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黄山沐浴  第六章 攀登天都云际会 四海飘逸难忘怀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64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一九五六年十月底的一个星期天,晴空一碧万顷。当日,有数十个同学相约爬黄山。从温泉开始,穿越绿林修竹夹道的石阶,到慈光阁,过从容亭,来到立马桥。
    伫立桥头稍停片刻,静下心来,气沉丹田,观看对面石壁上巨大的窠臼大隶书“大好河山”四个大字。观大好河山,身心立定,左手叉腰间,右手指点,方可把我们对黄山的赞美绝唱体味出来;或双手叉腰间,抑扬顿挫地一字一字地诵读,也可领略出当年作书者歌颂黄山的诗情画意!
    在那壁立千仞的石壁上,有数道平行的擦痕,叫青鸾峰壁冰川擦痕,那就是由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他所发现的黄山冰川遗迹中最具典型代表的冰川擦痕,在地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它的发现,结束了我国第四纪更新世时期南方有无冰川的争论。
    一路朝上,不多时便爬到了半山寺。见一老年和尚,我们向前合掌称师傅,讨得茶水喝。寺傍有几株茶树。据称,最为名贵的黄山云雾茶就产自这几株茶树。产自这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的自然条件下的云雾茶,气息恬雅,芳香扑鼻。一股清泉用对开的毛竹笕引入大缸中。传说,用此山泉冲泡这里的云雾茶,有幸饮得此茶水者,老者定当鹤发童颜,延年益寿,青壮者定当铁骨丹心,如日中天,童稚者定当茁壮成长,聪慧过人。
    天都峰的西侧的老人峰,半山寺对面的悬崖上,有一组巧夺天工的景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取其姿势称之为“金鸡叫天门”。游人至此,大都要驻步端祥那金鸡如何叫天门。
    上行不远,登上龙蟠坡,转过身来看老人峰,步移景换,“金鸡”不知何时已经飞走了,却见“五老上天都”。那五块巨石惟妙惟肖如同五位老翁,携手持杖,摩肩接踵,正向天都峰顶攀登。登黄山,那是在不断激活人们思维想像力的过程,或许您后来有所新的发现。
    在黄林桥上,我们几乎天天引领眺望天都峰,此时此刻真正来到了天都峰的脚下了。抬头仰望,天都峰矗立兰天白云之间。手扶铁链栏杆沿着几乎是垂直的石阶或称天梯拾级而上,不时传来登山者此起彼伏的吆喊声,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和活力。攀登天梯约半程,回过头来面对玉屏楼可望而不可及,看看脚下,身处险峻的峭壁的山中,感叹当年开凿天梯的石匠师傅们的惊人毅力和伟大的创造力。环视道傍可见生于石缝中的黄山松和黄山杜鹃,石衣随处可见,偶尔于峭壁之上可见到黄山石耳。不到半个时辰,终于抵达了天都峰的真正天梯。这里的十几级石阶梯是垂直的,紧紧拉住两侧的铁链一步步爬到天都峰顶,爬完了一千五百六十四档石阶梯,真的登上了一千八百三十米古人称之为的“群仙所都”,来到了天上的都会。峰壁巨石上有“登峰造极”的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数十人,室外有石,形如同醉仙斜卧,称之为仙人把洞门,还有一石如桃,乃称天都之仙桃。鲫鱼背呈现在眼前。
