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下 火鍋嫋嫋人自醉 焉知福禍月老占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4775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季節漸漸進入深秋時節。路兩邊高大的梧桐樹上的葉子也全部被染成了金黃色,有些因精力的幹涸而枯裂殘缺;陣陣秋風襲來,紛紛灑灑地飄零下十幾片、幾十片,打著轉舞出生命中最後一段獨舞之後,搖搖墜地。就算是懸於空中的太陽,也沒了春時的勃勃生機和夏日的灼熱激昂,懶洋洋地射出吝嗇的光芒,渾身的慵懶無力。
周六和周日的日語口語課安排在下午。本來按照學校的原意準備定在上午,可在我們的一致要求下修改了時間。班裏年齡最大的是一個姓張的年輕媽媽,我們都叫她張姐,三十五歲,有一個四周歲的可愛女兒。她在一家日資企業做財務工作,眼見其他人的日語都比自己好,而且比自己既有年齡優勢,又沒有拖家帶口的額外負擔,越來越感到深深的危機感。她和丈夫都不是本地人,也不是外地人,她倆的老家距離城市大約一百公裏左右,祖祖輩輩都是務農人。那個地方我曾經路過一次,地點比較偏僻。其實農村和農村還不一樣。像城市南邊的大大小小的臨海的漁村,由於守著這麼一個資源豐富的寶藏,隻要肯付出辛勞,不管是出海打魚還是搞養殖,收入都是很豐厚的;而她倆的老家則在城市的北邊,地點又很蹩腳,交通手段直到現在還不太發達,幾代人老老實實在土裏辛勤耕作的結果卻隻能換來糊口的糧食和微薄的收入;即便近幾年條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收入有了提高,但還是屬於相對滯後的地帶。
張姐和她丈夫是一大家子人的節衣縮食才供出的大學生。畢業後雖然得以留在城裏安了家,但由於底子薄,基礎差,負擔一直很重。她倆都得“沒完沒了”的幫助尚在老家的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提供力所能及的經濟上的援助。這些都是我們課間休息的時候,大家閑聊到的。我能體會張姐和她丈夫身上的那種壓力,更能理解她為什麼要來進修日語口語。她太需要眼下的這份工作了,這份工作帶來的收入支撐了太多的東西。她輸不起。
久美子老師今天穿了一件米黃色的短大衣,格子呢的褲子,腳蹬了一雙暗紅色的短筒皮靴。自第一次課之後,我再也沒有遲到過一次。每次上課,久美子老師的穿著打扮都不一樣,衣服沒怎麼見重複過。單從長相來說,她並不是那種天生麗質,歸攏不到漂亮的一類。但她和其他日本女人一樣,都很善於化妝打扮,對自己的形象很重視,妝也畫得很自然得體,與自身的自然條件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
我每節課前都會先預測一下她今天會以何種形象示人,在哪些方麵會有新的變化,儼然成了課前的必備事項。平時課間休息時,久美子老師也會加入我們當中,她會被圍在中間,被大家七嘴八舌的問這問那,話題基本上集中在日本社會的各個方麵和她在這邊的留學生活上。如果久美子老師說的日語大家理解得不透澈,她則會改用不太熟練且很有限的漢語再作以解釋。每個人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樣,像我這種水平較低的人往往得經過他人的補充說明才能完全搞懂談話的內容,而有的人則一下子就明白了久美子老師的日語。
久美子老師的性格不錯,不管大家的接受能力如何,會很耐心地回答每一個人的問題,會盡量放慢語速並盡量使用我們已學過的詞彙和說法,從不嫌麻煩。經過幾節課的實戰鍛煉後,她也越來越得心應手,上課時的自信也強了很多。她對於課程的準備極為認真,在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備課筆記,黑色藍色紅色的將不同部分和重點標注得清清楚楚,有時還會加上一幅自畫插圖,惹得兩個年齡最小的女孩兒連呼可愛精致,愛不釋手。
天氣愈發涼了。又是周六,午飯剛過,我就收拾好東西出了門,準備利用口語課之前的時間先到書店轉轉。我比較喜歡書店裏的書架上堆滿各式書籍的感覺。走到一個地方,拿起一本隨意翻看,三兩眼過後,勾不起興趣便立刻放下,朝下一個地方走去;無意間偶遇到一本好書,就會如獲至寶一般捧在手裏不願放下,就是喜歡那種突來的驚喜和感動。
