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闲话隋唐时期的称谓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72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首先,在网络世界一片灰色之际,令狐在这里谨向青海地震的死难同胞致以深深的哀悼,更祝愿中华大地从此国泰民安,国运昌盛。
    ***************************************
    也许大家也注意到了,本文有些称呼其实并不符合当时的习惯,我完全是为了行文方面,而且,觉得目前的称呼比较形象,例如“少爷”一词,虽然用在唐初并不贴切,但是我又想不到更能体现七郎令狐等人的“少爷”款的称呼,于是便让这个称呼穿越了,哈哈!
    还有,当时臣子对皇帝的称呼,对官员的称呼等等,我都选择使用,不然还真是写得辛苦,大家看得也累。
    ——古人还以称呼字为尊称,我这个故事里人物多,要是个个都一个姓名,然后称呼的却是字,那真是乱套了,呵呵。
    这里令狐附录上一些那个时代的称谓,大家有兴趣的话,看来过过瘾也好,哈哈。
    唐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和其亲近之人或其近侍则称其为“大家”,有趣的是在唐代,女子称呼其婆婆亦呼为“大家”。至于像唐明皇这样的风流天子,则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而呼太真妃为“娘子”;至于皇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皇子封王,则被左右称为“大王”,而公主被称为“贵主”,例如薛用弱《郁轮袍传》中,“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宴’”。
    当我写到李世民的女儿们出场时,请大家原谅我犹豫再三,还是决定用“长公主”或者“公主”这个称谓,“贵主”这个词,实在看不顺眼的说……
    太子、诸王有时自称为“寡人”,此称呼多见,聊举几例,《隋唐嘉话》卷上有记载太宗为秦王时与鄂国公尉迟敬德的对话,秦王说:“寡人持弓箭,公把长枪相副,虽百万众亦无奈我何”,另《旧唐书-永王璘传》中永王说:“寡人上皇天属,皇帝友于”;国公会自称为“孤”,此可见《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时为唐国公的李渊的讲话。例如,在起兵的那年夏五月甲子旦,唐国公对大家说:“当今天下贼盗,十室而九,称帝图王,专城据郡。孤荷文皇殊宠,思报厚恩,欲与诸贤立功王室”。
    在唐代,奴仆称呼男主人为“阿郎”或“郎”等;而称呼少主人为“郎君”;称呼主母和小姐俱为“娘子”。但是,“娘子”、“郎君”并非只用于奴仆称呼主人,旁人见了女子亦呼其为“娘子”,见了少年女子也有呼为“小娘子”者;年长者也会叫少年人为“郎”或“郎君”,像李白的一句诗中就描写有:一个老人问李白“郎今欲渡缘何事”?然后告诫他“如此风波不可行”。
    在唐代,称呼相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呼之,例如,白居易呼元缜为“元九”,唐德宗曾呼陆贽为“陆九”;而称呼女子则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例如:“公孙大娘”、“李十二娘”等等叫法。而“萧郎”和“萧娘”作为普遍的代称,早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当时称呼女子,也常常将女子的姓氏前加上“阿”字称呼,不过,我在这里改为在女子的名字前加上,哈哈,不然,丛碧要叫“阿宇文”,阿风要叫“阿李”。笑死我了,哈哈!
    当时的男子多自称为“某”,也有谦称“仆”的,称呼就比较多了。而女子除了像后来的女子那样谦称为“奴”外,更多的是自称为“儿”,这个比较雷,我无论如何写不下手,丛碧自称“儿”?要命鸟……
    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而不像后来那样用的普遍;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相互之间称为“阁老”;刺使被尊称为“使君”;县令的尊称为“明府”;至于县丞等则被称为“少府”。而他们都常被尊称为“明公”。
    在唐代,“大人”只是作为父亲的尊称,并不用于称呼地位高于自己的官员,而且下级官员见了上级官员或者百姓见了官员,也并不像后世那样奴颜婢膝。当时,对于官员的称呼普遍是呼其官职的,除非是相熟之人可称其“行第”。宰相见了一个刺使会自称为“某”,而称呼此刺使为“某刺使”或者是“某使君”,而这个刺使对宰相的自称亦是“某”,同样,这个刺使治下之民称呼这个刺使,也是“某刺使”或者是“某使君”,而刺使对百姓的自称亦同百姓对刺使的自称——“某”。
    由此可见,当时人们间的关系远较明、清时代更加平等。
    同时,我还注意到,很多在三代以上在海外生活的华人圈子,他们也保留了部分前人的习惯,晚辈和长辈说话时,不可自称“我”,而要称自己的昵称或者名字、辈份,以示尊重。长辈和晚辈说话时也以本身的辈份自称,颇有古风,听起来很有趣,也很温馨。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