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春華 第十四章(一)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43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神禦國建國之初,模仿唐朝,設立了三省六部,所謂三省,即中書省(與天子討論國事,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對聖旨和牒文進行審核,不合理的封回)、尚書省(負責實施,現在更名為:尚禦省),這個“省”,並不是地方的一個級別,而是一個機構的名稱,所謂“省”也是取自其“自省檢討”之意,大家做工作檢討自己,工作才能不斷進步,於是有省。【注:今天日本的部長級機構仍然叫做省,外務省、內務省等等】
後來中書省出了大亂子,中書省的長官那時候還叫做中書令的孔山德塵,發動了叛變,被鎮壓之後,中書省便受到了所有人的側目。
王再也不相信中書省,也預感到把軍政大權委以中書令是一件壞事。所以之後便在三省之上,設立了禦前臨政院。
禦前臨政院總理三省事宜,看似權威比中書省更大,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自從“院”放置在“省”上,王又設立了很多的“院”,分化掉臨政院的權力。
樞密院,掌管軍事,臨政院縱使權威再大不準過問樞密院事務。
禦理平章院,掌司法。
禦中司目院,掌監察。
翰林院,掌學術,亦掌承旨、顧問、編撰、校勘等務。
禦前臨政院總理三省事務,則能保證效率,也能使得王不理政務一切也能照常運轉。
後來機構進一步擴大,三省之外又設了一個省,秘職省,雖然本來就有太史監作為撰修史書的機構,但自此太史監隻是專門撰修內廷實錄,比如王去哪裏哪裏玩了啊,日程是怎麼樣的,寵信了誰啊。秘職省不僅作為三省和臨政院共用的秘書機構,而且也負責編修史書,太史監和秘職省分開來編撰史書,互不幹擾,則能使曆史書編的更加客觀真實。
所有上述的機構,由於是被朝廷的官員們控製,因此被稱為“外廷官”,於此相對有很多專門為王室服務或者歸王直接管轄的“內廷官”。內廷官也有一個省——內宰省,兩個院:宣皇院和掌獻院。
宣皇院,掌管頒詔、文秘、顧問事務。
掌獻院,掌文書、詔命、典籍、密檔等務,又掌儀仗、典禮、顧問等務。
至此,神禦國的機構可以說是大致完善了。
但說實話,決策→實施,是所有政治形式最基本的運作方式。一旦看破了這一點,不難發現,隻要牢牢掌握決策權,就能對一切產生影響,但是萬一實施權並不服從決策權,那麼也會產生問題。
岑孝說,要陛下掌握實施權。
實施權在誰的手裏?
尚禦省!
怎麼才能掌控尚禦省?
中書省官代行視事。
什麼叫做中書省官代行視事。這可厲害了,在神王削弱中書省的同時還留了一手,留了一個特殊的權力給中書省,就是可以突然宣布某個機構的官員被集體停職,讓中書省官員代理該機構一切事務,這個舉動叫做“中書省官代行視事”。
次日,王發布了尚禦省官員受賄嫌疑的指控,並要求他們停職回家反省。代理首輔簽了同意,於是,中書省全體官員進入尚禦省,代理尚禦省一切事務。
這簡直就是重磅炸彈,這對於“歸海派”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歸海派立刻發動冷弦所【注:掌糾察、監督尚禦省八部門的機構】的官員,紛紛彈劾剛剛上任的中書省官員們。
然而冷弦所的官員們,被中司目院的監察官突然間調查,中司目院警告他們不要違抗王的旨意,冷弦所的官員權雖大,但品級卑微,一被恐嚇,都嚇得噤若寒蟬。
等中書省完全控製尚禦省的事情的時候,次輔也宣布辭職了。按照資曆,臨政院裏資曆最老的就是醍醐岑孝,今年71歲,在朝廷為官四十餘年,當然毫無懸念地成為臨政院第一順位的宰相。【注:在古代機構內排位順序都是按照資曆來看,資曆老的官職高,如果你一廂情願認為狀元什麼的,一上來就能做高官那就大錯特錯了,隻要你做官時間夠長,總能慢慢成為機構的主管,即使你沒有才能。神禦國如此,中國更是如此。】
於是,天命再一次降落到王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