻會做南瓜燈和兔子燈。以前隔壁的林子哥會做好多種,荷花燈、金魚燈、公雞燈,還會用西瓜皮做西瓜燈,但是今年他不在家了。你想要南瓜燈還是兔子燈?”
顏寧偏著頭想了想:“兔子燈吧。你教我,我們一起做。”
“好!”
不多久三寶和大新也過來了,大家開始動手做起來。對孩子來說,紮燈籠是件非常有挑戰性又充滿樂趣的事。大家雖然免不了被竹簽紮破手指頭,但是也絲毫不減興致,玩得不亦樂乎。忙了大半天,終於將燈籠的雛形做了出來,雖然不是很像,但也大致能看得出是什麼形狀。
框架做好之後,大家在框架上糊上白色的清明紙。顏寧心思玲瓏,他學過一點畫畫,問楊母要了一些點月餅的紅色食用色素,用毛筆蘸了在清明紙上描上了眼睛、嘴巴和花紋,還在上麵用小楷寫了幾句關於中秋月亮的詩句。經他這麼一搗鼓,看起來還真像那麼回事。顏寧的燈籠是一隻紅眼睛的白兔子,楊沐的是個圓形的大南瓜,三寶弄了個笨拙的金魚,楊新也弄了個南瓜燈。比起動物形象的燈籠,南瓜燈更容易做,所以做得也更好一些。現在隻等晚上明月升起,點上蠟燭,提著燈籠四處遊玩了。
楊沐送顏寧回去的時候,還送了一包自家做的月餅給先生,他家束脩給得少,但是這些禮節從來沒少過。顏寧提著自己做的燈籠回到家中,高興得有點忘了形,一個勁地給父親說自己做燈籠的過程。顏先生看見兒子這麼歡喜,心下也欣慰,對楊沐也是和顏悅色的。楊沐跟顏寧約好,晚上吃了飯來找他,便回去了。
晚上吳員外擺家宴,極力邀請顏先生父子一起去過節,先生推托不過,隻好答應了。在吳家大院裏,吳家三兄弟向顏寧展示了他們的漂亮花燈,那是從縣城最好的花燈店買回來的,花燈做工精致,用鐵絲紮成各色的花燈形狀,外麵糊上彩紙,並用彩筆繪得活靈活現。
吳慈發出邀請:“顏寧,晚上跟我們一起遊燈吧,你看我們的燈多好看,一定能壓倒所有人的風頭,我可以將我的燈給你提著。”
顏寧笑了笑:“謝謝你。但是白天楊沐幫我做了花燈,早就說好了晚上和他們一起遊燈了。”
吳寬一聽就火大:“又是楊沐,那個不要臉的!他做的花燈有我們的好看嗎?”
顏寧皺了下眉頭:“楊沐沒有不要臉,他人很好。我們做的花燈是沒有你們的漂亮,但是我們親手做的,我很喜歡。”說完便走開了。吳慈作勢要拉顏寧的衣裳,被吳嚴拉了一把,讓他走了。
“二哥,為什麼不讓我攔他?”吳慈看著顏寧的背影消失在走廊的轉角處。
吳嚴不動聲色:“讓他去。晚點我鬥燈的時候有他們好看,讓他們下不了台。”比起其他兩個兄弟,最不受家人關注的吳嚴性子安靜,心眼也更多一些。
夜色終於籠上來,微微流動的空氣沁涼如水,間或飄來時濃時淡的桂子香。周遭靜下去,人們吃過團圓飯,都坐在院中,仰首翹盼著東山。隻見一輪金黃的大圓盤從天際冉冉升起,與人們往常所見的銀月略有區別,中秋之月不僅圓且大,初升之月的顏色似蛋黃一般金黃。人群中爆發出孩子的歡呼聲,賞月活動正式開始了。
在當地,無論是富戶還是貧家,家家戶戶都要參加賞月活動。各家未成年的少年男女,都要在家中庭院擺上月餅、瓜果等祭品,對月祭拜,以祈福運。顏寧在吳家吃罷晚飯,回到自家的院子,楊沐幾個已經到了,他們各自提著自己的燈籠,不過還沒有點亮。顏寧叫他們一起將桌子抬到院中,擺上月餅、瓜果、蓮蓬,然後輪流拜月。拜完月,這才點亮燈籠,一起向門外走去。
各家各戶的孩子拜完月,都陸陸續續地打著燈籠出了門,加入到遊燈隊伍中來。遊燈活動通常是繞著村子走一圈,然後聚集到村裏的公共活動場所去鬥燈。所謂鬥燈,就是一群比試者呈出自己的花燈參加比賽,或比試誰的花燈最漂亮,或比試誰的花燈最牢固,或看誰的花燈能夠燃得更久,勝出者不僅可以大出風頭,還可以贏得對方的花燈。故此當地人在花燈製作上花費偌大的心思,就是為了取巧取勝。
顏寧以前還從來沒有參加過遊燈活動,所以興趣很濃厚。但是他聽說過鬥燈規則之後,便決定不去參加,隻是看看就好。一是因為自己的花燈確實沒有取勝的可能,二是因為花燈是自己做的,實在不舍得讓別人贏了去。
往年楊沐隻在楊村遊燈鬥燈,林子的二哥是個花燈能手,所以林子跟他二哥學做的燈既好看又牢固,能夠側成直角蠟燭都不會倒,也不會燒掉燈籠紙,常常在比賽中取勝。他雖然是跟林子學做的花燈,但是因為做得少,還遠達不到林子的水平。所以他也決定隻是去看看吳村的花燈,他也聽顏寧說了,吳家三兄弟有幾盞從縣城帶回來的特別漂亮的花燈。
吳村比楊家村大了許多,也富裕許多,很多人的花燈並不是自己做的,而是從花燈店買回來的。楊沐幾個跟在遊燈的隊伍中,看到不少新奇漂亮的花燈,也算是開了眼界。
遊了一圈,最後大家都彙集到了村中的戲台邊上。戲台是新年時唱社戲用的,這時就做了展示台,鬥燈的人上台去展示自己的花燈。此時月已升得很高了,月華如流水般瀉下來,清輝熠熠,將戲台的輪廓照得清清楚楚,再加上台下坪中大家手中各式花燈的光亮,整個場景可謂一清二楚了。
最開始有兩個四五歲的孩子提著燈籠上了台,因為是自家做的燈,形狀都簡單樸拙。台下的孩子覺得誰的好,就大聲叫那孩子的名字,若是實力相當,就會推一個比較有威信的人上去計票數。一個提著鯉魚燈籠的孩子獲了勝,因為他的花燈用紅色的顏料描了魚鱗紋,看起來比較突出。接著又有五六個孩子上台去比試牢固度,其中有個提著兔子花燈的孩子的蠟燭沒有安裝嚴實,燈籠稍微側了下,蠟燭就滾了下去,將兔子的屁股燒穿了,蠟燭掉了出來,引起了一陣哄笑。那孩子窘得滿臉通紅地下了台。
楊沐幾個早就看到吳家兄弟的花燈了,吳寬提著一個精美的紅色宮燈,吳嚴手裏拿著的是一盞荷花燈,吳慈手裏提著一盞精致的魚形燈籠。毫無無疑,他們的花燈是今晚最漂亮的,三兄弟神氣地站在人群的最前麵,將手中的花燈舉得高高的,所以很難不顯眼。台上繼續在比試,楊沐看了一會,抬頭望天,月已近中天了,燈籠裏的蠟燭也隻剩下短短的一截,要回家去了,不然娘在家等急了。便同顏寧幾個商量著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