走在街上,每個人都有些蜷縮著身子前行,在不時卷過的寒風中腳步匆匆。今天除了上課,還有另外一項上周決定好了的活動,那就是下課之後全班人和久美子老師一起去吃火鍋。我們班已經增加到了八個人,但明顯的陰盛陽衰,六女二男,有些比例失調。除我以外的另一個男的姓趙,和我同齡。老趙在一家軟件公司做工程師,說是明年要被派到日本那邊工作,所以跑來加強自己的口語能力。這項活動就是老趙提議的,他說大家在一起學了有一段時間了,久美子老師教得也辛苦,一起吃個飯,增進一下感情,也算是階段性的答謝一下久美子老師的功勞。他的提議被一致通過,經過協商了每個人的時間表後,便定在了今晚實施。今天也確實是個吃火鍋的日子,早晨起來天氣比昨天陡然冷了一大截,好像老天知道了我們的安排,特意為我們創造合適的氛圍似的。這個天氣裏,和朋友一起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火鍋邊,吃上一口在濃湯裏一滾即熟的嫩羊肉,喝上一口冰鎮啤酒,那真真叫個愜意人生。
華燈初上,一行人有說有笑地走進了預約的那家火鍋店。步入二樓大廳,香氣撲鼻,肉美酒香彌漫,杯盤交錯間一幅盛世祥和之景,幾乎每個人的臉在酒精和嫋嫋升起的水蒸氣的潤澤和撫慰下都是紅紅的,潤潤的,泛出健康的色澤。這家火鍋店是市裏最大的一家,有四層的樓高,二樓以上全是包間。進入秋季以來,每晚都是爆滿,一樓接待處設的等候位子上都會坐滿焦急等待的食客。
不少外國來旅遊或公事的客人也會慕名而來,經常在晚飯時間能看見自遠處一輛大巴駛來,於大門口緩緩停下,而後從車上魚貫而出十幾或幾十位外國遊客,日本人,韓國人,還有金發碧眼的俄羅斯人。以我們今晚的人數本來可以定到一個中型包間,但大家一合計,還是坐在人聲嘈雜熱氣騰騰的大廳裏吃才最有味道、最正宗,比悶在包間裏獨樂更有趣。
久美子老師進店後就顯得很興奮。她是第一次吃火鍋,眼神裏流露出對周圍一切事物的新奇和興趣,此時正捧著菜單研究個不停,試試自己能看得懂多少。大家七嘴八舌的將酒菜要好,久美子老師表示完全聽從我們的,不管點什麼她都會嚐試和挑戰。
這頓飯可以說吃得酣暢淋漓,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本以為隻有我和老趙兩個男性,勢單力薄,在女性世界裏無法興風作浪,所以這頓飯會吃得比較“悶”。可不曾想,班裏兩個年齡最小的,平日裏總玩在一處的“小姑娘”,酒量卻大得驚人。剛開始,我和老趙由於覺得滿桌基本上是女性,也摸不清這裏麵的水深水淺,所以象征性地先要了六瓶啤酒。可一喝上就傻了眼,這兩位“小姑娘”絕對是舉杯就幹,仰脖就倒,那氣勢完全是巾幗英雄的派頭。
更加雪上加霜的事情還在後頭。老趙不知是喝得一時興起,還是發現久美子老師一人獨飲有些孤單,便舉杯向坐在對麵的她敬酒,表示這一杯要按照中國喝法,一飲而盡。雙頰已經緋紅一片的久美子老師麵露難意,表示這種“強製性”喝法自己不是很適應。這下子捅了馬蜂窩。因為今晚的主角毫無疑問是久美子老師,雖說她和我們年齡相仿,都是同齡人,但終歸是女性,還是日本女性。那兩位興頭正濃的巾幗英雄不幹了,她們覺得這是老趙在欺負她們可敬的日本女老師、日本女同胞,如果再上升一個高度的話,則涉及到世界女性權益的問題。
於是乎,她倆在桌上其他女性的“攛掇”下,跳出來替久美子老師打這個國際抱不平。“服務員,上酒!”好家夥,一時間,酒桌上形勢陡變,風卷雲起,兩位巾幗英雄準備和有些托大的老趙一決雌雄!(按理說她倆是雌,老趙是雄,也沒什麼可爭的)老趙一看風緊,但卻沒有扯乎,哇呀呀怪叫著迎了上去。最缺德的就是老趙雖然熱血沸騰,卻沒有神誌不清。他也聽說過“敢上酒桌的女的都是海量”這句警世名言,極不地道的一把攥住我的手腕大吼一聲:“哥們兒,並肩上!”
一切都不對勁了。一盤盤鮮美的牛羊肉被他人送入嘴中,一顆顆滑嫩的鮮魚丸離我而去,甚至連一片囫圇個的菜葉我都撈不著!我憑著尚存的意誌力尋找到那盤被人遺忘的花生米,顫抖著夾起一顆,哆嗦著送入口中,全身心地咀嚼,口腔頓時彌散開一股從未有過的香甜。空瓶子越堆越多,久美子老師的雙眼也是越瞪越大。她也搞不懂事態為何會演變成這個地步,也很後悔當初為何不拚力喝下那杯酒,以至於現在這頓火鍋宴已經和她這個主角沒什麼關係了,想必她也學到了一條在中國生存的人生哲理:別敬酒不吃吃罰酒!
