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章 改元靖康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53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按照历史惯例,新皇帝即位,必须改变纪年年号,这叫做“改元”。“改元”,是帝王正式开始君临天下的一个标志。给新皇帝命名年号,历来都是一件很严肃的大事。宋钦宗将这件大事,交给宰相白时中办理。白时中又将这件大事,委托给尚书右丞宇文粹中与中书舍人朱胜非。
白时中向宇文粹中、朱胜非交代任务时说:“刚才,御前会议上讨论了改元一事。此事由你俩负责,可撰数名,速报上来。”
朱胜非问:“凡命名年号,须有主题,今以何意为主?”
白时中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以和戎为主。”
和戎就是与金人讲和。当前,朝廷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便是如何让金人立刻退兵。在白时中看来,谋求和解是首选之策。
朱胜非说:“汉与匈奴和亲,改元景宁是也。然而,和戎却是另一回事。昔日唐德宗遭变,商议改元。李泌以为,唐家最盛莫如贞观、开元,宜各取一字以为法。本朝最盛在仁宗朝,宜于庆历、嘉祐各取一字,可以庆祐做年号,则和戎之意亦在其中矣。”
中书侍郎张邦昌插话说:“此论固佳,但‘庆’字有些不妥,颇类宫观匾额。”
朱胜非反驳道:“自古以来,以庆字命名年号者甚多。”
中书舍人席益讽刺说:“祐字也不妥,容易让人想起元祐。”
元祐,本来只是宋哲宗赵煦使用的第一个年号,但后来成了一个很明感的政治词语。由于元佑年间,反对变法的旧党一派执政,因此,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元佑一词又被用来指称反对变法的旧党及其成员,这些人被时人称为“元佑党人”。而支持变法的一派,则被时人称之为“元丰党人”。宋徽宗当政期间,朝廷对元祐旧党一直持否定态度。
朱胜非对席益所言很不高兴,厉声反问道:“今外敌入侵,国势危弱如此,应当丕变政事,纯法祖宗,奈何尚拘元祐之禁?”
宇文粹中见臣僚又要开始打嘴仗,于是便对朱胜非说:“公不必多言,但见示文字。”
不久,宇文粹中从“日靖四方”与“永康兆民”两句中,提炼出“靖康”两个字,建议以此做年号。“日靖四方”,出自《诗经》中的《周颂、我将》;“永康兆民”,源于《尚书》中的《周书、周官》一文。经御前会议讨论,此年号获得通过。
《周颂、我将》原诗是这样:“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大意是:我把祭奠神灵的祭品献上,有牛还有羊,祈求上天保佑我们周邦。我效法文王各种典章,日夜盼着平定四方。伟大的文王英名远扬,请把祭品尽情品尝。我日夜勤劳,敬天畏命,苍天啊请保佑我大功告成。
其实,“靖康”一词并不是宇文粹中首创,曾巩早就用过。曾巩在《襄州岳庙祈雨文》中有这样一句:“甽畮克谐于丰富,里闾皆保于靖康。”
宇文粹中选择“靖康”作为年号,可谓用心良苦。“靖康”的含义是靖难安康,宇文粹中衷心希望这个年号,能为天下带来太平。
然而后来,辅佐康王赵构的汪伯彦,却将“靖”字拆分为“十二月立”,“康”字不拆,“靖康”于是被他解读为“十二月立康”。康者,康王也。在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拆字游戏的运作下,“靖康”竟成了康王继位的“受命之符”。
汪伯彦对“靖康”的这种解读,恐怕是宇文粹中当初命名时,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靖康元年(1126)正月一日,宋钦宗一大早便御临明堂,接受百官朝贺,并下诏改元:“自宣和八年正月一日,可改为靖康元年,布告多方,咸体朕意。”
同时,宋钦宗还下诏求言,要求中外臣僚民庶,“实封直言”;还下诏要求,从官员中举荐文武官僚,“堪充将帅”,以抗击入侵之金军。
此时,粘罕率领的西路军仍在围攻太原城。他们自十二月十八日围城以来,一直攻城不止,可又一直久攻不下。
斡离不率领的东路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十二月三十日占领邯郸,斡离不在此分兵:一路以郭药师为先锋,直奔浚州黄河大桥;另一路由兀术即金太祖第四子率领,前去攻打汤阴。待兀术攻克汤阴后,再与郭药师会合,一起攻打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