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金华电视 第二十六章 唐山行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33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唐山是冀东平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1976年3月30日,星期二,晴,我们一行四人中的我、吴坤泉、徐文耀、石蕴辉从北京乘火车到达唐山,在中央广播事业局有关部门的推荐下,到唐山电视台参观学习。唐山人民广播电台袁中和、李玉中首先接待我们。那时的唐山电视台还附属于唐山人民广播电台。
我们想多看看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电视发射台。当时唐山的电视发射台建在离城20多里的陡河水库傍,海拔200余米的凤山上。电视发射台是早在1960年建立的,先是差转,直到1970年才改成四频道的高频调制,发射功率为1000瓦,计划于年内迁入市区,并建160米电视塔一座,将四频道改为一频道。
电视发射台直接收转北京的电视节目,6人分成两班,轮流值守,在陡河水库管理处搭伙,逢雨雪天气就自行开伙。
凤山,岩石裸露的凤山,在水库和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奋斗多年,终于披上了绿装。
这次参观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早期的工业化的城市,在办电视的起步阶段,也是从简搭台入手。大概新兴的事业,都有一个起步摸索阶段,从低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的发展历程。
在我们离开唐山不到四个月,一场剧烈的地震发生了,这就是史称的唐山大地震。
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个时刻: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唐山大地震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震中区烈度11度,地震波及天津市和北京市。这次地震集中在工矿企业集中、人口稠密的城市,造成242419人丧生(包括天津等受灾区),100多万人受伤,15886户家庭解体,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废,遗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儿4204人,数十万居民转眼变成失去家园。
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于的唐山已今非昔比,一座现代化的唐山重新在冀东平原,渤海之滨崛起。唐山市南部70公里的南堡地区曹妃甸,依托得天独厚的条件,正在建设现代化的30万吨级深水港码头、1500万吨级钢铁联合企业、百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工程、46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1500万吨的华北原油储备基地。
曹妃甸岛是一带状沙岛,为古滦河入海冲积而成,至今已有5500多年的历史,因岛上原有曹妃庙而得名。曹妃甸距离大陆岸线约20公里,从甸头向前延伸500米,水深即达25米,甸前深槽水深达36米,是渤海最深点。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水深达27米的天然水道,直达海峡,通向黄海。水道与深槽的天然结合,显示出曹妃甸建设大型深水港口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30米水深的海岸线长达6公里之多,且不冻不淤,是渤海唯一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良港台址。10亿吨级冀东南堡油田的发现,为这座城市经济新增长又增添了黑色的金子。曹妃甸毗邻京津冀城市群,北距唐山市80公里,距北京市220公里,西距天津120公里,东距秦皇岛170公里,产业布局集中,经济腹地广阔,物产丰富,物流发达,面对我国南北资源互补、经济融合走势,曹妃甸港区的开发建设,将构造新的区城优势,开辟新的产业空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的陡河水库,已是碧波荡漾被游人冠以幽雅的龙泉湖美名。凤山亦是一个郁郁葱葱,四季常青,三季花香,小品成趣,层次分明,格调优雅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