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隱隱於朝:詩人張籍的四個官場片斷(三)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35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三
    如果說僅僅是仕途停步不前,張籍的遭遇還隻是眾多沒有引起關注的古代文人的普遍境遇。張籍更可憐之處還在於他身處亂世,知識分子眼看國家淪喪、民不聊生而無能為力,自身又在政治高壓和堅持正直獨立之間猶豫掙紮。
    張籍生活的時代,唐朝恢弘的架子還在,可內在早已經被暴政、宦官、藩鎮和叛亂掏空了。元和十四年(張籍當時在國子監當助教),庫部員外郎李渤上疏道:“臣出使經行,曆求利病。竊知渭南縣長源鄉本有四百戶,今才一百餘戶,闃鄉縣本有三千戶,今才一千戶,其他州縣大約相似。訪尋積弊,始自均攤逃戶。凡十家之內,大半逃亡,亦須五家攤稅。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止。攤逃之弊,苛虐如斯,此皆聚斂之臣剝下媚上,唯思竭澤,不慮無魚。”百姓已經在橫征暴斂之下,餓殍遍野,民怨沸騰。張籍主要活動在唐憲宗時期,唐憲宗有誌作為,在位期間動用武力解決藩鎮割據問題,取得了不小的成效。然而,打仗就要大把花錢,唐憲宗時期的討伐藩鎮的成本都要從百姓頭上籌集,隻能加重百姓的賦稅負擔。加上和周邊民族政權征戰不休,張籍目睹了眾多的百姓從軍、軍隊出征、征收重賦的情形。他的作品中有許多反映社會動蕩百姓疾苦的篇章,比如《征婦怨》:“九月匈奴殺邊將,漢軍全沒遼水上。萬裏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婦人依倚子與夫,同居貧賤心亦舒。夫死戰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作為有良心有責任感的知識分子,張籍目睹萬裏白骨,家家招魂的慘狀,心裏怎能平複。
    動蕩的現實直接影響了張籍的生活。他的朋友中有參軍打仗的。有位朋友在唐朝和吐蕃前線作戰,一次大戰後失蹤了,不知是橫屍荒野,還是成了吐蕃人的俘虜。張籍有感而發,寫了首《沒蕃故人》:“前年戍月支,城下沒全師。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無人收廢賬,歸馬識殘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文弱如張籍者,不用去從軍打仗,雖然沒有切身的生死威脅,但長安惡劣的政治環境給他的不僅是壓抑,也有隨時可能來臨的凶險。黨爭和宦官專權,像兩種癌症折磨著唐朝晚年的軀體。多少朝野士人為了前程,拉幫結派黨同伐異,凡事以攻擊異黨分子為樂;宦官則飛揚跋扈,控製軍隊,甚至操持皇帝的廢立。大臣們不僅不敢對宦官有半點不敬,還紛紛曲意巴結。
    如此環境之下,政治操守和個人品行在政壇上絕跡,取巧鑽營、毫無廉恥的小人反而平步青雲,反過來加重政治黑暗。張籍超脫於派係之外,能做的隻是潔身自好而已。即便如此,他在官場的日子也是危機四伏,如履薄冰。張籍在《雜曲歌辭•傷歌行》中寫道:“黃門詔下促收捕,京兆君係禦史府。出門無複部曲隨,親戚相逢不容語。辭成謫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須臾留。身著青衫騎惡馬,東門之東無送者。郵夫防吏急喧驅,往往驚墮馬蹄下。長安裏中荒大宅,朱門已除十二戟。高堂舞榭鎖管弦,美人遙望西南天。”太監們可以隨便緝拿朝廷大臣,讓大臣們人人自危,親戚相見也不能隨便交談。惡人們操縱皇帝和朝廷,打擊異己,貶斥異己前往天涯海角。遭到迫害的大臣們被差役小吏驅趕出京城,想在京城停留片刻都不行,更沒有人敢來送行,隻有騎著高頭大馬的打手們凶惡地監視著。張籍有時經過長安城中一些荒廢的高門大宅,往日裏它們也曾是門庭若市的權貴之家,如今已經雜草叢生了。因此,長安城裏,張籍這般朝臣人人自危,極少有人敢在家中擺宴歌舞,害得大批美女歌伎都失業了。
    割據一方的藩鎮大帥們也把目光投向朝臣。他們拉攏朝臣,在朝廷安插眼線試探消息,影響朝廷打擊政敵。而一些朝臣也拉攏藩鎮勢力以自重。朝臣和藩鎮的勾結,加重了朝政的複雜和混亂。如唐昭宗時,宰相崔胤勾結節度使朱溫,而宦官韓全誨等則拉攏韓建、李茂貞等大帥。
    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是張籍為官時最強盛、最飛揚跋扈的藩鎮大帥之一。李家幾代人“竊有鄆、曹等十二州,六十年矣。懼眾不附已者,皆用嚴法製之……以故能劫其眾,父子兄弟相傳焉”,基本上是土皇帝一個,天不怕地不怕。其他藩鎮對李師道避讓三分,朝廷一味籠絡李師道,給他冠以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頭銜,李氏權勢炙手可熱。張籍和這個李師道有過一段交往。張籍的文才和聲譽,讓李師道注意上了他,想籠絡他為己所用。張籍為此寫了《節婦吟》,副標題就是《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全詩如下: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係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首詩借一個有夫之婦的嘴,明確拒絕了一段“婚外情”的勾引。有人明明知道這位婦人已經結婚,還要贈送給她明珠。婦人心中雖然感激,但已經發誓要與丈夫同生死共患難,歸還了明珠。既然已經婚嫁了,就要一心一意,隻恨我們沒能在婚前相遇。表麵看,《節婦吟》寫的是一位忠於愛情的妻子拒絕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其實是張籍在拒絕李師道的拉攏,表達了拒絕收買、忠於朝廷的態度。在虛弱的朝廷和強盛的藩鎮之間,在堅持政治操守和可能帶來的榮華富貴之間,張籍公開選擇了前者。這不僅袒露了他那坦蕩的胸懷,更顯示了他不凡的勇氣。
    當然,張籍並不想得罪李師道。畢竟他一介文弱書生得罪不起手握重兵的大帥,畢竟毫不留情的批駁和撕破臉隻能給張籍帶來無謂的犧牲,所以張籍對李師道的拒絕,很巧妙。張籍最後表示“恨不相逢未嫁時”,為拒絕李師道做了解釋:因為時機不對,我已經有效忠對象了。那麼如果李師道在張籍為官之前就來拉攏,張籍就能相助嗎?張籍沒說,李師道隻能自己想象去了。
    也許是李師道明白了張籍的良苦用心,沒有繼續為難他;也許是李師道暗暗罵了一句“不識抬舉”或者“腐儒不可教也”,撇下張籍去籠絡別人了。後來,李師道因為過於飛揚跋扈,刺殺宰相、侵擾洛陽,引起官民公憤,被朝廷和其他藩鎮共同討滅。李師道為部將所殺。這是張籍內心充滿矛盾糾結的生活片段,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如此巨大,渺小的文人在殘酷的現實麵前不知所措,隻能空發幾句詩文。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