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冬凌 第十章(二)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96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侧畔姬等了一宿,也没来消息,早上的时候,值班人叫一个小厮来报告说,已找了好久了,却是没有找到。
侧畔姬吓得心噗通通地跳,那小厮问她,你家孩子平时有什么喜欢的去处,也好去找。
“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地方,就是田间地头,树林河边什么的。”
“那倒是难了,要不再去发动别人去找找。”
侧畔姬心里担忧,说:“毕竟是亲生孩子,还是不麻烦你们了,我自个儿去找吧。”
小厮说:“还是一起去找罢,您再想想,会去什么地方。听说那孩子不是贵族出身嘛,怎么住得这么凄寒呢?”
“或许是回了老爷家了!”侧畔姬一想,“这倒不太可能,他最讨厌那个地方。”
“怎么?和家里人闹矛盾?”
“也是我这个做娘的没用。”
“别的我也就不打听了,还是找人要紧,这样吧,您去西边的河边,我哪去东边的田头上问问。”
“也好。”
于是两个人分头行动,找了整整一日,就是一无所获。
侧畔姬忍不住坐在地上便哭了起来。走过的路人都指指点点,有的人说:“一个女人怎么可以在大街上哭哭啼啼成这个样子。成何体统。”还有人表示同情:“许是受了什么大刺激。”
侧畔姬已经习惯了人们的目光,不管是报以温和还是不屑。
“我说妇人家,你怎么在这里哭哭啼啼的。”一个老妇人走过。
“吾孩子离家出走,至今都没回来。”
“你孩子多大了?”老妇人问。
“吾家孩子适冠之年。”
“那也不小了,总不会丢的,你看看,在这里大哭,四下里的邻居都知道了,传出去坏了你的名声。”
渔夫寻到了侧畔姬的家,却大门紧闭,敲了好久也不见动静,忽而听街坊四邻闲言碎语,说街上有个女人丢了儿子大哭,渔夫便马不停蹄地赶到大街上。
确实是有人在哭,一群人围着指指点点。
“人都这样了,还有没有良心?”渔夫找到了侧畔姬。
“你是红堂的侧畔姬吗?”
侧畔姬含着眼泪点点头。
“你家孩儿寻死,给我救回来了,就在我家里,你随我去吧。”
侧畔姬听了,立刻给渔夫跪下磕头,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都是为娘的造孽,造孽啊!”侧畔姬哭得双眼朦胧。
“万万不可如此。”渔夫扶起侧畔姬,“快去看你家孩子吧,人已经醒了,没什么大碍了。”
侧畔姬收拾起眼泪,赶紧赶到渔夫家中。
“娘!”阿昶见了赶紧抱住侧畔姬。
“都是为娘不好,为娘不好啊。自家的孩子受了这样大的委屈,竟然还不分青红皂白,真是造孽啊。”
“娘,我也该死。”阿昶又哭了。
“到底是遇着什么大事了,寻死觅活的。”渔夫在一旁点了一袋水烟,悠悠闲闲地抽了起来。
“快谢谢恩人,给恩人叩头。”
阿昶点点头,又给渔夫磕头,渔夫摆摆手,扶阿昶起来:“世事艰难,你们总不必如此,谁没个倒霉事呢?都这么过来了。心啊,太活络,总想着能出人头地,那可就完了。老夫生在战乱的年代,从小就受了很多苦,后来安定下来了,读了好多书,也巴望着能为国效力,那时候还没科举这档子事呢。经年累月,都没成就,也就回乡来安安分分地做个渔人了。”
“可是……”阿昶想说些什么,但是侧畔姬却拉着他的手插话说:“吾家孩子,年岁还不足,经历的事情也不够多,自然受了委屈也想不到法子,我看啊,不如让他早些成家算了。”
“这倒是好!”渔夫妻子说,“你家孩子长得这么英俊,真是了不得啊。吾家正好有个女儿,也已经18岁了,但还未嫁人,见你家孩子在我家住着,在我耳边念叨说,这男孩子真是俊俏,若能嫁彼为妇,倒是极好的。【==无处不在的甄嬛体】奴家都不好意思说,今你既然提了,我也顺水推舟,你看怎么样?”
“此事……还需同我儿商量商量。”侧畔姬把阿昶叫出去。
侧畔姬问:“孩儿,你觉得此事如何?”
“嗯,我想也是需要成家了吧,我在休养的时候,想了很多事情,毕竟我是庶出的孩子,也没什么资格和那些老爷家的孩子们相比。”
“阿昶,你这就放弃了?还有你哥哥和你的老师。”侧畔姬用着渴求的目光,看着他。
“娘,我放弃了。”阿昶淡淡地说了这么一句。
“阿昶……”
“娘,我想成家立业。我已经十八岁了,快到了冠礼的年纪,乡里也有人十五岁就结婚的。我看我还是结婚吧。昭,我就当没有过就可以了。”
“你真的这样想?”
“嗯。”阿昶回答的时候,异常坚定的样子。
“既然你决定了,为娘就不在说什么了。”侧畔姬深吸一口气,“本想到你冠礼之时再提婚事,今日既然愿意成亲,为娘就顺你意思,不过这是大事,需要告知老爷。”
“要告诉那老头子。”
“这也是本分嘛,儿子都要成亲了,怎么也说一声。要说的,老爷想来不会反对。”
“他哪管我和谁成亲啊,反正我是小宗出身,有和没有没啥区别。就算今日跟个男的结婚了,恐怕都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呢。”
“不许这样讲老爷,他也是你爹。”
“可他不觉得我是他儿子。”
“阿昶。既然这样,为娘就只能自己去见他了。”
“娘,别去了行不行。”阿昶面露难色。
“不行,这是礼数。成亲都不让老爷知道,太没规矩了。”
“没法子,既然娘要去,那我也只好去了。”
“啊呀,险些忘了,要先去看看那姑娘家,若是长得一副鞋拔子脸,鬼才要把我那帅哥儿子的一生给毁了呢。”
“呵呵,过得去就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