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蔡京太师(上)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617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太师府座落在皇城西北侧的外城,高大雄伟,气势恢宏,仿佛是一座浓缩的小型皇宫。走进大门,迎面矗立着一座四丈九尺高的楼台,正中高悬“鸣銮堂”三个金字匾额。这三个金字,是宋徽宗用他那独有的“瘦金体”御笔亲书。
    府中有两处景点最为著名,一是南园,那有一座四季鸟语花香的花园;二是西湖,那是一个从不结冰、隆冬季节里也碧波荡漾的人工湖。
    据说,南园与西湖是东京市民津津乐道并且很向往的地方。但太师府是私人宅邸,不是公共场所,不可能允许外人随便进入。因而,在东京市民嘴里,那也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
    这便是蔡京太师的住宅。但这座豪宅,并不是蔡京自己花钱建造或者购买的,这是宋徽宗在1112年(政和二年)春天御赐给他的。
    太师府后花园紧靠着金水河。金水河是东京城四大河流之一,但这条河不是天然河道,是宋太祖时开凿的一条人工河。东京城原本就有汴河、蔡河、五丈河,三河穿城而过,水系很发达,为什么还要开凿这条金水河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保证皇宫内廷池苑有充足用水。
    金水河从西北方向穿过外城城墙,进入内城,蜿蜒而行。自天波门流入皇城后苑,在大内曲曲折折绕过太庙。然后过御街而东行,直至内城东濠。金水河流经皇宫内廷这一段称作景龙江或龙德江,出天波门以西河段称作天波溪。
    宋徽宗多次临幸太师府,有时坐轿子去,有时则坐小船去。其实坐船去最方便,沿着景龙江、天波溪逆流西行,不久便可抵达太师府。
    太师府南边还有一条河,就是汴河。这是东京城内最大的一条河,河流宽阔,水量充足,是京城一条重要的运输通道。河面上每日来往船只很多,大多是运输货物的商船,也有装饰华丽的游船不时穿梭其中。
    汴河像一条蓝色飘带穿城而过,沿河景色秀美,两岸大多是歌榭楼台,建筑都很有风格特色。汴河上建有十几座桥,太师府南边的这座桥就叫太师府桥。这座桥很有名,东京城里妇孺皆知。桥是因人而出名。
    太师是中国古代西周时所置官职,专门授予辅弼国君之臣,后来多被皇帝用作大官加衔,以示恩宠。无论是从辅弼的角度看,还是从恩宠的角度看,太师这个称谓用在蔡京身上最合适不过。
    蔡京这年已六十九岁。从他1070年(熙宁三年)考中进士踏入仕途算起,到1115年(政和五年)春天,他已在宦海之中沉浮达四十五年之久。他历经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三朝皇帝,都很受赏识,也多次受到政敌的无情打击和极力排挤。现在,无论是权势还是待遇,他都已达到人生的顶峰。
    宋徽宗自继位以来,所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多数是蔡京参与制定的。宋徽宗是1100年(元符三年)正月继位,蔡京是1102年7月开始担任宰相。1106年蔡京曾经下台,但仅仅十个月之后又恢复职务。1109年蔡京致仕即退休,但1112年落致仕即解除退休,又重新开始主政。
    蔡京在历史上名声很不佳。北宋末年,太学生领袖陈东伏阙上书,强烈呼吁宋钦宗诛灭“六贼”,为国除害。名列“六贼”之首的便是蔡京。
    明代小说《水浒传》更是将北宋末年几个朝中大臣弄得面目全非,蔡京也名列其中。
    元朝脱脱主编的《宋史》评价蔡京说:“京天资凶谲,舞智御人”。
    那么,蔡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近九百年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将一顶大奸臣帽子结结实实地戴在蔡京头上。所谓奸臣,是指不忠于国君、弄权误国、残害忠良之臣。
    王安石也戴过这样的帽子,他甚至被看做是“乱臣贼子”。但现在,王安石已被重新认定为中国十一世纪中后期的杰出改革家。蔡京是王安石学说的继承者,他不仅继承而且在实践中发展了王安石变法改革的思想。其实也应该重新评价蔡京,恢复其中国十二世纪初期杰出改革家的身份。
    蔡京是福建兴化军(今莆田市)仙游人,字元长,1047年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其父蔡凖,是景佑元年(1034年)进士,曾任屯田郎中、秘书丞、嘉兴知县等职。蔡氏家族很重视教育和科举,出过不少进士,在当地很有名望。
    蔡京自幼聪颖好学,胸怀大志,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喜欢排场,善于交际,锋芒毕露,敢于决断,不怕得罪人。他相貌儒雅,举止潇洒,学识渊博,气质卓越。他与弟弟蔡卞在东京太学读书时,便以博学多才蜚声于校内外。
    1070年(熙宁三年),蔡京与蔡卞同登进士第,一时传为佳话。熙宁年间,正是王安石变法风起云涌之时。蔡京先后担任钱塘县尉和舒州(今安庆)团练推官,在这两个基层岗位上,他工作了六年。
    1076年(熙宁九年),大臣熊本向朝廷推荐蔡京,说他“学行纯茂,练习新法”。于是,蔡京调入朝廷工作,这年他虚岁三十。
    熊本是1046年(庆历六年)进士,大力支持变法,因而得到王安石重用。熊本文武兼备,曾两次受命前去西南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取得很好成效,后来官至吏部侍郎。但从熊本经历看,与蔡京似乎并没有交集。他推荐蔡京,恐怕只是走个表面形式而已。真正看中蔡京并将其调入中央工作的应该是王安石。
