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七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35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偏僻的小村子总是在风平浪静中承受着世界性的风云变幻。世人经历了战前的狂热,战时的颓丧,及至战后的长期恢复,而掌权者们似乎依旧无法从和平的表象中获得满足,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他们都企图以实质性的结果巩固战后的利益。
法国人占领德国鲁尔非但无功而返,而且因践踏一个民族的尊严而遭到国际上的普遍反对,不少法国人也产生了罪恶感。
在这种形势下,德国既不想打草惊蛇,又想好好利用下法国人的担心,使得他们相信德国不会攻之,而且会使其保持在上次战争中的胜果。
于是,一个由德国外长提出的《洛迦诺公约》在瑞士小城洛迦诺签署。
表面上看,法国从此可以高枕无忧,诸弱小国也不必害怕强大的德国会攻击他们。然而事实上却是德国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既消除了一些死对头的戒心,又可以放开手脚壮大家园。
当然,法国人也不傻,之前的战争本就是个被迫式的结局,他们总以为无论怎么阻扰德国终免不了他们强大的一天,因而便像中国的秦始皇一样修筑“长城”,这就是著名的“马其诺防线”。
“马其诺防线”始建于1929年,而这一年恰好又是动荡危机的开始。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一场不亚于战争的灾难像瘟疫般席卷西方诸国。
东西没人买,资本家没钱赚,于是工厂企业破产,劳动者失业无力偿还贷款,银行便跟着倒闭。
在资本家们追求高利润的时候,大量“过剩”商品付之一炬,他们一方面加紧生产,一方面加强剥削,国民经济根本得不到有效地发展。广大劳动者被剥削得身无分文,无钱来购买足够的食物用品,产品的“过剩”只是相对于广大劳动者无力购买的“相对过剩”。
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在阳光三月踌躇满志地宣称,他们的国家将会光辉灿烂,充满希望。结果天不遂人愿,此番演说不过半年,美国人从希望走向绝望,彻彻底底地被贫穷征服。
法兰西在战后占领鲁尔使得德国中产阶级以迅雷之势摧毁,他们把责任归咎于政府,转而支持激进组织。在狂热的演说家阿道夫·希特勒的领导下,这个小胡子男人和他的纳粹党为人所知。世界性的悲剧爆发后,靠着向美国贷款获得资金来源的德国比美国还凄惨,希特勒的支持率飞快上升,人们不再给政府机会,很快,纳粹成了德国政治团体里的最大政党。
英国虽然也遭受着经济危机的打压,但自战后就萎靡的经济不过是再萎靡一点罢了。
相比之下,法国的经济却没有像美英等国那样很快遭到冲击,直到1930年底,许多法国人都以为他们的国家是“危机世界中的繁荣之岛”。
11月份的时候,各大银行、企业纷纷走上破产之路。
寒冷的北风嗖嗖地刮着,安里所在的村子也面临着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矛盾。
村子虽小,但每年的农业产值也是个不容忽视的数值。就在在人们食不果腹饥肠辘辘的时候,农场主们却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水,整箱的橘子、整船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猪牛羊被杀死。
这天,一名少妇带着七八岁模样的小女孩来诊所就医,屋里的炉火烧得正旺,小女孩苍白的脸上难掩兴奋之色,她地对她母亲说:“妈妈,天气这么冷,为什么我们家不生起火炉呢?”
她母亲咬了下嘴唇,勉强笑道:“亲爱的,因为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煤。”
小女孩不解:“爸爸为什么失业?”
“因为煤太多了。”
小女孩更不明白了,她眨巴着深绿色的大眼睛,看看母亲苦涩的笑脸,又看看雷江医生尴尬但不失温柔的笑容,最后被自己过高的体温打败。
这种场景在当时的西方很普遍,财政困难激起的国内矛盾使得很多国家的政治风云更加激荡。
安里秉承他爹的意念——敲诈有钱人,一方面摆平自己和教会众人的肠胃,另一方面给贫困户行个方便。
连续两次大选,法国左派政党大获全胜,在政治上与苏俄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对经济危机却束手无策。
左派的治国失败自然引来了右派的得势,而这个时候的右派就是法西斯主义,此时与法国毗连的意大利与德国的法西斯分子们提出的“独裁专制”也赢得了不少法国人的心。
恶化的国际局势进一步加剧了法国的内部矛盾,一些在上次大战中荣膺十字勋章的退伍军人组成的“火十字团”更是法国影响最大的法西斯团体。
“我怎么觉得空气中火药味一天比一天浓了?”
真王照旧躺在安里的床上,一腿弯曲,另一腿架上面上下晃,吊儿郎当地说了句实话。
安里撇撇嘴,没有搭理,因为他母亲在另一个房间里。
是实话也是废话。“火十字团”的势力扩张夸张得惊人,由表到里都像军队一样,不但拥有武装力量,据说还会包括空军飞机。
这段时期,“火十字团”的宣传海报随处可见。有支持者当然就有反对者,不过单枪匹马做得这么明显的安里还是头一次见到,他还纳闷为什么停在诊所门上的苍蝇见了他还如此咬定青山,敢情是被口香糖黏住翅膀了。这块口香糖就粘在海报的正中央,这要是被纪律严明的团员看见了还指不定是横是竖呢。
1934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这给了法国的法西斯们巨大的鼓舞,一个法籍乌克兰犹太人的丑闻又恰好给了他们一次夺权的尝试。
然而法国毕竟是大革命的发源地,不会有太多人对法西斯宣扬的独裁统治感兴趣。事实上,当法西斯刚刚在法国兴起时就有很多人起来同它斗争了,罗曼·罗兰倡议成立的国际反战委员会其中就以法国人居多。
安里对委员会本身挺感兴趣的,但对它的创始人并不了解。真王不冷不热地嘲讽道:“你该不会也想加入吧?”
安里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我就算加入也轮不到你废话。”
被毫不留情地抢白一通,真王憋着一口气发泄不出来,只得自认倒霉。
巴里近来老捧着一本书,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时代在变,思想也得跟进。
书的名字叫《夏天》(《欣悦的灵魂》第二卷,1924年出版),作者罗曼·罗兰。巴里满面春风地说:“要是全法国的人都能有他的觉悟就不会搞出那么多事了。”
安里终于知道此人是干什么的了。看着他一脸恍然大悟的神情,巴里觉得很没面子,嘴巴一抽眉毛一挑,正容道:“你小子怎么连一点基本常识都没有,亏得还是我一手栽培的,丢不丢人。”
其实该丢人的应该是你。这句话安里没说,“尊老”这一道德常识他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