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38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九百多年前,大宋御史台还因为乌鸦多被戏称为乌台,乌台下属三院,台院、殿院和察院,负责着整个大宋官员的监督工作。
    御史台不是后来影视作品中无限夸张化的谏官那样,御史台受理和督查官员任期内的工作事宜,直接受命官家,巡察地方官员在任情况,并且负责判决相关的案件。
    其职责相当于现在的纪监局,设总局,各地各个系统有其制内官员向上汇报。定期和不定期的地方巡察,以及暗中查访百姓等。
    其时,楚江新任推官,六品,受其父荫,当时不过二十许几,尚未完婚,黄毛小子一个。那时候他不叫楚江,楚江只是他的代称,就像包怀真叫阎罗,蒋工栩叫秦广一样,这是他们死后的名字。
    也不算是名字,不过是被叫出来的。
    楚江生时究竟叫什么名字,他自己已经记不清了。这么多年来他不止一次轮回,翻来覆去的记忆里,他甚至记不清楚自己最初的人生,唯独记住了关于那个人的事。
    英宗在位时推行仁政,减少赋税,休养生息,本人勤政爱民,恭谦有礼,备受世家推崇。也因此,才会顾忌楚江的父亲勤勤恳恳大半生的功劳,允他告老企还后,给独子荫官。
    楚江科举至举人后止步不前,本人规矩由于才气不足,且性情冷漠,实在让老父忧心。他是父亲老来得子,落地的时候他父亲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家中几个姬妾都没有开枝散叶,最后还是老妻老蚌怀珠生下了他。
    家中父母对他看中可见一斑,可惜他颇有些文不成理不就,既没有父亲的才学,也没有母亲的圆通,前途堪忧。
    但是他这样的性格,也有朋友。
    京中官眷甚多,父辈相交,自然子辈也亲热。楚江这样的人不会赶着跟人做朋友,但是总有人喜欢找他亲热,比如说臭名昭著的刘衙内。
    刘衙内出身世家,但是其人玩世不恭,最喜欢花眠柳宿,巡街闹市之流,越是鱼龙混杂之地,他越是心喜。刘衙内有一众纨绔子弟酒肉之交,每日逃家滋事好不快活。
    楚江本来对这种人也没有相交的意图,但是耐不住刘衙内是个自来熟,不只是自己来烦他,还经常带着各式各样的纨绔,防不胜防,不答应相交就不罢休。
    楚江被折磨了半年之久,也就习惯了,莫名多了这么个朋友。
    刘衙内跟他先后得父荫入朝为官,刘衙内在鸿胪寺做主簿,楚江进了御史台。鸿胪寺是个比较清闲的部门,刘衙内因此一年到头往御史台跑,有时候被中丞撞见了还跟人尬聊起来。中丞大人曾经戏称,刘衙内这个脾气最适合来御史台最适合巡监这个活儿,走哪儿都能深入当地百姓。
    有一次刘衙内照常往御史台溜达,还带来了那个人,那个人是当时新任鸿胪寺的一名寺丞,跟他和刘衙内不一样,他是二甲进士出身,翰林院做过三年编撰后调任的。
    翰林院出身与他们这些荫官完全不同,他们出身好,像这样的人本该是前途无量,却进了鸿胪寺,不只是楚江,刘衙内也很不解。就是这份不解让刘衙内把人放在了自己攻略的名单里,对其嘘寒问暖,有求必应,终于在他孜孜不倦的攻略下,那人勉强跟刘衙内有了些交情。
    于是,刘衙内就把人带来找楚江帮忙了。
    那年初春,乌台院内柏树森森树影里,那人一身官服,明明还是弱质少年,却一脸严肃,恭恭敬敬的给他作揖,说想要问一下关于光州的一些事情。
    这些事楚江也不清楚,最后被刘衙内央着找了陈年案宗,多数是光州一带的百姓流言,还有些关于当地执政官的传言。所谓传言,自然是还未被证实的,御史台按住不察,只进卷宗。
    按说他一个鸿胪寺的官员不该关注这些,事务里也不应包括这些,问了后那人只是摇头一笑,说他好奇。
    好奇,能驱使人做很多事情。自那次起,那人也会经常来御史台看案宗,推官经手的多数为刑事案件,每案结案后必然封档,若以后有翻案或三省提案才会重新打开。
    所以,那人能看到的也只有一些当时推官推断案情时候的零碎记录,还都是楚江这种新人都可以独立办案的不甚要紧的。可是就是这些,也让这人很感兴趣。
    他说,整个朝廷里最没意思的地方就是翰林院,文人相轻,求生艰难。
    那你是算是生,还是死?
    你看我都到鸿胪寺了,自然死了。
    其实对比那些候缺的人,他算幸福了,但是幸福的人总是不知道满足不是?
    那人也有不知满足的本事,才华横溢,年少风流。如果他老父有这么个儿子,做梦都会笑醒,可惜了,生在别人家,他老父也只能望人生叹。
    大概又过了些日子,两三年,还是一年半年,不记得了。那年初夏,朝廷出事了。
    南方闹蝗灾,朝廷紧急救灾,可是秧苗被啃了又过了耕季,于事无补。又赶上太皇太后甍世,朝野同悲,官家生了场大病,因故静养,由太子代为理政。
    太子跟官家不是一个作风,他一直有野心想要收复北方,初初理政,见天下民生如此疲弱,国家这样艰苦,便想要寻有志之士一同救天下于苦难之中。
    他下了一道旨意,光州随州因蝗灾之故,今秋必是艰难。加之以往此地夏季多洪灾,旱涝交替,实在需要朝廷多多帮扶。光州今有职缺,他有意派遣青壮官员前往治理,以使百姓滋恩,得已修养。
    太子虽为储君,却也是臣子,他这道旨意一出,满朝皆默,不知官家到底是什么意思。官家称病,病到什么程度也没有人知晓,为官者最忌讳主次不分,故而也未见有何人应和。直到官家亲自下旨说明,此事他已经首肯,才有人自荐或荐人。
    让楚江想不到的是,最后去光州的竟是那人和刘衙内。那人外放光州息县,刘衙内则任商城县县令,二人同赴光州,颇有点儿共赴国难的意思。
    刘衙内临行之时特别表示,他最喜欢在百姓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如英雄一般拯救苍生。
    那人一边儿看从司农寺借来的卷宗,一边儿应和:以身饲虎啊,不错,我听说已经快易子而食了,你这身肉倒是有几分用处。
    刘衙内闻言暴跳如雷:要不是你怂恿我自荐,我能这么慷慨赴难吗?我这身肉要是真的被惦记上了,你肯定要给我挡着,不然我告诉我爹!
    那人笑,那你别去啊,抗旨啊。
    刘衙内肯定不敢抗旨的,吹胡子瞪眼一番,最后跟楚江说,你觉得我还能活着回来吗?
    楚江假意掐指头,高深莫测的说,贫道觉得悬。
    没想到他一语成谶,当年九月商城因灾荒起了瘟疫,刘衙内控制疫情三个月,死在了疫情最严重的时候。
    那人,在两年后被判了死刑。
    楚江亲手递交的那人画押的供词,中丞裁决收监,秋后问斩。那人死的时候,也才二十五岁。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