    年轻的蔡京能够进入王安石视野,应该说,与其弟蔡卞有很大的关系。蔡卞也很有才华,早在1065年(治平二年)就师从王安石,后来娶王安石次女为妻,成了王安石的乘龙快婿。
    王安石对蔡京与蔡卞的才华很欣赏。1076年(熙宁九年)春天,王安石曾很苦恼地对蔡卞说:“天下没有可用之才啊,这可怎么办!不知将来谁能继我,而执掌国柄?”
    王安石屈指数了数,他认为,有四个人或许能够继承自己的学说,辅佐皇帝走变法之路。一个是自己的儿子王元泽,一个是蔡卞,一个是蔡京,再一个是吕惠卿。
    这年七月,王元泽患病去世。这年十月,王安石罢相。吕惠卿是王安石变法时的主要助手,但后来与王安石发生了分裂。
    只有蔡京与蔡卞始终坚持王安石变法学说,没辜负王安石的厚望。尤其是蔡京,他在宋徽宗朝代长期担任宰相,他不仅继承了王安石变法图强的思想,而且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王安石的变法思想。
    蔡京调到中央,最初担任权流内铨主薄。流内铨属于吏部,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中央人事管理部门,主要考核和铨选八、九品幕职、州、县官的工作,需要有较强的行政组织能力。蔡京具备这个能力。蔡京的精明干练与多才多艺,很快引起了宋神宗的注意。
    此后几年间,蔡京在崇文院校书、中书礼房习学公事、大理评事、权提点开封界诸县镇公事、起居郎等很多岗位上,得到了多方历练,春风得意,如鱼得水。
    1083年(元丰六年)八月,宋神宗任命蔡京为贺辽道宗生辰使,出使辽国。蔡京的才华和风度,让辽国君臣称赞不已。由于蔡京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使命,回国不久,便晋升为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皇帝身边负责起草诏令的秘书官,参与朝廷决策与政务运作,属于政府高级官员。
    1084年(元丰七年)十一月,三十八岁的蔡京又被宋神宗委以重任,担任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开封府位居首都东京,乃“天下首府”。权知开封府,即统揽京城汴梁一应行政、司法,民生等要事,地位显赫,实权在握。人们普遍认为,蔡京前途不可限量。
    第二年春天,宋神宗忽然一病不起,没多久便驾崩。宋神宗第六子,年仅九岁的赵煦继位,即宋哲宗。
    由于宋哲宗年龄太小,五十四岁的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一切朝政大权,皆被高太后一手控制。高太后一向反对王安石变法,她垂帘听政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任用王安石政治上的死对头、守旧派领袖司马光为宰相。
    司马光上任后,马上下令废除新法,要求各有关部门,务必在五日之内完成。
    所有大臣中,只有蔡京在五日内完成了任务。迅速在开封府改募役为差役,表现出强有力的行政才干和雷厉风行的铁腕作风,得到司马光的称赞。
    所谓募役法,又称免役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熙宁四年(1071)颁布实施。简单说就是,各州县所需差役(例如税收人员)都由官府统一出钱雇人来干,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三个:一是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民可以安心回乡务农,有利于农业生产;二是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也不得不交纳役钱,有利于社会公平;三是官府因此可以增加一宗收入,有利于财政平衡。
    但此法在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一是有些家境贫寒或遭遇灾祸的人家因交不出免役钱,被迫变卖家产,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二是有的地方官员在征收免役钱时借机中饱私囊,使得官场更加腐败,引起民众不满。
    所谓差役法,简单说就是,各州县所需差役,按照农村户等轮流充当。北宋农村人户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是指占有土地的,客户是指没有土地的。客户不需要纳税,也不需要服差役。
    主户按照土地和财产多寡分为五等。一等二等是上户,三等四等是中户,五等是下户。主户除了纳税,还要按等级,轮流派人到政府部门去充当“衙前”“里正”“户长”等名目繁多的差役。上户一般享有特权,真正需要服差役的是那些中户和下户。因为这些差役没有报酬,属于无偿服务,所以没人愿意干。
    蔡京在开封府迅速改募役为差役的做法,招致台谏官员的猛烈抨击,说他“但希望风旨,苟欲媚光,非事实也。”苏轼的弟弟苏辙更是将蔡京贬得一无是处:“京文学政事一无所长,人品至微,士论不与,若不因缘蔡卞与王安石亲戚,无缘兄弟并窃美官。”
    当时,也有一些大臣认为蔡京有宰相之才。年已七十的吕公著是旧党元老,与司马光同心辅政。在蔡京外放离开京城前,他热情邀请蔡京来到自家府中。他对蔡京说:“蔡君,我在朝中多年,阅人无数,没有一个人比你强!”
