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楔子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62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他自幼父母双亡,被皇叔父养于深宫大内。特殊的人生经历给了他一副孱弱的身体,也同时赋予他隐忍宽厚的性格,气吞山河的胸襟。他以仁义征服天下,又为爱情拱手江山。
她是大辽长公主的女儿,自幼骄矜。青梅竹马与一见钟情,不期然的同时闯入她的生命。江山社稷,儿女情长,终将何去何从?
他少年老成,以军功名扬天下。年少的一场相识,注定他一生的戎马生涯,匡扶社稷,忠诚可以比肩日月。为了大爱而舍弃小我,却冥冥中让另一个女人一生蹉跎。
她为了爱孤独颓废了自己的人生,眷恋一世换来一时的缠绵,晨钟暮鼓,年复一年的岁月里,从不会忆起年少那一场相识,却是少年天子铭刻一生的珍重。
他风流英武,引草原无数细娘相思成疾。世人只知他指挥千军万马,同时坐拥万千佳丽。却无人知道,他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只为一人跳动。此生所有的努力都只为她,为了她的天下。
讲一段尘封在历史烟云中的恋曲,探寻刀光剑影,骨肉相残的时代,那微弱的一缕柔光,面对无上的皇权,永远遵循真情至上的人性光芒。不是传奇,只是故事,不求惊天动地,只为执手相依…。。
楔子:《六义集》序
统和十四年,臣休监以善诗文、明治道、重史事,始仕,历任右通进,典南京栗园,同知三司使事。先帝命臣为诗友,常于闲坐中论及民生国计,以诗文间讽谏治国之要。先帝以臣为贤,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先帝不豫,臣以大儒为陛下倚重,拜翰林都林牙,兼修国史,起居住志。臣常与陛下饮酒赋诗,相得无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重熙间,臣以秉笔直书,善恶无所隐,堪当修史重任,遂重修《统和十录》《三人行事》,历数十载,乃成此二十卷《先朝事迹》又名《辽宫上事迹及诸帝实录》。臣虽愚鲁,然则,闲暇时忽念先朝之后妃女子,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竟出须眉之上,故另纂一集,曰《六义集》,或曰《六宫故典》。以告阅者诸人,万不可使其泯灭矣。然则,何以“六宫”名之矣?曰:积庆宫,永兴宫,彰愍宫,崇德宫,兴圣宫,延庆宫也。我朝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县,析部族,设官府,籍户口,备兵马,崩则扈从后妃宫帐,以奉陵寝。有调发,则丁壮从戎事,老弱居守也。宫曰斡鲁朵,宫户世隶宫籍,无以脱。而统和间,晋王耶律隆运经承天太后明令出宫,跻列横帐皇族,自设文忠王府,则另当别论矣。
萧韩家奴:《六宫故典》自序
引子:积庆宫变
我契丹自太祖立国以来,迄今,已历七世。昔太祖太宗戎马一生,东灭渤海,西征党项,南并燕云十六州,始建大辽国。后经世宗穆宗景宗三朝,至先帝圣宗一朝,以承天太后临朝称制二十七年,推行汉制,轻徭薄赋,开科取士,四方臣服。统和二十二年,先帝奉太后命南下澶渊,以战求和,与宋订立“澶渊之盟”,至此,我大辽与宋南北相峙,和平共处,数十年矣。值此盛世,余奉诏修《先朝事迹》,偶有感怀:王朝兴衰更替,女子之作用实不可小觑。故而,有此《六宫故典》,别述先朝后妃之事迹。实不求流传于世,唯愿成一家之言耳。
嗟乎!我大辽百余年间,王位六度更迭,骨肉相残之事,不可尽数。皇族后族各分两派,争斗不息,干戈不止。归其原因,需追溯至天显元年太祖病逝抚余,太后临朝称制,废太子倍而拥次子德光为帝,是为太宗。大同元年,太宗南征,病逝军中。原太子党拥立倍之长子阮即位,是为世宗。世宗建立积庆宫,原太宗之宫帐永兴宫由太宗长子述律承继。天禄五年,世宗力排众议,率军南下,准备助北汉抗周,行至新州行宫。此前,大丞相耶律屋质数度提醒世宗,皇叔泰宁王耶律察割有异志,并未引起世宗足够注意。终于九月初四夜,察割率亲随三百人血洗积庆宫,世宗及其皇后甄氏、萧氏并宫卫百余人,悉数被杀,年仅四岁的皇子贤宁于乱阵中失踪。史称“察割之乱”。
……
注释:游牧民族契丹,车马为家,转徙随时,故设宫帐制度。君主之宫帐,既是朝廷,又是私产,有单独的领地、军队、官吏及属民。君主崩逝,则其扈从后妃之宫帐,或侍奉陵寝,或由继任者承袭拆分。有战事时,丁壮随行出征,老幼可留守。君王四时迁徙至行在,制度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