    鲫鱼背,那是一道很短的山脊梁,长约十来米,宽不到一米,左面是万丈深渊,右面是万仞绝谷,身立天都峰上,真可谓顶天立地,方才领略到古人的“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竟境。我弯下腰来匍匐着爬着过了鲫鱼背,尽管手脚并用,左右均有铁链栏杆做保障,可以说是一道万无一失的安全过道,仍然胆战心惊。我也注意到许多人是爬过鲫鱼背的,也有弯腰弓背过鲫鱼背的,还有手携手相互支援过了鲫鱼背的,让人羡慕的是那如履平地直着腰轻松自如地跨过鲫鱼背的。如果是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来过鲫鱼背不知做如何表演?足下的悬崖峭壁的缝隙中,生长着盘根错节,傲然挺拔的黄山松,最著名的有探海松。视线跳过东连的钵盂峰远眺,曾有人称可隐隐约约望见长江,或许是东方淡薄的云层,或许是地球曲率的影响,终不见滚滚长江天际流。我曾在古歙的太平桥和渔梁坝上面北眺望过黄山群峰,现在面南极目,远方沉浸在淡蓝色的天幕下,或许气象条件不具备,或许是眼力所不及,不见徽州古城的踪影。遥望西南方的黄林校园(注:为了发展黄山的旅游事业,一九七八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黄山林校原校址的校舍全部交付黄山管理局使用,该校已于一九八二年元月完成乔迁于黄山市所在地屯溪,现为黄山学院)在万绿丛中呈现几片红;逍遥溪像一条细长的彩带飘过黄林桥,飘过汤口,折向东南的崇山峻岭之中。向西望去,莲花峰近在咫尺,光明顶也历历在目,黄山的三大主峰一览无遗。极北远眺,云烟袅娜。千山万壑,已是层林尽染。被淡薄的云层掩映着的近午时分的太阳,也如同春日的和煦。一阵山风吹来,从半山腰慢慢升腾上来的云雾就在我们的脚下,宛然腾云驾雾!
    自古至今登黄山天都峰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与记实,游目骋怀,赞天都之险峻,饱揽千峰竟秀,云海烟霞,奇松巧石,不胜枚举。但以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和汤口民间俗语“不到天都峰,等于一场空”最精辟,最精妙。
    下天都峰也得步步踏实,扶着铁链和栏杆一路下来,不管是后退至天都峰脚的,还是朝前快步下到峰脚的,注重稳健和安全。
    从天都峰脚至玉屏楼不甚远,左侧有名闻中外的迎客松,倚狮破石而生,高达十余米,粗达二人合抱,树龄已越千年,一侧枝桠如同巨人伸出手臂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穿过一线天,登上了天上玉屏。素有天上玉屏之誉的玉屏景区,周围景点密布,背靠玉屏峰,古有文殊院,现有玉屏楼。玉屏峰海拔一千七百一十六米,左有狮石,右有象石,形成“青狮白象守文殊”的神圣之地。天都峰与莲花峰各据东西两侧,玉屏峰前观松鼠跳天都,十分形象。在其右侧尚有送客松,一枝粗大的黄山松枝桠伸向去百步云梯、莲花峰、光明顶、北海方向的游客。
    从早晨六点多起程,登山活动已超过六个小时,腹中早已空空。玉屏楼的大师傅们早已为登山者准备下了可口的饭菜。我们拿着高档细瓷小花碗从饭桶中盛满饭,八人一桌座下来,头碗饭三下五除二就下了肚,不到一刻钟,吃了四碗精细白米饭。那些坐滑杆上山的远方游客见此羡慕不已。一结帐,每人二角钱。
    下山啦!只见双足前脚掌轮番点着石阶级,如同一阵山风向山下飞驰而去!不用一个小时就抵达了温泉。抓紧时间洗个温泉浴,轻轻松松回到了学校,正赶上吃晚饭。
    一天的登山活动和感受,陪伴我度过了几多岁月春秋!
    去年我的两个小外孙游黄山回来说,他们是从云谷寺坐缆车上了黄山。游了北海,经光明顶到达玉屏楼,再从天都峰西侧的古道攀登上天都峰,又从南侧新开凿的新道下到半山寺。我顿感很新鲜。后来才了解到,一九八三年浙江温岭石工队又在半山寺上方,从天都峰的南侧峰壁上另辟新径,开凿了一条通往天都峰顶的新天梯,全长一千零五十米,共有二千一百七十五级台阶。小外孙女虽然还小,也吵着想要爬天都峰。离第一次攀登上天都峰顶,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我心中还盘算着想从新径攀登上天都峰顶!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