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六章下 黑發染烏蹊蹺多 優雅生活逍遙風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15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什麼叫“脫褲子放屁”,久美子現在幹的這件事就可以歸類到這裏麵。大概經過了兩個半小時,久美子終於重新恢複為出生時的原樣,頭發變成了本來的顏色——黑色。這個費勁哪,我真不知道是該祝賀她還是該痛罵她,因為連剪帶染一共花了兩百塊人民幣,恨得我這個人民坐不下站不住的,像是一個長期受重度痔瘡症折磨的可憐人。
執剪的是一個叫村上千佳的日本女發型師,來中國剛滿半年時間。村上三十歲了,未婚,和久美子是一個類型,厭倦了日本的生活,故此來到中國想要體驗和尋找新鮮的充滿刺激的日子。她剛來這家美容店工作沒幾天,久美子就作為客人與她結識了,從那時起久美子的頭發就交給她來打理,雖然費用比普通的中國美容店要貴上不少,但久美子寧可多花些錢也要讓同為同胞的村上來做。
一來是久美子還是比較相信日本發型師的技術,這裏既有中國發型師的技術也許比起日本同行來尚有差距的因素,也有習慣的影響,所以還是由來自日本的發型師做能讓久美子放心;另一方麵則是出於要幫助拉拽初到中國、人生地不熟狀態的同胞的心理,這種意識深深地埋在日本人的身體內。其實這頭發上哪兒做不是做,就算要論技術中國人也不一定就會輸給日本人,但大部分的日本人還是會選擇自己的同胞,骨子裏有一種隻要是日本人做自己就可以放心的觀念,倒不是單純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或者本國本民族情結,而是建立在長期以來的對於“MADEINJAPAN”的信賴。
“在這邊的生活已經習慣了嗎?”寒暄時我問比我和久美子都要年長的村上。
“雖然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但每一天過得都很充實,我很滿足。”她的一舉一動和對話時的神情語態還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的風格,不像久美子有些地方自然不自然地已經被“中國化”了,她本人也許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村上桑是店中數一數二的發型師,人氣很旺。我也要向村上桑學習,靠自己的努力立足於中國。”久美子適時地送上知心的好聽的拜年話,真心也是有的。村上聽到她如此誇獎自己忙連連鞠躬表示久美子過獎了,口中稱謝不已。這一幅稍微與周圍環境不符的畫麵惹得店內其他的中國客人紛紛矚目。久美子到現在也還是改不了鞠躬示意的“毛病”,十有八九會被人一眼認出是日本人,因為中國女孩兒一般不是這幅做派。(無任何其他意思)
中途我就把久美子獨自扔下,跑到一樓大廳去看車展去了。我可沒有那個耐心等下去,而且有我在場,久美子也是很不自在,反正村上也是日本人,兩個人正好趁著這個寶貴的機會在異國他鄉好好說一頓日本話解解饞。店裏有幾個“可憐”的小夥兒捧著女友的皮包坐在沙發上發呆,光發呆不行,還要不時地誇獎女友的發型幾句,提一提合理化的建設性意見:一個宗旨,就是不能說不好看,否則一出門就要挨整。兩個半小時後,久美子以一幅嶄新的形象出現在我的麵前。
“怎麼樣。”
“嗯。怎麼黑了?”別說,久美子這麼冷不丁把頭發染黑我還有些不習慣了呢。
“這回,麵試肯定沒問題了。”
“你說你費的那勁,一開始壓根不染不就好了,省得現在還得染回來。本來天生就是黑頭發,現在卻要特意染成黑色的,都給弄顛倒了。”
上次去日本出差時我才真正見識到了日本女孩兒染發的普遍性。除了上班族,年齡在四十歲以下的日本女人基本上都染發了,滿街的色彩比歐美的街頭也許還要斑斕。日本男人的染發幾率也挺大的,尤其是年青人,那頭型不是蓬蓬的像剛從微波爐裏出來的,就是金燦燦的直挺挺地立著,個性絕對突出。
這要擱在我念高中那時候,敢走在中國街上絕對會引來無數人競相觀望和無數頓打:哪裏來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光看那頭型就是一副挨打沒夠的倒黴樣子。可是不知不覺地國內這染發也成風了,有時候在路上看見那染成一頭雞毛狀的小青年心中也還是會忿忿不平但又有些傷悲:唉。看來我也老了,跟不上潮流和形勢了。
頭發問題解決了,我的肚子也咕咕叫了起來。我問久美子午飯吃什麼,久美子想了一下說要吃米線,而且是最便宜的四塊錢一碗的那種,隻有那種漂著幾個菜葉的米線,久美子吃起來才最香最舒服。要吃米線還不簡單,滿大街都是雲南米線店。(當然有很多店主人也許從來就沒去過雲南)我拉著久美子在街邊找了一家比較幹淨的店,進去坐下來享用了一頓熱湯熱水的米線。正宗不正宗暫且不提,反正是吃得挺好,花費正好十塊,因為我多吃多占了兩塊。
“衣服你已經看好了?”
