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明莫明兮G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267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一八七。佛之為佛說到底
釋迦摩尼在家出家成道故事,
信佛學佛修佛之人,不說全然耳熟能詳,多少也知一個大概的吧。
作為得法之人更宗門新祖,為何於人究問如此泛泛所知呢?
張日用一邊給慧能和自己斟茶一邊思索之中,漸漸有所恍然了。
我等信佛學佛修佛,當然多在服膺其理其義了。是不是或也正因為如此,往往也易於中糾纏而蔽於一曲呢?因為佛之為佛說到底,不也世人一己生命意興實實著落並最終成就故事而已嗎。
想釋迦摩尼生為“舉國人之命”(1)王位繼承人,大爭時代卻於富國強兵、開疆拓土毫無興趣。年邁國王、忠心大臣絞盡腦汁為選美妃、為呈伎樂、為建四季宮殿且“令習兵馬、手搏、射禦”(2)等帝王之術,更差千騎萬乘導從“案行國界,使觀施為”,(3)惟望能生巍巍權欲及治世宏圖大誌。可太子眼裏心裏於中看清的卻是生命競爭不堪、百年生老病死悲苦;於中想明的卻是王權如浮雲、美女為骷髏、宮殿成野墳虛幻無常,反是更加堅定了“專精至道,不思欲樂”(4)絕決之心。
思維至此,張日用有些明白慧能用意了:
“師弟,愚可不可以這樣理解。
佛緣一己生命意興”專精至道”而悟世界人生本相,那無常無我寂滅涅槃之說,不但是其王權富貴所棄之由,是不是更也一己生命成就所因?”
“師兄所言極是!”
慧能放下茶杯緊接而言:
“天生一人,天生一性,人皆有一己天稟生命誌趣。此中所適,誰都知道因此便得百年暢懷、生命無憾。但因緣之人因緣之中,又總有太多欲望及由此而來太多無奈,或這才是人一生不得安樂安穩更萬般煩惱根源吧。
而佛之為佛,
是不是人不僅特別清醒與生俱來一己生命誌趣,更在自覺將那適誌”專精至道”作為了一切放下畢生事業?”
“原來空門不空啊!”
聽到這裏,張日用似乎一下有悟。
“師兄說得對。
正因為人看空了一切,才更能認清世界、認清自己。
佛透說一個空字,隻為啟人知空識空悟空以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5)生命妙境。
因為,那心不僅一切寂滅清淨終極安穩有恃,更人百年得無所得、住無所住一切解脫所見所明。人有此恃,人有此明,是不是便會了無牽掛更無畏無懼去著落天稟誌趣而自在生命、無憾人生了呢?”
“對呀!
聖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6)逆水行舟,雖畢生不遂,卻”樂以忘憂”(7)。之中得失不計,不也某種意義上無住生心認清識透了那天下歸仁所為所求,才是一己百年適意真正,才有一己生命存在真正嗎?此中義無反顧無怨無悔一心執著,不但似水人生誌愜懷舒,更亦生命終極無撼哪!
而莊子窘迫至缺衣少食,卻自喻適誌栩栩蝴蝶,不也多在了然一己性情更百年誌趣真正嗎。此中唯求”獨與天地精神往來”(8)自在過隙生命、逍遙蜉蝣人生那泥塗不移,亦人暢懷暢情得其所哉呀!”
似有幡然的張日用說了,不由拿起茶杯一飲而盡。
“那一切無常無我、無得無住寂滅生心之中,何又為別駕大人有暢生命、無憾人生適誌愜懷呢?”
張日用有悟之際,慧能話峰一轉,便直直相問了。
———(1)。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佛所行讚》卷第二、(2。3。4)。康孟詳譯《修行本起經》卷上:華文出版社《佛經故事》;(5)。《金剛經》;(6)。《論語,憲問》;(7)。《論語,述而》;(8)。《莊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