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內務府肥缺:如何從皇帝身上揩油(三)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48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三
    既然內務府腐敗重重,弊端多多,就沒有人想到整頓嗎?
    有!從皇帝到大臣,各個時期都有“整頓內務府”的聲音。可惜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道光皇帝因為吝嗇,所以對花錢如流水的內務府最不滿,多有訓斥。比如道光皇帝喜歡吃“粉湯”,曾經下令內務府安排禦膳房作粉湯。等了多日沒見到粉湯的影子,道光皇帝就召來相關內務府官員質問。相關官員訴苦說,宮廷做粉湯的成本太高了,這幾天正在籌措資金呢。道光皇帝大怒,一碗粉湯需要多少錢啊?官員回答,在禦膳房中成立專門負責粉湯的機構,增加相關的人員編製,一年大概需要五萬兩銀子,加上原料錢,皇上如果想吃粉湯得給禦膳房每年增加六萬兩銀子。道光皇帝冷笑道:“不必了,我登基前在前門大街吃過粉湯,一碗兩個銅板,內務府專門安排一個小太監,每天去前門大街買粉湯回來就可以了。”
    又過了好幾天,道光皇帝還是沒見到粉湯,再次召來相關官員訓斥。官員回答說,臣等近日去前門大街找遍了,沒找到有賣粉湯的攤販,這幾天正打算跑遠點去買呢。可是如果跑得太遠了,粉湯端回來就不好吃了,所以正煩惱著呢。真實情況是,內務府派人把前門大街賣粉湯的所有攤販和店鋪都給趕跑了。
    道光皇帝無奈:罷罷罷,朕從此不吃粉湯了。
    這個小故事透露了嚴重的問題:為了一碗粉湯,皇帝竟然鬥不過內務府!此時的內務府已經惡性膨脹成了一股巨大的獨立勢力。在上麵的事例中,內務府的邏輯是辦任何事情都看能不能獲取“好處”,得不到利益的事情不辦。如何吃到粉湯是提出的問題,道光皇帝的解決方法是去買現成的,無疑優越於內務府的成立專門機構、配備人員、增加預算的生產方法。可惜道光皇帝的好方法讓內務府的經辦人員得不到任何好處,所以相關官員寧願多次挨皇帝的批評、派人驅趕商販,也要逼道光皇帝接受內務府的方法。而道光皇帝所能做的抵抗,僅僅是不吃粉湯而已。
    大家別忘了,皇帝成立內務府的初衷是讓內務府更好地服務自己,可最後竟然指揮不了內務府了。整個係統已然異化成了獨立於皇帝和朝廷之外、有獨立利益和運轉規律的惡勢力。內務府是一方,人數眾多,皇帝是一方,隻有一個人。數以萬計的內務府人員對付皇帝一個人,千方百計地蒙蔽皇帝,為自己撈錢牟利。
    內務府功能異化,機構腐敗墮落的根子,還得回到皇帝身上來。皇帝為了鞏固皇權,需要成立一個專門負責個人和皇族事務的機構。皇帝的事情不能讓外人知道,不能置於外人的監督之下。所以,這個機構不能讓朝臣們染指,不能受到政府機關和宰相公卿們的管轄,隻能對自己負責。隻有這樣,才能保護皇權的神聖、神秘和權威,才能保護皇族的利益。這個思路在曆代皇帝腦海中都有,曆代也都有類似內務府的機構,比如漢代的少府、唐明的宦官機構等,清朝隻是將它發展到了極致而已。但是清朝的皇帝們忽略了,憑他們一個人的力量,怎麼能管理、監督那麼龐大的內務府呢?