出得火鍋店,已是晚上九點多了。很慶幸,我和老趙都還活著。在每人喝下第九瓶時,老趙大喊一聲,贏得滿堂的喝彩:“不要再喝了!”對麵的兩位女俠微微一笑,用蔥白剔透的玉手將酒杯緩緩放下,輕啟玉唇,說了一句:“服不服?”服了,心服口服全都服。這頓頗具喜劇色彩的晚宴終於收場,看得久美子老師是心驚肉跳。
我雖然喝得也是肚子開始發脹,腦袋開始發暈,卻好在並無大礙。再怎麼說,也是第一次和久美子老師吃飯,說什麼也不能有任何不雅的行為以致貽笑大方。大家按照回家路線,分別打了三輛出租車,道過晚安後便分手了。久美子老師現在住在大學的留學生宿舍裏,恰巧和我順道,於是我倆就上了一輛車。一路無語,我沉默,久美子老師也沉默。這個城市說大也大,說小不小。車子在略顯空曠的馬路上飛馳過兩個街角後,便來到了久美子老師就讀的那所大學。
久美子老師下了車,我透過車窗向她揮揮手,她也向我揮了揮手,她獨自一個人站在冷清清的大門前顯得孤單,車子隨即駛離。我無意識地看了一眼後視鏡,發現她仍站在那裏,身影越來越小,直至從我的視線裏消失。
從早上開始,我就馬不停蹄地一直忙活到午飯時間,連一絲喘息的功夫都擠不出來。由於日方對圖紙作了臨時更改,導致生產不得不推翻重來,鬧得上上下下的意見很大;但又沒有什麼辦法,日方也一直承諾派生出的所有費用都由他們支付,隻要求能夠按時保障交貨期。我拿著日方新傳真過來的圖紙跑到車間,和生產車間的幾位負責人商討。他們看過圖紙後,一致表示因為改動太大,在之前約定的交貨期內是肯定無法交貨的,有些新零件的資材還要重新調配,時間上肯定來不及。
電話那頭的鬆岡先生一聽就急了,帶著哭腔拜托我一定要多多溝通,說什麼也要拉“兄弟”一把,因為這次更改完全出自鬆岡先生的工作疏忽。由於是新開發的客戶,如果能夠順利保質保量交貨的話,以後的訂單量將很可觀。可現在出了這麼大的紕漏,又已經和對方簽訂了合約,那對於日本人來說,說什麼也要履行合同,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信譽對於他們來說,有時比生命更重要。我的腦海中又浮現出那個腦袋被圖紙砸得怦怦作響的日本人來,心裏十分同情鬆岡先生現在的處境。
可是由於臨近年底,生產部門本來就排滿了很緊湊的生產計劃,一環扣著一環。如此突然大的變故,一時確實沒有辦法進行調整,於情於理都占著明白。這一下,我就被雙方夾在當中,承受著來自雙方的壓力。我既知道生產部門的苦楚,又十分想盡自己的一份力,幫鬆岡先生一把。說穿了,這單貨搞砸了,我自己也得不到半點好處。到底該怎麼辦呢?我苦於沒有合適的解決辦法,整個下午腦子都是脹脹的。
要說靈感這東西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四點鍾左右,突然一個可行的想法浮現出來,我差點從座位子上跳了起來。事不宜遲,我連忙將自己的想法草草地總結成文,拿著它拽著我的部長跑到了生產車間。經過幾位現場負責人的斟酌,認定我的想法確實可行,生產這麵沒有太大的問題,剩下的就要得到日方的同意了。因為這個方案也需要日方做出相應的讓步,隻要他們能夠同意,就可以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匆匆返回辦公室後,我連忙打電話到鬆岡先生的公司,卻被告知鬆岡先生不在,而且那個唯一會說漢語的中國職員也不在公司。我聽了個大概,好像說是鬆岡先生午飯後就急匆匆地坐著新幹線去那家新客戶所在的另一個城市商量解決方案去了,而那個中國職員這兩天則陪著副社長去了韓國!我這才想起那個個子不高的中國女人是朝鮮族。這可怎麼辦,這可怎麼辦。往鬆岡先生的手機打電話也不接,就算是接了估計我也說不清楚啊。我第一次如此切實地感受到了語言的重要性,也恨自己的日語水平太低。
正當我焦急不堪之時,突然眼前一亮,又有一個救急的辦法浮現眼前。對麵牆上的掛鍾指示在五點一刻,我連忙抓起皮包衝出了辦公室,飛奔起來……
從這一刻起,我和久美子老師的距離突然拉近,彼此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直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