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赞襄政务王大臣肃顺是怎么被处死的?他与皇太后之间有什么恩怨?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63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作者:史遇春
    三
    处决肃顺的诏书中,罗列肃顺的罪状。其中有一条,是说肃顺擅坐御位。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早先在宫中观看剧目演出时,咸丰帝一走,肃顺就会登上皇帝的御位,坐下来观看,他从来也不会避讳。那个时候,孝钦皇太后(慈禧)还是妃子〔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她每次从肃顺前面经过的时候,肃顺会继续坐在御位观看,从来都没有起来过。因此,孝钦皇太后对肃顺也很有意见。
    所以,孝贞皇太后计划除掉肃顺等人的时候,孝钦皇太后也是密谋的参与者。
    肃顺之死,都说是因为他的傲慢不恭。
    是这样吗?
    其实,都是权力斗争!
    最后,再来补充一下文中的相关资料。
    慈安太后
    即孝贞显皇后(公元1837年8月12日~公元1881年4月8日),钮祜禄氏,清文宗咸丰帝皇后,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嫡母为宗室觉罗,生母为姜氏(后抬入旗籍,改称姜佳氏)。清德宗光绪七年三月初十(公元1881年4月8日),暴崩于钟粹宫,死因成谜。葬于普祥峪定东陵,上谥,经宣统加谥,最终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爱新觉罗·端华
    端华(公元1807年~公元1861年),满洲镶蓝旗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三子。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26年)袭爵郑亲王,授总理行营事务大臣及御前大臣。清文宗咸丰帝死后,与怡亲王载垣、其弟肃顺等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顾命八大臣)。后在辛酉政变中以“专擅跋扈罪”赐死,死后降爵。
    爱新觉罗·载垣
    载垣(公元1816年~公元1861年),满清宗室、大臣。清圣祖康熙帝六世孙,怡贤亲王胤祥五世孙,世袭和硕怡亲王爵位,十二家世袭铁帽子王之一,清文宗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首。曾任御前大臣行走,亲受顾命。咸丰帝即位后,渐受信用,累官左宗正、宗令、领侍卫内大臣。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与端华、肃顺等八人受顾命为赞襄政务大臣,掌握实权。同年,“祺祥政变”中,载垣在北京被捕,赐白绢自尽,年四十六岁。
    爱新觉罗·肃顺
    肃顺,生于清仁宗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卒于清文宗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死时46岁。满洲镶蓝旗人,晚清宗室、权臣。字雨亭,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自清宣宗道光中期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深为咸丰帝信用,与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时。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前,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本年九月,肃顺在护咸丰帝梓宫回京途中,行至密云被捕,随后被斩于菜市口。
    爱新觉罗·奕譞
    奕譞(公元1840年10月16日~公元1891年1月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清宣宗道光帝第七子,清文宗咸丰帝异母弟。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清德宗光绪帝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封为醇郡王。咸丰帝死后,奕譞与恭亲王配合皇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开始重用奕譞。清穆宗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加亲王衔。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晋封亲王。清德宗光绪登基,又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十一月,薨,谥贤。奕譞与侧福晋所生的五子载沣则继承醇亲王封号,载沣的长子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
    爱新觉罗·奕訢
    奕訢(公元1833年~公元1898年),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清宣宗道光帝第六子,清文宗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奕訢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到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訢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訢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从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到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奕訢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遭猜忌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一直到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五月二十九日逝世,谥忠。
    宗人府
    宗人府,官署名,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凡是宗室陈述请求,替他们向皇帝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罪责过失。设立于明朝初期,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称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改称宗人府。永乐以后,宗人府多由勋戚掌事,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办理,宗人府名存实亡。清朝的宗人府设置于清世祖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
    笔记作者罗惇曧
    罗惇曧(公元1872年~公元1924年),字孝遹,号以行,又号瘿痷,晚号瘿公。广东顺德大良人。晚清名士,与梁鼎芬等并称“粤东四家”。早年就读于广雅书院,后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曾从康游,与陈千秋、梁启超并称高弟。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副贡,后屡试不中,报捐主事,调邮传部郎中。入民国后,历任总统府秘书、参议、顾问、国务秘书等职,又曾为袁克定师。袁世凯称帝,拒不受禄。纵情诗酒,流连剧场,与王瑶青、梅兰芳相交甚密,并与陈三立、樊增祥、易顺鼎相友善,文酒之会恒年不衰。与程砚秋交尤厚,程变声时期,为保护其不致因被迫演唱而毁嗓,将其赎出,聘名师授艺.并亲自教其读书习字,并为其编撰剧本。晚年女死妻狂,贫病交迫,困窘而卒。创作的主要剧目有《龙马姻缘》、《梨花记》、《红拂传》、《花舫缘》、《花筵赚》(又名《玉镜台》)、《鸳鸯冢》、《青霜剑》、《风流棒》、《赚文娟》、《玉狮坠》、《孔雀屏》、《金锁记》等。其他著述有《鞠部丛谭》、《太平天国战记》、《拳变余闻》、《藏事纪略》、《割台记》、《庚子国变记》、《德宗继统私记》、《中日兵事本末》等十余种。工书法,于楷、行、草最为擅长;草书参以章草笔意,风神秀逸,独具一格;楷书由唐人溯北碑,格调高古,迥异时流。
    (全文结束)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