    吕公著用手指了指着自己的座位,接着说:“蔡君日后,一定会坐在这个座位上!”
    吕公著还让子孙们站成一排,肃立在旁边侍候。最后,吕公著很诚恳地对蔡京说:“今日我把子孙都托付给你,希望蔡君不要推辞。”
    从1085年(元丰八年)五月到1086年(元祐元年)四月,这短短一年间,朝廷人事和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主张变法的新党派人物陆续被赶出朝廷,保守的旧党人物逐步占据了朝廷各个重要部门,史称“元祐更化”。
    从1087年到1094年,蔡京离开中央,重新回到地方工作。这七年间,他不断遭到朝廷的打击和压制,曾在九个地方担任过知州、知府或者发运使。他到过陕西,去过河北,也到过江苏,又去过四川。这让他有机会接近社会基层,对朝廷政策利弊和民生状况,有了更深的认识,思想上进一步得到磨练,政治上更加趋于成熟。
    1093年(元佑八年)九月,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后,立即下令绍述、实施元丰新法,罢免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旧党,起用章惇、曾布等新党。朝廷人事与政策又发生了重大转折。
    1094年(绍圣元年)三月,蔡京被召回朝廷,担任户部尚书。他积极主动配合宰相章惇,推行新法。不久,蔡京改任翰林学士兼侍读。1096(绍圣三年)年又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专门为宋哲宗起草诏命,职掌禁中机要。
    此时,活跃在政坛上的主要人物是宰相章惇、枢密使曾布和尚书左丞蔡卞,这些人都是当年王安石变法时的骨干。
    1100年(元符三年),宋徽宗继位之初,向太后垂帘听政,朝廷人事与政策又发生了重要变动。
    章惇被罢相后,曾布自以为拥立宋徽宗有功,相位非己莫属。但他又觉得蔡氏兄弟俩羽翼渐丰,对自己权势的上升构成阻碍,于是极力排挤蔡卞与蔡京,要将他们挤出朝廷。
    不久,蔡卞被贬黜离开朝廷,但外放蔡京的建议遭到向太后否决。因为向太后很欣赏蔡京的才华,而蔡京与向氏家族关系也很密切。宋徽宗本人对蔡京印象也不坏,他继位时的诏书便是蔡京所起草。据说,当时由于时间紧迫,蔡京起草诏书时,宰辅大臣们都在旁边侍候,章惇供笔,曾布捧砚,蔡卞磨墨。
    然而,向太后还政于宋徽宗之后,蔡京遭到了台谏官员的一连串猛烈弹劾。因为蔡京有把柄被人给抓住了。蔡京与向太后的侄子向宗回、向宗良关系不错,而且又与一个名叫裴彦辰的宦官有些私人交往。
    于是,谏官陈瓘、御史丰稷、陈此升等人抓住这些把柄不放,纷纷上书,指责蔡京交接外戚,交通宦官。结果是,蔡京被外放。他先是出知永兴军(今西安),又改为知江宁府(今南京),但蔡京都未去赴任。最后,他被免去端明殿学士职务,贬到杭州,提举洞霄宫。洞霄宫在余杭大涤山下,为天下道观统领,始建于1021年(大中祥符五年)。
    蔡京又一次离开朝廷,离开了政治中心。他这回闲居在杭州,心情苦闷,郁郁寡欢。但他对政治前程并没死心,他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朝廷政治动向,以图东山再起。
    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初秋,宦官童贯来到杭州,主持明金局,为宋徽宗搜罗留存在民间的文玩字画。蔡京闻讯,喜出望外,他感觉机会来了。他立刻前去拜访童贯。两人言谈很投机,宴游不分昼夜。
