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廬山師遇E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10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一三五。法無頓漸,頓漸在人
    “善知識……”
    “師父,叫我慧能吧。”
    “行。那就叫你慧能。”收拾妥當剛一坐下,圓夢和尚便對慧能展開了話題:
    “慧能哪,你好像說過人給誦過四阿含的吧?”
    “是過了一遍,師父。”
    “好像你還說聽聞之中,於頓於漸不時有些意會,現在還有沒有印象?”
    “師父。不但有印象,剛才受師父頓漸淵源開啟,現在更有回味了。”
    “說來聽聽。”
    “師父。佛祖當年麵對修行想一蹴而就者,不是告誡”不勤修習隨順成就,而欲令得漏盡解脫,無有是處”(1),就是複言自己在三大阿僧祗劫過程中唯由”精勤自護”(2)”不放逸故”(3),才漸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4)。
    而於那些穎悟之人,則謂隻要對大千世界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實相深入觀察,即”知一切法不可得”(5)。”如是精進住故”(6),”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7)。且時人聞法當下有證菩提者不計其數,更是說明了問題。
    師父,弟子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法無頓漸,頓漸在人,一切隻因人而異?”
    ——法無頓漸,頓漸在人,一切隻因人而異!
    圓夢聽了,心裏又是一驚之中,更是決計要盡全部心力來成就這個異常穎悟的求法者了,於是想了想便有所展開了:
    “說得好。
    貧僧以為,剛才所言一切更在於佛本義理解,或才問題關鍵。
    因為教下普遍認為,佛乃萬劫萬修終極果位,所以世人成佛,須經三大阿僧祗劫並曆十位、十行、十回向、十地等等才可漸近漸達。
    這種情形到了東晉,一代高僧支道林卻是於中提出,修行至修道位第七地時,便可頓悟無生法忍,使人到達一個脫胎換骨境界,之後若繼續努力,就能成就佛的果位,其說便是人謂小頓悟。
    此頓悟之說,已在強調於佛本義理解了。
    因為,這一思想旨趣,已如中阿含羅摩經中所意世人成佛,是在走上了一條趣智、趣覺、趣涅槃修習正途。
    而道生大師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主張”入道之要,慧解為本”(8),當然更是阿含常謂智慧成就才是人學佛得佛第一義的回歸和強調了。
    為此,大師不僅堅信”一闡提人皆可成佛”(9),還驚世駭俗提出了”善不受報”(10),”佛無淨土”(11)之義,不但將世人成佛更是著落在了與佛精神相契之上,還使人皆能佛從此有了可依可憑深厚義理。”
    “師父,也就是說、也就是說人皆佛性之人,隻要達佛境界,即是成佛了?”
    ———(1)。《雜阿含經。上。六入處誦第二卷第十。二六三經》;(2。3。4)。《雜阿含經。上。六入處誦第二卷第八。二一一。二一二經》;(5)。《摩訶般若經》卷1;(6)。《雜阿含經。下。道誦品第四。卷第三十五。九八七經》;(7)。《增壹阿含經。下。卷第四十一。四O六經》;(8)。《續藏經》第150冊;(9)。《佛祖統記》卷二十六、三十六;(10。11)。道生《注維摩詰經》;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