    皇帝也擔心內務府不忠誠,所以挑選了粗俗沒有文化、地位又低的包衣家奴們。他們和朝堂上的公卿大臣們隔閡有距離,又必須仰仗皇帝,很適合一心處理皇室的私事。可從相反的角度說,包衣素質低下使他們在貪腐時沒有通過科舉上來的文官們那樣有負罪感,內務府官員和朝野官員之間的隔閡又助長了內務府的獨立性。
    更嚴重的是,內務府隨著皇權的增強而膨脹。成立之初,內務府大臣為三品官,雍正年間升為正二品,地位逐漸突出,到清朝後期,內務府大臣除了從本府郎中、宮廷侍衛中升補外,王公大臣、尚書侍郎也常常被特簡為內務府大臣。內務府官員出任地方督撫和中央閣員的也很多,一些附屬機構(比如江南織造)還被賦予了其他的政治使命。至此,內務府官員不僅建立了係統內的獨立王朝,還通過自身升遷、外調、係統內外的聯姻,勢力盤根錯節,異常強大,讓有誌於整頓內務府係統的人一時不知如何下手。
    晚清軍機大臣閻敬銘曾發現內務府為宮廷采購的皮箱,每個要價六十兩銀子。他就向慈禧太後指出,京城裏皮箱單價最高不會超過六兩銀子,內務府采購皮箱時有克扣貪汙的重大嫌疑。慈禧太後很有意思,就要閻敬銘給她買個六兩銀子的皮箱來看看。閻敬銘去市場上一看,驚奇地發現所有皮箱店都關門不做生意了。一問,店主們訴苦說,內務府公公發話要求北京城所有的皮箱店關門謝客,誰擅自開張就砸爛誰的鋪子。閻敬銘也強上了,寫密信給天津道台,讓他從天津買個皮箱子送過來。結果半個多月過去了,天津的箱子也沒運過來。因為沒有真憑實據,閻敬銘對內務府的指控也就不能成立了。後來一查,原來是閻敬銘派去天津送信的親隨收了內務府一千兩銀子,帶著密信,不知所蹤了。
    光緒皇帝查辦不了內務府的中級官員(郎中慶寬)的例子,更是暴露了同時期的內務府勢力之強。慶寬得罪光緒是因為他把撈錢的手赤裸裸地伸到了光緒的私房錢包裏。光緒曾想打四個鐲子給慈禧太後作生日禮物。慶寬作了四個樣品給慈禧太後看,慈禧太後都很喜歡,然後又拿給光緒皇帝看。光緒問需要多少錢,慶寬說需要四萬兩銀子。光緒大吃一驚,脫口而出:“豈不是要抄我家了?”原來,光緒辛辛苦苦攢了四萬兩私房銀子,不放心內務府,就存在宮外的錢鋪裏吃利息。慶寬一開口就要走他全部的私房錢,光緒又不得不給,自然恨上了慶寬。
    慶寬這個人巨貪,而且高調地貪汙,大報花賬,氣焰逼人,尤其是在慈禧六十大壽期間主持慶典處,一個人包攬一切器物的采辦,大發其財。這樣,慶寬斷了他人的財路,得罪了包括同僚在內的許多人。有個滿族禦史密奏慶寬家藏禦座,舉動不軌,還說他假冒太監。兩條罪都是殺頭的大罪。
    光緒不管是真是假,隨即批複嚴查,組織了專案組,一心要殺慶寬。可是查了許多天,專案組沒有查到可以定死罪的證據(估計慶寬貪汙是真,篡位是假)。光緒反複詢問專案組,苦於沒有真憑實據,隻能降一等給慶寬辦了一個“違製”的罪名。原來,慶寬在家門前立了塊“下馬石”,屬於不是他這個級別的官員應該享受的待遇,違製罪名成立。光緒馬上將慶寬“革職抄家”。
    過了一段日子,“江西鹽法道”出缺,吏部公選推舉接替官員。大家一致推選的新任道台竟然就是被革職的慶寬。慶寬被光緒從內務府趕出來,竟然搖身一變,升了官(正四品)、掌了實權(鹽法道台)。其中的權力運作和人事關係,想必光緒皇帝也沒有搞清楚。
    內務府黑幕如此,誰還能整頓得幹淨呢?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