“嗯。前天和大學的同學逛街時偶然遇到的,結果一試挺合身的,價格也合適,今天就是去把錢付了然後取衣服。”
“你一開始不是要定做嗎,怎麼突然改變了想法,想起買現成的了。”
久美子最近迷上了定做衣服這一新鮮事物,從頭到腳從裏到外凡是能定做的她都會去市中心那個最大的服裝城定做,樂此不疲。這一切都是拜大學裏幾個關係要好的日本朋友所賜,是她們先刮起來的風潮。剛開始久美子沒怎麼把她們口中不遺餘力的稱讚放在心上,直到她們穿著在服裝城裏定做的價格僅相當於大商場裏相同產品的三分之一價格的衣服在她麵前顯擺時,久美子這才認識到自己原來犯了一個很大很愚蠢的錯誤,有些追悔莫及。
無論是做工還是樣式包括價錢,所有要素統統征服了久美子的心,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這些日本女孩兒逐步升級,從開始的模仿版到後來的創新版,逐漸地趟出了自己的路子,越來越精於此行。她們會從網上下載打印出日本當下最流行的女人服飾,然後拿著圖片直奔定點光臨的衣服店,經過短暫的討價還價後,便把圖片留下放心離開;等衣服做好後,店主會給這些來自日本的老主顧們打電話聯係,久美子她們便滿懷期許地殺向店中。
中國人的手藝沒有一次讓她們失望過。久美子摩挲著手中這件幾乎和圖片一模一樣的今冬日本最流行的呢子大衣,細微到一個紐扣都看不出差錯,不但神似,從質地到手感乃至穿在身上的效果一點兒也看不出那種仿造味極濃的地攤貨的痕跡,完全可以充滿信心地對外宣稱就是一件“真品”。今天久美子穿的就是這件米黃色呢子大衣。關鍵是它的價格,如果在日本的商店裏購買的話,換算成人民幣最少得兩千多塊,而且百分之九十以上是“MADEINCHINA”;而這件仿真度極高科技含量極高的大衣僅花了她五百元大洋,四分之一。
“五百也不少啊,你是不是讓人騙了。我還以為隻要兩三百塊就下來了呢。”我從沒有去過那種服裝店定做過衣服,所以不清楚這裏的行情。
“你看這個做工,這個手感,這個質地,兩三百可出不來這麼好的東西!”此時久美子的嘴臉和口吻像極了服裝店的女老板,而諸如“做工”、“手感”、“質地”這些詞也是她定做衣服後學到的新詞,課本上學得再多,也不如像這樣通過生活實踐來得紮實來得牢靠。
“我終於知道中國的經濟為什麼發展得這麼快了。”
“嗯?什麼意思。”
“隻衝定做這一項,就知道中國人多厲害了。”
原來是這麼得出的結論。你要說沒有道理吧,也不完全。中國人確實在這方麵擅長得很,要是踏踏實實地幹起活來,能工巧匠遍地都是。
結果久美子看好的那套深色女士正裝又花去了她七百元,這還是打了六折呢。衣服挺合身,久美子穿上之後再配上剛收拾出的發型搖身一變就成了職業女性,讓我眼前一亮。俗話說“人是衣服馬是鞍”。
“你看你女朋友的身材保持得多好,穿這一身多精神。唉呀,就是有些過於瘦了,看起來像缺營養似的。”女店員很直白地對我說。其實她就挺瘦的,但和久美子比起來,那裸露在外的小腿還是明顯地粗了一圈。久美子今天不顧我的極力反對依舊是裙子、黑色絲襪、長靴的三件套組合,絲毫不怕接近零度的天氣。我發現日本女孩兒都挺抗凍的,中日兩個民族在這方麵也是有著很大的區別。
“好了吧。該買的都買齊了?”
“都買齊了。”
“那先把東西送回宿舍,然後這時間也差不多了,咱們去吧。”
女人一逛起街來那是無法管製的,無邊無際的。雖然久美子沒有再買其他的東西,但看見好看的衣服、皮包以及一些小玩意兒還是會禁不住駐足觀望一會兒,一來二去這時間就飛逝而過。離同學聚會的時間所剩無幾了,得抓緊時間趕快出發,這可是今天最重要的活動和演出,千萬不能演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