    蔡京是书法大家,也是鉴赏大家,他帮童贯收集和鉴赏了许多名人字画,对童贯的工作支持很大。童贯对蔡京也有所回报,他将蔡京“所画屏障、扇带之属”,送达宫中,并向宋徽宗说了不少蔡京的好话。
    其实,宋徽宗对蔡京早就有所了解。宋徽宗还是端王时,就曾花大钱收藏过蔡京的书法作品。宋徽宗与蔡京的大儿子蔡攸是好朋友。而且,宋徽宗继位之初,蔡京曾利用起草文件的机会,多次向宋徽宗建言,劝其继承父志,继续走变法改革、富国强兵之路。
    当时,宋徽宗曾向蔡京摇摇手,示意其住口。宋徽宗说:“这些事,朕全知道,但目前不知太后之意如何,卿且耐心等待”。
    蔡京这次来杭州,发现了两个有能力之人:一个是童贯,另一个是朱冲。
    蔡京途经苏州时,曾到过一座古寺,发现这座古寺的庙宇楼阁需要维修,可是,维修费用巨大。这时,有个和尚向蔡京建议说:“可以找朱冲出钱。”
    朱冲是苏州的一个暴发户,靠开药店发财。此人性格豪爽,喜欢广交三教九流,算是地方名人。
    通过苏州知州介绍,蔡京见到了朱冲。蔡京问他可否出资维修古寺,他表示没问题。几天后,朱冲请蔡京到古寺去看看。蔡京来到古寺一看,大吃一惊:几千根木料,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古寺院子里。
    蔡京觉得,朱冲是个有本事的人。蔡京最喜欢与有本事的人交往。后来,蔡京返回朝廷时,就将朱冲和他的儿子朱勔一起带回京城。再后来,蔡京推荐童贯到西北军队任监军,顺便让童贯给朱冲父子俩入了军籍。朱冲与朱勔摇身一变,变成了在籍现役军官身份。
    蔡京知道宋徽宗喜欢奇花异石,就让朱冲父子回苏杭,“密取浙中珍异以进”。不久,朱勔将三棵奇异的黄杨树送进宫苑,宋徽宗一见很喜欢。蔡京顺势将朱勔引荐给宋徽宗。宋徽宗便让朱勔负责苏杭应奉局,于是便有了“花石纲”一说。其实,宋徽宗与蔡京早已发现花石纲扰民,对朝廷有害,曾多次下令制止,但屡禁不止,以至后来酿成大乱。
    向太后去世之后,宋徽宗开始独立执政。当时,朝中大臣们对元祐与绍圣两个时期的施政措施议论纷纷,有不同看法。所谓元祐,即宋哲宗前期,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期,全面否定变法。所谓绍圣,即宋哲宗亲政时期,全面恢复新法。前后两个时期的施政纲领,完全是尖锐对立的。支持变法的大臣,被称作是新党;反对变法的大臣,被称作是旧党。两党互相指责,斗争激烈。
    面对复杂的政治局面,年轻的宋徽宗政治头脑还很天真。他以为,朝廷应该大公至正,应该消除朋党之争。于是,他既使用新党人物,也使用旧党人物,试图进行政治调和。当时旧党代表人物是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即左相韩忠彦,新党代表人物是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即右相曾布。他们之间的矛盾斗争,不仅没得到缓和平衡,反而日益加深。
    曾布长得又矮又瘦,韩忠彦则高大伟岸,两人一个右相,一个左相,常常并立于廷下,激烈地争论政治问题。由于他们高矮反差很大,时人戏称他们是“龟鹤宰相”。
    韩忠彦虽然地位在曾布之上,但性格柔懦,所以大事多由曾布决定。韩忠彦对此很恼火,他向宋徽宗建议起用蔡京。他知道蔡京是被曾布排挤出去的,而蔡京性格张扬跋扈,是铁腕人物,他想让蔡京回朝来对付曾布。
    起居郎邓洵武也悄悄向宋徽宗进言:“陛下若想继承父兄之志,有所作为,那么非用蔡京为相不可。”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